張玉華

民國抗日愛國志士

張玉華,原名張保金,寶應湖西塗溝龔盪人,張耀珍次子,1923年考入金陵大學(今南京大學),成績優異,並加入國民黨。他放棄出國深造的機會,誓死與獨裁者蔣介石鬥爭,是民國時期著名愛國民主志士。

基本介紹


原名張保金,張耀珍次子,寶應湖西(今金湖縣)塗溝鎮人,1902年生,從寶應高小、省立一中到金陵大學都與華脘(即華克之)同學,共同信奉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1924年一起加入國民黨,並金陵大學的骨幹。
1927年,國民黨北伐打到南京,並策劃了“4·12”反革命事變,張玉華等看破蔣介石的反動面目,不與之合作,從此走上了反蔣之路,成為民國著名的愛國民主志士。
1931年,張玉華等在上海謀刺宋子文。結果,他們刺傷了宋子文,其秘書唐腴廬則被誤擊死。
1934年,經張玉華建議,在南京設立晨光通訊社,華克之在幕後,張玉華任總務兼編輯主任,孫鳳鳴為記者,伺機刺殺蔣介石,但未獲成功。
1935年11月1日,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在南京召開,蔣介石見場面混亂而不出面。孫鳳鳴見刺蔣不成,改刺汪精衛,汪精衛身中三槍。次日,孫鳳鳴流血過多而亡。
因此案漏洞較多,刺汪案很快告破(主要因李懷誠泄密,穀子豐不是關鍵人物,非該案突破口),張玉華在上海被捕,1943年獲保外就醫,1951年逝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