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溪蓀的結果 展開

溪蓀

鳶尾科鳶尾屬植物

Iris sanguinea(學名:Iris sanguinea Donn ex Horn.):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斜伸,鬚根繩索狀,灰白色,有皺縮的橫紋。葉條形,中脈不明顯。花莖光滑,實心,具1-2枚莖生葉;苞片3枚,膜質,綠色,披針形,內包含有2朵花;花天藍色,直徑6-7厘米;外花被裂片倒卵形,基部有黑褐色的網紋及黃色的斑紋,爪部楔形,內花被裂片直立,狹倒卵形。果實長卵狀圓柱形,有6條明顯的肋,成熟時自頂端向下開裂至1/3處。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於沼澤地、濕草地或向陽坡地。產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也產於日本、朝鮮及蘇聯。此花有栽培,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

溪蓀莖、葉可用作造紙原料。花大色濃、端莊秀雅、抗寒能力強、觀賞價值高,同時又是一種名貴中草藥,根莖入葯,清熱解毒,搗爛外敷治療療瘡腫毒,是一種集觀賞、藥用為一體且具較高經濟價值的野生花卉。

形態特徵


溪蓀
溪蓀
溪蓀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粗壯,斜伸,殘留老葉葉鞘纖維;具多數灰白色鬚根。葉寬線形,長20-70厘米,寬0.5-1.5厘米,基部鞘狀,先端漸尖,無明顯中脈。
花莖高40-50厘米,實心,具1-2枚莖生葉;苞片3,披針形,長約7厘米,綠色,膜質,先端漸尖;花2-3朵,藍色,直徑6-7厘米,花被管長約1厘米,花被片6,2輪排列,外花被片倒卵形,長約5厘米,寬約1厘米,基部有黑褐色的網紋及黃色斑紋,爪部楔形,無附屬物,內花被裂片3,狹倒卵形,長約4厘米,寬約1.5厘米;雄蕊長約3厘米,花絲白色,具黃色花藥,花柱分枝扁平,花瓣狀,長約3.5厘米,先端裂片三角形,有細齒;子房三棱狀柱形。
蒴果三棱狀圓柱形,長3.5厘米,直徑1-1.5厘米,具6條縱肋,熟時由頂部開裂,花期6-7月。

生長環境


模式標本采自日本。溪蓀是鳶尾屬植物中喜水濕的種類,根狀莖可在零下30℃的凍土中越冬,有較強的抗病、抗寒及耐濕能力。

主要變種


宜興溪蓀
宜興溪蓀
宜興溪蓀(學名:Iris sanguinea var.yixingensis Y.T.Zhao.)
多年生草本,植株基部常生有許多膜質的鞘狀葉。根狀莖斜伸,上部包以棕褐色的老葉殘留纖維;鬚根黃色,有橫紋。葉基生,條形,長30-50厘米,寬2-4毫米,頂端長漸尖,基部鞘狀,葉鞘內有銀白色的金屬光澤,表面綠色,靠近基部略帶紅紫色,有1-3條縱脈。
花莖中空,高40-60厘米,中部或中上部生有1-2枚莖生葉;苞片2-3枚,表面帶紅褐色,裡面帶蒼白色,披針形,長6-7厘米,寬7-9毫米,頂端漸尖,內包含有1-2朵花;花深藍紫色,直徑5.5-6厘米;花被管甚短。
果三棱狀圓柱形,長約4.5厘米,直徑0.8-1厘米,灰綠色,表面有灰白色的柔毛,頂端無明顯的喙;種子黑褐色,扁平,半圓形。花期4-5月,果期6-8月。
產江蘇宜興。生於水窪地、濕草地或山坡濕地。 
白花溪蓀
白花溪蓀
白花溪蓀(學名:Iris sanguineaf.albiflora Makino)
該變型花為白色。
生於沼澤地、濕草甸或河湖邊。產中國黑龍江東北部的三江濕地。也產於日本。 

生長習性


鳶尾在野生狀態下生長於灌木林緣,陽坡地、林緣及水邊濕地。種植環境喜濕潤且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沙壤土或輕黏土,有一定的耐鹽鹼能力,在pH值為8.7、含鹽量0.2%的輕度鹽鹼土中能正常生長。喜光,也較耐陰,在半陰環境下也可正常生長。喜溫涼氣候,耐寒性強。

生長繁殖


採集

秋季將溪蓀卵圓形的蒴果同果柄一同採下,放淺盤上風乾1~3周,剝開果皮取出種子,置於陰涼乾燥處,待種子完全乾燥后裝袋保存。種子處理採用低溫、常溫、催芽處理。低溫處理將長白山取回的種子用布袋封好放人冷藏室,溫度在3℃左右,即從當年11月上旬存放到翌年3月上旬,長達4個月的低溫處理。在此期間,每周觀察1次冷藏袋外面有無水珠或異味,袋內種子有無顏色變化。觀察結果一切正常。於3月中旬取出放常溫下一周;常溫處理同樣將種子用布袋封好,然後放在實驗室的種子筐里,通風陰涼,在室內常溫下經過一個冬天;催芽處理於3月下旬在溫室將低溫處理的種子和常溫處理的種子同時進行催芽處理試驗。分別將種子裝入2個容器中,用40℃的溫水浸種24h,種子的吸脹裂嘴率達70%左右,從容器中取出立刻播種。

播種

在溫室里選用4個大小相同的木箱,長40cm、寬30cm、厚20cm。把木箱置於溫室通風、平穩、陰涼處,距木箱口2cm以下,裝入配製好的基質。基質為砂子、爐灰、腐殖土,比例為3:2:5,並用1%高錳酸鉀消毒,保持12h,然後用清水沖冼,用篩子直接往木箱過細砂土,厚度約為1cm,用木板刮平,輕度鎮壓,待水將1cm厚的細砂土浸透后(稱浸水),方可把種子均勻撒播在木箱內,每箱播種量為100粒左右(株距1cm)。再用平板輕輕壓一壓,蓋上一層細砂,以覆蓋上種子為宜,然後蓋上塑料膜,放置陰涼處。避免直射光的照射,但必須具備水分充足、溫度適宜、有足夠的氧氣。種子發芽期的室溫白天22~24℃,晚間15~16℃;土溫白天26~28℃,晚間20~22℃;木箱塑料膜內的溫度白天25~26℃,晚間17~18℃;待種子萌發后,掀去覆蓋物,逐步移向有光線處。

栽培技術


土壤

鳶尾既可以保護地種植,也可以露地種植。任何類型的土壤,只要排水良好、保濕性強並且不板結,都可種植鳶尾。良好的土壤結構對鳶尾的生長很重要,沙壤土栽培效果最好,因為沙壤土的通氣透水性好,非常有利於鳶尾根系的擴展。為了改善粘質土壤的結構,可在種植前將草木灰、珍珠岩、粗沙等施於土表再深耕混勻;如果土壤的沙性強,滲漏過快,可在種植后的土壤表層撒上稻殼、松針和草炭等覆蓋物來緩解。

消毒

種植鳶尾的土壤最好每年消毒一次,土壤消毒是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一般採用深翻晾曬或化學消毒的方法。深翻晾曬一般時間為20天左右,化學消毒一般採用百菌清五氯硝基苯噴灑進行消毒。種球在種植前也必須消毒,用千分之一的克菌丹或百菌清水溶液浸泡30分鐘即可。種球到貨后應立即進行消毒和種植,如果不能立即種植,則必須儲存在2℃以下且通風良好的冷庫,儲藏不可超過兩個星期,儲藏太久會對以後莖葉的生長不利,同時也增加根冠青黴菌感染的機會。

種植

種植鳶尾時,要求土溫低於20℃。如果預計栽培期間的平均溫度會超過23℃,則不能種植鳶尾,必須將種植期提前或延後。如果要得到高品質的切花,最好使用大規格的種球,9/10或10/+。種植鳶尾種球必須十分小心,特別是根系已經開始生長時,要注意盡量避免損傷根系。種植深度以種球頂部距土表7-10厘米為宜。淺植的球莖容易因土壤乾燥而受損並且在生長後期容易發生倒伏現象。種植密度以每平方米80-100個球莖為宜。

溫度

種植后的土壤溫度很重要,最低溫度為5-8℃,最高溫度20℃,最適溫度為16-18℃。氣溫最低5℃,最高25℃,最適為15℃。

澆水

鳶尾喜水,栽培過程中應保持土壤濕潤,土壤過干,不利於植株生長,一般在非雨季,可每10天左右澆一次透水,雨季可自然降雨,秋末要灌足防凍水。翌年早春要及時澆解凍水,解凍水必須澆足澆透。種植前必須澆一次水,以保證種植期間土壤濕潤,利於快速生根。種植后再澆一次水,使土壤同種球充分接觸。以後的土壤濕度以保持濕潤為標準,即手握成團,鬆開不散。澆水最好在早晨進行。空氣的相對濕度保持在75-80%為好。鳶尾對鹽份敏感,因此,灌溉水的EC值最好不大於0.5ms/cm。

施肥

種植前施基肥不可取(有機肥除外),因為鳶尾對土壤鹽分很敏感,如果種前施肥,會增加土壤中的含鹽量,妨礙鳶尾髮根。可採用後期追肥的方法,但鳶尾對氟比較敏感,如過磷酸鈣和三磷化物是禁用的,可用含氟低的二磷酸鹽。種植前可施入牛馬糞或烘乾雞糞作基肥,基肥施入后應與栽培土壤拌勻,春季栽植成活后,可於初夏追施一次尿素,初秋追施一次磷鉀肥,秋末結合澆凍水再淺施一次牛馬糞,也可直接撒於圃地。

除草

栽植鳶尾的圃地,要提前做好滅草工作。栽植過程中如有雜草應及時人工拔除,盡量不採用化學除草劑來清除雜草。

採收

秋天,當花頂以下3厘米均著色時便可採收。在春夏兩季,花頂展開1厘米時就可切下,花頂指花蕾完全著色的部分。採收時連根拔起,採收后將花朵立即紮成捆,否則儘快放入冷藏室。採收后,首先切掉球根,除去過長的葉尖和影響美觀的黃褐色葉子,然後分級和捆紮。以5厘米一個等級為宜,捆紮在一束中的鳶尾,最長枝與最短枝最好不超過3厘米,花頂部對齊。採收后立即送入預先調到2℃的冷藏室。秋冬季採收的花莖柔軟易曲,捆紮后應浸入2℃的冷水中並放入2℃的冷藏室至少兩小時。

整地

栽植前必須將土地進行深翻,以促進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動,保水保墒,打碎土塊,將地整平,可施入充足的腐熟的有機肥作為基肥,使其與土壤充分混合。

苗期管理

生長初期從5月中下旬至7月中下旬,持續時間約為1-2個月,初期幼苗生長緩慢,葉面積逐漸增大,開始高生長,後期幼苗生長由緩慢逐漸加快。幼苗定植要掌握好株行距,保證幼苗分佈均勻。當苗高5-10厘米時,根據情況噴0.2-0.3%的氮磷鉀葉面肥,每周進行1次澆水和除草,保證幼苗正常生長,進入7月每周澆水2次。

移栽管護

露地栽植時,一般株行距為30厘米×40厘米,施入腐熟的有機肥,並施入過磷酸鈣和草木灰等含磷鉀成分高的肥料作基肥,栽植后將根莖壓緊,栽植后需澆透水。溪蓀的生長旺盛期為6-8月,持續時間約為3個月,生長迅速,根系發達,形成了較完整的營養器官。生長旺盛期可追肥2次,每畝可追施尿素10-15千克、磷酸二銨5-10千克。栽植后及時中耕除草,清除雜草時勿傷根系,根據地面情況一般每周澆水1次,保證正常生長。夏季地表的高溫高熱會灼傷苗木,可每周澆水2次,早晚進行適量噴水。生長後期從10月上旬至11月初,苗生長快速下降。期間適當少灌,每周澆水1次。做好植株安全越冬的工作,初冬澆1次封凍水。

防治方法


白絹病

常見病害。主要為害植株的莖或葉的基部,嚴重時整株死亡。高溫多濕,土壤貧瘠板結時發病率高。防治方法:輪作期應在4年以上。適當通風,避免栽培過密。發病期前定期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葉枯病

葉枯病是一種常見病,這種病傳染性非常強,對鳶尾生長有較大影響。現將其發病癥狀、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介紹如下:癥狀多從葉尖部開始發生,發病初期葉尖有灰褐色病斑或片狀乾枯,以後逐漸向葉基部侵染,最後導致整個葉片呈焦枯狀,並出現黑色粒狀物。發病規律是病原菌以菌核狀態在土壤或病株殘體上越冬,仲春伴隨雨、風或澆水傳播,整個生長季均能發病,6至9月為發病高峰期。防治方法 加強檢疫,不引進帶病植株。栽植前做好土壤及植株消毒。加強日常養護,防止栽植地積水。發病初期及時將病葉剪除,減少侵染源。冬季將地表葉片剪除,集中燒毀。如有發病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與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交替噴施,連噴4至5次,每次間隔8至10天。

立枯病

患立桔病的植株,球莖鱗片基部變軟,之後呈現灰褐色,上覆白色霉狀物,最後完全腐爛掉。其病因主要是由孢子感染,一般溫度愈高,病害發展蔓延愈快。防治方法:①用四氯丹及免賴得消毒種球。②用蒸氣滅菌法或用溴化鉀烷消毒土壤。③與劍蘭及小蒼蘭輪作。

根腐病

主要表現在植株局部生長受阻,花苞枯萎,根系呈水漬狀腐爛。其病因是線蟲經土壤在染根部,較難控制。防治方法:①以四氯丹+免賴得消毒種球。②土壤消毒,或在種植后發病初期每平方米用依得利5-8克或普拔克7-14毫升消毒。③用溴化甲烷消毒處理。

尻腐病

患尻腐病的鳶尾表現生育不良,葉變黃,不久即枯萎;球根基部腐敗,後期生有白色黴菌,防治方法:①氧化苦土壤消毒。②洛比龍浸漬球根消毒。

花葉病

主要表現為葉部有灰白色輪點或黃、白色條斑,把植株葉片透光看,有許多透明的小斑點,不久變紫色斑點,由下部葉往上枯萎。主要病因是該病毒由蚜蟲媒介或手和器具等接觸傳染。防治方法:①繁殖時選無病植株或球根。②手、刀具等工具消毒。③用馬拉松、氧化樂果、蚜滅多等農藥防治蚜蟲。

根腐線蟲

植株受害後有局部性的生長阻礙,花苞枯萎,根系呈現許多短小窄黑的根,嚴重時球根將爛掉。防治方法以蒸氣滅菌或以溴化甲烷消毒土壤。

蟋蟀

蟋蟀主要是在雜草中繁殖,先期食害值株芽尖,不久即食植株的葉片。防治方法:①噴灑七氯滅蟲。③及早除掉雜草。
另外,鳶尾在生長過程中還易發生蚜蟲、紅壁虱等蟲害,主要是在高溫乾燥時發生,大發生時不易滅絕,因而要在早期噴灑有機硫磺劑(克殺蟎、滅蟎法等)和其他殺壁虱劑,同時使用敵敵畏等殺蟲熏煙劑,也能收到良好的防效。但在高溫多濕和整個開花期易產生藥害,故要避免使用,或者噴完葯後用清水淋洗。有條件使用注射管加壓噴水,除蟲的效果也很好。

主要價值


園藝

溪蓀花色艷麗而豐富口(藍色系花卉)、株型俊美、抗寒能力強、觀賞價值高,做為園林綠化和插花花卉,具有極高的市場潛力,在園林上用途比較廣泛,主要應用在林下觀賞植被、綠地片植、草地點綴、模紋花壇等方面;作為盆栽花卉,溪蓀可應用於室內小環境家居裝飾。此外溪蓀也是插花的良好素材。溪蓀是鳶尾屬植物中喜水濕的種類,可種植在水池、沼澤、湖(河)畔,不僅可以美化水岸,還能夠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藉助自然地形、地勢,因地制宜,適當調整株行距,錯落有致地種植,也可以與灌木、地被植物和觀賞草合理配置,豐富園林景觀。

醫藥

【蒙葯】主治胃脘痛,食積腹痛,大便不通,疔瘡腫毒
根及根狀莖:辛,平。消積行水。也用於胃痛。
根狀莖入葯,清熱解毒,搗爛外敷治療療瘡腫毒,可治療胃痛、腹痛、便秘及食積等。

經濟

莖、葉可用作造紙原料。

植物文化


花語

溪蓀的花語和象徵代表意義:憤怒
溪蓀,是鳶尾屬的一種,其實也就是鳶尾花的一個品種,顏色大都為天藍色,十分漂亮,花大美麗,可做庭園綠化和切花。但是它的花語卻是憤怒,如果朋友因為各種原因讓你憤怒、生氣了。而你又想表達你憤怒的思想而又不方便當面表露出來,那麼送一束溪蓀花給你那個朋友,讓他知道你現在很憤怒很生氣,這樣,大家也不會傷了和氣,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這比當面表露出自己憤怒的效果好多了。當你憤怒的時候,冷靜下來,送一束溪蓀花給對方,我相信雙方都會冷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