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濕地

三江自然保護區地

三江濕地是寶貴的生態資源,同時具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和美麗獨特的自然風光,被譽為地球的腎臟,生命的搖籃,物種的基因庫,動植物的天堂。三江濕地位於黑龍江及烏蘇里江交匯處,境內大小河流50多條,湖泡200多個,江心島26個,沼澤遍地,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是我國東北端一塊面積最大、原始風貌最典型的低地高寒濕地,也是東北亞鳥類遷徙的重要通道、停歇地和繁衍棲息地。圍繞三江濕地,以沼澤濕地為主要保護對象形成了三江自然保護區。

簡要概述


三江自然保護區境內大小河流50多條,湖泡200多個,江心島26個,沼澤遍地,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三江自然保護區屬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
三江濕地
三江濕地
三江濕地
三江濕地
黑龍江三江自然保護區被國際濕地局批准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至此,保護區自1993年籌建以來,10年上了三個台階,成為在國內外頗有影響的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
三江濕地
三江濕地
三江濕地
三江濕地
20世紀後半葉,三江平原進行了大規模的開發,雖然為國家糧食供應做出了貢獻,但大片濕地遭到破壞。為拯救中國這塊唯一保持原始面貌的淡水濕地,許多人士四處奔走呼籲,1994年,黑龍江省政府批准建立了“黑龍江三江省級自然保護區”。1995年又批准建立了“黑龍江三江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保護區工作人員風餐露宿,踏查濕地,確定權屬,劃定界限。最終沿黑龍江、烏蘇里江闢建了總面積19.81萬公頃的濕地保護區,其中核心區6.6萬多公頃,緩衝區近3萬公頃,實驗區10.4萬多公頃。
三江濕地
三江濕地
三江濕地
三江濕地
2000年4月,三江自然保護區被國務院批准晉陞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起了科研辦公綜合樓,購置了大批科研設施和森林防火設備。今年1月,保護區又被國際濕地局批准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加入世界保護區行列,為爭取國際援助創造了良好條件。目前,保護區已接受國際中國濕地(GEF)項目資助的自動化辦公設備、攝像機、衛星定位系統、巡護艇等18台套,進一步增強了保護區的功能。
三江濕地
三江濕地
三江濕地
三江濕地
經過近10年的保護,區內基本遏制了亂開濫墾、亂砍濫伐、亂捕濫獵的不法行為,濕地得到了明顯恢復和保存,生物的多樣性更加顯現。多年不見的荷花又在濕地湖泡里綻放,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東方白鸛丹頂鶴等逐年增多,特別是今年又發現了多年不見的珍禽中華秋沙鴨
三江濕地
三江濕地
三江濕地
三江濕地
如今,在三江濕地保護區,雁鴨、鴛鴦成群結隊在水中嬉戲;丹頂鶴、金雕等搏擊長空;馬鹿狍子在草地上奔走覓食;濕地中的大片小葉樟草在風中沙沙作響,為濕地增添了生機與活力。一位當年參加開發三江平原的老人,站在濕地中深情地感嘆:北大荒的原始風貌又回來了。

主要特色


三江濕地
三江濕地
區內泡沼遍布,河流縱橫,自然植被以沼澤化草甸為主,並間有島狀森林分佈,均保持著原始自然狀態。保護區內特殊的自然環境,良好的植被和水文條件為各種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和繁衍場所,據初步調查,共有脊椎動物291種,其中獸類5目12科37種,鳥類15目167種,爬行類2目3科5種,兩棲類2目2科 5種,魚類9目17科77種,列為國家一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白鸛、丹頂鶴,白尾海雕等9種,列為國家二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大天鵝、白枕鶴、雷鳥、水獺、猞猁等32種。區內野生植物資源也比較豐富,有高等植物近500種,其中野大豆、黃菠蘿、水曲柳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三江保護區的建立,對於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並為東北地區的氣候調節,水源涵養,洪澇災害控制及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時,本區與俄羅斯的三個保護區相鄰,在國際合作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地理位置


黑龍江三江自然濕地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烏蘇里江交匯處,佳木斯撫遠縣,距離哈爾濱約400公里,地處我國的最東北角,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流的三角地帶。地理座標為東經133°43′20″--134°46′40″,北緯47°26′--48°22′50″。為三江平原東端受人為干擾最小的濕地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也是全球少見的淡沼澤濕地之一。

歷史沿革


三江平原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是由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匯流沖積平原和完達山以南的沼澤化沖積、湖積平原形成的。這裡有中國最大的淡水沼澤濕地,面積為156萬多公頃,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從高等植物到低等植物有1200多種。其中喬灌樹種有100餘種,苔蘚植物有260多種,蜜源植物和較有經濟價值的植物近300種,蕨類植物31種,種子植物700多種。國家保護的野生植物15種,主要有紅松、興凱松、野生大豆、黃檗等。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有鳥類270多種,其中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如丹頂鶴、白鶴、白尾海雕、東方白鸛等50多種。有野生魚類87種,其中最為名貴的有施氏鱘達氏鰉大馬哈魚等魚種。國家重點保護獸類14種,主要有東北虎紫貂、馬鹿、黑熊、棕熊等。在20世紀50年代,這裡人煙稀少,荒原茫茫,是野生動物的天堂,一片水豐林美、鳥鳴魚躍的原始景象。

變樣的北大荒


三江濕地
三江濕地
三江平原經歷了多次的大開發。20世紀50年代為了解決吃飯問題,人民解放軍10萬轉業官兵進入三江平原,開始舉世聞名的北大荒墾荒大開發,12年間毀壞濕地1000多萬畝。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54萬城市知識青年來到北大荒農場落戶,掀起土地開發的高潮。此間耕地面積迅速擴大,三江平原濕地再次遭到破壞。90年代中期,有人提出再造一個“北大荒”,在經濟利益驅動下,大量引進國外先進農機具,加快了開墾效率,致使三江平原濕地遭到更為嚴重的破壞。濕地覆蓋率由原來的49%降至13.6%。由於過度的排水開墾、捕獵,三江平原原有的生態環境逐漸惡化,多種動物已無影無蹤。開發前的三江平原並無沙化問題,而現在每到春播季節沙塵瀰漫,60%以上的耕地遭受沙化的危害。水土流失嚴重,如在1998年的特大洪水中,由於地表植被破壞嚴重造成大片耕地被沖刷得千溝萬壑。
面臨退化危機的洪河濕地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三江平原最重要的濕地保護區,位於三江平原的東北邊緣,面積2.2萬公頃,境內有儂江河、沃綠蘭河貫穿保護區全境,交匯處在保護區的核心區,最後注入黑龍江。河流迂迴曲折,水流平緩,沼澤和草甸連片,島狀林生長茂盛,是北方沼澤地貌的典型代表,為珍稀水禽鳥類提供了繁殖、生存的良好環境。但目前洪河濕地面臨著退化、旱化問題。今年黑龍江省雨水很大,而在濕地里的雨水又比其他地區下得多、下得勤,但是我們在洪河濕地里見到的卻是一眼望不到邊的各種草類、蘆葦及少量的水流。洪河濕地自然保護區一位工作人員說,這正是濕地生態圈遭到破壞的表現。20世紀80年代以前洪河濕地的匯水面積達1742平方公里,當時濕地的水面很大,一眼看不到邊,鳥類隨時都能看得到,水裡的魚蝦成群,一片祥和的景象。現在你想看到大鳥可不太容易,要在適宜的季節才能看到。保護區周邊被大面積的農田包圍,洪河濕地的上游水系濃江河、沃綠蘭河被截流,用於農田的水利灌溉等,通往濕地的水源被切斷。目前的農業水利設施非常發達,雨水大時農田的水被排至人工水渠中直接流入黑龍江內,而流不到濕地里,濕地的水還要向外流。目前的洪河濕地僅剩下積水面積2.2萬公頃,只能靠老天爺降水。由於近幾年降雨量的不足,使得濕地地表水減少,洪河濕地面臨著退化轉型的危機。如果濕地轉為退化型,鳥類的數量將不斷銳減,濕地的各種草本、木本植物也都會慢慢的滅絕,濕地就會變成荒草甸子,這種情況同開墾濕地一樣可怕,如不採取措施,後果不堪設想。
濕地水質污染嚴重。三江平原現有大小工礦和鄉鎮企業7700多個,年排工業廢水1.43億噸,生活污水0.56億噸。烏裕爾河沿岸有8個鄉鎮、541個工業企業,它們所產生的工業廢水和生活廢水沒有經過處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中,造成濕地污染,水環境惡化,水生動物大量死亡,野生動物減少,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破壞。目前,丹頂鶴、白鶴等珍稀鳥類的數量已明顯減少,冠麻鴨等已經絕跡,三江平原鱘、鰉等名貴魚類資源大幅下降。撫遠縣曾是黑龍江省的天然大漁場,現已嚴重衰退,產魚量僅為上世紀60年代的幾十分之一,過去一網能打300多條大馬哈魚,現在只能打3~4條。

濕地的轉機


三江濕地
三江濕地
黑龍江省政府、省政協對三江平原濕地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給予了高度重視。2002年和2004年,省政府、省政協分別組織專家對全省的濕地進行了調查,提出了保護濕地的具體意見。當地墾區早在1999年就決定全面停止開荒,然後又實施了退耕還林、還濕、還荒。但目前仍有人明目張膽地在濕地里開荒。撓力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和烏蘇里江濕地自然保護區因此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壞。代管烏蘇里江自然保護區的程科長指出,2004年10月至2005年6月有人開墾保護區濕地2700畝,現已種上大豆。當地環保局的同志曾對此人開荒行為進行了制止,但毫無效果,因為他們無權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當地環保部門的同志說,按照執法程序,應該由當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執行,但目前烏蘇里江濕地自然保護區只由八五九農場環保科長程顯友一個人代管。一個人管3900公頃濕地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由此暴露出濕地管理的問題。八五九農場的張場長說,“濕地形成要上萬年的漫長時間,看著濕地被開墾真叫人心疼啊!保護濕地我們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2007年8月29日美國新奧爾良的颶風災難給我們提供了有關環境的慘痛教訓,颶風“卡特里娜”導致新奧爾良這座海濱城市全面摧毀,經濟損失慘重。能幫新奧爾良對付暴風雨的緩衝帶——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濕地被開發商不計後果地開發破壞了。新奧爾良或許是美國的不可持續發展——因破壞環境而最終帶來高昂代價的人類活動最觸目驚心的例子。此事使我們聯想到三江平原濕地目前的狀況,如果還肆意破壞,不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挽救,會出現什麼樣的結局呢?三江平原肆無忌憚的大規模開發也是一種不可持續發展的實例。保護三江平原濕地不應只停留在口號上,全社會的每個人都應行動起來,使三江平原濕地不再重演大開發的悲劇,依法治濕,嚴懲開荒者,打開堤壩,放開河流使濕地不再乾枯,讓我們的濕地不再哭泣。

可持續發展


三江平原是黑龍江省也是我國濕地的集中分佈區,被列入亞洲和中國重點保護濕地名錄,保護三江平原地區濕地資源,特別是保護珍稀瀕危物種,充分發揮其生物基因庫的科學價值,提高濕地資源調蓄洪水及防災減災的能力,促進資源、環境、經濟的協調發展,實現三江平原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主要研究


生態環境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近幾十年來,由於人口的迅速發展,以及人類對資源的掠奪式經營,使得世界範圍內生態系統退化及生念環境惡化,這已成為威脅人類生存及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子。濕地作為界於陸地和水體間過渡的一種特殊生態類型,是一種多功能的生態系統,其與陸地、大氣圈、水圈作用的絕大部分
三江濕地
三江濕地
生物地球化學通量有關,在維護區域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由於氣候變遷和人類活動的增強,全球濕地面積正經歷一個迅速減少的過程,從而對生態環境產生較大的影響。三江平原是由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沖積而形成的低平原,是我國最大的沼澤濕地集中區,也是世界最重要的濕地之一。由於建國幾十年來的大規模過度開發,濕地面積已大量減少,土地沙化從無到有、水土流失日趨嚴重、氣候惡化,旱澇頻仍、生物多樣性銳減、環境污染與日俱增。對三江平原濕地資源進行有效的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既是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改善黑龍江省及東北亞生態環境,建設生態農業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履行有關國際公約和政府間雙邊協定的需求。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論證了濕地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論述了濕地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基本原則及目標,分析了濕地資源可持續發展各種影響因素。對三江平原濕地生態系統政府管理、政策導向與可持續發展的關係進行了探討,進行了三江濕地資源保護性開發模式的研究。提出濕地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的指導思想,目標和工作原則。對三江平原濕地資源可持續發展進行長遠規劃,推出三江平原濕地保護、恢復與可持續發展的方案設計,認為應在科研與綜合的規劃研究、建立強有力的政府管理部門與完善的政策法規體系、開展宣傳教育提高公眾保護意識、開展濕地社區共管、生態旅遊、發展生態安全型農業、推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為濕地保護工作的決策者提出了一個合理化的建議。

主要對策


三江平原經過50餘年的開發建設,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的開發,使濕地面積銳減,濕地功能下降,水質受到污染,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以風蝕為主的水土流失日益加劇。對策是加大濕地的保護力度,實施水質改善工程,加強濕地監測網路建設和基礎設施及管理隊伍建設,注重國際交流和廣泛的宣傳教育。

退耕還濕意義


三江平原濕地是我國三大濕地之一,其面積為1.52萬km2,占黑龍江省濕地總面積的74%,主要分佈在三江平原撓力河流域、別拉洪河流域、穆興平原、嘟嚕河流域。從世界範圍來看,三江平原濕地是很多國際遷徙鳥類的必經之地和繁殖基地,擁有豐富的動植物、魚類和水資源,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這裡有大量瀕危的稀有物種,還有豐富的資源物種,如東方白鸛、丹頂鶴和興凱湖赤松等。

發展與展望


三江濕地
三江濕地
選自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CSDL)中的VIP維普中文期刊網1989年~2003年和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CNKI)自1994年~2003年間,以三江平原為關鍵詞,同時包括撓力河和別拉洪河等三江平原典型流域濕地公開發表的濕地研究論文為對象,分別對其加以分析歸類。認為20世紀90年代初期在該區以濕地農業和資源開發利用研究為主;中後期以資源開發和自然環境變化為研究方向,生物多樣性和流域治理領域研究明顯加強;2000年之後,從資源開發到濕地環境變化、濕地物質循環、生物多樣性、濕地結構、功能、濕地評價、濕地研究技術與手段、濕地保護和管理等各項研究的內容和範圍明顯拓寬。論文對三江平原濕地科學的研究現狀和未來研究內容及其在國內濕地研究中的地位作了評述及展望。

濕地知識


濕地是大地的“腎”,是保持生態平衡、調節氣候的寶地,是多種瀕危物種重要的繁殖地和棲息地。
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在我們人類生存的漫長過程中,它們與人類的生存、繁衍、發展息息相關,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食物資源。而人類為了生存,大量地圍湖、海造田,大量地砍伐森林,將沼澤地視為荒地,破壞性地開發,破壞了自然生態系統豐富的生物資源和生物生產力,使森林和濕地涵養水分、蓄積洪水、調節氣候等功能急劇下降,沙塵暴、荒漠化等一系列問題正困擾著我們,如果人類不及時警醒,我們的生存環境、可持續發展乃至整個國家的生態安全將遭受巨大威脅。

濕地與水文


三江源區河流密布、湖泊、沼澤眾多、雪山冰川廣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分佈最集中的地區,濕地面積達 7.33 萬 km 2 ,佔總面積的 20.2 %。
1 、河流濕地
三江源區河流主要分為外流河和內流河兩大類,有大小河流約 180 多條,河流面積 0.16 萬 km 2 。
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北麓格拉丹冬雪山,省內長 1217km ,占幹流全長 6300km 的 19 %,年平均徑流量為 177 億 m 3 ;黃河發源於巴顏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雪山,省內全長 1959km ,占幹流全長 5464km 的 36 %,年平均徑流量 232 億 m 3 ,占整個黃河流域水資源總量的 49 %;瀾滄江發源於果宗木查雪山,省內長 448km ,占幹流全長 4600km 的 10 %,占國境內幹流全長 2130km 的 21 %,年平均徑流量 107 億 m 3 。
2 、湖泊濕地
三江源區是一個多湖泊地區,主要分佈在內陸河流域和長江、黃河的源頭段,大小湖泊近 16500 余個,湖水面積在 0.5km 2 以上的天然湖泊有 188 個,總面積 0.51 萬 km 2 。列入中國重要濕地名錄的有扎陵胡、鄂陵湖、瑪多湖、黃河源區崗納格瑪錯、依然錯、多爾改錯等。其中扎陵湖、鄂陵湖是黃河幹流上最大的兩個淡水湖,具有巨大的調節水量功能。
三江濕地
三江濕地
3 、沼澤濕地
三江源區環境嚴酷,自然沼澤類型獨特,在黃河源、長江的沱沱河、楚瑪爾河、當曲河三源頭、瀾滄江河源都有大片沼澤發育,成為中國最大的天然沼澤分佈區,總面積達 6.66 萬 km 2 。沼澤基本類型為藏北嵩草沼澤,而且大多數為泥炭沼澤,僅有小部分屬於無泥炭沼澤。
4 、雪山冰川
三江源內雪山、冰川約 2400km 2 ,冰川資源蘊藏量達 2000 億 m 3 ,現代冰川均屬大陸性山地冰川。
5 、地下水
三江源區不但水資源蘊藏量多、地表徑流大,而且地下水資源也比較豐富,據估算,僅玉樹州的地下水貯量就約達 115 億 m 3 。

參考資料


1、http://scholar.ilib.cn/A-ncjjgl200704005.html
2、http://eese.cn/Article/eehotspot/everglade/200404/19.html
3、http://mychina.lvren.cn/scenic_11/index11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