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鴨

遷徙鳥類

雁鴨類是著名的遷徙鳥類,大天鵝能飛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雪雁加拿大雁等都從北極遷徙到北美,除了了少數島鴨等特化物種外,雁鴨類遷徙本領很大,幾萬甚至上百隻雁鴨遷徙的場面也是地球自然奇觀,如加拿大雁、雪雁遷徙。

簡介


雁鴨是著名的水棲鳥類。它能直接向人們提供肉食、羽絨、蛋品。它們的絨羽質地柔軟,是人們冬季禦寒的上等原料。它們所提供的肉食、蛋品,數量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野味佳品。某些種類還有特殊的藥用價值。
雁形目鳥類的統稱。因此類鳥多數被稱為“雁”或“鴨”而名。雁形目Anseries種類繁多,分類意見也不一致,雁形目通常可以劃分成兩個現存的科,分別是:叫鴨科 Anhimidae和鴨科Anatidae。此外還包括已經滅絕的史前成員,如Paranyrocidae。不過鵲雁(通常划入鴨科鵲雁亞科)比較特殊,也有人將其列為獨立的科,這樣雁形目就有三個現存的科。
2005年11月18日~12月28日和2006年3月8日~5月8日對洪澤湖東部濕地自然保護區境內淮河入洪澤湖河口處(33°06'~33°07'N,118°29'~118°30'E)雁鴨類的種類組成、數量及生境分佈進行了研究。在河道和魚塘生境分別設置了2個和4個樣帶(方),共統計到雁鴨類6屬18種。與歷史記錄相比,雁鴨類種類明顯減少.11~12月記錄到雁鴨類5屬12種,優勢種為斑嘴鴨(Anas poecilorhyncha)、綠翅鴨(A.crecca)、花臉鴨(A.formosa)和綠頭鴨。(A.platyrhynchos);2006年3~5月記錄到雁鴨類3屬8種,優勢種為綠翅鴨、白眉鴨(A.querquedula)和斑嘴鴨。研究區域內,11~12月河道與魚塘生境分佈的雁鴨類種類和數量差異均顯著。魚塘生境分佈的雁鴨類種類多、數量大,而3~5月河道與魚塘生境分佈的雁鴨類種類差異不明顯,數量差異顯著,河道生境分佈的雁鴨類數量較大,人類活動引起的隱蔽場所和食物資源的變化是造成分佈差異的主要原因。

分佈


在眾多的候鳥中,雁鴨類是一個群體龐大的家族。它們不但種類多、群體數量也很大,而且分佈範圍廣,除南極之外,幾乎世界各地都有它們的蹤跡。

保護


2008年12月13日上午,首屆中國雁鴨類保護與監測網路國際研討會在北京隆重開幕。據悉,共有來自美國、俄羅斯、韓國、日本、蒙古、中國香港等國家與地區,以及國內中國科學院、國家林業局等30餘個單位的領導、鳥類學知名專家百餘名聚首北林,共同商討促進中國雁鴨類網路建設,加強國際合作,研討並制定雁鴨類保護、監測與培訓的行動計劃。
國際鳥類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鳥類學會常務理事兼司庫、北京動物學會理事、中國鳥類學會水鳥專家組副組長、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丁長青副教授主持了開幕式。
我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宋維明教授,中國動物學會鳥類學分會秘書長張正旺教授,日本東亞類水鳥組組長、日本野生雁類保護協會會長吳地正行教授,濕地公約秘書處、亞太地區高級代表Lew Young博士,分别致辭,並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資助方代表,國家林業局保護司副司長王偉先生在開幕式做了總結髮言,並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北京師範大學鄭光美院士、北京林業大學生物學院院長張志翔教授、北京動物園張金國先生、濕地國際陳克林先生、WWF-中國物種負責人范智勇先生、全國鳥類環志中心侯韻秋女士等出席了會議。
本次大會受國家林業局保護司委託及資助,由北京林業大學主辦,中國動物學會鳥類學分會和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協辦。大會主題為“中國雁鴨類網路––現狀和行動計劃”。大會共收到論文、摘要70餘篇,大會期間將做10場大會報告和36場分組報告,並在之後前往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科學考察。
2008年12月14日下午4時,“首屆中國雁鴨保護與監測網路國際研討會”在我校圓滿落下帷幕。
我校黨委書記吳斌教授、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副司長王偉先生、東北亞雁鴨類網路工作組主席吳地正行教授、濕地公約秘書處亞太地區高級代表Lew Young先生、中國鳥類學會秘書長張正旺教授出席了會議。
王偉副司長做了總結髮言,宣布“雁鴨類保護與監測網路”正式成立,聘請我校生物學院丁長青副教授為主要負責人;吳斌書記向大會致閉幕辭。
據悉本次大會共收到論文、摘要70餘篇;完成學術報告40餘場;共有6人次獲最佳報告獎,1人次獲特殊貢獻獎。
雁鴨類國際研討會及其成立的保護與監測網路將成為我國及毗鄰國家雁鴨類保護與監測工作的成功起點,將會促進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和管理工作邁向更高的水平。

公園


(圖)雁鴨公園
(圖)雁鴨公園
位於萬華區淡水河畔,面積廣大,由華江橋下望,一片綠油油的野草坪,風光極佳!園內設有籃球場、溜冰場、休憩涼亭、健身步道及多處座椅,是萬華人的最愛! 雁鴨公園,是因為此處的環境型態,為沼澤且蘆葦叢叢,河中沙洲淺灘,河濱農田處處,成為西伯利亞及日韓等地候鳥避冬的場所。每年的九月開始,至隔年的三、四月間,有為數眾多的雁鴨棲停在華江橋 與中興橋一帶的水面上,吸引了許多賞鳥人士。目前沿河濱步道都設 有賞鴨解說,頗俱知性。與環河南路僅一堤之隔,卻彷彿置身市郊外,好不清爽!
位於台北盆地西側華江橋下,總面積大約為二十八公頃。每年十月至隔年的三月,會有一群遠從北方而來的候鳥至此避冬,因此華江雁鴨自然公園成為提供民眾賞鳥及自然教育遊憩活動的場所。除了可以賞鳥及認識自然生態之外,園內另有壘球場、網球場、籃球場、溜冰場、羽球場、休憩涼亭、健康步道以及腳踏車專用步道…等設施,十分適合全家大小一同前往。
華江雁鴨自然公園是台北市野雁保護區最早規劃的地方,主要是因為淡水河主支流大漢溪與新店溪在此交會,且受到海潮的影響,河流流速緩慢、泥沙淤積,因此形成許多泥沼、濕地及自然的草叢,其中富含大量的有機物質以及豐富的水生植、動物,因此成為眾多鳥類覓食的重要之地。
目前雁鴨公園的生態環境可分為五大類:水域、泥灘沙洲、草澤、淡水池、公園綠地,而依據生態資源的特性規劃成三個主要區域,分別是核心區、緩衝區及永續利用區。
核心區主要進行鳥類棲地的復育及維護,為了減少人為的干擾,造成不必要的影響,因此核心區是屬於不對外開放的區域。緩衝區則是進行較深入觀察或教學的活動區域,僅提供給申請獲准之人士及團體進入。永續利用區是以親子休閑及賞鳥活動為主,在此區域設置了賞鴨步道、賞鳥廣場及親子活動區,提供給一般民眾休憩與賞鳥的活動場所。
每年十月至翌年三、四月是賞鳥的最佳時機,也最多雁鴨停留在此地休息。然而,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遠從北方而來棲息的雁鴨呢?台北市野鳥學會的義工表示,因為北方的冬天無法提供食物給予這些雁鴨,因此,它們必須辛苦地往南方去覓食,而台灣正好位於候鳥遷徙路線的中心點,加上雁鴨公園富含大量的有機物質以及豐富的水生植、動物,可以提供這些南飛過冬的雁鴨豐富的食物,因此,每年總是會有許多雁鴨在此棲息,聽說在全盛時期,還曾經有過上萬隻的雁鴨同時聚集在這呢!其中又以小水鴨占最多數,其次是尖尾鴨琵嘴鴨及綠頭鴨。

種類


西藏江河、湖泊星羅棋布,為斑頭雁、針尾鴨、斑嘴鴨、白眉鴨、琵嘴鴨、鳳頭潛鴨、普通秋沙鴨等提供了棲息甚致繁殖的良好條件。據考察,西藏已知的雁鴨類達18種之多;面且有些種類種群數量十分可觀。
1、白額雁:這是一種大型雁類。體長達0.7米,體重達5斤,以嘴基及前額具有白色橫紋而得名。它們通體羽毛棕黑色,具有白色羽緣。下體羽毛棕灰色布有不規則黑斑。
白額雁分佈於拉薩、藏北和藏東南。
2、斑頭雁:這是一種多見於我區北部、西部及中部地區的大型雁類。它體長達0.8米,體重達6斤。白色頭頂上有二道黑褐色斑帶,上體灰褐色,下體灰白色。
斑頭雁肉味適口,絨毛產量也很豐富,西藏有些地方設有專人負責看管的繁殖場所。這是一種很有開發價值的經濟鳥類。
3、赤麻鴨:在西藏各地水域環境中都可以看到。體重3—4斤,它通體羽毛棕栗色,頸基有一白色羽環,翅上飛羽銅綠色,形成美麗的翼鏡。
赤麻鴨在西藏常幾百隻,甚至上千隻成群活動,少者也是十來只一群。雛鴨70天左右就長到成鴨大小。在阿里,有些群眾把它們和家鴨一起飼養。它們的肉、蛋可食,絨羽色彩鮮麗,不僅是上等防寒材料,而且可作裝飾品用。
4、針尾鴨:體重2斤左右,通體羽毛暗褐色,具有白色或褐色的斑紋,中央一對尾羽特形延長,故名針尾鴨。
針尾鴨在西藏各大小湖泊中均可見到,它們常數只或數十隻成群生活,肉味鮮美,細嫩,素來推為野禽中的上品。
5、綠頭鴨:頭、頸綠色並具有光澤,兩翅各有一塊紫藍色的翼鏡,中央兩對尾羽向上曲卷,下體大多灰白色。綠頭鴨常與其他的野鴨徠混群,可喂飼於動物園,以供觀賞。肉不僅可以食,而且可以入葯,據《本草綱目》記載,它的肉具有補中益氣、消食、和胃、利水、解毒等功能;可治食欲不振,水氣浮腫,熱毒瘡癤等疾患。
6、潛鴨:西藏有三個種即鳳頭潛鴨、白眼潛鴨紅頭潛鴨。其羽色因種類不同而異,體型比綠頭鴨小,它們的主要特徵是,足在身體的位置與其他鴨類相比更接近尾部,游泳時尾羽常拖在水面上,同時它們特別善於潛水,故稱為潛鴨。潛鴨在西藏數量多,分佈廣,是一類重要的資源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