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山

遼寧中醫藥大學教授

王德山,男,大連市人,1951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導師,自2000以來兼任全國中醫生理專業委員會(國家二級)副主任委員;中國生理學會遼寧生理學會(省一級)副理事長等社團之職。近40年來一直工作在教學與科研第一線,具有堅實的教育教學理論基礎與實踐經驗,作為校級名師示範課在培養中青年教師骨幹中成績卓著,已經培養博士、碩士33餘人。2005年中西醫結合生理學課程被評為遼寧省精品課程。多次獲省、市“優秀教師”,省、校級“教學名師”,學校“先進教師”“優秀黨務工作”者等稱號。

人物經歷


1981年於遼寧中醫藥大學碩士畢業,並於中國藥科大學獲醫學碩士學位。
1981年7月:留校人中西醫結合基礎生理學教師
1988年9月-1991年8月赴日本北海道大學、札幌醫科大學研修。
1993年晉陞為副教授、1998年晉陞為教授,
2002年被北京中醫藥大學聘任為博士生導師,
2003年聘為遼寧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中醫藥對消化道神經內分泌影響研究。

主要貢獻


積極投身於中西醫結合醫學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多年來已完成國家財政部、省級教育教學研究課題3項,校級6項。2006年中標中央地方共建項目經費300萬。以國際領先的教育教學理念相繼創建中醫藥綜合機能實驗室,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中管局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等系列教學環境,構建了中醫藥基本理論客觀化教學模式與體系,創新了培養中醫藥高級人才新模式,在國內起到示範和引領作用。致力於教材建設,多次被聘為新世紀教材、國家“十五”、“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生理學》《解剖生理學》等副主編、主編;07年被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榮聘為全國高等醫藥院校改革教材《中西醫結合生理學》的主編,創新性地完成了編著出版任務,在應用中獲得了全國同行專家認可,為中西醫結合基礎教材改革起到引領和示範作用。編著研究生、本科生、雙語教學用各種教材、教參等專業書籍20餘部,發表教改論文、科技論文60餘篇。
科研成就:30餘年科研穩定在“中醫藥對消化道神經內分泌影響研究”。致力於中醫“脾胃臟象”理論科學內涵研究,在中醫學“胃氣上逆”病理病機研究中,先後獲得省科技廳、教育廳資助課題8項,研究結果初步闡明了化療葯誘發嘔吐的中樞與周圍機制,補充了此領域的新理論。並研發了新葯“嘔必寧”,現已完成藥效學,藥理學、毒理和質量標準研究,為新葯的開發奠定了基礎。發表相關論文40餘篇,被EA收錄4篇,由於在消化系統研究基礎紮實,2007年作為科技部“973”計劃項目眼針療法對“腸易激綜合征”作用機制(2007CB512702)研究總負責人,獲得資助資金80餘萬。歷經4年研究,創立了“眼針八區十三穴絡腦通臟腑”新理論,實現眼針療法理論突破。為眼針在國內外針灸學術領域取得應有地位做出貢獻,發表專項研究論文達20餘篇。研製了大鼠眼針穴區“取穴儀”並申請了專利。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作為2011科技部“973”計劃項目典型在年度交流會上進行了報告,受到專家高度評價。2012年作為科技部“973”計劃項目“脾主運化”研究的主要參與人員,以中醫“脾胃臟象”理論為指導,應用現代系統生物學、網路生物學、整合生物學等綜合性研究技術與方法,從整體與器官、細胞與亞細胞,以及分子與基因水平等多層次、多靶點進行系統性研究。以物質的消化吸收、血液運輸、細胞跨膜物質轉運,特別是線粒體的物質與能量代謝的生物學過程及調控機製為研究的切入點與突破口,闡明“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主升、胃主降”等脾胃臟象理論的基本科學內涵,並為臨床“從脾論治”與脾胃相關證候與疾病提供生物學依據。

獲獎記錄


獲得遼寧省教學成果一等、二等獎各1項,校級教學成果將多項。獲省“自然科學”、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各一項,獲省“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