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世全書
清朝汪啟賢等所著書籍
(1662-1722),清醫家,歙縣人,康熙年間名醫,行醫於吳越間,常與其弟啟聖(字希賢),子大年(字自培)等輯注《濟世全書》錄各科應徵驗證方及食療、按摩諸法。
徽州汪氏家族的遷徙活動非常頻繁,而且,其作為徽州第一大姓,房支繁衍茂盛,人丁興旺,其宗族組織在不斷裂變中遷徙,在遷徙過程中也不斷地發生裂變,儘管因裂變而分支出很多家族,但這些家族對始祖的認同不會因此而發生絲毫減弱,但這些家族之間的交往,則隨著時間的推移,歷經若干代之後明顯有所減少,甚至互不相認,因此,遷到蘇州的汪氏,存在著很多支派,初步考察有:吳趨汪氏、東花橋巷汪氏、婁門內北街汪氏、盤門內梅家橋汪氏、閶門內汪昌一支、汪登瀛一支、休寧(西門、雙溪)遷蘇汪氏(包括婁門內北街汪氏)、汪琬一支、績東遷蘇汪氏。
濟世全書·添油接命金丹大道
夫添油接命者,乃神仙不傳之秘,希世未有之事,千百年未得一遇,非有夙根,道行仙緣,雖遇而不能得,即得而不能行。遇師不覺,慳吝守護,當面蹉過,每每見人如是。試觀油干燈滅,氣散人亡。用油添燈,借氣接命,乃成道之能事,坎離既濟之大道,非世俗采戰胡言之左道也。蓋無極仙師,莫不由此而接命,豈非此道之外而別有□(校註:“□”為漏字,下同。)道之可成者。但人之根器,有淺深之不同,是以不得真傳。故《悟真篇》云:竹破竹補,人損人還,以元補元,以本複本。精氣衰,則以精氣補;元神耗,則以元神還,不得不假此同類之先天以栽培。然同類之先天,是坎內一點真陽乾金也。以陽煉陰,形乃長存。除此陰陽一道,則不能也。人年四十,而陰氣自半,起居衰矣!年五十而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年六十陽痿,血氣大衰,精氣神三寶,已將漏盡枯槁(校註:原本作“稿”,誤。)。外容雖勉(校註:原本作“免”,誤。)強打硬,肉無潤色光華,肝虛視澀,肺虛毛髮白,腎虛耳重(校註:“重”,宜作“聾”。)腰疼,心虛減血健忘,脾虛難於消化。精衰骨硬,步履沉重,氣衰力弱,隆(校註:“隆”,宜作“龍”。)鍾潦倒,神衰宅敗,黑途日近,遷徒將臨,而四大假合之物,速如水上之鷗,瞬若石中之火,一息不來,攸(校註:“攸”,宜作“悠”。)然長往。精氣之為物,遊魂之為變,故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性命如同朝露,人生不知幾千萬劫而有此身。此身一失,安能再得?是以仙師憫世人,有生必有死,欲使有生,生於生生不息之天,發《參同》未發之玄,傳《悟真》不傳之秘。然此秘總不出一身,坎離既濟,大還之外,順則生人,逆則成丹。生人則螽斯衍慶(校註:螽斯,其義有二:一為蟲名;二出《詩經》之“周南螽斯”篇,本謂后妃子孫眾多,后遂常用為祝人多子多孫之詞。明胡文煥《類修要訣》中收有《螽斯秘訣》,系言種子延嗣之術。),成丹則閬苑蓬萊,聽人自趨而圖進,上接亘古之傳,下衍無彊之脈,中則□(校註:原本字辨析不清,似“久”字。)視人世,與天齊年,豈曰“小補”之哉!
濟世全書為龔氏晚期總結性臨證著作。全書8卷,是龔氏擇其平生所見“奇異古怪之疾、寒暑虛實之症,分門別類”,治以“簡切精當”之方,“隨試輒效”之驗錄。書末附有養元辟穀、香茶、嫩膚、霜膏沐浴方,可供經濟開發利用等。
龔廷賢(1522~1619),字子才,號雲林山人,又號悟真子。江西金溪人。父龔信,字西園,一說字瑞芝,任職太醫院,撰有《古今醫鑒》8卷。廷賢幼攻舉業,后隨父學醫。他承家學,又訪賢求師,醫名日隆。曾任太醫院吏目。1593年,治癒魯王張妃臌脹,被贊為“天下醫之魁首”,並贈以“醫林狀元”扁額。
龔廷賢著有:《種杏仙方》4卷(1577)、《萬病回春》8卷(1587)、《復明眼方外科神驗全書》6卷(1591)、《雲林神彀》(1591)、《魯府禁方》4卷(1594)、《壽世保元》10卷(1615)、《小兒推拿方脈全書》3卷(1604)。尚有《醫學準繩》4卷、《濟世全書》8卷,《痘疹辨疑全幼錄》3卷,《本草炮製藥性賦定衡》13卷等。亦託名為龔氏所撰。
上述著作中。《萬病回春》和《壽世保元》流傳最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