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溪二花臉豬

焦溪二花臉豬

焦溪二花臉豬,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焦溪二花臉豬原產於武進焦溪舜山一帶,已有400多年歷史,被國內畜牧界譽為世界豬種中的“大熊貓”,從瀕臨滅絕到重新走上人們的餐桌,經歷了8年時間,是產地農民的一項傳統副業。焦溪二花臉豬肉質細嫩多汁、香濃味美且膠原蛋白豐富。

焦溪二花臉豬原產地在焦溪鎮(現併入鄭陸鎮)的舜山附近,當地農民從明朝起就開始養殖這種豬,喂的是青飼料,養殖成本很低,而且繁殖率特別高,最多時一頭母豬能下42個豬仔,因此,二花臉豬是全世界豬種中的產仔之王,加上這種豬的“母性”非常好,性格溫和,特別照顧豬仔,所以小豬的成活率也特別高。

2010年03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焦溪二花臉豬”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

焦溪二花臉豬
焦溪二花臉豬
焦溪二花臉豬品種歷史悠久,地域特色明顯;頭大額寬,耳大下垂過下頜;嘴筒稍長且微凹,上有2—3道橫紋,額部有明顯皺褶;四肢稍高,中軀稍長,背腰微凹,腹大下垂;后軀寬而稍傾斜,被毛全黑稀疏;具有產子率高、母性好、耐粗飼等特點;豬肉色澤鮮紅、有光澤,肌肉細嫩,肌間脂肪豐富,呈大理石狀;熟制后香味濃郁,細嫩多膠質,肥而不膩。

內在品質

二花臉豬肉的特色理化指標
項目指標
水分,%≤75.0
揮發性鹽基氮,毫克/千克≤18.0
肌肉酸鹼度,pH6.4—6.8
肌纖維數,條≥30.0
肌纖維直徑,微米≤30.0
肌肉粗脂肪,%≥1.5
肌肉天門冬氨酸,%≥2.0
*肌肉品質指標的測定按《全國豬肉質研究統一測定項目和方法》進行。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屬鄭橫圩田地區,其間錯落分佈著由石灰岩風化形成的舜山、鳳凰山、橫山等低山丘陵,地勢低平,河網密布,低山丘陵僅佔4%。平田的地面高程在3米以下,成土母質既有河湖相沉積物也有長江沖積物,主要土壤類型有黃泥土、烏柵土和沙土,根據第二次土壤普查,耕作層平均pH值7.43、有機質21.8克/千克、全氮(N)1.43克/千克、全磷(PO)1.26克/千克、速效磷(PO)27.6毫克/千克、速效鉀(KO)104.0毫克/千克。土壤養分豐富,磷素含量特高,水作旱作都適宜,為全區所獨有。另據抽樣調查,耕作層平均有效鋅(Zn)6.2毫克/千克、易還原態錳(Mn)191毫克/千克、有效硼(B)0.32毫克/千克、有效硅(SiO)345毫克/千克,鋅、硅有效量豐富,錳、硼有效量中等,但相對全區而言微量元素含量都是高的。

水文情況

武進區屬長江下游太湖流域水網區,區內有水域面積近3萬畝,佔總土地面積的15%。河流縱橫密布,形成以舜河、三山港為徑,北塘河為緯,北通長江,南聯運河的水系。長江為來水水源,運河為排水通道。

氣候情況

太湖
太湖
武進區位於北亞熱帶北緣,屬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全年平均溫度15.5℃,其中,1月份2.4℃,7月份28.2℃。年日照時數平均為2005.8小時,年日照百分率平均為47%,以7、8月份最高,分別為54%和62%,3—5月份多連續陰雨,日照百分率僅40%左右。年均降水量1066毫米,其中,1月份37.1毫米,7月163.6毫米;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是“桃花水”主要時段,6—7月為梅雨期,梅雨期平均21天左右,降水量223.6毫米。初霜日平均為11月10日,最早為10月19日;終霜日平均為3月28日,最晚為4月16日;平均霜期138天,最多166天,最少83天。平均水面蒸發量為1573.7毫米。適宜的地理氣候條件,豐沛的優質水資源,孕育了境內豐富多樣的植被和農作物,為畜牧業提供了理想的發展環境。

歷史淵源


武進的養豬業歷史十分悠久。戚墅堰圩墩遺址出土的豬下頦骨,經考證已有6000年左右的歷史。
春秋時期,吳國已在今蘇南發展畜牧業,《吳地書》記載:“匠門外沙里中,城東五里有豬墳,是吳王畜豬之所;……”;從常州市南門出土的西漢陶豬舍和西郊出土的西漢陶豬,說明了當時養豬業的發達程度。
焦溪則歷來是有名的苗豬集散地,元代朱澤民在《游三山記》中就用“……河復自灣過佗村而北,皆美田沃壤,斥堠相望,迤儷青山迎棹,樵歌牧唱,相與應答。舟人廻牽,沿山前小河而行,村墟相接,岸柳交映,兩山之間,浦漵縈帶,北通江口,地名石堰。既而舟轉,兩岸板橋為梁,即三山塢。其間民居輳集,屋瓦參差,稻秸堆委,連衢比巷,如墉如櫛,風俗熙熙,翁呼兒蕘,婦飯姑汲;牛羊在山,犬豕在圈;鳥噪於林,雞登於屋;藹然太平豐稔之象,若古朱陳村焉……”(摘自《武陽合志·輿地誌》)的描述,記錄了當時焦溪街鎮(石堰現為焦溪的一個村)的繁華熱鬧景象。
明代萬曆年間起,武進東北部沿舜山腳下的農民在當地獨特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下,通過長期選育,培育出了焦溪二花臉豬。據明末的沈氏農書記載,母豬一胎可育成小豬14頭,可見當時已經選育出優良的家豬品種。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編修的《武進陽湖合志》之《輿地誌》中,有“燕飲昔崇儉素,近亦漸流豐腴,甚或華燈廣坐,選部征歌。雖著繁昌,殊乖撙節,魚麗萬物,盛多羔羊,節儉之應也非,士大夫責歟。”的記載。可見當時的生活水平之高。當時隨著人口的大量增加,土地利用率日益提高,由於擴大了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加上土地複種指數提高,耕作精細,有機肥料的需求量增加,養豬業隨之得到進—步發展。由於農作物加工副產品多,加上城鎮的糧食和油料等加工副產品亦較多,精飼料充足,青飼料亦比過去增加,均有助於縮短飼養期;亦由於精飼料以大麥、米糠、麥麩等為主,青料以南瓜、蘿蔔,青草和水浮蓮、水葫蘆,水花生等水生飼料為主,在當地生產的這些飼料磷多鈣少,有利於生殖器官的發育;而且當地養豬採用了墊土墊草的軟圈積肥方式,豬只終年飼養於光線較暗的舍內,很少運動。這樣經過長期選育,逐漸形成了二花臉豬體型中等、耳大而軟、額多皺紋、背腰較軟而腹垂,卧系、性情溫馴、耐粗飼、生長快速、繁殖力高,肉質鮮美等特徵和特性。這一由原產地群眾長期培育而成的中國獨有的珍貴豬種,以其產仔率高、母性好、耐粗飼、肉質鮮美等優良特點聞名於全國乃至全世界,被國際畜牧界譽為“世界豬種產仔之王”,二花臉豬的高產仔和肉質鮮美等優良性狀正是改良世界豬種和建立中國配套系養豬生產的優良種質資源,其生物價值不亞於國寶大熊貓。
解放以來,黨和政府十分重視焦溪二花臉豬的保種與選育,20世紀80年代被列為“國寶”,2000年農業部又將其列入中國地方豬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1954年,全國養豬專家張照教授定名“二花臉豬”。
20世紀80、90年代,由於生產周期較長,在不大講究豬肉品質的市場大環境里,多數農戶無奈選擇養殖周期短、成豬分量重的“洋豬”。
2005年,武進區農業部門在防疫普查時發現,純種的“二花臉”母豬在焦溪周邊地區到了瀕臨滅絕的邊緣,在焦溪周邊上萬頭存欄豬中,比對鑒定出35頭正宗二花臉豬,且父本只有4頭,數量比大熊貓還少得多。
2006年,常州市武進區養殖戶顧岳清聯合26戶飼養戶,成立了焦溪二花臉母豬合作社,聘請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的兩位教授為顧問,武進區政府下撥15萬元啟動基金,支持建立二花臉豬種保護區。

生產情況


焦溪二花臉豬
焦溪二花臉豬
2008年,焦溪二花臉豬有純種公豬12頭、6個血統,核心群原種母豬653頭、生產群母豬2118頭。銷售二花臉種豬8100多頭,二花臉二元種母豬3200多頭,二花臉商品豬7800多頭、500多噸,銷售額1560萬元。

產品榮譽


2010年03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焦溪二花臉豬”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13年,焦溪二花臉豬專業合作社獲得了武進區科技技術進步二等獎。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焦溪二花臉豬原產地位於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的鄭陸鎮和橫山橋鎮,區域範圍北緯31°46′—32°04′,東經119°46′—120°12′。平原海拔高度3米以下(青島零點、下同),低山丘陵最高峰115米。東臨無錫市惠山區玉祁鎮、江陰市桐岐鎮,南接常州市武進區遙觀鎮、橫林鎮,西毗常州市天寧區青龍街道、戚墅堰區潞城鎮,北靠江陰市西石橋鎮、申港鎮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二花臉豬的產地在以焦溪舜山為中心的常州市武進區鄭陸鎮和橫山橋鎮區域。豬場環境應符GB/T17824.4—1999的要求,母豬豬舍應按圖3.1的規定建造,公豬和育肥豬亦可參照。豬場內不得飼養其它畜禽動物,豬場應設有廢棄物儲存設施,污染物排放應符合GB18596的要求。
焦溪二花臉豬
焦溪二花臉豬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焦溪二花臉豬體型中等。毛色全黑,毛稍密而短。嘴筒稍長且微凹,額部多皺紋,耳大而軟,腹雖下垂,但較緊,臀斜。四肢高而有力,大腿瘦削。乳頭較多,一般(9—11)對,多呈丁香型或葫蘆形。二花臉母豬的保種選育採取群選群育的模式,通過建立核心群作為先導來帶動生產群,發展種源產業。引種應從具有種豬經營許可證的種豬場引進,並按照GB16567規定進行檢疫。種豬引入后至少隔離飼養30天,經觀察確認健康後方可合群飼養。
(3)生產過程管理,包括農業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規定。
(3.1)飼料:飼料應符合GB13078的規定。飼料原料和飼料添加劑及飼料加工過程應符合NY5032的規定。在豬的不同生長時期和生理階段,根據營養需求,配製不同的配合飼料。營養水平不低於GB8471要求,不應給肥育豬使用高銅、高鋅日糧。禁止在飼料中添加違禁藥品。使用藥物添加劑時應符合“飼料藥物添加劑使用規範”,不得濫用抗生素。在商品豬出欄前30天,停止添加所有藥物添加劑。不使用變質、霉敗、生蟲和有污染的飼料。不應使用未經無害處理的泔水或其它畜禽副產品。
在飼料生產中,飼料原料經驗收合格后才能入庫,對含黴菌素超標、摻假的原料一律不得接收入庫。飼料要進行常規營養成分(主要是蛋白質、水分和鈣、磷)的檢測,以便能根據原料實際營養含量及時調整飼料配方,保證配合飼料營養指標符合要求。生產預混料必須進行嚴格的控制,微量元素、維生素等微量組分必須有專人計量,確保生產預混料的載體水分不超過10%,並由專人負責、監督生產。生產配合飼料時,應按配方要求進行生產,各種原料要準確計量。按物料順序投料,先投大料,后投小料,不得顛倒順序。為保證飼料的混合質量,規定預混料混合時間必須達到(10—20)分鐘,配合飼料混合時間達到(3—5)分鐘。一批預混料或配合飼料混合結束后,混合機要完全放空,確保混合機內沒有殘留後才能混合下批預混料或配合飼料。配合飼料中需要添加藥物時必須先將藥物進行預混合。配合飼料中添加藥物后,應在飼料袋上打上標籤,以防與其它配合飼料混淆。為防止飼料因存放時間過長而發生霉變,成品飼料夏季應在3天內用完,其它季節應在7天內用完。
(3.2)防疫:豬場防疫按GB/T17823—1999的規定執行。生產區、生活區、行政區應分開。人員、動物和物資運轉採取單一流向,進料和出糞道嚴格分開。並設置:消毒室、獸醫室、病理分析室、隔離舍、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間。豬場大門口處應設置大的消毒池,並設有高壓消毒泵,對外來車輛進行消毒;外來人員,必須通過大門處的消毒室,且經過5分鐘紫外線照射和消毒池方可進入生產區。生產區在門口應設有消毒室和淋浴室。豬舍入口處應設消毒池或設置濕麻袋(消毒液浸潤)供人員消毒,生產人員進入生產區時應消毒、淋浴、換衣鞋。工作服應每天清洗消毒。非生產人員不允許進入生產區,特殊情況下,需經淋浴消毒,更換防護服後方可入場,並遵守場內的一切防疫制度。每周對場內道路及相應設施如車輛、器具消毒一次;每周對豬舍及豬舍內的豬噴霧消毒一次;豬舍空圈期應一周以上並清洗一次、消毒一次。各種消毒劑應定期更換交替使用。
豬場獸醫人員不準外出診療動物疫病,豬場配種人員不準外出開展豬的配種工作,場內直接從事生產的人員,不得對外開展相關工作。
應定期對以下疫病進行監測:口蹄疫、豬水泡病、豬瘟、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症、偽狂犬病乙型腦炎布氏桿菌病、結核病、豬囊尾蚴病、旋毛蟲病和弓形蟲病,並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選擇其它一些疫病進行監測。病死或淘汰豬的屍體按GB16548的要求進行無害化處理,不得出售病豬、死豬。豬的防疫保健程序按表3.1執行。定期投放滅鼠藥、及時收集死鼠和殘餘鼠藥,並做到無害化處理。
防疫保健程序
序號防疫保健項目日齡方法途徑說明
1牲血素3頸部肌注1毫升補充鐵質
2牲血素15後腿肌注1毫升補充鐵質
3豬瘟活疫苗20頸部肌注2頭份國產疫苗
4胸膜肺炎疫苗25頸部肌注1頭份進口疫苗
5伊維菌素55—60內服15毫克/千克體重驅除體內外寄生蟲
6豬三聯活疫苗65—70頸部肌注1.5頭份豬瘟丹毒肺疫
7胸膜肺炎疫苗150頸部肌注2頭份進口疫苗
8PR+PRRS二聯苗180頸部肌注1.2頭份配種前免疫
9細小病毒滅活苗190臀部肌注1.2頭份配種前免疫
10乙型腦炎活疫苗80—300頸部肌注2頭份2、3月份各接種1次
11豬三聯活疫苗200臀或頸部肌注2頭份配種前免疫
12伊維菌素210內服15毫克/千克體重配種前驅蟲
13偽狂犬病疫苗300頸部肌注1.2頭份產前30天接種
14大腸桿菌基因工程苗320臀部肌注1.5頭份產前20天接種
15口蹄疫滅活苗30—成年后海穴位注射4、10月各免1次
16
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
腹瀉二聯苗
30—成年后海穴位注射每年11月份接種1次
17豬瘟活疫苗成年公母豬頸部肌注2頭份公豬間隔6個月接種1次,母豬產後20天接種1次
註:育肥豬出場前60天內不得使用疫苗和驅蟲葯,獸葯使用按NY5030規定執行,驅蟲按NY5031規定執行。
(3.3)獸葯使用:獸葯使用按NY5030規定執行。驅蟲程序按NY5031規定執行。消毒防腐劑使用應符合NY/T5033規定。必要時進行預防、治療和診斷疾病所用的獸葯必須符合國家標準,所用獸葯應來自具有《獸葯生產許可證》和產品批准文號的生產企業,或者具有《進口獸葯許可證》的供應商。
允許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二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葯規範》二部收載的用於生豬的獸用中藥材、中成藥方製劑。允許在臨床獸醫的指導下使用鈣、磷、硒、鉀等補充葯以及微生態製劑、酸鹼平衡葯、體液補充葯、營養葯、血容量補充葯、電解質補充葯、抗貧血葯、維生素類葯、吸附葯、瀉藥、潤滑劑、酸化劑、局部止血藥、收斂葯和助消化葯。
禁止使用違禁藥品。禁止使用未經農業部批准或已淘汰的獸葯,禁止使用未經國家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批准的用基因工程方法生產獸葯。
(3.4)種公豬的飼養管理:根據體重、配種量和氣溫確定日喂量,一般為精飼料(2.3—2.5)千克、青飼料2千克。精料中應含天E(12.13—12.56)MJ、CP16%、動物性飼料(3—5)%。配種旺季前30天還應增加營養。保持圈舍乾燥清潔,每天自由運動(0.5—1)小時。夏天注意防暑降溫。
初配月齡以性成熟程度和體重來確定,一般為(6—8)月齡、體重(60—80)千克。幼齡公豬每周采精(2—3)次,成年公豬在正常情況下隔天采精1次,配種旺季在高營養水平下可連續采5天休息1天。使用年限一般為(4—5)年後備種公豬在(45—60)天離乳后即應分群,以(2—4)頭小群飼養,並加強運動,增加光照,促進發育;120天後單圈飼養,(5—6)月齡開始調教采精,以後每(1—2)周采精1次。
(3.5)種母豬的飼養管理:空懷和妊娠前期以粥料形式日喂混合料(1.0—1.2)千克,加上(3—5)倍的青飼料;妊娠後期增加(25—35)%精料;哺乳期的飼料應優質、多樣、穩定,除產後(4—5)天內要控制喂量外,日給混合精料(3.5—5.0)千克,精料中應含天E12.13MJ、CP14%,並注意供給礦物質、維生素,青飼料控制在(1.5—2)倍。
保持圈舍乾燥、清潔、安靜,夏天注意防暑降溫。
哺乳母豬在產後20左右自然發情,即可配種。
後備母豬4月齡起即可配種,初配前30天內應適當控制生長速度,多投喂青飼料。
(3.6)仔豬的飼養管理:仔豬產出后應於(1—2)小時吮足初乳,對弱仔應輔助其吮(2—3)次。氣溫過低時應採取保溫措施。
仔豬生后3天內剪齒斷尾,斷尾應在離尾根(3—4)厘米處,並用碘伏消毒尾部。對斷奶10天左右的仔豬適量飼餵,遵循“少量多次、基本不剩”的原則。
(3.7)育肥豬的飼養管理:育肥豬應根據不同的生長階段,適時進行換料及增加飼餵量,讓其自由採食。所進飼料必須在2天內用完,堆放飼料的場所要保持清潔。根據豬舍內的氣溫和氣味,及時開關窗進行調節氣溫,遇到高溫時應沖水降溫。
對飼養過程中出現的弱勢豬要及時調整分群。做到大小分開、公母分開、強弱分開,使豬群保持均勻一致,並做好豬只的調教工作,使豬只“吃、拉、睡”三點定位。豬舍應每天打掃保持清潔,料槽應保持乾淨,水槽或自動飲水器保持有水。
(4)產品收穫。豬只實行全進全出制。種豬出場生長發育性能不低於三級,豬只健康,經免疫注射、獸醫人員簽字,並附種豬出場合格證明及系譜卡。商品豬按NY5029—2001的規定執行。應採用符合衛生條件的專用車輛運輸,不得混裝。
(5)生產記錄要求。對二花臉純種豬進行認定、編號,建立生產系譜記錄、防疫記錄和耳標記錄。認真做好日常生產記錄,做好飼料來源、每日出入庫、配方及各種添加劑使用情況的記錄。做好免疫、用藥、發病和治療、淘汰情況的記錄。做好采精、配種、產仔、留種的系譜記錄。每批出場的豬,應有出場豬號、銷售地記錄,以便備查。資料由專人保管,最少保留二年;種豬的檔案按NY/T820—2004的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