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石寶塔
峨石寶塔
峨石寶塔在蒲圻市西郊馬鞍山巔。塔側石岩上刻有“峨石”二字。馬鞍山雙峰壁立,重巒翠連;山麓綠水揚波,峨潭碧盈,景山幽麗。峨石寶塔建於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全以青石砌成,七層六角,高17米,底層置門,以上各層設窗,層檐舒展,疊角飛翹,角掛銅鈴,山風吹來,鏘然遠聞。循塔內螺旋石階,可達5層。結構謹嚴,形體峭拔,古雅卓秀,數里之外,皆能見其直插天半。
峨石寶塔
峨石寶塔平面八角形,九層,高約44米,樓閣式磚塔,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后,這座古塔成為革命聖地的標誌和象徵。建國后,國務院將延峨石寶塔歸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延安革命舊址之中。峨石寶塔上,歷史文物和現代革命文物星羅棋布,交相輝映,滿山綠樹成蔭,花草爭艷。延安旅遊集團公司成立后,又投入大量資金,在山下修仿古式山門、上山踏步道,整修了摘星樓、烽火台、新添置了巨型大鐘一座,巨型大鼓一尊。喻名“平安鍾”、“太平鼓”,遊人擊之金聲玉振,山鳴谷應,“一擊則身體健康,喜氣滿庭;二擊則風調雨順,物阜民豐;三擊則國泰民安、普天同慶”。山上還修建了休閑觀光設施和風味小吃,遊人在遊覽之餘還可。裝飾了大量的泛光和霓虹燈具,一到夜間,寶塔、摘星樓、烽火台、上山道滿山綠樹相映在各色燈影中,恍若仙境,映照得山城延安更加秀美壯麗。寶塔山是古赤壁最重要的遊覽區之一,中外賓客無不登山憑眺,縱觀聖地全貌。
峨石寶塔
峨石寶塔的人文景觀也獨樹一幟。早在盛唐時代,山上就建有寶塔,北宋時期,韓琦、范仲淹等一代名將,在峨石寶塔屯兵設寨,戍邊禦敵,留下眾多文物古迹。明清時期,廟宇林立,紅極一時。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餘年來,隨著古赤壁成為傳統教育的基地和旅遊聖地,峨石寶塔也成為中外遊客到古赤壁旅遊的熱線,累計接待遊客數百萬人次。
峨石寶塔
蒲圻是鄂東南的門戶,是湘鄂兩省的邊緣重鎮,北有武漢市,南有岳陽市,越江而過為荊州市,三處以蒲圻為叉點。歷史上蒲圻已是這些經濟區的貨物集散地。京廣鐵路貫穿全境,長達63公里,大、小車站7個;新建赤壁渡口,把鄂南山區與江漢平原連為一體;每天有20餘路班車從市內通往各地。此外,還有內河航道54公里,可至崇陽等地。現有林地面積116萬畝,佔總面積45%,竹木多集中在東南山 區。楠竹面積16萬畝,積蓄量2128萬根,採伐量居全省第二位。現有茶園面積4.54 萬畝,羊樓洞的松峰山是蒲圻著名特產“松峰綠茶”的產地;該地所產茶磚,馳名中外,年產磚茶18萬擔。
蒲圻赤壁古戰場是中國“三國”旅遊線的主要景點之一,遣有南屏山、拜風台、翼江亭、鳳雛庵、黃蓋湖、陸水湖、神龍洞等名勝。陸水風景區相傳是東吳陸遜內河水戰之地,因避水患建水庫,有鄂南千島湖之稱,三峽水庫建壩試驗地,中央電視台水滸傳也在此取景拍攝。特別是小洪山氡泉礦水,含有氡、鍶等稀元素,水溫60~70℃,日流量 6000立方米,被譽為“稀世仙水”,經國家鑒定,屬理想的高溫醫療泉水,可治冠心病、哮喘、高血壓、皮膚病等。
峨石寶塔
赤壁之戰後,龐統先被魯肅推薦給孫權,未能重用,后經諸葛亮舉薦,被劉備拜為副軍師。公元211年,佐劉備入川,進取益州,在圍攻佳雒城的戰鬥中,中埋伏,死於落鳳波。人們傳說,龐統死後化為鳳凰又飛回了金鸞山,金鸞山由此而得名,鸞即鳳也。
鳳雛庵建於1846年,原為九重大殿,今僅存一間,面積300平方米,正殿供奉鳳雛先生全身塑像,神龕兩側有對聯一副:“造物忌多才,龍鳳豈容歸一室;先生如不死,江山未必許三分。”對造物主的忌才表示怨憤,對龐統早逝深表惋惜。鳳雛庵前有千年古銀杏一棵,雌雄同生、枝繁葉茂、綠蔭覆蓋,臨風颯颯。
峨石寶塔
神龍洞位於宣漢縣七里鄉,地處宣漢、開江交界七里峽山巒崖壁,此為石灰岩自然溶洞。洞室倚山臨河,與開宣公路遙遙相望,四周重巒疊嶂,峰峽相連。新寧河蜿蜒逶迤,穿峽入谷,鑽山通嶺,分開了峽谷的群峰。開、宣公路飛澗越谷,如彩帶環繞。
舉目縱觀,溶洞座依峭壁,循梯而上,可直入洞口。外洞空曠,橫高數丈,嶙峋怪石,宛若殿堂。古人於此造廟,以“龍神”祀之,龍神洞因此得名。從外洞左拐,洞中有洞,洞下有洞,洞外有洞,岔洞縱橫交錯,曲折迂迴,光線若明若暗,變化萬千;有的洞內幽壑流泉,冷浸濕潤;有的洞中和風徐徐、乾燥舒適。當遊人看到那或突兀怒立、或平卧自如、或削然似劍、或捲曲如拳、或象雄踞的虎豹、或象展翅的雄鷹、或若熊羆登山、或如牛馬飲水等各種姿態的怪石,誰也會稱奇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