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博物館

廊坊博物館

廊坊博物館位於河北省廊坊市文化公園內,於2004年3月20日開工建設,2005年12月31日正式對公眾開放。完全按照國家對博物館建築規範要求進行設計施工,投資3700萬元。

博物館內部共設有4個固定展廳和2個臨時展廳,並配有學術報告廳、休閑區、貴賓廳等各種附屬設施。截至2019年8月,廊坊博物館藏有包括銅器、鐵器、陶瓷器、金銀器、玉石器等10餘個類別4萬餘件藏品,其中國家珍貴文物77件。

2018年,廊坊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併入選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資源單位。

歷史沿革


2004年3月20日,廊坊博物館開工建設。
2005年12月30日,廊坊博物館建成,並正式對公眾開放。
2005年12月30日—2006年3月20日,廊坊博物館試運行階段。
2008年9月25日,廊坊博物館網站建成開通。

館舍簡介


廊坊博物館
廊坊博物館
廊坊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博物館,是廊坊市文物、文化藝術品、標本的主要收藏機構、宣傳教育機構和科學研究機構。館藏文物上溯遠古,下迄近代。
館內展品以本區域內歷史遺存的文物、文獻史料及研究成果為基礎,重點展示了廊坊歷史文化的發展軌跡。三樓兩個展廳展示的是廊坊地區義和團運動,重點突出的是廊坊大捷;二樓兩個展廳展示廊坊通史;一樓兩個展廳建館之初展出《廊坊市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展》,後為臨時展廳。廊坊博物館是展示廊坊歷史文化的窗口、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和全市文化藝術交流的中心。
2020年5月,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名錄顯示,廊坊博物館現有藏品為1986件,珍貴文物為77件。

建築布局


廊坊博物館作為民心工程,是市委、市政府投資建設的一項公益性文化基礎設施。該工程於2004年3月20日動工,歷時一年九個月時間。一年多來,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廣大建設者以高度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精神,按照“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要求,用全新的設計理念,一流的建築標準,精心組織施工,圓滿完成了博物館的建設任務。
廊坊博物館在建設過程中,得到了市直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人士的熱情幫助;何顯毅—恩菲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廊坊華晟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廊坊市百年建築安裝有限公司、石家莊雅虹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精心組織施工;在布展過程中,我們還得到了省文化廳、省文物局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各縣(市、區)政府和文化部門及全市文物工作者也給予了鼎力相助。廊坊博物館的建設,凝聚了各級部門各界人士的心血,對此,博物館表示衷心的感謝。廊坊博物館已成為廊坊市展示歷史文化的窗口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地,成為獨具特色的旅遊景點群眾喜愛的文化休閑教育場所。
博物館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充分發揮博物館的功能,以先進的設施,優美的環境,豐富的展覽和完善的服務,向全市人民展示廊坊的悠久歷史和現代文明。

綜述

廊坊博物館佔地1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7600平方米,主體三層,局部四層。博物館外型設計莊重典雅,凝鍊大方,總體風格與市藝術中心的優美環境相融合;與圖書館和即將興建的大劇院建築格調相統一。博物館內部設有4個固定展廳和2個臨時展廳。另外,還設有學術報告廳、休閑區、貴賓廳等各種附屬設施。 
廊坊博物館基本陳列由“廊坊的足跡”歷史文物陳列展和“義和團運動在廊坊”專題陳列展兩部分組成,展現了廊坊地區新石器時代至清末7000餘年的歷史文化和發展軌跡。

廊坊的足跡

《廊坊的足跡》固定展覽分為6個部分,展出文物近300件,展廳的布局是以時代的發展為脈絡,將各時期文物貫穿於其中。

義和團運動在廊坊

《義和團運動在廊坊》專題陳列主要是以歷史照片、實物和燈箱形式展示廊坊大捷的發生和發展的過程。

機構設置


館領導:
負責全館的行政和業務管理。
辦公室:
負責日常行政管理;文秘與協調;制度建設;財務管理;物業後勤管理;對外聯絡等。
設備管理處:
全館水、暖、電、氣等所有機器和設備的正常運行和維修。
安全保衛處:
博物館所有文物藏品、公共設施、員工和遊客的安全與保衛,尤其是防火、防盜等。
陳列保管部:
文物藏品的入藏、建檔和科學管理;文物鑒定;信息諮詢;陳列展覽工作的組織、策劃和設計等。
公眾服務部:
觀眾接待與管理;展覽講解;宣傳活動組織與實施;博物館科普宣傳與推廣;教育基地建設;網路建設;博物館
之友發展與建設。
徵集研究部:
文物徵集;學術規劃、研究與交流工作;組織業務培訓;策劃、編輯、出版相關展覽介紹、學術論著等。

館藏文物


綜述

廊坊博物館館藏文物近4萬件,包括銅器、鐵器、陶瓷器、金銀器、玉石器等10餘個類別,其中國家珍貴文物77件。

主要文物

隆福寺長明燈樓:
在廊坊博物館正門大廳中央矗立著一尊石刻,它是已知最早的帶紀年刻銘的唐代燈樓。燈樓是寺院供具之一,雕制於垂拱四年(688年,當時正是中國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時代)。漢白玉石質,由壼門方形座、覆蓮圓座、等邊八角形石柱、仰蓮托盤組成,通高3.4米。石柱雕飾分為三部分:下部各面刻尖拱龕,龕內浮雕伎樂,其中六面或跪或坐於須彌式蓮花座上,演奏笛、琵琶、排簫等樂器,兩面為手持長練的舞姿伎樂;石柱中部正面篆書題額“大唐幽州安次縣隆福寺長明燈樓之頌”,頌詞后鐫刻有及功德主姓名、官銜、《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燃燈偈》《知燈偈》;石柱上部每面雕雙層尖拱龕,龕內雕佛像一尊,共計16尊。仰蓮托盤上部鑿平,刻有凹槽兩道,中心鑿圓形淺洞,根據同時期石燈形制和燈樓托盤上的卯結構來分析,石燈上部應有燈室。與同時期的石燈相比,這件長明燈樓雕刻手法精細嚴謹,風格莊重樸實,是唐代石刻精品;另外,石燈的石柱上既雕有佛像、伎樂又刻有經文、偈文、頌序、頌詞等內容。 
隆福寺長明燈樓
隆福寺長明燈樓
乾隆款青花粉彩大瓶:
該藏品產於清朝光緒年間(1875年—1908年),高65厘米,口徑23.5厘米,底徑21.5厘米。 
乾隆款青花粉彩大瓶
乾隆款青花粉彩大瓶
藍釉堆花白如意雙耳尊:
該藏品產於清朝咸豐年間(1850年—1861年),高35厘米,口徑21厘米,底徑16.8厘米。
藍釉堆花白如意雙耳尊
藍釉堆花白如意雙耳尊
水草瑪瑙鼻煙壺:
該藏品產於遼代(907年—1125年),高20厘米,底徑8厘米。
水草瑪瑙鼻煙壺
水草瑪瑙鼻煙壺

大事紀要


2006年
1月份
5日博物館建設指揮部會議確定自2005年12月30日至2006年3月20日為博物館試運行階段。
13日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楊汭、廊坊市委書記王增力、市長王愛民、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肖雙勝、副市長呂愛英視察廊坊博物館。
25日博物館新招聘人員姬罡、王勇、谷玉英、劉洋、屠自然、杜鵬、王鼎玉、李同振報到。
2月份
3日省委書記白克明參觀博物館
9日刻章“廊坊博物館”“廊坊博物館財務專用章”“廊坊博物館辦公室”
3月份
8日全市文化工作會在博物館報告廳召開。
10~16日文聯書協在一樓展廳舉辦書法展。
14日市詩詞協會32人參觀博物館。
15日閉館整改。
27日博物館建設單位榮譽冊設計完成;16個博物館建設單位榮譽牌製作完成。
4月份
廊坊市政府召開常務會,決定在博物館一樓臨時展廳舉辦“廊坊市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展”
5月份
8日空調驗收
15日完成博物館宣傳折頁的印製。
6月份
6日原文化局局長董秉樞向博物館捐贈書畫作品138件。
8日了解並聯繫北京展覽單位對經濟成果展競標
14日市政府在博物館大廳舉辦臨時展覽,迎接中央首長。
19日市文化局委託華璽建築工程諮詢有限公司對《廊坊市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展》的設計施工單位進行了邀請招投標,北京永一格展覽展示有限公司在參加招標的四家單位中排名第一。
6月底—
9月中旬《廊坊市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展》裝修布展工作。
7月份
21日王愛民市長到博物館視察指導工作。
24日廊坊博物館徵集本市著名書畫家書畫作品19件。
8月份
3日呂愛英副市長視察博物館《廊坊市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展》進展情況。
9月份
5日博物館《廊坊市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展》外聘講解員報到:韓倩、張靜、薄琳、王颯。
21日王愛民市長視察博物館“廊坊市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展”進展情況。
11月份
15日明華電器安裝EPS系統
20日衡水林秀珍報告團參觀博物館
2007年
1月份
9日河北省人大副主任參觀廊坊博物館。
27日市旅遊局率外國朋友參觀廊坊博物館。
2月份
9日中韓文化交流會會長參觀廊坊博物館。
3月份
7日省文化廳率澳門文化康體部成員參觀廊坊博物館。
8日市統戰部對台工作辦公室成員參觀廊坊博物館。
13日江蘇鹽城市政府考察團參觀廊坊博物館。
31日省文化部人事司參觀廊坊博物館。
4月份
1日市商務局領導參觀廊坊博物館。
7日市政府二科陪同外籍華人考察團參觀廊坊博物館。
6月份
1日市文明辦參觀廊坊博物館。
7日市信息產業局參觀廊坊博物館。
11日國家體育局領導參觀廊坊博物館。
14日市委宣傳部領導參觀廊坊博物館。
27日市長王愛民在博物館舉行歡迎富士康總裁郭台銘一行儀式,並參觀了廊坊博物館。
7月份
5日軍分區老幹部參觀廊坊博物館。
11日廊坊日報社小記者參觀廊坊博物館。
24日市政府領導參觀廊坊博物館。
24日市文化局領導陪同承德市文化局領導參觀廊坊博物館。
31日市文化局劉局長參觀廊坊博物館。
8月份
28日市委宣傳部外宣局在報告廳舉辦“迎奧運”採訪線工程培訓班。
9月份
1日市人事局陪同法國外賓參觀廊坊博物館。
16日市政府陪同東莞團隊參觀廊坊博物館。
10月份
26日民盟人士、農工黨團隊參觀廊坊博物館。
11月份
4日創建人居環境獎考察團參觀廊坊博物館。
6日大劇院相關設計單位參觀廊坊博物館。
10日約旦考察團參觀廊坊博物館。
16日廊坊國稅局局長等10人參觀廊坊博物館。
28日北京農科院人員參觀廊坊博物館。
2008年
2月份
15-18日廊坊博物館作為春節期間“溫馨家園”藝術節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每天推出定點講解活動。
3月份
11日廊坊博物館對館內消防設備進行全面檢查,並進行了消防實地演練
24日廊坊博物館召開全體職工大會,明確2008年博物館的工作重點及工作方向,學習文化局《2008年創建三型單位的指導意見》。
28日廊坊博物館組織全館員工在“機關幹部公益活動日”(每年3月的最後一個周末)進行清除衛生死角活動。
28日廊坊博物館全體員工進行安防演練。
廊坊博物館榮獲2006—2007年度市直文明單位稱號。
4月份
4日清明節廊坊博物館日參觀人數突破千人。
25日以國家民委老幹部局局長王雲濤為團長的國家民委老幹部考察團參觀廊坊博物館,共計八十餘人。在博物館大廳市民宗局局長丁潤川主持對國家民委老幹部考察團的接待儀式,市政協副主席沈樹田致歡迎詞。
30日廊坊市文化系統運動會在廊坊博物館廣場舉行。
5月份
7日廊坊博物館組織工作人員到天津博物館和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參觀學習。
12日廊坊市文化局在博物館報告廳召開“奧運期間安全保衛會”。
13日廊坊博物館全體工作人員為四川災區捐款2100元,博物館內黨員交納特殊黨費3600元,共計5700元。
18日“博物館日”,廊坊博物館在廣場發放宣傳資料、懸掛橫幅等進行宣傳活動。
28日廊坊市政協領導參觀廊坊博物館。
6月份
8日廊坊日報社工作人員陪同美國好萊塢4D動畫製片廠總裁哈九軍等參觀廊坊博物館。
9日原黨校教授侯翠珍在博物館報告廳為全體工作人員做題為《努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做好博物館宣傳工作》的講座。
14日我國第三個文化遺產日,廊坊博物館開展以“文化遺產人人保護、保護成果人人共享”為主題的系列宣傳活動。
7月份
22日市文化局局長盧留虎陪同中央文化部產業司司長王永章一行參觀廊坊博物館。
25日永清縣李贏先生迎奧運“世紀方圓”手工剪紙捐贈儀式在廊坊博物館一樓大廳舉行。
廊坊博物館被評為市級創建中國人居環境獎先進集體。
8月份
1日《廊坊博物館安全防範整改工程設計方案》論證會在博物館會議室召開。
17日市委書記趙世洪、市長王愛民等領導陪同人大附中校長劉彭芝一行參觀廊坊博物館。
22日市委宣傳部長辛紹傑等陪同湖北省孝感市考察團參觀廊坊博物館。
26日河北省文物局對《廊坊博物館安全技術防範整改工程設計方案》做了批複,原則同意此方案。
廊坊博物館被評為2006—2007年度市級文明單位。
9月份
25日廊坊博物館網站建成開通。市文化局長盧留虎、副局長宮雅健等局領導和文化科、圖書館等相關科室、單位負責人在博物館一樓大廳出席了網站開通儀式。
27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考察組成員參觀廊坊博物館。
28日市團委組織川籍災區學生參觀廊坊博物館。
10月份
10日廊坊市直文化系統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演講比賽在博物館報告廳舉行,博物館兩名參賽選手藺琳、王麗娟均獲二等獎。
11日廊坊博物館、圖書館與61906部隊共建儀式在博物館廣場舉行。圖書館作為“育才基地”,博物館作為“教育基地”
14-16日廊坊博物館安防部進行了防竊演練。
16日新疆伊梨州政協秘書處處長一行參觀廊坊博物館。
20日美國富樂頓市訪問團一行18人參觀廊坊博物館。
21日廊坊博物館完成館藏文物接收。
30日廊坊市委及市文化局領導陪同省紀委領導參觀廊坊博物館。
31日廊坊博物館組織全體工作人員到中國軍事博物館及首都博物館參觀學習。
廊坊博物館榮獲市直文化系統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演講比賽優秀組織獎。
11月份
24日廊坊市“改進作風、提高效能、樹立宣傳幹部形象”學習教育動員會在廊坊博物館報告廳召開。
26日市文化局組織市直文化系統“改進作風、提高效能、樹宣傳幹部形象”學習教育活動動員大會在廊坊博物館召開。
12月份
4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考察團參觀廊坊博物館。
15日廊坊市安全生產局檢查博物館安全生產工作。
24日全市新聞出版局長工作會議在廊坊博物館報告廳召開。
廊坊博物館被評為廊坊市直“十佳”文明和諧單位。

所獲榮譽


2007年,廊坊博物館獲得廊坊市文明單位稱號。
2018年,廊坊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2018年,廊坊博物館入選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資源單位。

參觀信息


地址

廊坊博物館位於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和平路238-1號。

門票價格

免費。

開放時間

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00
閉館前30分鐘停止入館
每周一全天閉館

交通路線

地址:廊坊市和平路238-1號
乘車路線:乘8、快12路到體育館站下車,文化藝術中心院內。乘14、16路到文化藝術中心站下車。
駕車路線:和平路與北外環西北角。

參觀辦法

普通觀眾可直接在開館的任何時間免費入館參觀。
學校、會議等社會團體或遊客團隊(20人以上)參觀須提前24小時來人來電預約,並按預約時間,入館參觀。

導覽服務

免費講解服務:每周六、日上午10:30,下午:3:30提供免費定點講解。
語音導覽服務:利用攜帶型語音導覽該系統介紹陳列中的文物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