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林業大學

全國重點大學

中國的林業大學,包括高等大學和專科職業類院校在內有許多所,其中綜合實力雄厚、全國影響力大的高等院校有北京林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徠、西南林業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基本簡介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是教育部直屬、教育部與國家林業局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學校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師大學堂農業科林學目。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北京農業大學森林系與河北農學院森林系合併,成立北京林學院。1956年,北京農業大學造園系和清華大學建築系部分併入學校。1960年被列為全國重點高等院校,1981年成為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1985年更名為北京林業大學。1996年被國家列為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2000年經教育部批准試辦研究生院,2004年正式建立研究生院。2005年獲得本科自主選拔錄取資格。2008年,學校成為國家“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項目試點高校。2010年再獲教育部和國家林業局共建支持。2011年與其他10所行業特色高校參與組建北京高科大學聯盟。
校本部現有校園面積703畝,正在建設的鷲峰校區佔地面積750畝,學校實驗林場佔地面積11627畝,學校總佔地面積12330畝。此外在河北滄州建有3002畝的教學科研實習基地。圖書館建築面積23400平方米,藏書163.25萬冊。電子文獻39900GB,電子資源庫39種。建成了“千兆骨幹、百兆桌面”的數字校園網路。
學校以林學、生物學、林業工程學為特色,是農、理、工、管、經、文、法、哲相結合的多科性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學校現有13個學院、39個博士點、116個碩士點、57個本科專業及方向,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含7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0個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3個北京市重點學科(一級)(含3個二級學科)、4個北京市重點學科(二級)、1個北京市重點交叉學科。
截至2012年12月,學校在校生31544人,其中本科生13218人,研究生4411人,各類繼續教育學生12065人,非計劃招生高等教育學生中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1850人。學校現有教職工1875人,其中,專任教師1147人,包括教授229人、副教授499人;有博士生導師208人,碩士生導師40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人選1人,有長江學者4人,國家傑青4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5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3人,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8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專家2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07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7人。教師獲獎眾多,其中有1人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1人獲國際環境突出貢獻獎,1人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2人獲全國模範教師稱號,4人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1人獲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秀教師稱號。其他獲各類省部級以上獎勵200餘人次。

基本規模

學校科學研究實力雄厚,成果豐碩。建有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研發中心、1個國家科技示範園、1個國家野外台站、4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5個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5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林業局定位觀測站,2個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0年以來,共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2項。“十一五”以來,以第一作者單位發表論文被SCI收錄721篇,EI收錄869篇,繼續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重大科技計劃課題,獲得科研經費9.93億元。在樹木抗逆分子生物學基礎以及抗逆植物材料的選育與栽培技術,花卉新品種選育、栽培與應用,林木新品種選育與產業化開發,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綜合技術,森林生物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等方面形成了優勢、特色研究領域。以三倍體毛白楊、四倍體刺槐、名優花卉、地被植物等優良品種,林產精細化工為龍頭的高新技術產業體系正鞏固發展。毛白楊產業受到朱鎔基總理和溫家寶總理等國家領導人的重視和關懷,對三倍體毛白楊科研、推廣示範等工作做了具體批示,並給予專項撥款。

院部設置

林學院
林學院是我校具有鮮明特色、科研教學型的學院,也是我校歷史最悠久的學院。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學科方向明確,研究成果豐碩。
水土保持學院
水土保持學院為研究教學型學院,始建於1952年,經過近50年的發展,現已成為我國生態環境建設、水土保持理論與高新技術研究中心、高層次水土保持人才培養中心、高水平科研成果集成轉化和示範推廣中心、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國內外的交流合作中心。
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以培養生物科學領域高新技術人才和基礎研究人才為主要目標,肩負著教育部設立的“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的建設和人才培養任務,設有生物科學(理科基地班)、生物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3個本科專業。學院學科門類齊全,擁有3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有生物學博士后流動站,擁有植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林木遺傳育種、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微生物學科的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以及細胞生物學、農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學科的碩士學位授予權。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承擔著總理基金研究項目、國家重大基礎研究“973”、高新技術“863”、國外農業先進科學技術引進“948”、國際科技合作、國家科技攻關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與基礎項目數十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0多項,在教學及科研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園林學院
園林學院是我國建立最早、規模最大、教學與科研力量最強、人才培養質量最高的園林教育基地,現有本科專業五個:風景園林、園林、城市規劃、觀賞園藝、旅遊管理;具有碩士授予權的學科五個:風景園林學、建築學、城鄉規劃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旅遊管理;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兩個:風景園林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學;具有風景園林學、林學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同時擁有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和旅遊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
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成立於1987年,起源於1959年設立的林業經濟專業。學院的特色學科林業經濟管理2007年成為該學科領域全國唯一的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學院現擁有農林經濟管理一級學科博士點授予權,林業經濟管理和農業經濟管理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和林業經濟管理博士后流動站;擁有農林經濟管理等7個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10個碩士授權點在招,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11個本科專業及專業方向,1個第二學士學位授予權。經濟管理綜合實驗中心是北京市經濟管理教學實驗示範中心。目前學院擁有在校生三千餘人,是北京林業大學學生數最多的學院。
工學院
工學院創建於1958年,經過5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已建成具有本科、碩士、博士和博士后培養能力的、具有一定影響和特色的教學研究型學院。近10年來,學院以本科人才培養為主,同時逐年擴大碩士、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規模,緊扣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注重寬基礎、強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社會培養了一批應用型工科人才。學院設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和工業設計5個本科專業,擁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森林工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森林工程、林業裝備工程、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以及設計藝術學(工業設計方向)二級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設有林業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學院設有機械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其中森林工程學科為北京市重點學科。工學院擁有一批高水平、現代化的實驗室和實習中心,其中力學、機械測試、機構設計創新、電子技術、電工學、工業控制、車輛工程、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模型製作等實驗室和現代製造及加工中心、林業工程裝備中心、人機環境工程試驗室、測試技術試驗室和木材無算監測試驗室擁有國內一流的實驗儀器和設備。近年來,學院學生多次參加全國機器人大賽、節能車設計大賽等全國科技類競賽,並獲得全國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全國電子設計大賽二等獎、全國交通科技大賽二等獎等重要獎項。全院有教職員工84人,其中專職教師61人,教授13人(其中博導8人),副教授28人。其中,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擔任二級學會、協會及全國教學指導委員會副理事長和副秘書長以上學術職務5人。近10年來,學院承擔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國家“948”、國家林業公益性行業專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霍英東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林業部重點、森林防火基金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百餘項,總經費約3300餘萬元。在森林火災監測與撲救技術裝備、造林機械、森林撫育與採伐自動化裝備、園林機械、木材及其製品無損檢測、林業人機環境工程、森林生物質能源轉化裝備、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節水灌溉、木材無損檢測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
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
材料學院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北京林學院森林工業系,2002年11月在木材科學與技術、林產化學加工工程和設計藝術學學科基礎上組建成立。目前,學院設有木材科學與工程(含傢具設計方向)、林產化工(含製漿造紙工程方向)、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裝潢藝術設計、動畫藝術設計三個方向)、包裝工程8個本科專業與專業方向,擁有1個博士后流動站、2個博士點及3個碩士點,是北京林業大學“211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人文學院承擔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人文素質類選修課為輔的全校公共課教學任務。學院設有法學和心理學兩個本科專業;設有科學技術哲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法學理論、應用心理學、行政管理六個碩士點;設有生態文化研究中心、法律援助中心、模擬法庭、心理諮詢中心、心理學綜合實驗室等研究、實習實踐機構。同時開展心理大專、物業管理專升本、物業管理高自考、公關員及心理諮詢師培訓等多層次辦學並設立法學和公共關係兩個輔修專業。學院以“立德、立言、立功”為院訓,近10年,院內教師共主編、參編專著、教材達200餘部,有多名教師分別擔任有關學術研究會的會長、主任、秘書長、常務理事、理事等。在國內生態文化的研究方面,正成為一支有一定社會影響的力量。
外語學院
外語學院承擔全校的外語教學任務。師資力量雄厚,擁有良好的教學條件和教學設備,視聽、多媒體設備齊全,能充分滿足教學、科研需要。設有英語、日語兩個本科專業,外國語言文學碩士一級學科點和翻譯碩士(MTI)專業學位授權點,成人教育設有夜大學英語專業。學院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曾先後派出多名教師赴國外學習、進修、訪問和考察,並與國外多所著名大學建立了長期的友好關係。
信息學院
信息學院下設數字媒體教研室、計算機軟體教研室、網路教研室、信息教研室、動畫教研室、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等教學單位及團委、行政辦公室兩個行政單位。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於2007年被評為北京市計算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目前擁有設備先進的網路實驗室、數字媒體實驗室、軟體綜合實驗室、嵌入式與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室以及面向全校的公共實驗室。目前設有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方向)、數字媒體藝術、動畫、網路工程6個本科專業;具有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軟體與理論、管理科學與工程、森林經理學信息管理方向、藝術設計學景觀動畫方向科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和森林經理學信息管理方向、林業裝備工程數字林業方向博士學位授予權。另具有工程碩士(軟體工程、計算機技術)、農業推廣(林業信息化方向)、藝術設計學位碩士授予權。學院現有教職工67人,其中教授7人(博士生導師6人)、副教授20人、高級實驗師2人。學院承擔了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省部級和橫向課題數十項,獲得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技獎,被國際三大索引(SCI、EI、ISTP)收錄的科研論文近70餘篇。學院積極鼓勵教師參加教學改革研究工作,近年來共主編、參編教材83餘部,其中4部被評為北京市精品教材,1部被評為國家級精品教材;主編“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9部,主持和參加教改課題共計55餘項,獲北京市教學改革成果一等獎1項。為充分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就業競爭力,採用各種激勵措施,鼓勵學生參加科研、學術活動、各種數學建模競賽、軟體設計大賽、ACM編程大賽、“創e杯”、“電腦節”等系列活動。2004年全國大學生電影節,《She belongs to me 》榮獲了“動畫短片最受評委歡迎獎”,《畢業》榮獲“故事短片鼓勵獎”。2005年在中國青年軟體振興計劃“阿拉神燈杯”中國青年實用軟體設計大賽中,粘土動畫《笨蟲死黨》獲“設計之星銅獎”。另有6件作品獲“最佳創意獎”。2006年,在ACM編程大賽清華賽點比賽中,我院學生獲得“第31屆ACM/ICPC亞洲區決賽(北京)暨Google杯全國大學生程序設計邀請賽優勝獎”。在2006年的ACM編程大賽亞洲區決賽上海賽點的比賽以及2008年北京賽點和杭州賽點比賽中,我院學生獲得“Honorable Mention”(榮譽提名)獎。2009年,我院學生獲第二屆中國大學生(文科)計算機設計大賽二等獎。2010年,我院學生獲第三屆中國大學生(文科)計算機設計大賽一等獎;第二屆中國優秀遊戲製作人評選大賽(CGDA)非專業“最佳遊戲創意獎”優勝團隊;首屆北京市大學生動漫設計競賽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首屆北京市大學生計算機應用大賽二等獎。學院先後在校內外建立十多個教學、科研實習基地,與企業保持密切聯繫;同時,學院充分利用地處中關村開發區的地理優勢,鼓勵學生參加周邊學校和高新企業的學術與科技活動,走產學研一體化的道路,強調多學科交叉、厚基礎、重實踐,為各行各業培養信息化需要的專業人才。
理學院
北京林業大學理學院承擔著全校研究生與本科生的數學、物理和化學類課程的教學任務,設有“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數學與應用數學”兩個本科專業;設有數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和生物物理二級學科碩士點。現有教職工70餘人,其中40%以上為正、副教授,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曾多人次獲得過寶鋼、霍英東和北京市優秀教師獎,多名教師多次在北京市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學院有數學、物理、化學、電子和生物物理5個大型試驗室,總面積2500平方米,固定資產300餘萬元,開設實驗項目近180個,並承擔多項國家及省部級各類科研項目。學院現有本科生和研究生500餘人,近年來在國內外各類學科競賽中多次獲獎並在校園文化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理學院師生正在按照北京林業大學創建研究型大學的宏偉目標,按照理科學科建設的規劃以及理科學生的培養計劃,努力開拓進取,銳意改革創新,為國家輸送優質的理科人才。面對機遇與挑戰,理學院全體師生員工正滿懷信心地走向未來。
自然保護區學院
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成立於2004年12月,是目前我國唯一一所培養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專門人才的學院。學院現有“自然保護區學”學科,擁有農學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點,也可依託林學一級學科招收博士后。學院開設一個本科專業,即“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從2006年開始招收首屆本科生。學院已形成博士后、博士、碩士(包括農業推廣碩士)、本科、留學生、進修生等構成的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學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濕地保護與利用、保護經濟與政策、自然資本評估與管理等。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成立於2007年4月,是我校最年輕的一個學院。環境學院現有教職工30人,其中,專職教師25人全部具有博士學位,包括教授5人(全為博士生導師)。教師中有多人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和其他榮譽稱號,並在相關國家學術團體中擔任理事,已經形成了一支高素質、年富力強的師資隊伍。學院以培養國家生態環境保護的高級人才和從事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研究為己任。目前,學院擁有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2個本科專業和環境科學碩士學位授予權,並在生態環境工程博士點學科和生態學博士點招收博士研究生。學院根據國家需求和自身優勢,明確了學科發展的四個方向為“環境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生態環境污染機制與修復技術和環境規劃、管理與評價和廢物資源化利用技術”,並確定了學科建設的具體實施步驟。目前,學科建設已被學校列入“211工程”三期、“985”三期建設之中。
繼續教育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自1956年開始招生,在近五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學校提出的“質量、結構、特色、效益”的辦學方針,面向市場,不斷調整專業結構和層次,已初步形成了多層次、多規格、多形式的辦學模式,包括以函授、夜大學、成人脫產形式為基礎的本、專科多層次的學歷教育。
As one of the key national univers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China,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FU) is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characterized by forestry, biology and forestry engineering, with well-coordinated multi-disciplines of scienc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economics, law and liberal arts. There are 50 specialties for undergraduates, 55 for Master candidates, and 33 for Doctoral candidates, as well as 4 post-doctoral research centers. There are 20000 full-time students in the university in 2005.There are about one thous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rom 22 countries have graduated from the university by 2005.The university provides warm and friendly atmosphere for studen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 feel the Chinese culture, make friends and study.
體育教學部
北京林業大學體育教學部自建校起,承擔著全校本科生體育公共基礎課的教學工作,全校教職工群體活動的組織、培訓、裁判工作,全校業餘學生代表隊的訓練和比賽工作,高水平運動隊的申請、建設、管理與發展工作。現有教職工37人,教師34人,其中博士1人,碩士11人;教授6名,副教授13人;國家級裁判6人,一級裁判員16人。在建校至今的60年中,體育教學部在體育教學場地設施較差的環境中始終堅持從自我做起,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拼搏向上;在此過程中進行5次體育教育整體改革,從而使北京林業大學體育教育形成了體育教學先進、代表隊訓練成績突出、科研隊伍強大成果顯著的集教學、科研、訓練為一體的現代高校體育教育的新面貌、新格局。
辦學理念
學校形成了“知山知水、樹木樹人”的辦學理念,為國家培養了8萬多名高級專門人才和一批外國留學生,其中包括13名兩院院士以及13名省部級領導為代表的一大批傑出的科技專家和管理幹部,他們為中國林業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學校高度重視教學工作,教學改革成果豐碩,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近年來,共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8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優秀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40項,其中一等獎12項,二等獎27項,優秀獎1項。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 5個,國家級精品課9門,國家級精品教材5種。北京市教學名師15名,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點7個,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8個。有2部教材獲國家級優秀教材一等獎,20部教材獲省部級優秀教材獎。“十一五”以來,學校學生在國際及亞太地區大學生風景園林設計大賽中,獲9個一等獎,13個二等獎。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有14人獲特等獎,50人獲一等獎。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中,有9人獲全國一等獎,24人獲全國二等獎。學校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始終在90%以上。2005年學校在教育部組織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5篇博士論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論文”。

對外交流

學校積極推進國際合作和開放辦學。學校先後與3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170餘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非政府組織建立了教育與科技合作關係。自2005年始,每年承辦商務部援外培訓項目,培養大批發展中國家林業管理高級人才和技術骨幹。2005年以來,共舉辦了30餘次國際學術會議,接待國外專家學者千餘人次,派出大量教師出國交流合作,執行國際合作項目30餘項。從2003年開始,與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聯合舉辦草業科學本科合作辦學項目,2013年與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聯合舉辦木材科學與工程以及生物技術專業合作辦學項目。
目前有100多名留學生在校進行本科、碩士、博士層次的學習,其中學歷生的比例為75%,生源國來自48的國家。截至2012年底,學校累計培養外國留學生2000餘人。2011年,“亞太地區林業院校長會議機制協調辦公室”設在我校,為北京林業大學走向國際化提供了又一個有力的平台。學校積極開展與港澳台地區的交流與合作。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吳斌
校長:宋維明
黨委副書記:陳天全(兼紀委書記)方國良、全海
副校長:姜恩來、張啟翔、駱有慶、王自力、王曉衛
副校級領導:王玉傑
校長助理:張衛民、馬履一

東北林業大學


基本簡介

東北林業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創建於1952年,是在浙江大學農學院森林系和東北農學院森林系基礎上建立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教育部與國家林業局共建、教育部與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國家“211工程”和“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重點建設高校。學校地處我國最大國有林區的中心——哈爾濱市,校園佔地136公頃,並擁有帽兒山實驗林場(帽兒山國家森林公園)和涼水實驗林場(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教學、科研、實習基地,總面積達3.3萬公頃。
學校是一所以林科為優勢,以林業工程為特色,農、理、工、經、管、文、法相結合的多科性大學。現設有研究生院、17個學院和1個教學部,有63個本科專業,9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8個一級學科博士點、4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9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36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0個種類33個領域的專業學位碩士點。擁有2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2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6個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1個黑龍江省重點學科群、7個黑龍江省重點一級學科。有國家計委、財政部和教育部聯合批准的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教育部批准的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生物學)。是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學校,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學校。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各類在校學生3萬多人。自1952年建校以來,已向國家輸送各類畢業生10萬多人。現有教職員工2697人,其中專任教師1255人(教授292人、副教授517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雙聘院士6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31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3名,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名,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6名,全國“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4名,“新世紀百千萬工程”人選6名,龍江學者特聘教授9名、講座教授3名,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5名。近年來,有國家教學名師獎獲得者2人,全國優秀教師5人,省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7人,省級優秀教師6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和省級模範教師5人。2007年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獲得優秀。

基本規模

學校擁有優良的教學科研基地和實踐教學基地。有林木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野外科學觀測台站(帽兒山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站)、生物資源生態利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有1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有森林植物生態學、生物質材料科學與技術、東北油田鹽鹼植被恢復與重建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5個黑龍江省重點實驗室,7個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有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2個國家林業局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1個省中試基地,1個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3個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省中小企業共性技術研發推廣中心;有東北林業大學大慶生物技術研究院、植物資源生態與分子工程研究院、國家林業局貓科動物研究中心等48個研究機構;有帽兒山實驗林場、涼水實驗林場等8個校內實習基地和214個校外實習基地。
學校高度重視人才培養,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高級專門人才和一批留學生,其中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政協副主席、省部級領導、商界精英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傑出的專業人才、管理人才和創業人才,為我國的林業建設事業、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對外交流

學校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強留學生教育。自改革開放以來,先後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7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近年來,學校每年有100多位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家與港澳台地區的專家學者來校講學、合作研究、訪問和考察;每年有100多位教師赴國外攻讀學位、進修、訪問、科研合作、參加學術會議等。學校是承擔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培養學校,每年與美國、法國、芬蘭、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台灣地區的友好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生交流項目,每年積極選派學生公費出國(境)外攻讀學位。

科研成果

自“十一五”以來,學校獲得各級科研成果獎勵430多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項、中國林學會梁希獎50項、省部級獎勵113項(其中一等獎20項),獲得國家專利490多件。
學校連續14年獲得省級文明單位稱號,1999年至今連續被黑龍江省委、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標兵,先後兩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11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近年來,學校還先後被評為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全國“三育人”先進集體、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全國師德建設先進集體、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綠化模範單位、黑龍江省“十佳和諧校園”、黑龍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先進集體、軍警民共建共育先進集體、黑龍江省學生工作先進集體,連續15次被評為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吳國春
校長:楊傳平
黨委副書記:胡萬義
副校長:曹軍
黨委副書記:孫正林
副校長:孫正林(兼)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陳文慧
副校長:趙雨森
副校長:李斌
副校長:李順龍

南京林業大學


基本簡介

南京林業大學
南京林業大學
南京林業大學坐落在風景秀麗的紫金山麓、碧波蕩漾的玄武湖畔,是一所中央與地方共建並以地方管理為主的多科性大學。學校前身為中央大學(創建於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學(創建於1910年)森林系,1952年合併組建的南京林學院,是當時全國僅有的三所高等林業院校之一。1955年華中農學院林學系(武漢大學、南昌大學和湖北農學院森林系合併組成)併入,1972年更名為南京林產工業學院,1983年恢復南京林學院名稱,1985年更名為南京林業大學。
南京林業大學作為一所以林科為特色,以資源、生態和環境類學科為優勢的多科性大學,在百餘年發展歷程中,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永恆的主題,把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緊緊圍繞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根本任務,為實現“黃河流碧水、赤地變青山”的宏偉目標,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繼承發揚了艱苦創業的光榮傳統,形成了“團結、樸實、勤奮、進取”的優良校風。畢業生遍布全國各地,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學校認真貫徹落實“科教興國”發展戰略,主動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需要,不斷調整優化學院專業結構。現設有森林資源與環境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學工程學院、機械電子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風景園林學院、理學院、外國語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傢具與工業設計學院、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研究生院、應用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公有民辦南方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研究部、體育教育部等22個學院(部)。

師資力量

學校學術實力雄厚,學科門類齊全,辦學特色鮮明。現有8個博士后流動站、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9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23個專業學位授權領域。現有林業工程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生態學、林木遺傳育種、林產化學加工工程、木材科學與技術、森林保護學等5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江蘇省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點,4個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7個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3個一級學科江蘇省重點學科,1個一級學科江蘇省重點(培育)學科,3個二級學科江蘇省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數量位列江蘇省屬高校前列。
學校面向全國招生,現有本科專業65個,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6個,省級品牌專業6個,省級特色專業10個。擁有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1個,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2個,省級優秀科技創新團隊3個,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省級精品(優秀)課程及課程群30門。學校現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3個。共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9項,二等獎14項。2005年學校以優秀的成績,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園林”和“林產化工”專業被列入教育部“十二五”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林學類等8個專業類和英語專業等23個專業列入江蘇省“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建設項目。《中西方傢具鑒賞》和《園林規劃設計》兩門課程分別入選教育部首批精品視頻公開課和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項目。2010年有1篇博士論文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現有各類全日制在校學生3萬餘人,其中博士與碩士研究生、外國留學生4500餘人。學校先後為國家培養了9萬多名建設人才。
南京林業大學是全國首批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整體授予權、教授和副教授任職資格評審權的高校之一。學校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100餘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外聘院士7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人,江蘇特聘教授5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省級教學名師3人,博士生導師152人;具有正高職稱203人,副高職稱457人。學校佔地面積10295畝,其中,新莊主校區佔地1257畝,句容下蜀校區佔地4370畝,南方學院淮安校區佔地1327畝,白馬教學科研基地佔地3300畝,江寧工程培訓中心等佔地41畝。現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28億元,圖書館紙質文獻總量為150萬冊。校園網路以千兆帶寬為主幹,復蓋全校。
長期以來,學校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堅持自主創新,積極推動產學研結合,在科學研究、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學校現有“林木遺傳與生物技術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蘇省速生木材及農作物秸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林業局南方林木種子檢驗中心”等40個省、部級研究開發機構、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有59個校級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學校每年在研課題600多項,近年來,承擔包括“973”、“863”、國家科技支撐項目、“948”項目和部、省重點項目累計700餘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累計250餘項。通過鑒定的科研成果及批准專利600餘項,有289項成果獲國家、部省級以上獎勵。其中,國家發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四等獎各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二、三等獎40項;部、省級獎勵237項。學校主辦有《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人文社科版)》、《林業科技開發》和《室內設計與裝修》等學術刊物,其中《南京林業大學學報》為中國核心期刊,《林業科技開發》已成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對外交流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與美國、德國、加拿大、日本、越南等20多個國家的50多所高校或科研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學術交流和研究合作關係。學校具有招收外國留學生和招收港、澳、台學生的資質。為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並向海外推出學校品牌特色專業,學校與美國北卡州立大學、加拿大UBC大學、多倫多大學、日本東京大學、越南林業大學及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等簽訂合作交流協議,積極探索多形式、多層次的合作辦學模式。
目前學校注重依託雄厚的地域經濟優勢和優越的人文、自然條件,積極探索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有效途徑,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以林科為特色,以資源、生態和環境類學科為優勢,理、工、農、文、管、經、哲、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一定國際影響的高水平特色大學。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封超年
校長:曹福亮
副書記:曹福亮
副校長:薛建輝、葉國英、趙林、趙茂程、李萍萍、王培君
紀委書記:葉國英、趙茂程、王浩
副校級調研員:張樹泉

西南林業大學


簡介

西南林業大學,簡稱“西林”,坐落於春城--雲南省會昆明市,是一所以林學學科為主,生物環境類學科為特色,農、理、工、文、法、管、教等學科交叉發展的省部共建高校,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學校起始於1939年雲南大學森林系,歷經昆明農林學院、雲南林業學院、雲南林學院、西南林學院,西南林業大學。於1978年獨立建校,原屬林業部直屬院校,1983年更名為西南林學院,為原林業部直屬的六所區域性林業高等院校之一;2000年調整為“省部共建、以省為主管理”的高等學校,2010年更名為西南林業大學。
據徠教育部發布的2012年全國高校學科評估結果顯示(該校博士授權前):學校的林學並列全國第5位、林業工程位居全國第5位,風景園林學(博士授權前)並列全國第6位。
據學校2014年9月官網顯示,學校佔地總計1800餘畝,其中校園佔地1204.1畝,教學實驗林場693餘畝,校舍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23億元;學校下設18個教學單位,本科專業及方向72個;校園為“全國綠化先進集體”、“全國綠化模範單位”。

歷史沿革

學校起源於1939年雲南大學森林系。
1958年8月,農學系與林學系從雲南大學分出,成立昆明農林學院,校址在昆明北郊黑龍潭。歷經幾次分合,以搬遷到雲南的北京林學院為基礎,於1973年組建雲南林業學院,屬原林業部直接領導,面向全國招生,校址在安寧市溫泉鎮。
北京林學院於1978年確定遷回北京,原國家教委和國家林業局批准雲南林學院在原校址獨立建校,繼續辦學。經原林業部批准,雲南林學院於1983年10月改名為西南林學院。
原林業部於1985年批複同意西南林學院搬遷,1990年遷至現校址(雲南省昆明市白龍寺300號)。
自2000年9月起,西南林學院實行以雲南省為主管理,納入雲南省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高等教育發展總體規劃,與省屬地方高校享受同等政策和有關待遇。
2008年,國家林業局發文支持西南林學院更名為西南林業大學;
2009年,國家教育部同意在西南林學院基礎上籌建西南林業大學;
2010年3月18日,國家教育部正式同意西南林學院更名為西南林業大學;
2010年5月18日,西南林業大學正式成立。

專業設置

據學校2014年9月官網顯示,學校設有林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園林學院、機械與交通學院等18個教學單位,開設本科專業及方向72個。
學院 開設專業
林學院 林學、林學(經濟林)、林學(雙外語)、植物保護、森林保護、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食品科學與工程、地理信息科學、農學(藥用植物)
生命科學學院 生物技術、動物科學、應用生物科學、化學生物學
園林學院 園林、園藝、城鄉規劃、建築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機械與交通學院 車輛工程、交通運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機械電子工程、汽車服務工程
材料工程學院 包裝工程、木材科學與工程(材料工程)、木材科學與工程(傢具工程)、林產化工(生物質化學工程)、林產化工(精細化工)
生態旅遊學院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旅遊管理、旅遊管理(旅遊地產)、地理科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經濟管理學院 經濟學、工商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農林經濟管理、農村區域發展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環境科學、環境工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農業資源與環境、土地資源管理
土木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測繪工程、森林工程(道路與橋樑工程)、消防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藝術學院 環境設計、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動畫
計算機與信息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技術和應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信息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工程
人文學院 法學、公共事業管理、漢語言文學
理學院 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化學、通信工程
外國語學院 英語、法語、泰語、越南語
體育部 體育教育
國際學院 漢語國際教育

師資力量

據學校2014年9月官網顯示,學校教職工總數1178人。其中專任教師818 人,專任教師中,教授126人,副教授348人,博士生導師18名,碩士生導師有345名;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層次專家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國家林業局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4人,國家林業局突出貢獻專家5人,雲南省突出貢獻專家7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5人,享受國家林業局、雲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8人,雲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和後備人才18人,雲南省技術創新人才6人,雲南省教學科研帶頭人15人,省級教學名師12人、省突專家2人。
省級教學名師(12人):李根前、邱堅、陳玉惠、文冰、王錦、杜凡、支玲、伍建榕、周偉、王克勤、胥輝、潘涌智。

校訓

樹木樹人、至真至善
“樹木樹人”集中體現了學校作為林業高等院校的辦學宗旨和特色。“樹木樹人”,出自《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樹木”是林業教育的特殊性和學科特色,“樹人”是高等教育的普遍性和根本任務。無論是“樹木”還是“樹人”,都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樹木”要經得起風吹雨打的考驗,“樹人”要經得住社會實踐的檢驗。“樹木”是西林孕育成長的根基,沒有1938年成立的雲南大學森林學系,就沒有現在的西南林業大學。“樹人”是西林發展壯大的體現,沒有1978年獨立建校以來幾代西林人“自強不息、勵精圖治、拼搏奉獻、團結進取”的艱苦創業,就沒有今天學科多樣、設施完善、環境優美、人才輩出的西南林業大學。“樹木樹人”,既能較好地體現林業高等教育個性與共性的統一,突出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特色,還蘊含著學校孕育生成、幾經分合,從立校、遷校、建校到強校的發展歷程。
“至真至善”集中體現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方法。學理在於求真,事理在於求善。“至真”就是要追求真理、學做真人,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至善”是指一種最高的道德境界和道德追求,旨在要我們善待萬物、追求和諧,出自《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至真至善”就是把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與善待自然、追求和諧的人文精神相結合,是做學問與做人的最高境界。“至真至善”,既是一種價值追求,又是一種行為規範。只有博學篤行,鍥而不捨,才能最終達到至真至善。至真、至善則至美,至美則和諧。追求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是學校辦學理念的核心價值;共建文明和諧校園,實現學校協調發展,是西林師生的共同心愿。“至真至善”,既順應了人類文明發展的趨勢,又體現了學校的辦學理念,還是廣大師生的行為規範。
校訓“樹木樹人 至真至善”,前後呼應,相輔相成。“樹木樹人”是辦學宗旨和目標,“至真至善”是辦學理念和手段。“樹木樹人至真至善”,既有學校定位、辦學特色的凝練和概括,又體現出學校所承載的歷史責任和西林精神,還融會了中國傳統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態倫理精神。

校徽

說明:圖案由內外兩部分結合構成,外環內容為學校中英文對照規範名稱,內核為校徽基本圖形。基本圖形由上下兩部分共同構成一棵“智慧之樹”,凸顯西林以林學學科為主幹、以生物環境學科為特色的大學風貌,上半部分雲狀造型的樹冠,象徵西林位於“彩雲之南”的地域特徵,下半部分由五本打開的書組成,象徵西林深厚的學術文化底蘊。校徽的顏色採用代表生命的綠色,象徵西林充滿蓬勃的生機和無限的活力。
寓意:圖案簡潔大方、特色鮮明、內涵豐富,象徵西林以林學和生物環境類學科為根基的學科優勢,象徵西林以培養綠色人才為己任的辦學特色,象徵西林在“彩雲之南”紅土高原上的巨大發展潛力,它是知識的階梯,是飛翔的鴻鵠,是綠色的希望,是一棵茁壯成長的“智慧之樹”。
西南林業大學
西南林業大學

校歌

《林業大學生之歌》
是一首由學校教師姚寧華(已離校)作詞、王紅兵(筆名碧波)作曲,歌頌林業大學生的原創歌曲。從1986年至1990年每年的植樹節前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雲南人民廣播電台都把這首歌作為專題節目中的歌曲進行連續介紹和播出。
歌詞:
我們是青松 我們是白楊理想的根須扎在祖國的土地上
太陽給予智慧 春雨給予營養
我們在黃金時代中茁壯成長
啊......啊......
太陽給予智慧 春雨給予營養
我們在黃金時代中 茁壯成長
我們在黃金時代中茁壯成長
成長...
我們是青松 我們是白楊 要把那綠色染遍祖國的山崗
千山林濤翻滾 四季鳥語花香
我們要為中華增添春光
啊......啊......千山林濤翻滾 四季鳥語花香
我們要為中華增添春光
我們要為中華增添春光
增添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