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承堯
近現代詩人與史志學家
許承堯(1874 ~ 1946年),曾單名芚,字際唐、芚公、婆娑翰林,室名眠琴別圃、晉魏隋唐四十卷寫經樓等,徽州府歙縣人。近現代方誌學家、詩人、書法家、文物鑒賞家。二十一歲中光緒甲午科舉人,光緒三十年(1904)中進士,入翰林。辛亥革命后,應皖督柏文蔚聘,任全省鐵路督辦等職,后隨甘肅督軍張廣建入隴,任甘肅省府秘書長、甘涼道尹、蘭州道尹、省政務廳長等職。1924年辭官回京,同年由京返歙,從此絕跡仕途,在家鄉以著述終老,著有《歙縣誌》、《歙故》等。
許承堯
光緒三十年(1904)進士,為庶吉士,成為中國“末代翰林”之一。旋而告假南歸,返歙創辦新安中學堂、紫陽師範學堂。后因秘密組織旨在廢除君主、與陳巢南、陳魯得等組織成立“黃社”推行新學,而被人告發,遂辭去二校監督之職,回京銷假。安徽巡撫馮煦奏稱“皖南學務以皖歙最早,歙縣興學,則自許氏。”是以許承堯得以重入翰林院,任編修兼國史館協修。
辛亥革命后,應皖省督軍柏文蔚之聘,任全省鐵路督辦,籌建蕪(湖)屯(溪)鐵路。不久,柏文蔚等討袁失敗,許遂去職。后隨甘肅督軍張廣建入隴,先後任甘肅省府秘書長、甘涼道尹、蘭州道尹、省政務廳長、渭川道尹等職。1924年辭官回京。同年由京返歙,雖任安徽省府顧問,但基本不過問政事。自此絕跡仕途,息影家園,收集來自藏經洞的寫本二百餘卷,以著述終老。
許承堯
在興學方面,除前述新安中學堂、紫陽師範學堂外,還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助乃祖品三先生在村中創設敬宗小學、端則女校,開安徽女子入學讀書之先河。
許承堯生平喜愛收藏古物,在甘肅時,收集唐人寫本藏經較多,以後又陸續收藏了少珍貴書帖和繪畫作品,這批藏品的玩味提高了他的藝術表現力和鑒賞力,書法作品即受漢簡和唐人寫經的影響,風姿綽約,流暢大方。許承堯逝世后,家人遵照他的遺囑,將所有藏品和手稿都捐獻給了安徽省博物館。
【文殊院(四首選一)】
雄風破空來,驅雲蹋天走。驚濤悸心目,奔石落肩肘。群峰易其次,倏忽分見否。
見如舟出峽,一閃復無有。掉頭偶不虞,雲氣咽滿口。老松與風戰,如人竟張手。
百撐不一折,頗恃鱗甲厚。山靈顧憐之,鏖斗不使久,吾徒飯未畢,旭日已窺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