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2條詞條名為西村的結果 展開
- 原南海縣轄地
- 山西省長治市屯留區吾元鎮下轄村
- 山西省運城市夏縣廟前鎮下轄村
- 薛文波
- 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東大街道西大村
- 廣東封開縣河兒口鎮西村
-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溝南鄉下轄村
- 山東龍口市北馬鎮下轄村
- 吳世燾
- 神的記事本中人物
- 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黃崖洞鎮下轄村
- 陸遊所作詩
- 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區向陽鎮下轄村
- 陝西省鳳翔縣南指揮鎮西村
- 明代官員
-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南榆林鄉下轄村
- 山西運城市臨猗縣下轄村
- 廣東省普寧市洪陽鎮西村
- 河北省饒陽縣下轄村
- 山西省霍州市李曹鎮下轄村
- 雲南省昆明宜良縣狗街鎮西村村委會下轄村
- 宋代郭祥正詩作
- 廣西玉林市興業縣葵陽鎮下轄村
- 山西省潞城市潞華街道下轄社區
-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溝南鄉下轄村
- 鄧韶玉
-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汾口鎮西村
- 雲南五華區沙朗鄉下轄村
- 陝西省銅川市印台區印台街道下轄村
- 山西省陽泉市盂縣西煙鎮下轄村
- 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傅村鎮西村
- 雲南彌渡縣苴力鎮下轄村
- 雲南省大理州彌渡縣紅岩鎮西村
- 山西省長治市長治縣西火鎮下轄村
- 山西省襄汾縣西賈鄉下轄村
- 遼寧省瀋陽鐵路局機關職工
- 雲南省宜良縣狗街鎮西村
- 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郭道鎮下轄村
- 山西省臨汾市汾西縣勍香鎮
- 山西省翼城縣澆底鄉下轄村
- 雲南省祿勸縣屏山街道下轄村
- 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南亨鄉下轄村
- 山西省鄉寧縣雙鶴鄉下轄村
- 信宜市池洞鎮
- 山西省鄉寧縣關王廟鄉下轄村
- 浙江省永康市西村
- 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鮑店鎮下轄村
- 陝西省武功縣南仁鄉西村
- 雲南省昆明嵩明縣楊林鎮官渡村委會下轄村
- 山西省澤州縣柳樹口鎮下轄村
- 雲南省富民縣東村鄉西村
- 山西運城市聞喜縣下轄村
西村
廣東封開縣河兒口鎮西村
西村現有水田8000多畝,農戶208家,總人口979人。近十餘年來,讀上大學的就有30多個。據統計,西村是河兒口鎮、漁澇鎮村中出大學生是最多的。
莫讓仁定居長樂后,長樂已有李、張、嚴、白、楊五姓人家居住,根據當時10戶為鄰、15戶為里的劃分,長樂又稱為長樂里。
長樂從原址西村中軸線的石頭仔垌(即今漁澇河上游一帶)劃分村落,把現在的西村划作“西城村”。
在唐末莫宣卿中狀元后的唐咸通年間,西城村又改稱為“西村坊”。
宋朝以後簡稱為“西村”,即全稱為封川文德鄉長樂里西村,後來幾經變遷,縣、鄉名已變化,只保留“西村”至今。現在又稱“狀元村”。
封開是遠古嶺南土著文化發祥地之一,鄉村帶有百越文化色彩,唐宋時,封開的樂舞、百戲已十分普遍。《南越志》載:“越市多在村坊,先期招集各商或歌舞以來之”。西村也有著悠久的民間藝術,深為大眾喜聞樂見。
旺龍節
旺龍節始於道光初葉(1821年),每隔10年的農曆正月十五舉行,屆時全村男女老少手舉火把,圍繞整個村行走一圈。古代傳說中龍為毛蟲靈物,有象徵吉祥之意。故當地村民都習慣地組織活動,家家齊備豐食美餚,請來醒獅隊、八音班、雜技團表演熱鬧一番。四面火把高燒、紫氣騰騰,瀰漫長空。
擺文武(舞)
明末清初由當地民間組織表演。一般在每年的正月,馬戲表演隊到群眾中賀年。最早由一個書生騎白馬抓書卷,一武生騎棗紅馬抓刀槍領隊,多人敲打鑼鼓走鄉過村表演,主要是音樂動作和武術套路,配置有男女角色,臉譜、服裝、頭盔。表演過程與傳統的粵劇相仿。後期,以舞獅隊形式出現較多,舞獅采青表演、武術表演為主。
狀元誕
狀元誕又稱誕期,在清乾隆年間十分盛行,每年中秋後的八月十七是莫宣卿誕辰,莫氏宗族從海內外歸來,一是在墓地、二是在祠堂祭祀。是日,炮竹聲聲,香火連天,熱鬧非常。
晚上舉行文藝演出,多為採茶調、運童調、哭嫁歌、白鶴舞等,常見的是民歌(山歌)對唱。如問答式“何物開花二更半,何物開花在地連,何物開花浮水面,何物開花面向天?”“楊梅開花二更半,番薯開花在地連,紅蓮開花浮水面,雞冠開花面向天。”
狀元祠(大梁宮)
狀元祠坐落在西村民居前,氣勢非凡,幽雅別緻。
唐末,這裡是“南山飛鳳”之地,傳說,西村當時未有狀元祠,只有鄉賢祠,而最早的狀元祠應是如今的“大梁宮”,是由梁姓族人興建的,梁姓與莫姓有姻緣關係,即莫宣卿的恩師梁明甫是莫宣卿的舅舅,在莫宣卿中狀元后,梁明甫便籌資興建,稱為“嶺南第一狀元宮”。後幾經變化,成了隨喜設置的私塾,后成為供奉天神梁太尉的宮廟。
唐末咸通十一年(公元871年)封州刺史李邦昌表書懿宗皇帝,奏浩莫宣卿謚為“孝肅”,鄉族才將鄉賢祠改為狀元祠。清代重修,光緒甲申年三月十四日,祠移至今西村良種場位置。《封川縣誌》載:封川狀元祠“在文德鄉長樂里(今西村一帶)祀唐狀元莫宣卿。”由兩柱雕龍衝天式單檐組成的清彩繪頂,巍巍狀觀,有大殿三間,大門上方中間豎匾額題有乾隆手跡的“孝肅狀元”四個大字,祠內珍貴古物繁多,香火鼎盛。上世紀50年代末,許多廟宇被毀,狀元祠也不例外,祠中寶物或被熔鐵,或被燒毀,或被挪作他用,散失嚴重。
1996年,移至此地重建狀元祠,1997年12月19日竣工,佔地面積1090平方米,座西北向東南,用現代磚木構築,建築風格仿效唐代時的原貌,過廳式結構,連進三座。門廊兩柱金漆雕龍盤桓,人稱“龍柱”,門前一對石獅,左踏幼獅,右踩銀寶,栩栩如生。
一座文祠與民宅交相耀映,烘托出西村勝境的古樸典雅。狀元祠一直是歷代莫氏後裔望祠祀祖的地方,也是歷朝不少地方官上香朝拜的場所。唐刺史白鴻儒於此觀莫宣卿詩卷,興嘆“如真金美玉,不落形跡,如化工生物,不事妝點,而生氣宛然如在也”;宋進士莫天佑發出“鳳昔臨封一僻隅,先生特起掃雲衢”之感觸;明知縣方尚祖也有“平橋橫跨祠前鎖,四野流霞萬樹霜”的概嘆;清儀光中情難自禁:“大魁公肇始,文德此事新。”
狀元匾
狀元祠內現存有“孝肅狀元”石刻兩塊,記述為清乾隆四年雕刻陽文,一塊豎匾鑲在祠門上方,高1.5米,寬80公分,花紋雕邊。另一塊在祠內三進莫宣卿像後為橫匾。刻字清晰可見,花紋玲瓏。“考肅狀元”石豎匾高懸門頂,此匾是鎮祠之寶,是西村遺存的皇帝手跡,
狀元像
狀元祠殿堂設莫宣卿坐像,由名師用樟木雕刻,塗金粉妝身,高1.8米,座高40公分。在2005年農曆八月十七日開光揭幕,數千人踴躍祭拜。像后是石雕的橫匾額“孝肅狀元”,像前是一方案台,擺設文房四寶,象徵著狀元當年的“勤耕苦讀”。
讀書堂
封川縣誌記載,莫宣卿讀書堂,在麒麟山下。西村原有蓮花堂、關帝廟,歷史上曾香火旺盛。
古民宅
西村民居既相連又相隔,方方正正,用小巷區分,橫縱平直,很有西安建築特色。人稱“鄉村小西安。”
狀元坊
舊縣誌記述,狀元坊在封川縣前街,清隆慶四年知縣朱武為狀元莫宣卿建。西村明清時有狀元坊和長樂里坊已毀,僅存坊塾。
狀元墓
封川縣誌載,莫宣卿墓在縣北百十里文德鄉鑼鼓崗,碑石尚存。即現河兒口鎮新街鄰側。墓大開闊,坐東向西,環境幽深,通墓處路口有莫宣卿墓之牌坊。
西村八景
雄祠朝暉“初開混沌處,古祠映朝暉。詩筆本無敵,西村香火迷。”旭日東升,與狀元祠相暉映,景色在清晨淡霧中煙霞與香火迥異。
麒麟含珠“夕陽天際墜,山影俱崔嵬;仙犬時聞吠,麒麟口欲開。”落日如丹珠,正好降落在麒麟山頂,遠遠看去,龐大的山影與霧靄染得殷紅的夕陽形成十分壯觀的畫面。
南山飛鳳“松深鶴未見,囂遠自風清;淺草帶煙碧,南山有鳳鳴。”村倚之山遠看如一彩鳳欲飛,林木蒼翠,山谷幽深,松濤鳥鳴,使人忘卻塵世的喧囂。相傳,“飛鳳下山,為西村莫姓始祖”。
古居遺跡 清乾隆年間建有堂皇壯觀的12座古建築,一場大火燒毀十座,現僅存2座,保存完美,四壁新凈,壁畫雕塑、飛檐斗梁色彩如初,令人難以想象歷經多年風雨,仍滄桑得如此軒昂,有詩云:“村中一畝地,祖建鎮中位,華麗十二座,一毀尚餘二。”
唐井幽韻 古時傳說龍脈於此,人稱井為“脈源”,后莫宣卿中狀元,念其年少時常在井邊洗硯,又稱“墨泉”,再改稱“狀元井”。天然石灰岩鑿成,四季水如瓊漿,色為青中顯藍。后遭賊人毀壞,現存遣跡。詩曰:“地無乳虎氣,井有老龍蟠;光涵遺韻在,移向此中看。”
長樂古堡 西村地處長樂古址,乾隆年間此地築有城堡、城牆、長樂里牌坊,屬地繁華,現仍保存著遺跡,逶迤而行,方知村落古深深幾許。有詩道:“千尋積石長,遺構城堡牆,形勢留殘壁,古村劫后霜。”
狀元林翠村後有花卉草木公園,佔地十餘畝,種植有各種樹木,是村裡專門為考上大專院校的人設置的植樹園,“狀元”在此植樹一棵,刻碑一塊,大有狀元遺風之盛。有詩讚道:“天碧曉雲輕,翠林開勝景;煙霞憑領取,到此逸奇情。
狀元文化景點
西村還是封開的旅遊中心點,這裡自然風光秀麗,西望麒麟山晚景,東看筆架蓮花山秀色,北賞田園落英繽紛的秋紅,南觀清逸古森的飛鳳南山,有文化積澱深厚的“孝肅狀元”祠,歷代名人題詩、揮楹、新建狀元林公園等歷史人文景觀,合成了“西村八景”。
西村民俗獨特,有著兩廣(廣東廣西)和南北(南方和中原)文化的交融,孕育了獨樹一幟的西村文化。莫宣卿的精神,衍化出山歌、採茶調、劉三妹的傳說和南方粵曲流派出哭嫁歌、壯歌等風格各異的民間歌謠;西村還有慶誕游、舞龍舞獅、大刀長槍舞等原生態的民間藝術。
溯源莫姓
莫氏乃姬姓之裔,周宣王十八太子之後。秦漢時期居鉅鹿(今河北省平鄉)?縣(今河北省任丘市),賜姓為?。據《正字通》載:“唐元十三年,命集賢學士衛包,改古文,以?類鄭(鄭的繁體字),去邑作莫。”莫氏宗派以此為源。
唐太宗后,莫氏的一支由順天府鉅鹿遷入江西省,再入福建莆田。唐中期莫建蒼由莆田入嶺南,為莫氏入粵始祖。歷經莫輔廷、莫讓仁后定居封州文德鄉長樂里(今封開漁澇、河兒口一帶),生莫宣卿。
封開西村、蕨村、都尚三地莫氏宗族與廣東廣西等地莫裔商定,重新派行如下:
如崇偉承業,倫本有真宗;家聲大昭著,瑞福益昌隆;
任仁傳聖道,興學培豪雄;書香常濟美,豐澤貽昆仲。
孝肅狀元祠楹聯
西村孝肅狀元祠原有許多歷代知名人士、文人墨客題寫的楹聯匾額,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值得欣賞。例:
此名村古落,納天地靈氣,雲去雲來錦朗朗;
有秀木成林,承狀元遺風,葉舒葉卷郁蔥蔥。
莫宣卿
莫宣卿(公元834-約869年)字仲節,謚孝肅,號片玉,封開縣人,生於漁澇河兒口南山下一戶農家(古封州文德鄉長樂里西村蕨村一帶),出身寒素,幼年喪父,梁母管教,6歲得舅父梁明甫(封州儒學)調教,天資聰敏,勤奮好學;7歲吟就“我本南山鳳,豈同凡鳥群”句,人稱神童。后入讀封州官學,巧遇李宗閔(唐宰相貶封州)收為門生。博學多問,求知慾高,學業大進,心向仁途。修“書屋倚麒麟”山下,晝夜苦讀。唐大中五年(851)宣宗皇開科取士,宣卿《賦得水懷珠》中狀元,成為嶺南第一個狀元郎。入翰林授職,后赴任浙江台州別駕(州副官),迎母之時卒於故里。一生撰詞賦詩,如真金美玉,後人集成《莫孝肅公詩集》(遺失),唐封州剌史白鴻儒作序。
封川長樂里莫氏考取功名的人氏比較多,除狀元莫宣卿外,唐朝的莫藏用在唐大曆中年曾做過員外郎;莫齊考取博學宏詞科。據不完全統計,莫氏進士18人,舉人30餘人,國學3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