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聲傳譯員
講者說話同時進行翻譯的人員
同聲傳譯(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是指譯員以幾乎與講者同時的方式,做口語翻譯,也就是在講者仍在說話時,同聲傳譯員便“同時”進行翻譯。由於同聲傳譯員必須一邊接收來自講者的訊息,一邊將訊息儘快傳遞給聽者,因此“一心多用”這樣的分神能力(Multi-tasking),是譯員的訓練重點。
同聲傳譯員
基本要求
1、在不打斷講話者演講的情況下,將其講話內容所表達的全部信息準確、完整的翻譯成目的語傳譯給聽眾;
2、為國際會議、大型會議、學術研討會、會務談判等提供同聲傳譯服務;
3、為新聞採訪、培訓講座、廣播電視等提供同聲傳譯服務;
4、在一些文藝演出、旅遊觀光中,擔當同聲傳譯員,提供同聲傳譯服務。
同聲傳譯是各種翻譯活動中難度最高的一種翻譯,常常被稱為外語專業的最高境界。
高收入
同聲傳譯員
《北京晨報》記者找到一家北京的翻譯公司,要到了同聲傳譯價目表:英語類1天1.2萬~2.1萬元人民幣,非英語類是1.8萬元人民幣。一般需要2~3位譯員組成一個同聲傳譯組進行交替工作,上述價格為一個小組一天的翻譯價格,據此推斷,同聲傳譯最低一天收入4000元人民幣。
“同聲傳譯員一天的薪水相當於一個白領一個月的收入,他們一天能掙五六千。”新東方的老師們說。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的同聲傳譯員於洋告訴記者,他們參加一天會議的薪酬是5000元人民幣,而有的會議薪酬則會更高。會議繁忙的時候,比如3~7月和9~12月往往日程都會排得很滿,有的會議都需要提前一個多月預訂。“優秀的譯員在會議高峰的時候月收入可以達到4萬元甚至更高,所以對於優秀譯員年收入50萬或者更多也不足為奇。”於洋說。
同聲傳譯應用
人才現狀
同聲傳譯人才屬於全球稀缺人才,也是最難培養的人才之一。全球專業的同聲傳譯人員總共也就2000多人,中國同聲傳譯人才更是緊缺,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專業的同聲傳譯人才30人左右,至於國際上流行的在經貿、科技、政法等各個領域學有所長的專業型同聲傳譯人才仍是一片空白。
隨著中國與世界交流的日益頻繁,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現在不管是哪裡的國際會議,都離不開中文,都少不了來自中國的同聲翻譯。全球幾乎天天都有國際會議,在中國召開的國際會議也越來越多,可以說同聲翻譯在國內和國際的市場都是巨大的。據說,歐盟和澳大利亞甚至還請中國老師為他們培訓同聲翻譯,同聲傳譯的市場前景越來越被看好了。
同聲傳譯需求量成倍地增加,但是合格的同聲傳譯的數量卻增長非常緩慢。據介紹,目前專業的同聲傳譯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都不多,其他城市舉辦國際性的會議更是缺乏同傳人才,需要從北京和上海去聘請。於洋告訴《北京晨報》記者,上海、廈門、深圳、青島、哈爾濱、無錫、常熟、西安等城市他都去做過同傳。在同記者交談的一個小時里他就接到3個會議的邀請,但是由於時間衝突,最終只能接受了其中一個會議。許多企業或組織拿著高薪四處尋覓優秀的同聲傳譯人才,卻往往很難得到滿足。
工作流程示意圖
下圖:
同聲傳譯員
下圖和右圖圖:
同聲傳譯員
同聲傳譯設備
“同傳”之“難”
同聲傳譯之所以能拿到絕對的高薪是因為人才少,物以稀為貴,之所以人才少是因為“難”,想當“同傳”,太難了。
有資格加入“同傳”學習的首要條件是通過高級翻譯資格考試,然後加試“同傳”,通過後才算入門。而實際上,能通過初級翻譯資格考試就已經相當於英語專業八級水平了,從目前進行過的2年4次考試情況來看,通過率不超過10%,而通過高級翻譯資格的更是鳳毛麟角,口譯的“同傳”還要在這個基礎上再選優,可以說已經是登峰造極了。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的一位老師介紹說。
北京語言大學負責同聲傳譯教學的吳小璀老師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北京語言大學的同傳專業每年只招收15名研究生,他們的課程設置也非常精心。“首先從母語開始鍛煉,跟著新聞聯播跟讀,然後練習其他語言的跟讀,每天堅持15分鐘以上,而且保證不錯1個字;然後練習翻譯,這個過程貫穿3個學期。”吳老師把三個學期的具體過程展示給記者,第一學期給原稿看,翻譯出來,然後進入翻譯箱,訓練翻譯,用詞造句和發音都進行調整;第二學期訓練快速反應,此時老師不提供原稿,同學們過目了就進入翻譯箱聽聲音進行翻譯;第三學期沒有原稿和譯文,按照採訪或者討論的模式發言,同學直接翻譯。“這樣的訓練過程是日本權威機構總結出來的,對提高同學的能力非常有效。”
北京外國語大學的老師告訴記者,即使這麼苛刻的要求,這麼地優中選優,讀同聲傳譯的研究生畢業后,能從事同聲傳譯工作的並不多。“進入同聲傳譯的門檻相當高,不是你讀了研究生接受了相關培訓或者考了同傳的證書,就可以進入行業了,”於洋告訴記者,“公司或者客戶在選擇同聲傳譯員時相當看重其參加過的會議經驗,如果一個剛從學校畢業、沒有經驗的譯員,幾乎沒有踏入同傳圈子的資本。”
除了具備成熟的會議經驗之外,進入同傳行業還需要有很好的人際關係。吳小璀老師非常認同這一點。“進入同傳一定要有人帶。”
只能成功,不能出錯
同聲傳譯設備
“外人看同聲傳譯員,覺得我們是金字塔尖上的一群人,出入豪華酒店參加國際會議,收入一天頂別人一月,但進入同聲傳譯這個行業非同尋常,行業裡面的壓力也非常人所知,在這裡,你不能失敗。”於洋這樣告訴記者。
於洋向記者回憶了一次失敗同聲傳譯。那是在一個國際經濟論壇上,當時與他搭檔的一個譯員工作經驗不夠,在翻譯的過程中很多術語都沒有翻譯正確,而且對代表的發言內容沒有把握好,所以翻譯出來的內容讓人摸不著頭腦。會後,國外的一位客人憤怒地投訴說:“我花了1500萬帶著我的技術工人來開這個會議,但由於翻譯的問題我們什麼都沒有聽懂,這個損失無法彌補。”
於洋認為,這個行業的殘酷之處也在於此,如果經歷一次失敗,不僅會給會議代表造成經濟和精神損失,對譯員而言,也會對以後的翻譯存在心理障礙,並且願意找他的客戶也少了。因此,一般的會議上都由兩三個同傳譯員搭檔,每個人工作15分鐘到半小時,然後就需要搭檔替換。因為大腦一旦疲倦,就很難適應如此高速度和高壓力的運轉。
同聲傳譯時小的細節也要注意。翻譯箱里動靜要小,因為翻譯箱里的麥克非常敏感,哪怕是輕輕翻書的聲音傳到與會代表那裡都是巨大的響動,所以譯員要盡量避免小動作或者磕碰,女譯員甚至要防止帶大的耳環,以免造成響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