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逐顏開

喜逐顏開

喜逐顏開,漢語成語,拼音是xǐ zhú yán kāi,意思是形容十分喜悅,滿臉笑容。出自《儒林外史》。作謂語、賓語、狀語;指十分高興。

成語解釋


逐:追隨;顏:臉面,面容。

成語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學道看罷,不覺喜逐顏開,一天愁都沒有了。”

成語用法


作謂語、賓語、狀語;指十分高興。
示例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二回:“宋江見了,喜從天降,笑逐顏開。”
《初刻拍案驚奇》卷八:陳大郎道:”小可欲邀老丈酒樓小敘一杯。“那人是個遠來的,況兼落雪天氣,又飢又寒,聽見說了,喜逐顏開。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徐老僕義憤成家》:“那主人家得了些小便宜,喜逐顏開。”
《老殘遊記》第十七回:“子謹見有紫花大印,不覺喜逐顏開。”
高雲覽《小城春秋》第三五章:“新郎新婦喜逐顏開的接受客人的戲謔和祝賀,滿屋子是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