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天下很累

坐天下很累

《坐天下很累:中國式權力的九種滋味》是2012年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知名歷史學者張宏傑

本書內容簡介:作者通過心理分析式的寫作手法描寫了中國歷史上的九位皇帝,透析他們在皇權壓力之下所呈現出的不同人性側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皇帝”兩個字,包含了解讀中國社會的大部分密碼。讀懂了中國皇帝的問題,就讀懂了中國幾千年以來的社會問題。《坐天下很累:中國式權力的九種滋味》同時又是一部歷史反思之作,作者反思歷史,關照當下,這些帝王時代的問題好像正在發生……關於權力、關於權力者們的各個性格側面,也關於中國幾千年來中國的社會問題。反思歷史、反思中國式權力,更是為當下尋找參照及積極的解決之道。

基本介紹


副標題:—中國式權力的九種滋味
作者:張宏傑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出版年:2012-10
頁數:328
定價:38.00元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是知名歷史學者張宏傑的最新力作,歷時五年,繼《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后,再創通俗歷史寫作高峰。作者通過心理分析式的寫作手法描寫了中國歷史上的九位皇帝,透析他們在皇權壓力之下所呈現出的不同人性側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皇帝”兩個字,包含了解讀中國社會的大部分密碼。讀懂了中國皇帝的問題,就讀懂了中國幾千年以來的社會問題。
國的社會問題。反思歷史、反思中國式權力,更是為當下尋找參照及積極的解決之道。本書同時又是一部歷史反思之作,作者反思歷史,關照當下,這些帝王時代的問題好像正在發生……

作者簡介


張宏傑
,蒙古族,1972年生於遼寧。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學士,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曾先後就職於某大型金融機構及某大學。著有《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飢餓的盛世》等。即將出版《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

目錄


序一張越:張宏傑的歷史作品為什麼好看
序二王學泰:四百零八位皇帝的九種命運
序章皇帝/最不幸的人
在中國傳統歷史上,皇帝不是為國家而存在,相反,國家是為皇帝而存在。整個國家,就是給皇帝提供服務的莊園;全體臣民,都是皇帝一家人的奴隸;一切制度安排,都以皇帝一家的利益為核心。“皇帝”對於傳統中國的重要性,從這個事實可以看得更清楚,浩如煙海的中國史,歸納起來只記載了兩件事:奪取皇位和保護皇位。
第一章王莽/從先進模範到亂臣賊子
剛剛上台的時候,王莽絕沒有想到做皇帝。他確實想效法周公,做一個完美的道德標桿。然而,當民意大潮漸漸湧起的時候,他的心理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如果需要自己挺身拯救這些可愛的人民,自己為什麼不能獻身呢?
第二章楊廣/被大業壓垮
他是一個聰明、熱情、熱愛生活的人,更是一個事業心極強的男人。如果在大業五年(609年)“及時”去世,隋煬帝就會成為中國歷史上功業最顯赫的帝王之一。導致他身敗名裂的主要原因,是成為“子孫萬代莫能窺”的千古一帝的雄心催促他把車開得太快,終於車毀人亡。
第三章朱元璋/心理諮詢記錄
在一定意義上說,朱元璋的心理問題,就是這個民族的心理問題。另一方面,朱元璋個人,對整個民族心理疾病的惡化又起了很大的作用。面對這樣的現狀,解決的辦法還應該是中國式的,那就是相信時間,時間和耐心能給我們以最大幫助。
第四章正德/不願做皇帝的人
自從登上皇位的那一天起,他唯一的渴望就是逃離:逃離這把龍椅,逃離這座皇宮,逃離這座京城。他願意做將軍,願意做武士,甚至願意做一個馴獸師,但就是不願意做皇帝。上天賦予他的是多血質性格:活潑好動、反應敏捷。對於皇帝這項工作來說,這種性格無疑是最不適合的。
第五章崇禎後人/權末代的悲慘命運
在明末的大戰亂中,皇族的死亡率最高。農民軍誅戮皇室子孫,一個最大的特點是堅決、徹底,不論主動投降,還是被動俘獲,結局都是一律誅滅。二百多年來,統治集團的為所欲為,積累了太多的憤怒,這些權末代不得不用自己的鮮血為祖先的“幸福生活”付賬。
第六章永曆/生為獵物
回首一生,永曆更像是上天窮極無聊的一個惡作劇。從降生的那一刻起,他註定要在既定命運之河中順流而下,雖然傾盡一生之力去搏濤擊浪,還是不能逆流半步,最終被帶向不情願的終點。
第七章嘉慶/從偉大到尷尬
從親政初期的偉大,到謝幕時的尷尬,嘉慶的滑落曲線如此令人嘆息。在全面盤點嘉慶皇帝的統治時,歷史書給出的辭彙是“嘉慶中衰”,他二十多年的統治,前面連著“康干盛世”,緊接其後的,則是“鴉片戰爭”。大清王朝的不幸,就在於需要偉大人物的時候坐在這個位置上的卻是一個平庸的好人。
第八章洪秀全/心不在焉的革命者
19世紀中葉,中國歷史巨流之所以出現那個驚天大彎,僅僅是因為被一個鄉下年輕人的怪夢輕輕撞了一下腰。這個夢是如此離奇、如此絢麗、如此怪異,又如此驚悚。它似乎是上天的一個寓言,預示著它將把整個中國帶入一個同樣驚悚而狂亂的迷夢當中。
第九章光緒/被“帝王教育”敗壞的人
翻閱翁同龢的日記,我們發現,在大部分讀者頭腦中,那個清秀、文弱的光緒皇帝,有著完全相反的另一面:暴躁、偏執、驕縱。事實上,畸形的成長環境中,他的人格始終沒有完全發育起來,許多心理特徵仍然停留在兒童階段。那場著名的改革之所以失敗,與皇帝性格中的這種缺陷很難說毫無關係。
代跋當年明月:張宏傑筆下的歷史與人性
後記

後記


幾乎每天打開E-mail信箱的時候,裡面都有讀者的來信。他們多半是表示對我的鼓勵,也有人希望和我探討一些歷史問題,還有的,主動給我寄來各種資料,認為我也許用得上。當然,他們都是“普通讀者”,其中的大部分人在讀我的作品前,很少甚至沒有讀過歷史類書籍,“沒想到歷史這麼有意思”。
這些讀者的存在,對我絕非是可有可無的。事實上,在我下筆寫每個字的時候,頭腦中都縈繞著他們的影子。忝列於“非專業歷史寫作者”中的一員,我十分看重讀者群中的這些“普通讀者”。
毫無疑問,“普通讀者”的閱讀需求里包括“歷史”。因為歷史是如此“好玩”,又如此“有用”。
然而,在“大眾歷史熱”出現前,真正的“歷史”,對中國普通讀者來說是不存在的。對古人來說,“歷史”由兩類構成,一類是“二十四史”之類的“帝王家譜”,另一類是由忠奸鬥爭構成的評書演義。進入現代,“歷史”的內容豐富了些,不過仍然與真正的“歷史”不搭界。對我們來說,歷史通常被認為是以下三種東西:一種是幫助人分辨“正確”和“錯誤”,以建立某種“人生觀”“世界觀”的工具;一種是歷史學家們艱深晦澀的專著;還有一種是影視劇中與真實歷史幾乎沒有任何關係的“戲說”。
因此,“大眾歷史熱”的興起,對中國社會來說,是一件毋庸置疑的好事。這使得幾千年來,普通讀者首次讀到某些真實的“歷史”。換句話說,“大眾”首次得到了“歷史寫作者”的尊重。
“大眾歷史熱”的興起,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寫史者”多是我這樣的“非歷史專業寫作者”。歷史學術的表述形式越來越專業化和技術化,史學家們的工作成果很難為大眾所分享,這為“非歷史專業寫作者”提供了機會。這些寫史者的興趣結構和普通讀者相近;與歷史學家們的見怪不怪、毫無感覺比起來,他們有更大的熱情、興趣和濃厚的好奇心,見了什麼都要大呼小叫,嘖嘖稱奇。所以他們很容易就打破冰冷史料、艱深論文與普通讀者之間的障礙,把歷史這個本來就極其有意思的科目講得好玩、精彩、有滋有味,就像我在一本書的後記中所說的,使“歷史比小說更有趣”。
不過,在把歷史講得“好玩”之外,我還有更大的“野心”。我認為,大部分讀者不僅需要“史實”,更需要“史識”,或者說“反思”。這種“史識”不是指史書中那些可以供我們“經世濟用”的“權謀”“方略”“管理”,而是更深一層的東西。永遠不要低估讀者的需求品位,特別是不要低估這種需求的意義。歷史是記憶,更是反思,一個不會反思、沒有記憶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只有與當下結合起來,歷史才真正有意義,因為通過了解祖先,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通過回望來時路,我們可以更準確地定位此時的坐標。這不僅僅是“食肉者謀”的事,因為只管低頭拉車,不用抬頭看路的幸福時代已經過去,每個人都有責任思考更廣闊範圍內的事情。

媒體推薦


◎權利平等的民主制度建立不起來,社會上存在著權利的不平等,人性中想要追求最高權力的渴望就很難遏制。
——王學泰
◎歷史,不都是改朝換代,不都是學術論文,更不都是冷冰冰的名字。仔細看,它分明是人生掙扎與彷徨,是人們心中的希望與絕望,是人性的緩慢前行。也因此,在歷史學家以外,其他作者的筆下,歷史才多了更多的可親和更多的真實。
——白岩松
◎記者與作史者應有同樣的精神,就如斯賓諾沙所說,不讚許,不責難,也不惋惜,但求了解認識而已。
——柴靜
◎張宏傑不是從政治、道德或者學術的角度,而僅僅是從人性的角度去接近古人。他不批判也不仰視,他只是抱著悲憫之心,替他筆下的人物設身處地,悲歡與共。
——莫言
◎我看過的歷史書大多可分為兩類。一是所謂“嚴肅的”:揪住一個小題目小角度小分歧不放,自己跟自己弔書袋繞脖子,與讀者沒太大關係。一是所謂“通俗的”:相當野狐禪,特愛講政治陰謀宮廷穢聞,成全中國人民崇尚“厚黑”的陰暗心理。極少數歷史書屬於第三類:既有學術研究又有不腐朽的價值觀支撐,還有溫暖的人性關照和有個性的表達,張宏傑的書屬於這一類,於我們有趣,有益,有關。
——張越
◎其實,歷史就是張宏傑筆下的樣子。
——當年明月

序言


序:四百零八位皇帝的九種命運/王學泰
中國自從有皇帝起,到末代皇帝——宣統,總共有四百零八位,張宏傑只選了其中幾位。這幾位大抵都是心理上有些問題的。如果他們生活在現代都是需要看心理醫生的,但在中國古代,他們都是高居九五之尊、一言而為天下法的皇帝,因此他們不僅給國家、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就連對他們自己來說也是不幸的。用作者的話說就是:“權力過於巨大,是造成中國皇帝不幸的根本原因。”對於一般的皇帝尚且如此,更何況心理有問題的皇帝呢?對於這些,前人寫到皇帝時很少有涉及,因為傳統就如莊子所說“明於知禮義而陋於知人心”的。張宏傑打破了這一點。前人描寫和評論光緒皇帝,都是著重他的不幸和慈禧太后的專橫,很少有人探索這位皇帝的心理;朝政簡單地分為“帝黨”與“后黨”,“帝黨”主張變法改革,“后黨”頑固保守;把光緒與慈禧的衝突簡單化為進步與反動的鬥爭。其實光緒四歲進宮,慈禧太后對他寄託了很大希望,而光緒性格內向,膽小、暴躁、偏執、驕縱,而又缺少辦事能力。慈禧的希望逐漸落空,從失望到最終絕望,又因為康有為一班人操作不當,導致戊戌政變。作者認為,光緒的心理問題與清代的帝王教育有關。清代的帝王教育是實施於強者的,而作為天生弱質的光緒根本無法承受這種教育之重,他被這種教育壓垮了。作者的分析是有趣的,例如他寫西漢末年篡位的王莽。他的本意是要做政治上和道德上的完人,結果一不小心成了人人得以誅之的亂臣賊子。是為了“挺身拯救這些可愛的人民”呢,還是被最高的權力和巨大的利益所誘惑呢,最後恐怕王莽自己也說不清楚了。從心理的迷宮轉入了歷史的迷宮,寫明太祖朱元璋的就是一篇“心理諮詢記錄”。朱元璋想通過大批量的殺人達到“天下大治”,後來他發現“殺人也沒法治,總不能把天下人都殺光吧,所以請先生來給看看”。作者坦然以心理醫生的身份說“此人疑是伴有情感焦慮的偏執型人格障礙患者,並有攻擊性施虐傾向”,然後根據《英國克氏醫學全書》對朱元璋“偏執型人格障礙”“攻擊性施虐傾向”和“心理病態”作了分析。你可以不同意作者這些獨出心裁的描寫和議論,但細讀下來不會對你沒有一點啟發。中國皇帝制度太久遠了,並已深入人心,因此多方面考察與研究皇帝很有必要。
很久以來,國人有個皇帝情結,遲遲不能完全消退。這反映了人性中對權力的渴望,社會上存在權利不平等,人性中想要追求最高權力的渴望就不可遏制。這如同排隊按順序上車一樣,這種排隊制度建立不起來,就不能制止許多人在上車時爭搶。
中國的皇帝大約是世界上權力最大的,因為從理論上他兼有四大權力:一是政權,皇帝是國家的首領,他對全國的土地和人擁有無限權力。《詩經•北山》中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今人的膽子超過了古人,有個小土皇帝竟敢說他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古人只敢承認自己是奉天管民的。二是神權,也就是君權神授。皇帝是天子,是天在人間唯一的代表,代表天統治人們。《尚書•盤庚》中明確地說“予迓續乃命於天,予豈汝威,用奉畜汝眾”(意為:你們的命是我從老天那裡討來的,我不是威嚇你們,你們是要靠我養活的)。三是父權,古代是宗法制,周代天子是宗子,代表血統,管理本族人民,所以老百姓不僅是臣民,而且是子民。後世人民構成日益複雜,天子統治尚有先秦遺意。四是道統,即所謂真理權,或話語權。因為中國是政教合一的國家(這個“教”不是佛教、道教,而是教育的“教”),所以我覺得皇帝的問題反映了中國幾千年來社會所存在的問題。張宏傑以皇帝為切入點,這個想法非常不錯,這本書既有關於皇帝具體生活場景和心靈動態的描繪,也有其所依託的文化背景的分析,是很值得關心中國歷史進程的人們一讀的。

名人推薦


權利平等的民主制度建立不起來,社會上存在著權利的不平等,人性中想要追求最高權力的渴望就很難遏制。
——王學泰
歷史,不都是改朝換代,不都是學術論文,更不都是冷冰冰的名字。仔細看,它分明是人生掙扎與彷徨,是人們心中的希望與絕望,是人性的緩慢前行。也因此,在歷史學家以外,其他作者的筆下,歷史才多了更多的可親和更多的真實。
——白岩松
記者與作史者應有同樣的精神,就如斯賓諾沙所說,不讚許,不責難,也不惋惜,但求了解認識而已。
——柴靜
張宏傑不是從政治、道德或者學術的角度,而僅僅是從人性的角度去接近古人。他不批判也不仰視,他只是抱著悲憫之心,替他筆下的人物設身處地,悲歡與共。
——莫言
我看過的歷史書大多可分為兩類。一是所謂“嚴肅的”:揪住一個小題目小角度小分歧不放,自己跟自己弔書袋繞脖子,與讀者沒太大關係。一是所謂“通俗的”:相當野狐禪,特愛講政治陰謀宮廷穢聞,成全中國人民崇尚“厚黑”的陰暗心理。極少數歷史書屬於第三類:既有學術研究又有不腐朽的價值觀支撐,還有溫暖的人性關照和有個性的表達,張宏傑的書屬於這一類,於我們有趣,有益,有關。
——張越
其實,歷史就是張宏傑筆下的樣子。
——當年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