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3條詞條名為嘎達梅林的結果 展開
嘎達梅林
蒙古族傳奇英雄
嘎達梅林(1892年—1931年4月5日),出生於內蒙古哲里木盟(今通遼市)達爾罕旗(今科爾沁左翼中旗)腰茫哈蘇木(今舍伯吐鎮)塔木扎蘭屯(今塔本扎蘭嘎查),蒙古族,姓莫勒特圖(漢譯姓孟),名那達木德,漢名孟青山,又名業喜,蒙古族傳奇英雄。
1908年在達爾罕旗旗衛隊當兵服役,5年後被提升為旗衛隊章京。1916年被任命為旗衛隊的扎蘭(參領)。1925年被提升為旗軍務梅林(統領)。1929年初,“東北易幟”后不久,張學良繼續開墾蒙旗土地的計劃。嘎達梅林等人發起“獨貴龍運動”,7月26日請願代表色仁尼瑪、趙舍旺、僧格嘎如布和嘎達梅林被捕,被押回本旗投入監牢,11月13日夜嘎達梅林的妻子牡丹其其格夥同一些人劫牢反獄,將嘎達梅林救出。於是嘎達梅林組織起義,領導了一支700多人的抗墾軍隊。
1931年4月5日抗墾隊伍在今通遼北舍伯吐附近新開河(今烏力吉木仁河)畔的紅格爾敖包屯渡口,準備渡河南去時,被包圍殲滅,嘎達梅林戰死。
1893年嘎達梅林出生在內蒙古哲里木盟(今通遼市)達爾罕旗(今科爾沁左翼中旗)腰茫哈蘇木(今舍伯吐鎮)塔木扎蘭屯(今塔本扎蘭嘎查)。
嘎達梅林讀過幾年私塾,通蒙漢文。歷任旗衛隊章京、昆都、扎蘭、梅林等職。
1908年,在達爾罕旗旗衛隊當兵服役,5年後被提升為旗衛隊章京。
1916年被任命為旗衛隊的扎蘭(參領)。
1925年被提升為旗軍務梅林(統領)。后因拒絕達爾罕王福晉要把旗衛隊收租的土地交給王府支配而被撤職。從清朝末期開始,為鞏固邊疆外防,阻止沙皇俄國進一步侵略,中央政府開始逐漸在蒙旗開墾土地,漢族民眾被遷入成為佃農。
嘎達梅林
1914年2月中華民國成立后,民國政府內務、農商、財政等部及蒙藏事務局聯合制定《禁止私放蒙荒通則》和《墾闢蒙荒獎勵辦法》,準備大興蒙墾。
1916年奉系軍閥張作霖開始大量放墾。放墾戍邊增強了邊防,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但也損害了蒙古族牧民的利益。
1904年白音大賚起義開始,抗墾起義此起彼伏。
張作霖與常住奉天(瀋陽)的那木濟勒色楞王爺商定開墾該旗的大片草原為農耕地,到1928年達爾罕旗四分之三的土地被放墾,牧場縮小,牧民被迫背井離鄉,引起當地牧民的不滿。嘎達梅林多次到墾務局反對開墾,被免職。
嘎達梅林紀念碑
1929年初,“東北易幟”后不久,張學良繼續開墾蒙旗土地的計劃。嘎達梅林等人發起“獨貴龍運動”,即所有請願的人在紙上圍著一個圓圈簽名以隱藏領頭人,去瀋陽向那木濟勒色楞請願。7月26日請願代表色仁尼瑪、趙舍旺、僧格嘎如布和嘎達梅林被捕,被押回本旗投入監牢。11月13日夜嘎達梅林的妻子牡丹其其格夥同一些人劫牢反獄,將嘎達梅林救出。於是嘎達梅林組織起義,領導了一支700多人的抗墾軍隊,提出了“打倒測量局,不許搶掠民財”的口號,襲擊墾務局和墾荒軍,驅逐測量隊,轉戰於昭烏達盟(今赤峰市)、哲里木盟一帶。張學良命張海鵬部一個騎兵團和湯玉麟屬下東北騎兵第17旅李守信團出兵圍剿。
1931年4月5日抗墾隊伍在今通遼北舍伯吐附近新開河(今烏力吉木仁河)畔的紅格爾敖包屯渡口,準備渡河南去時,被包圍殲滅,嘎達梅林戰死。李守信割下了嘎達梅林的頭,回開魯送給崔興武旅長,崔興武用木匣包裝送湯玉麟。湯玉麟又交給了達爾罕親王,並在旗內懸掛示眾。後來在烏力吉木倫河邊民眾修建了梅林廟。
五個月後,九一八事變爆發,張學良的東北軍撤入關內,牧墾草原的計劃沒有得以繼續實施。
嘎達梅林
2008年6月7日蒙古族長篇敘事詩《嘎達梅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時間 | 影視名稱 | 扮演者 |
2002年 | 《嘎達梅林》 | 鄂布斯 |
《嘎達梅林》交響曲、音樂會等多種形式演繹的傳奇故事將嘎達梅林精神傳誦;《嘎達梅林》這首草原英雄之歌也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