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專業

本科專業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應較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了解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了解主要國家與地區的社會經濟情況,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實際業務、管理、調研和宣傳策劃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目標


國際貿易學是一門應用經濟學學科,主要研究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企業國際化經營、國際商務與全球營銷、國際貿易風險分析與規避,為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制定國際化經營戰略和政府有關部門制定國際貿易政策提供理論依據和分析手段。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屬於經濟學學科範疇,主要以經濟學理論為依託,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世界經濟學概論、政治經濟學等。但是在學習這些經濟學之前,要掌握相應的基礎知識,比如,會計學原理、統計學、財政學、貨幣銀行學、經濟法、國際商法、證券投資、財務管理、管理學原理等課程。
在學習完上述課程之後,就要接觸到國際貿易最核心的知識了,就是國際貿易各個方面的專業知識,即:國際貿易理論、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結算、國貿英文函電、外貿口語、外貿寫作、外貿談判技巧、國際經濟合作、跨國公司理論與實務等,當然最重要的課程為——國際貿易實務,也稱作進出口貿易實務,或對外貿易實務。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既然是經濟學類的,自然離不開對數學的學習了,微積分、線性代數和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是必不可少的,學習計量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統計學等學科必須要有比較紮實的數學基礎。從事國際貿易,英語應當是相當好的,不僅僅是書面英語,比如外貿英語函電,口語也是相當重要。
學習完上述全部內容之後,還要學習譬如工科類的知識,即行業知識,作為對專業知識的補充,為日後進入工作崗位提供便利。雖然各行各業有各自的專業知識,但掌握了國際貿易理論知識之後,就可以比較方便的學習行業知識了,從事專職工作也得心應手。
綜上所述,想要在國際貿易領域取得較好的成績和長遠發展,必須學好英語和經濟學知識,了解國內外相應的法律法規。

考研院校


排名學校名稱等級排名學校名稱等級排名學校名稱等級
1對外經濟貿易大學A+8復旦大學A15中山大學A
2南開大學A+9中國人民大學A16中央財經大學A
3浙江大學A+10上海財經大學A17寧波大學A
4東北財經大學A+11中南財經政法大學A18南京農業大學A
5湖南大學A+12南京大學A19西南財經大學A
6廈門大學A13外交學院A20華中科技大學A
7武漢大學A14西安交通大學A21湖南商學院A
B+等(30個):浙江工業大學、暨南大學、上海大學、蘇州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上海對外貿易學院、東南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天津財經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廣東商學院、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江西財經大學、湖北大學、江南大學、廣西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黑龍江大學、長春稅務學院、上海海事大學、重慶大學、山西財經大學、安徽財經大學、江蘇大學、蘭州商學院、山東財經大學、中國農業大學
B等(30個):浙江工商大學、深圳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上海外國語大學、安徽大學、西北大學、貴州財經大學、瀋陽工業大學、上海理工大學、東華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天津工業大學、雲南財經大學、中南大學、天津商業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大連海事大學、華南農業大學、長春工業大學、雲南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四川大學、上海師範大學

國貿起源


既然所學專業為“國際貿易”,就得先知道什麼是國際貿易?
“貿易”一詞的來源是《商君書·開塞》“二者名貿實易,不可不察”,意思是二者表面相仿,實際卻以差易換好,不可不覺察。從商鞅的話中顯然可以看出,他並不喜歡商賈,可這樣一句批評商人的話,後來被縮寫成“貿易”,且失去了原來的貶義,變為了中性詞。那原先為什麼會是貶義詞呢?
更早的孔夫子在《論語·先進》中說“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可見隨著時代越推越早,中國越不喜歡商人。而“商人”的起源明顯來自殷商,或許因為春秋戰國屬於周朝,自然不會喜歡上一個被推翻的朝代人們的所作所為,就像猶太人做生意,也不得其他歐洲主流民族的好感,雖然《聖經》即猶太人所書。
猶太人從小就要學猶太習俗、語言和做生意。在《聖經·創世紀》雅各布的兒子約瑟在埃及連續7個豐年囤積糧食,之後連續7個歉收年份出售所囤糧草,導致埃及成為奴隸制國家,故事大約發生在公元前1650年左右,那時中國處於商朝中前期。從中可以發現商人同奴隸制度的建立有密切的聯繫。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受到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訓練,具有理論分析和實務操作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理論和方法;
2. 掌握西方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
3. 能運用計量、統計、會計方法進行分析和研究;
4. 了解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及其貿易政策;
5. 了解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理論發展的動態,貿易函電;
6. 能夠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具有聽、說、讀、寫、譯的基本能力,能利用計算機從事涉外經濟工作。
主幹學科:經濟學、統計學
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世界經濟概論、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國際金融、國際結算、貨幣銀行學、財政學、會計學、統計學。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社會調查和專業實習等,一般安排6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經濟學學士
相近專業:財政學 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財政學 金融學國民經濟管理貿易經濟 保險 金融工程 稅務 信用管理 網路經濟學體育經濟投資學 環境資源與發展經濟學 房地產經營與估計

自考課程


專科

專業代碼:A020109
課程代碼課程名稱學分類型考試方式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必考筆試
03707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4必考筆試
04729大學語文4必考筆試
00020高等數學(一)6必考筆試
00009政治經濟學(財經類)6必考筆試
00088基礎英語12必考筆試
00094外貿函電4必考筆試
00092中國對外貿易4必考筆試
00089國際貿易4必考筆試
00090國際貿易實務(一)6必考筆試
00076國際金融6必考筆試
00041基礎會計學5必考筆試
00058市場營銷學5必考筆試
00091國際商法4必考筆試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2必考筆試
00019計算機應用基礎2必考實踐考核
05679憲法學4加考筆試
相關說明
開考方式面向社會
報考範圍全省及港澳地區
主考學校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課程設置必考課程15門,共76學分;選考課程0門,共0學分;加考課程1門,共4學分;
說明港澳考生可不考001、002兩門課程,但須加考231課程。

獨立本科段

專業代碼:B020110
類型序號課程代碼標準號課程名稱學分類型考試方式
00103709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必考筆試
00205844國際商務英語6必考筆試
003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5必考筆試
004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4必考筆試
005000973479外貿英語寫作8必考筆試
006000963298外刊經貿知識選讀6必考筆試
007000993820涉外經濟法4必考筆試
008000553073企業會計學6必考筆試
009000453534企業經濟統計學6必考筆試
01000100國際運輸與保險6必考筆試
01100051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3必考筆試
01100052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1必考實踐考核
012000983473國際市場營銷學5必考筆試
01300101外經貿經營與管理4必考筆試
014001023293世界市場行情4必考筆試
01506999畢業論文不計學分必考實踐考核
201000093005政治經濟學(財經類)6加考筆試
202000893027國際貿易4加考筆試
203000903028國際貿易實務(一)6加考筆試
204000763062國際金融6加考筆試
205000913385國際商法4加考筆試
231000243021普通邏輯4加考筆試
相關說明
開考方式面向社會及獨立辦班
報考範圍全省及港澳地區
主考學校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課程設置必考課程15門,共72學分;選考課程0門,共0學分;加考課程6門,共30學分;
說明1、國際貿易專業專科畢業生可直接報考本專業,其他專業專科(或以上)畢業生報考本專業須加考201至205課程,已取得相同名稱課程考試成績合格者可申請免考。 2、港澳考生可不考001課程,但須加考231課程。 3、本專業僅接受國家承認學歷的專科(或以上)畢業生申辦畢業。

報名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不受性別、年齡、民族、種族、學歷、身體健康狀況、居住地等限制,均可根據本人的實際情況報考,但考生在申請本科畢業時必須具有國家承認專科學歷。

發展趨勢


貿易全球化為首要內容的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和商務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可以歸納為六個方面:
1、國際貿易步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明顯;
2、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貿易格局保持不變,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新生力量;
3、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全球範圍的區域經濟合作勢頭高漲;
4、國際貿易結構走向高級化,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發展方興未艾;
5、貿易投資一體化趨勢明顯,跨國公司對全球貿易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
6、貿易自由化和保護主義的鬥爭愈演愈烈,各種貿易壁壘花樣迭出。
深入分析和把握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對於我們科學決策,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把握好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國際服務貿易蓬勃興起
進入80年代后,服務貿易正以高於商品貿易的速度增長,國際服務貿易額從1982年的4050億美元增加到1987年的9600億美元,1992年又增加到10200億美元,10年間增長1.5倍,同期,世界商品貿易額只增長1倍。1993年,世界商品貿易額比上年減少2%,而國際服務貿易額卻增長3%。在國際服務貿易構成中,運輸和旅遊服務貿易所佔的比重相對下降,通訊、保險、廣告、技術、租賃、管理等服務貿易所佔的比重在不斷提高,尤其是高技術產品中的附加值的不斷增加,其商品也越來越趨向於服務密集型。
發達國家的經濟越來越“服務化”,在國際服務貿易中,發達國家約佔3/4的份額。美國是世界最大的服務貿易出口國,在電信、數據處理、銀行、保險等新興服務項目中具有明顯優勢。世界許多國家出於自身的經濟安全考慮,對服務貿易實行保護主義政策,普遍構築了貿易壁壘,對美國服務貿易的擴大構成強大的威脅,因此,幾年前,美國就向關貿總協定提出要求解決服務貿易的問題。
烏拉圭回合經過多年的談判,終於達成服務貿易多邊框架協定,規定締約方所承擔的一般義務與紀律,包括最惠國待遇、透明度、國民待遇、發展中國家的逐步參與、市場准入、解決爭議等條款。服務貿易多邊框架的制定,是關貿總協定在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發展問題上的一個重大突破,它將使締約方對服務市場的保護與多邊談判,加強人員交往與信息流通,特別是知識產權、技術轉讓、數據處理、諮詢、廣告等服務行業的貿易逐步自由化,有利於加速國際貿易的發展。
(二)環保產品風靡全球
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大大增強了世界人民的環保意識,對人類健康無害的綠色食品、綠色冰箱、綠色空調、綠色電腦、綠色汽車等綠色產品的需求量明顯上升,從而推動了電器、能源、建築、石化等工業部門的變革,防治污染、節能、信息服務等將形成一個新興的龐大產業。北美、西歐的環保技術已佔據國際市場的60%,據西方7個工業國的調查,抵制非環保產品的人數約佔總人數的79%,這表明綠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已佔主導地位,而且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為了解決與貿易有關的環境問題,1993年12月15日,在烏拉圭回合的貿易談判委員會議上,通過一項“關於貿易與環境”的決議,決定起草一份貿易與環境的工作方案,並制定有關貿易與環境措施之間增強相互作用的規則,監督用於環境目的的貿易措施,以及與貿易有關的環保措施。隨著國際社會環保意識的增強,在國際援助和國際投資中,環保工程倍受重視。當前,許多國家不僅陸續推出嚴格的環保法規,而且在進出口貿易中,無論是工業國家還是“新興工業國家”,大都制定“環保產品優先”的原則,美國柯林頓總統明確提出:對環保產品要制定出口優惠政策;歐洲聯盟已制定“綠色輸入”政策;東盟國家決定對環保產品徵收低關稅;這對國際貿易的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作用


國際貿易對參與貿易的國家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係
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係,互通有無始終是國際貿易的重要功能。世界各國由於受生產水平、科學技術和生產要素分佈狀況等因素的影響,生產能力和市場供求狀況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異。各國國內既存在產品供不應求的狀況,又存在著各種形式的產品過剩狀況。而通過國際貿易不僅可以增加國內短缺產品的市場供給量,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且還為各國國內市場的過剩產品提供了新的出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供求的矛盾,從而調節了各國的市場供求關係。
2、促進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
在當今世界上,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等生產要素在各個國家的分佈往往是不平衡的,有的國家勞動力富餘而資本短缺,有的國家資本豐裕而土地不足,有的國家土地廣闊而耕作技術落後。如果沒有國際貿易,這些國家國內生產規模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都會受到其短缺的生產要素的制約,一部分生產要素將閑置或浪費,生產潛力得不到發揮。通過國際貿易,這些國家就可以採取國際勞務貿易、資本轉移、土地租賃、技術貿易等方式,將國內富餘的生產要素與其他國家交換國內短缺的生產要素,從而使短缺生產要素的制約得以緩解或消除,富餘生產要素得以充分利用,擴大生產規模,加速經濟發展。
3、發揮比較優勢,提高生產效率各國參與國際貿易的重要基礎是比較利益和比較優勢
利用比較利益和比較優勢進行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可以擴大優勢商品生產,縮小劣勢商品生產,並出口優勢產品從國外換回本國居於劣勢的商品,從而可在社會生產力不變的前提下提高生產要素的效能,提高生產效率,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4、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優化國內產業結構
在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通過國際貿易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設備,以提高國內的生產力水平,加快經濟發展。同時,通過國際貿易,使國內的產業結構逐步協調和完善,促使整個國民經濟協調發展。
5、增加財政收入,提高國民福利水平國際貿易的發展,可為一國政府開闢財政收入的來源
政府可從對過往關境的貨物徵收關稅、對進出口貨物徵收國內稅、為過境貨物提供各種服務等方面獲得大量財政收入。在美國聯邦政府成立初期,關稅收入曾占聯邦財政收入的90%。至今,關稅和涉外稅收仍然是一些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國際貿易還可以提高國民的福利水平。它可以通過進口國內短缺而又是國內迫切需要的商品,或者進口比國內商品價格更低廉、質量更好、式樣更新穎、特色更突出的商品,來使國內消費者獲得更多的福利。此外,國際貿易的擴大,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的增長,將為國內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間接增進國民福利。
6、加強各國經濟聯繫,促進經濟發展
在現代,世界各國廣泛開展國際貿易活動,這不僅把生產力發展水平較高的發達國家互相聯繫起來,而且也把生產力發展水平較低的廣大發展中國家捲入國際經濟生活之中。國際市場的競爭活動,也促使世界總體的生產力發展進一步加快。這不僅促進了發達國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也促進了不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

就業情況


就業狀況一覽
普遍來看,國際貿易專業研究生的就業情況並不是非常好。與金融學、企業管理等專業比較起來,排在中間位置。研究生階段理論學習占絕大部分,如果想從事研究,最好在碩士畢業後繼續讀博。
另外,學校的知名度、專業的實力、導師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對就業的影響也是比較重要的。從應用經濟學整體實力來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暨南大學、南開大學、蘭州大學、西安交大、東北師大、廈門大學、上海財大、復旦大學、湖南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浙江大學等知名院校實力較強,在教學資源與師資力量上處於前列,相應的,就業方面也具備了更多的優勢。

就業方向


國際貿易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政府部門的管理工作、貿易機構的業務工作等,具體來講,可以從事報關、報檢,物流(貨貸)等工作。從歷年的就業情況看,也有一些學校的國際貿易專業研究生到管理諮詢、投資銀行一類機構就業的。
1、從事專業外貿公司的進出口業務工作;
2、從事各類自營進出口生產企業、科研機構等的進出口業務工作;
3、從事各類外資企業的進出口業務工作;
4、從事各類專業的報關、承運貨物等國際物流工作;
5、在各類涉外型的企業、機構從事初級財務工作及業務管理工作;
6、從事國際市場調研、策劃及國際貿易糾紛調解的輔助性工作。

專業排名


1.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 南開大學
3. 浙江大學4. 東北財經大學
5. 湖南大學6. 廈門大學
7. 武漢大學8. 復旦大學
9. 中國人民大學10.上海財經大學
11.中南財經政法大學12.南京大學
13.遼寧大學14. 西安交通大學
15. 中山大學16. 中央財經大學
17. 寧波大學18. 南京農業大學
19. 西南財經大學20. 華中科技大學

主要課程介紹


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世界經濟概論、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國際金融、國際結算、貨幣銀行學、財政學、會計學、統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