稔山鎮

廣東省惠州市下轄鎮

稔山鎮,隸屬於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因圩內東面小山崗長滿稔樹而得名。稔山鎮位於惠東縣稔平半島西北部,東連吉隆鎮,東南接鐵涌、巽寮,南臨大亞灣,西與大亞灣經濟開發區毗鄰,西北與白花鎮相接,北與縣城平山相連,是惠東沿海重鎮之一,土地總面積188.3平方公里。

稔山鎮依山傍海,素有“魚米之鄉”稱譽,是廣東省首批中心鎮之一,是惠州市重點開發的稔平半島經濟中心區,是惠東沿海地區工農業產品的主要集散地。稔山鎮戶籍人口為62978人(2020年)。2019年,稔山鎮轄2個社區和17個行政村。

2018年,稔山鎮實現稅收收入13.16億元,同比增長55%;固定資產投資49億元;基礎設施投資4.2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38億元;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營業額2.06億元。入選2018年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第769名,比2017年排名上升185位。

1958年,周恩來總理曾親筆簽發授予稔山“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光榮稱號。2019年10月,稔山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文化


惠東漁歌是流傳在廣東省惠東縣沿海地區的一種民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據記載,惠東漁歌在宋朝時傳入惠東,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當地最原始的漁民稱為“疍民”,又叫“后船疍民”,是古代南方百越族的一部分。疍民長期過著海上漂流的生活,疍民以歌自娛,以歌解憂。
惠東漁歌
惠東漁歌
惠東漁歌有29個品類,其中最主要的是哦哦香調、啦打弟嘟弟嘟調、賢弟調、羅茵調等。惠東漁歌與其他民歌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區別,限定由漁民在船上演唱,有獨唱、齊唱等表現形式。漁民群居時往往以“答歌”為樂,“答歌”即“對歌”,或稱為“斗歌”,徒口清唱,不用樂器伴奏。曲式結構多採用上下句形式,一呼一應,再長的歌詞在曲調上也能反覆往回唱,直至終篇。惠東漁歌的旋律詠嘆性很強,音域不寬,樂曲短小,大多有襯詞和各種形式的拖腔。其音樂以徵調式居多,有時會在五聲音階的基礎上加入第六聲(7)甚至第七聲(4)作為經過音和一拖而過的裝飾性旋律音。惠東漁歌的歌詞深入淺出,語言淳樸,風格簡練,內容均來自漁民生活,通過對人事、景物等的敘述來表情達意,給現代歌詞創作以深刻的啟迪。
惠東漁歌曲調多樣,旋律韻味獨特,是廣東沿海地區珍貴的民間藝術遺產,具有歷史學、民俗學、民族音樂學等多方面的研究價值。

特產

以馬鈴薯、出口蕃薯、坪仕島網箱養殖優質魚、黃布角高水位池養蝦、吊養蚝為龍頭項目,帶動全鎮發展種養業;抓好海洋水產養殖業的科學規劃,在沿海村規劃2—3個點進行重點布局,在精養蝦、吊養蚝、蘇蛤和其它魚類中選准1—2個主導品種進行重點培植,形成規模效應。
繼續大力培育、扶持和催生一批優秀企業,利用“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擴大輻射帶動效應。在2008年工作的基礎上,基地化經營、區域化布局”的要求,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集中連片、規模發展”的原則,狠抓農業產品基地化建設,鞏固和發展農業產業化工作效果。

歷史沿革


周朝以前,就有人在稔山鎮境內地方繁衍生息。
晉唐以後,由於中原戰亂,大批百姓被迫不斷南遷,稔山鎮境內也成為一些中原人居留之地。
宋祥興元年(1278年),抗元英雄文天祥曾從海豐麗江浦移軍駐紮船澳。
明洪武元年(1368年),潮陽一帶一些因躲債逃生的民眾也漂泊來到范和,在稔山聚居生活。
明朝時,稔山屬歸善縣內外管都。清初,改內外管都為內外管社,稔山屬外管社和平約堡。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始建稔山圩,到乾隆年間已形成了一定規模的集市。
清同治年間,屬平政司轄(平政司巡檢駐稔山范和岡)。
稔山鎮
稔山鎮
民國二十年(1931年),惠陽縣設稔山鄉。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惠東縣以下設區公所,稔山為惠陽縣第十二區,區公所駐稔山,轄1鎮(稔山鎮)、11個鄉(范和鄉等)。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稔山為惠陽縣第六區,區署駐稔山,轄稔山鎮、芙蓉鄉等15個鄉鎮。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稔山屬惠陽縣第六區(屬乙級,區署駐平海),轄16個鄉鎮,有178保1740甲。
1949年2月,稔山鄉建立人民政府,隸屬惠紫區行政委員會。
1949年5月,惠東縣人民政府成立,稔山鄉府轉隸惠東縣人民政府轄。
1949年12月,惠東併入惠陽縣,稔山轉為惠陽縣轄。
1950年6月,惠陽縣設第八區(稔平區),區府駐稔山圩,管轄稔山、平海、吉隆等14個鄉。
1951年11月,惠陽縣設第十六區(稔山區),區府設在稔山圩,轄17個鄉鎮。
1957年12月,撤區設鄉,並實行小鄉並大鄉,原稔山區析出稔山鄉、鐵涌鄉。稔山鄉(大鄉)轄9個鄉鎮。
1958年4月,惠陽縣析出惠東縣,稔山鄉歸屬惠東縣轄。同年10月,惠陽縣、惠東縣又合併為惠陽縣,全縣成立人民公社,稔山鄉、鐵涌鄉合併為稔山上遊人民公社。
1961年6月,成立稔山區,管轄8個小公社,另成立稔山漁鹽公社,隸屬漁鹽工委轄。
1963年2月,撤銷區級建制,撤小社並大公社,原稔山區又分出稔山公社、稔山漁鹽公社。
1965年7月,惠陽縣析出惠東縣,稔山公社與稔山漁鹽公社合併,並分出鐵涌公社。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軍管會、抓革命促生產領導小組取代了縣、社及一切行政機構的黨、政工作。
1968年3月,稔山公社成立革命委員會,取代公社黨委、管委會領導。
1972年1月,稔山公社劃出部分轄地與平海公社、港口公社劃出的部分轄地組成巽寮公社,稔山轄地自此穩定。
1981年2月,稔山公社革委會改稱為稔山公社管委會。
1983年11月,撤銷人民公社設置,設立稔山區,區以下設鄉、鎮。
1987年3月,撤區建鎮(鄉),稔山區改為稔山鎮。

行政區劃


2019年,稔山鎮下轄范和村、芙蓉村、老坑村、大墩村、蓮蓬村、聯豐村、竹園村、稔石村、澗背村、壩仔村、新村村、五配村、長排村、白雲村、鹽灶背村、牛牯墩村、船澳村等17個行政村和稔山社區、大埔屯社區2個社區。
村、社區
名稱
村(居)
小組個數
村民(居民)小組名稱
戶籍人口
(人)
稔居7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貴光商、廣汕北12476
大埔屯5大埔屯、革新、中徑、和平、四民6989
范和11
廟仔、大路街、南門村、尚德圍、三角市、水仙爺、
壩仔、水磨、媽前、新厝、范港
12867
芙蓉3東區農業、西區農業、鹽業1802
老坑7子埔、沖頭、老屋、恰心、沙龍、大新、雁湖1960
大墩2鹽業、農業1710
蓮蓬10
元光、華山、福一、福二、蓮蓬、湖其龍、蘇茅埔、
橫陂、嶺下、鮮水塘
2070
聯豐8
石龍咀、曾屋寮、天井湖、石橋、上檸山、下檸山、
淡水坑、黃布角
3300
竹園5竹園、石頭嶺、陳田、竹背、中心4381
稔石5卜屋、長興、堯嶺、漢塘、石井6021
澗背2上屋、茶耳948
壩仔9
坑尾、老田、旱塘、擔呈、陳田、大平、上壩、下壩、
瀝新
1846
新村7二隊、三隊、四隊、六隊、七隊、八隊、九隊2845
五配5水文、李屋、圭景、五配、大嶺2603
長排4長排、蟹洲、海洲、后洲6070
白雲12塘背、二合、裕和、合旺、上街、下街、溫屋、上伍屋、下伍屋、鍾屋、龍建、古屋2257
鹽灶背11
三五、下屋、石坑、上圍、咸井、下布、嶺背、樓角、
薛屋、鶴咀、沙子布
3803
牛牯墩6堯典、下塘澳、蕉河、饒富、小布、聯山3569
船澳4紅樹下、新圍、樟山、黎圍7678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稔山鎮位於惠東縣稔平半島西北部,東連吉隆鎮,東南接鐵涌、巽寮,南臨大亞灣,西與大亞灣經濟開發區毗鄰,西北與白花鎮相接,北與縣城平山相連,是惠東沿海重鎮之一,土地總面積188.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稔山鎮屬沿海山地丘陵地區,鎮域地形多樣,地勢東高西低,南部濱臨大亞灣,山地與丘陵占土地面積的58%。稔山鎮北面與白花凌坑、平山鐵馬關的山脈相接,東南地勢較平坦,西面多是連片集中的耕地。境內有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5座,最高峰位於鎮內東側的斜山(又稱蛇山),海拔647米。
稔山鎮
稔山鎮

氣候

稔山鎮域地處低緯度,光照時間長,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13.3小時,日照率47%。根據氣溫、降雨等變化規律以及地形特點,稔山全境劃為南部沿海低丘夏涼冬暖豐雨區,年平均氣溫21.1℃,極端最低氣溫0.3℃,極端最高氣溫37.5℃,平均相對濕度為79%。鎮域雨水充沛,年平均雨量1920毫米,降雨時空分佈,由東南向西北遞減。豐水年降雨量為3076.8毫米,枯水期降雨量為1552.1毫米。

水文

稔山鎮內有白雲、竹園、石橋、范和、大埔屯、鹽灶背等6條河流,河道總長度65.4公里,分佈的主要支流有12條,集雨面積109.4平方公里,均屬粵東沿海水系。鎮內河流、渠道、水庫、水塘等水域面積超過10000畝,水庫、山塘蓄水總容量2000多萬立方米。建有水庫14座(小Ⅰ型4座,小Ⅱ型10座),集雨面積23.18平方公里,總庫容1600多萬立方米。

自然資源


2018年,稔山鎮有山地面積16.3萬畝,可利用淺海灘塗面積2萬畝;耕地面積34000畝,其中水田面積31664畝,旱地面積2336畝;林地面積為160000畝,森林覆蓋率64%;鹽田面積3420畝,農田有效灌溉面積33148畝。海區內魚類資源豐富,常見的經濟魚類有100多種。有海水養殖面積2萬畝,盛產石斑、紅雞、鱸魚、鯧鯵、黃花魚和蚝蚶、蝦蟹等20多種優質海產品,是惠東縣養殖蚝、蚶的主要鄉鎮和重要生產基地。另有淡水養殖面積2300畝,養殖主要有鰻魚桂花魚淡水白鯧、羅非魚等10多個品種。分佈於鎮域東南面的鹽田,面積28700公畝,是惠東傳統的主要產鹽區。
稔山鎮
稔山鎮

社會


文體事業

2000年,稔山文化站順利通過省驗收,被評為“省二級文化站”。
2010年,投入1500多萬元建成稔山鎮象棋文化廣場,廣場佔地2萬平方米,集象棋文化中心、文化走廊、體育廉政文化教育中心、室外健身園和燈光球場於一體。至2013年,稔山鎮有綜合文化站1個、文化室19個,鎮文化站設有圖書室、閱覽室、培訓室、老年人活動室等文化活動設施,各文化室也設有圖書室、報刊閱覽室等。全鎮有文化娛樂場所(中心)36個,籃球場62個。鎮內17個行政村及2個社區居委會都建有“健身園”,成為基層農村和社區的固定體育健身場所。據不完全統計,稔山鎮有象棋愛好者3萬多人,佔全鎮總人口的40%。2010年,稔山鎮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2013年6月,稔山鎮被中國象棋協會評定為全國象棋後備人才培訓基地。

教育事業

新中國成立前,稔山境內僅有個別零星私立學校,規模小,設施簡陋落後,一般平民子弟少有就學機會。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接管了學校,境內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不斷提高。改革開放后,教育發展開創了新局面。1983年,稔山鎮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1984年,稔山鎮中小學校實現“一無兩有”(校校無危房、班班有課室、學生人人有桌凳),普及了小學教育。1994年1月,通過廣東省、惠州市檢查驗收,稔山鎮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2008年,成立稔山鎮教育福利基金會。2009年,成功創建“廣東省教育強鎮”。同年,剛成立的惠州市稔山同鄉聯誼會制定並實行《關於獎勵和資助重點大學學生和特困學生的暫行辦法》,實施獎教獎學。
稔山鎮
稔山鎮

醫療衛生

新中國成立前,稔山境內醫療條件差,人民群眾的健康得不到保障。新中國成立后,稔山境內人民的醫療衛生事業得到發展。2004年,開始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007年,開始實施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農村常住人口10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07年開始,免費為嬰幼兒提供13類預防接種服務。2008年,開始建立居民健康檔案,每年定期為65歲以上老人提供免費健康檢查服務。2010年,芙蓉村和范和村新屋小組被廣東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評為廣東省衛生村。鎮內有稔山鎮人民醫院1間,村和社區衛生站42間。鎮衛生院有衛生技術人員105人,其中執業醫師24人,執業助理醫師20人,註冊護士31人;有住院病人床位120張。稔山鎮人民醫院曾於1956年獲得衛生部頒發的“一級甲等醫院”。

經濟


2018年,稔山鎮實現稅收收入13.16億元,同比增長55%;固定資產投資49億元;基礎設施投資4.2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38億元;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營業額2.06億元。入選2018年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第769名,比2017年排名上升185位。

交通


稔山鎮地處惠東沿海樞紐位置,具有良好的地緣條件和優越的基礎設施,深廈鐵路、廣汕公路、深汕高速公路、惠深沿海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設的廣惠高速公路東延線在稔山境內形成縱橫交錯的交通網路。深廈鐵路在稔山境內設立惠東客貨站。鎮內擁有等級公路55公里,其中二級公路21公里,三級公路34公里;鎮通行政村道路硬底化工程全部完成,自然村道路90%以上實現硬底化。省立2號綠道建成投入使用,境內擁有亞婆角一類碼頭和范和、青洲兩個農用碼頭,水路可直通大亞灣、廣州、汕頭、香港、澳門等地。

旅遊


惠州市海洋生態園
惠州市海洋生態園位於惠東縣稔山鎮范和港灣頂,範圍包括稔山鎮長排、五配、竹園、聯豐四個村,面積約8100畝,其中蟹洲大堤內面積約3800畝,大堤外面積4300畝。生態園內現有紅樹林面積800畝,品種主要有海桑、白骨壤木欖等,除養殖土塭外,還有可種植紅樹林的灘塗面積約1600畝。
惠東縣計劃在稔山蟹洲紅樹林區域規劃建設惠州市海洋生態園,規劃面積達13000畝。並與北京國資委所屬集團公司合作,計劃投入360億元,把海洋生態園建成國內前列、國際知名的濱海濕地公園,為市民和遊客提供一個踏青、賞鳥、觀海、體驗海濱自然風情的旅遊休閑好去處。
范和羅崗古圍屋(廣東古村落)
以圍屋為圓心,無數條巷弄呈放射性分佈,曲徑通幽,長短不一,且多冠以姓氏名稱,將圍中的房屋串聯起來,形成“村中有圍,圍中有村”。在惠東縣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文物普查工作者在稔山鎮范和村發現了一批古圍屋群落。其中以羅崗圍古圍屋建築群最具代表性。
亞婆角海濱旅遊度假區
亞婆角原名“阿婆角”。1988年開發時,當地的客家話“亞”與“阿”同音,遂改名為亞婆角。在亞婆角海濱旅遊區內塑有一尊銅像,這就是當地人心目中的神———“阿婆銅像”,每逢節日或初一、十五,當地人都會燒香朝拜。
據考證,北宋年間已有人定居亞婆角,以捕魚及耕種為生,南寧年間,寧帝景光逃亡時曾避難於此,抗元英雄文天祥也曾在此地練兵5個月,明中葉抗倭英雄戚繼光都署抗倭據點也設在此地。1938年,侵華日軍在此登陸,其後佔據惠州、河源、廣州。其戰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稔山鎮
稔山鎮

獲得榮譽


2002年被廣東省確定為首批中心鎮之一;1958年,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筆簽發授予稔山鎮“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稱號;2009年被評為“2005—2008年度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2008年被省教育廳授予“廣東省教育強鎮”;2009年被市委授予“科學發展好班子”先進單位稱號、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稱號;2011年被市委授予“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稱號。
稔山鎮
稔山鎮

人口民族


人口

2018年,稔山鎮戶籍人口為7588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