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民志

明朝吏部文選司郎中

陳民志,字允定,號元同,泌陽縣官莊鎮陳樓村人,明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中舉人,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中進士,先後任吏部考功司主事、工部督水清吏司郎中、吏部文選司郎中,德厚流光,才能卓著,堪稱一代大家。

人物生平


陳民志是書法家,任中書舍人期間就為皇帝寫詔令,通俗一點說,就是寫聖旨。常言說,字如其人,字是一個人的臉面,聖旨的字體好壞,關係到皇帝的臉面,如果寫得一塌糊塗,皇帝的臉往哪擱?因而,寫制誥的多是書法高手,如大書法家董其昌。陳民志與董其昌同朝為官,能為萬曆皇帝寫制誥,可想其書法水平之高了。據記載,陳民志的書法有王羲之遺風,深受皇帝欣賞。
陳民志是建築學家。保和殿為皇宮內的重要宮殿,冊立皇后、太子等重大活動,皇帝在此接受群臣恭賀;公主下嫁,皇帝在此宴請附馬;殿試是最高層次的科舉考試,也在這裡舉行,皇帝本人親自主考、監考,考第一者即為狀元。由此可見,保和殿之重要。日久年深,保和殿損壞,需要修葺,皇帝要挑選懂建築、品行好的官員督修。經過仔細挑選,皇帝選中了陳民志。修葺結束后,萬曆皇帝非常滿意,龍顏大悅,讚歎道:“非能臣無此料理。”賞賜給陳民志高麗筆十支,將筆喻為寶劍,“寶劍贈與烈士也”。
陳民志是水利專家。有一年,黃河上游連降暴雨,河水泛濫,堤岸沖毀,洪魔肆虐,百姓疾苦萬分。皇帝聞報,緊急召集群臣商議,問群臣,陳民志現在何處?群臣知道皇帝問話的用意,工科官員站出來答:臣等已經寫好奏疏,還沒有奏報,治河的艱巨任務非陳民志不能勝任。皇帝很高興,群臣和他想到一塊了。於是,命陳民志督修黃河。陳民志不辱使命,不但盡職盡責,還捐獻三千兩銀子,這是他多年積攢下來的全部家當。他不愧是治黃專家,親自率領民工奔波在治河一線,詳細調查,該堵塞的堵塞,該疏浚的疏浚,“因勢浚塞,高下得宜”,圓滿完成治河任務,解除了水患。他不滿足於治理河患,還處處為百姓著想,看到黃河兩岸百姓為修築河堤負擔過重,便奏請朝廷,免除一部分田賦,減輕百姓的負擔。
陳民志是文學家。著有《皇明文萃》、《教家要略》、《田園集》等文集。
泌陽因臨泌水而得名,歷朝歷代詠泌水的詩作數以百計,唯此詩韻律優美、意境悠遠、清新雋永、寓意深長,為詠泌水之佳作。明末以來編纂的縣誌,皆收其詩。
陳民志還是一位道德高尚,為官廉潔的清官。他在多處為官,清廉無私,剛直不阿,深受百姓愛戴。回泌陽省親,只帶一名貼身僕人,徒步往返,從不擺官吏威風,不要地方官紳迎送款待。晚年病重期間囑告子女:“我為官多年,兩袖清風,家無積蓄,死後辦理喪事要從簡,一口棺木,隨身衣服足矣。財產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這樣,我九泉之下也就暝目心安了。”
清道光八年編纂的《泌陽縣誌》中,陳民志的傳記為縣令溫如玉親自撰寫,1994年新修定的《泌陽縣誌》《人物傳(690頁~691頁)》也載有陳民志的事迹。

主要成就


陳民志是善於接受新思想的學者。利瑪竇是義大利傳教士,在傳教的同時也傳授西方科學知識,為開闊中國人的視野起到了巨大作用,被視為促進東西方交流的傑出科學家。利瑪竇編繪的《坤輿萬國全圖》是世界地圖史上第一份比較完整的世界地圖。他將這份地圖獻給了萬曆皇帝。在這張地圖上,陳民志、李之藻、楊景淳、祁光宗等人分別寫了題跋。在現在看來,寫題跋算不得什麼,但在那個時代可是了不起的事。當時,中國人以天下之中自居,封閉保守,不願接受新思想新觀點,不願學習先進技術。陳民志等人敢於衝破思想樊籬,提倡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是開拓進取的精神,意義非凡。陳民志對《坤輿萬國全圖》進行深入研究,寫下了152字的題跋,不是泛泛而談,而是真知灼見。地圖上的字大概是陳民志留下的唯一手跡,共有8列,每列20字,排列整齊,書寫工整,落款為“沘陽(今泌陽)陳民志跋”,確有王羲之的楷書章法和風格。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駐馬店人鑄下了深深的烙印,難能可貴。

人物評價


陳民志的事迹在泌陽及周邊縣、鄉廣為流傳,但多數人不稱“陳民志”而稱“陳天官”。“天官”不是正式官職,但在百姓心目中“天官”是很大的官,也是清廉的官,蘊含著百姓對“陳天官”的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