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坊
四川省閬中市狀元坊
狀元坊是閬中古城的標緻性景點,位於古城旅遊區和新城生活區的交界處。閬中古城文化沉澱深厚,而在眾多厚重的文化之中,狀元文化也比較令人感興趣,閬中承載狀元文化的景點就有狀元街、狀元閣、狀元府邸和狀元坊等。今天我們看到的狀元坊是2000年重建的,四柱三門,高20多米,寬10多米,是為了紀念古閬州的4位科舉狀元而建。所以兩側的橫樑上有四位狀元的金色名字,分別是尹樞、尹極、陳堯叟、陳堯咨。
狀元坊是為了紀念以上4位狀元中一對兄弟狀元而特別建造的。明清時期,木質結構的狀元坊位於學道街與狀元街的交匯處。民國時遭拆毀。現在我們能看到的狀元坊是2000年於閬中東街重建狀元坊,它是來紀念閬中全部四位中榜的狀元,已經成為進入閬中古城前必訪的一處景點。
閬中作為我國四大古城之一和四川的狀元之鄉,近年來當地政府十分重視“狀元文化”的保護和宣傳。現在的狀元坊是花了100多萬元修復的,高20多米,寬10多米,兩側的橫樑上有四位狀元的金色名字。
考中狀元的人自然是一時風光,但能夠成為千古美談的狀元卻不多,而唐朝狀元尹樞的中魁趣事卻足以流傳千古。據《唐摭言》卷八《自放狀頭》記載:在唐德宗貞元七年,禮部侍郎杜黃裳接受命令,任主考官,為國家選拔人才,黃裳決定公平取士,為國選才。但杜黃裳是第一次任主考官,究竟怎樣才能做到公平公正,選准高才,卻心中無數,就只有先按照科目考了試再說。待到詩、賦、策論三場考完,杜黃裳便對參加應考的五百多位舉子說:“皇上命我主持禮部考試,為國選拔棟樑之才,各位均是飽學之人,一時俊傑,但進士名額只有三十個,誰該中選,實在難以取捨,你們當中誰願意來幫我寫一下評語,評定錄取名單呢.”眾參加考試的舉子面面相覷,無人敢上。這時七十多歲的尹樞便自告奮勇地說:“尹樞不才,但敢一試。”杜黃裳一看,說話的是個老頭,比自己年齡還大,便客氣的讓手下給尹樞準備好紙筆,尹樞也不含糊,邊看邊寫評語,而每評論完一人,即當場大聲讀出來,眾舉子均讚歎他評得公正、精準,無不心悅誠服,尹樞很快就取了二十九名進士,將名單遞給杜黃裳,杜黃裳一看這名單隻有二十九人,榜眼探花都有了,獨缺狀元,便問道:“老舉人,你看這狀元何人可做呢?”尹樞再一次語出驚人,說:“這狀元嘛,非老夫不可!”杜黃裳非常驚奇,環視其他舉子,見有人點頭,有人不動聲色,但就是無人表示反對的意思,他也就心中有底了,便對尹樞說“那你自己把你的名字寫在狀元一欄吧”。於是尹樞就成了中國科舉史上第一個經主司同意的自放狀元,也是年紀最大的狀元。在尹樞自放狀元22年後,他的弟弟尹極也中了狀元,尹樞、尹極兄弟二人時稱“梧桐雙鳳”。
到了宋代,狀元陳堯叟於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大魁天下,與他一同趕考的二弟陳堯佐也一起中了進士。他三弟陳堯咨是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的狀元。陳氏一門科舉考試是兩狀元一進士,做官是兩宰相一節度使,有文才又有政績。
從隋大業三年(622)開科取士到清光緒三十年(1904)廢除科舉的1300多年間,全國歷代參加科考的舉子多達幾百萬人,而榮登文科狀元的不過672人。其中四川只有15人,而閬中的4個狀元就佔了全川狀元四分之一以上,所以閬中也被譽為“狀元之鄉”。尹樞與尹極、陳堯叟與陳堯咨是兩對同胞兄弟,全國出兄弟狀元的地方有l7處,但出兩對兄弟狀元的地方就只有閬中一處。
閬中除了出過4名狀元,還出過116名進士、402名舉人,享有“蜀之人物,惟閬為盛,科名之盛,甲於天下”的美譽。由此可見閬中人自古尚文好學。
閬中建立狀元坊的目的不僅僅是紀念這四位狀元,更多的紀念閬中人好學上進的精神。以此激勵更多的人積極向上,勇於挑戰人生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