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桑戈爾的結果 展開
- 塞內加爾政治家
- 塞內加爾足球運動員
桑戈爾
塞內加爾政治家
列奧波爾德·塞達·桑戈爾(Léopold Sédar Senghor)(1906年10月9日,若阿勒,——2001年12月20日,韋爾松。)塞內加爾國父,近現代非洲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文學家、文化理論家、語言學家、詩人、作家。1960年9月6日——1980年12月31日連任五屆塞內加爾總統,1962年12月18日——1970年2月26日兼任總理。執政20多年,大力推行民主社會主義,但極力避免在後殖民時代盛行於非洲的馬克思主義和反西方意識形態,維持與法國和西方世界的密切關係。這被許多人視為促進塞內加爾的政治穩定的重要因素,它是從未有過政變的少數非洲國家之一,實現權力更迭的和平過渡。
桑戈爾是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先驅和非洲社會主義嘗試的代表人物之一,非洲民主社會主義思想的積極倡導者、社會黨國際和非洲社會黨的主要領袖。他是第一位當選法蘭西學術院院士的非洲人,被公認為20世紀非洲最重要的知識分子之一,在國際政壇和世界文壇都享有崇高的聲望。
桑戈爾被認為是“黑非洲最博學、最有學者風度的國家元首”,是苦難深重的非洲大地上成長起來的老一代知識分子代表人物,桑戈爾是黑人哲學“黑人學”創始人之一,又是非洲統一組織的創始人之一。
徠桑戈爾的一生在3個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是創立了“黑人性”政治-文化理論,使非洲人找到了種族自尊,成為團結全世界黑人的一面旗幟;二是成為一個優秀的政治家,爭取了國家的獨立並使塞內加爾成為一個相對穩定而富裕的國家;三是創作了大量享譽世界的詩歌。
列奧波爾德·塞達·桑戈爾(Léopold Sédar Senghor,1906年10月9日——2001年12月20日)
塞內加爾共和國第一任總統兼武裝部隊總司令,塞內加爾社會黨總書記、名譽主席,社會黨國際副主席,非洲社會黨國際主席。
列奧波爾德·塞達·桑戈爾
1906年10月9日生於塞內加爾西部瀕大西洋的港口城鎮若阿勒-法久特一個花生種植園主兼出口商家庭。謝烈爾族人(屬曼丁哥人)。信奉天主教。父親巴希勒·迪奧戈耶·桑戈爾是當地的謝烈爾族貴族和富商;母親葛妮蘭·恩蒂米·巴庫姆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來自西部小鎮吉洛羅,她是巴希勒·迪奧戈耶·桑戈爾的第三任妻子,兩家同屬謝烈爾族貴族,兩人育有兩男四女。桑戈爾的舅父精通獸醫農事,知識廣博。這樣一種“高等黑人”的家庭環境,一方面使桑戈爾從小接受了法國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也對他後來在政治上主張改良,對法國採取溫和態度有很大影響。
年輕時的桑戈爾
桑戈爾的童年是在吉洛羅的外婆家度過的。1914——1922年在恩加佐比勒的天主教會“聖靈之父”寄宿學校學習天主教教義和法語。1922——1928年先後在納·羅·文森斯高中和達喀爾弗朗西斯·利伯曼神學院學習。1928年,桑戈爾獲獎學金赴法國留學深造,在巴黎路易勒格朗中學(即路易大帝高中)完成大學預科后就讀於巴黎高等師範學院,保羅·古斯(文史學家)、亨利·蓋菲萊克(作家)、喬治·讓·蓬皮杜(法國前總統)、羅伯特·維迪爾(法國社會黨領袖)等法國社會精英都曾就讀於該校,並與之結為好友。1931年獲文學學士學位,同年就讀於巴黎大學,主修法國文學。1933年在法獲中學教師資格並申請加入法國國籍,1934年以法語、拉丁語、希臘語和代數方面的優異成績,獲得語言和文學碩士學位。1935年畢業於巴黎大學文學院,並成為法國第一位取得大學教授法語資格的非洲黑人。
列奧波爾德·塞達·桑戈爾
1935年,桑戈爾在圖爾的笛卡爾公立中學教授語文。1938年10月轉到聖莫爾-德福塞(又稱聖莫代福塞)的馬塞蘭-貝特洛公立中學任教。除從事中學教學工作外,他還在著名語言學家莉莉婭斯·洪布格爾領導的法國巴黎高等研究實踐學院以及著名社會學家馬塞爾·科恩、馬塞爾·莫斯和保羅·里維特所在的巴黎民族學研究所教授語言學。1936年加入工人國際法國支部(即法國社會黨)。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桑戈爾應徵入伍,成為二等兵,在法國外籍軍團第23和第3殖民地步兵團服役。1940年6月在羅亞爾河戰役中被德軍俘虜。在戰俘營里,他學習德文、希臘文,繼續研究黑人特性和進行寫作,同時在戰俘營參與組織抵抗納粹的活動。1942年桑戈爾因健康原因獲釋,繼續留在巴黎任教,同時參加法國教育界全國陣線,投入夏爾·戴高樂將軍領導的自由法國抵抗運動,戰後被授予法蘭西同盟勳章。
由於受到一些在法國的黑人政治家、學者的影響,桑戈爾在留法期間和進步學生運動有了接觸。為了在思想上與當時盛行的“白人種族優越論”相抗衡,他同來自馬提尼克的黑人學生艾梅·塞澤爾、來自法屬蓋亞那的萊昂·達馬斯等人發起了“黑人特性”運動,創辦《黑人大學生報》,發表宣言,批判殖民制度,維護黑人尊嚴。
提出“黑人特性”這一概念的是塞賽爾,對它從理論上加以闡述的是桑戈爾。桑戈爾認為,所謂“黑人特性”就是指全世界黑人所共有的一種固有的獨特情操,是代表黑色人種新的自覺、新的自信心和不同於非黑色人種的一種卓越的人生觀。他們提倡恢復黑人尊嚴,發揚黑人的價值,認為“作為黑人是一種驕傲”。桑戈爾說,“黑人特性”就是“非洲的文化遺產”,是包括文化、經濟、社會和政治在內的“非洲黑人文明價值的綜合體”。
在法國中學和大學任語文教師時,桑戈爾經常發表反映非洲人民願望的詩歌和散文,他主要是以詩歌為武器,對西方殖民主義和白人種族主義進行控訴和鞭撻。他在《紐約》一詩中指出,在美國這個大城市裡,除去黑人區以外,到處都是“用金錢買來的虛情假意”,西方文明不過是一個“在機器和大炮之下的死亡的世界”,只有黑人那種天賦的生命力才能挽救它。桑戈爾象其他謳歌黑人特性的詩人一樣,讚美一切黑色的東西,歌頌非洲的傳統精神。在《黑色的婦女》一詩中,他讚美非洲的婦女“有如生命的膚色覆蓋著全身”,“象閃電擊中了飛鷹”那樣打動人們的心。在戲劇詩《恰卡》中,他熱情歌頌了一位在反殖民主義鬥爭中戰功卓著的南非祖魯族英雄。“黑人特性”不僅體現在桑戈爾的文化批評和文學作品中,也成為他日後作為一位職業政治家的政治思想的指導原則。
戰後,桑戈爾在從事政治活動的同時,仍繼續進行旨在宣傳“黑人特性”的詩歌創作。他的《幽靈之歌》、《黑色祭品》等詩集和《黑人和馬達加斯加法語新詩選》等先後問世。1945年出版的《幽靈之歌》,引起巴黎文藝界的注意。在桑戈爾等人的鼓勵下,一批非洲知識分子都參加到“黑人特性”運動中來。他們利用《非洲存在》等雜誌和出版社發表黑人的論文、小說和詩歌,抒發懷念故土之情,譴責種族主義和殖民主義。
桑戈爾詩歌的內容絕大部分是對古老非洲文明的回憶和讚美,以及對歐洲文明虛偽面的揭露和控訴。特別是二戰後創作的大量詩歌,嚴厲地譴責了殖民主義的罪惡,同時豪情滿懷地謳歌非洲美好的傳統精神和期望沒有種族歧視的大同世界的到來。這些用法語寫成的具有非洲文化特色的美妙詩歌,擴大了黑人詩歌在世界範圍的影響,溝通了非洲與世界人民之間的感情,從而使“黑人性”政治文化運動走向世界,走向革命實踐。
列奧波爾德·塞達·桑戈爾
1945年9月,桑戈爾回塞內加爾度假期間,應塞內加爾社會主義聯盟的要求,決定參加即將舉行的法國制憲議會的競選活動。從此開始了他的職業政治家生涯。1945年10月——1946年11月,他連任兩屆法國制憲議會議員。1946年11月當選為法國國民議會議員。1948——1958年任法國國立海外高等學院教授和學院語言學系主任。
桑戈爾在最初的競選綱領中以“砍斷奴隸枷鎖”“廢除土著法”為總目標,只要求改善殖民地人民的境況,並未提出結束殖民制度的任務。後來,他在國民議會中提出讓殖民地實行內部自治的“聯邦共和國方案”,遭到否決。1948年,他退出了法國社會黨,在國內組建了非洲民主聯盟塞內加爾支部——塞內加爾民主集團(塞內加爾社會黨前身)。同時,他聯合法國國民議會中的其他非洲議員組成了非洲議會黨團,重新提出“聯邦共和國”的方案,要求修改憲法,建立不脫離法蘭西聯邦的自治共和國。但是,這一方案再次被否決。
1955年3月1日——1956年2月1日在埃德加·富爾政府任總理府負責科學研究的國務秘書,並作為法國代表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工作。1956年11月被選為塞內加爾的捷斯市市長。1959年7月23日——1961年5月19日任米歇爾·德勃雷政府部長級顧問。他還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塞內加爾議員團主席、法屬西非大議會議員和歐洲理事會議會大會成員。1957年領導吸收幾個小黨,並與拉明·蓋耶領導的塞內加爾行動社會黨合併,成立塞內加爾進步聯盟,桑戈爾任總書記。
列奧波爾德·塞達·桑戈爾
20世紀50年代後期,非洲人民爭取獨立和解放的鬥爭日益高漲,迫於法屬殖民地人民的獨立要求,法國政府拋出了海外領地“根本法”,宣布給予法屬殖民地以法蘭西聯邦內的“半自治共和國”地位。“半自治共和國”有權建立領地議會和行政委員會,其政府總理由總督兼任,副總理由非洲人擔任。根據這個“根本法”,法屬西非各殖民地於1957年3月建立了領地議會,以桑戈爾為首的政黨在本國選舉中獲勝。然而,桑戈爾對這次“勝利”並無興趣,因為它仍然意味著軍事、外交、財政和經濟大權操縱在法國人手裡。為了得到完全的自治,在桑戈爾的推動和領導下,法屬非洲9個政黨於1958年3月聯合組成了非洲聯邦黨,並在同年7月召開了第一次代表大會。
1958年,桑戈爾被選進戴高樂政府的制憲委員會。在審議憲法草案時,他提出確定海外領地自治原則的修正案。經多次與夏爾·戴高樂交涉,這一修正案得以提交公民表決。同年9月,桑戈爾號召全體選民在法國總統戴高樂提議的公民投票中對“戴高樂憲法”投贊成票,擁護法屬殖民地參加法蘭西共同體,塞內加爾成為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但是,“第五共和國憲法”並沒有阻擋住西非法屬殖民地人民的獨立運動。幾內亞在1958年首先取得的完全獨立,極大地鼓舞了塞內加爾和法屬蘇丹(今馬利共和國)人民。在人民的強烈要求下,1959年4月塞內加爾與法屬蘇丹組成“馬里聯邦”,桑戈爾任聯邦議會議長。同年12月,馬里聯邦提出了“在共同體內獨立”的要求,迫使法國不得不修改原憲法中共同體成員國不得宣告獨立的規定。1960年6月,馬里聯邦被承認為共同體內的獨立國家。1960年8月,馬里聯邦解體,塞內加爾和馬里各自獨立建國。
列奧波爾德·塞達·桑戈爾宣誓就職
1960年8月25日,塞內加爾共和國宣告成立,同年9月6日,桑戈爾被一致推選為共和國總統兼武裝部隊總司令,此後在1963年、1968年、1973年和1978年蟬聯四屆總統。1962年12月18日——1970年2月26日兼任政府總理、國防部長和公安部長。1979年5月——1980年5月任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主席,1980年4月28日——1980年7月1日任非洲統一組織主席。1976年12月,塞內加爾進步聯盟改稱塞內加爾社會黨,並加入社會黨國際,桑戈爾當選為社會黨國際副主席和塞內加爾社會黨總書記。1980年12月31日主動辭去總統職務,提前引退。1981年1月辭去社會黨總書記職務,徹底退出本國政治舞台。
桑戈爾與突尼西亞總統、突尼西亞社會主義憲政黨主席哈比卜·布爾吉巴發起成立非洲社會黨國際(1988年1月改名為非洲社會民主政黨聯盟),1981年2月,桑戈爾在非洲社會黨國際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主席,1981年12月“二大”、1986年4月“三大”連任主席,1988年1月在非洲社會黨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上辭去主席職務。1982年12月任塞內加爾社會黨名譽主席。1983年任法語國家高級委員會副主席。引退後的桑戈爾移居妻子的故鄉諾曼底安度晚年時光,全力投入文學創作和語言研究。
2001年12月20日,桑戈爾在法國下諾曼底大區卡昂附近的韋爾松的家中與世長辭,享年95歲,葬於達喀爾一座天主教墓地。
列奧波爾德·塞達·桑戈爾總統
桑戈爾一生有過兩段婚姻,1946年9月12日與吉內特·埃布埃小姐結婚,岳父費利克斯·埃布埃歷任馬提尼克島總督、瓜德羅普島總督、查德海外省省長和法屬赤道非洲總督,是首位擔任法國海外殖民地總督的傑出黑人政治家。1956年離婚,1957年與法國白人小姐科萊特·余貝爾結婚。桑戈爾有三個兒子,與吉內特·埃布埃育有長子弗朗西斯-阿爾芬(生於1947年7月20日)、次子蓋伊-瓦利(生於1948年9月28日,1983年在巴黎墜樓身亡),與科萊特·余貝爾育有幼子菲利普-馬格倫(1958年10月17日-1981年6月4日,在達喀爾死於意外)。
桑戈爾和夫人科萊特
黑人傳統精神
桑戈爾是”黑人傳統精神“學說的主要創始人之一。1934年,桑戈爾與黑人學者一起,為論證黑非洲文化價值的特殊性和偉大性,以及爭取黑人生存權利而開創了恢復”黑人傳統精神“的運動。隨著反同化鬥爭的不斷深入,桑戈爾在長期研究基礎上,於二戰爆發前初步形成”黑人傳統精神“學說,其主要論點是:
黑非洲具有悠久文化,並在世界發展中作出一定貢獻,所以黑人具有與白人不同的、然而地位是平等的文化;
黑非洲是一個完整的民族整體,不僅具有古老的傳統,而且擁有創造文明的條件和能力;
非洲傳統社會的村社性質、集體主義和人道主義,集中體現了黑非洲的文明,即黑非洲”社會主義的文明“,因此”黑人傳統精神“是黑非洲文化價值的總和。
1.
黑非洲具有悠久文化,並在世界發展中作出一定貢獻,所以黑人具有與白人不同的、然而地位是平等的文化;
2.
黑非洲是一個完整的民族整體,不僅具有古老的傳統,而且擁有創造文明的條件和能力;
3.
非洲傳統社會的村社性質、集體主義和人道主義,集中體現了黑非洲的文明,即黑非洲”社會主義的文明“,因此”黑人傳統精神“是黑非洲文化價值的總和。
”黑人傳統精神“激起了非洲的民族自尊心和對古老文明的自豪感,從而為二戰後黑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興起奠定了思想基礎。隨著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展開,桑戈爾在論述“黑人傳統精神”時不斷補充進政治和經濟內容,逐漸發展為他所提倡的“非洲社會主義”的核心,更是他所領導的文化活動的準則和他本人詩歌創作的重要主題。
列奧波爾德·塞達·桑戈爾
桑戈爾是非洲較早論及社會主義的思想家之一,是創立非洲民主社會主義的重要代表之一和積極倡導者、實踐者。他在“黑人傳統精神”學說的思想基礎上,系統地研究了社會黨、空想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的有關論著,他得出了非洲必須選擇適合自身條件的社會主義的結論,並提出非洲要走民主社會主義的主張。他早年讀過聖西門、傅立葉等空想社會主義者的著作,並受到西歐民主主義思想的影響。後來他又讀了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書,受到馬克思主義一些啟發。他的“民主社會主義”的思想理論基礎正是各種思想的雜燴。他讚賞馬克思的辯證法,也讚賞毛澤東關於農民和民族資產階級的論述。但是,總的說來,他認為馬列主義的多數觀點已經過時。他認為科學社會主義“不適用於非洲”;自由和民主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多黨制是政治民主化的體現;非洲的村社組織形式貫徹自由、民主、人道和平等等原則,只有把黑人的傳統精神與村社的社會結構相結合,才能實現民主社會主義;不贊成曾實行罪惡的殖民統治的資本主義制度,但又認為殖民統治在思想、科學、技術方面給非洲帶來“積極成果”;民主社會主義反對對立,主張團結,反對暴力,主張和平,使國家繁榮,在維護獨立和主權的基礎上,發展國際合作。
列奧波爾德·塞達·桑戈爾
二戰結束后,桑戈爾開始陸續發表論著,對非洲的民主社會主義原則進行論述,他認為,由於非洲只有階層,而不存在階級,非洲沒有階級鬥爭,也就不存在無產階級專政的問題,因而非洲實現社會主義的道路是民主而不是專政,這就是說歐洲社會黨提倡的“沒有自由就沒有社會主義”的民主社會主義的宗旨和原則正符合黑人心靈的要求;非洲首要的任務雖然是取得民族獨立,消滅殖民統治的禍害,但絕不應該由此而把一切禍害都歸咎於殖民主義,還應該看到它的積極方面,並且必須保存“殖民統治的積極成果”,因為殖民主義在帶來災難的同時還為非洲帶來了科學、技術和思想,使非洲能夠在殖民主義統治的廢墟上建設新社會;非洲必須吸收外來文明,只有融合的文明才是偉大的文明,否則非洲民主社會主義就不能實現。
他把民主看作是社會主義的基礎和主要原則,主張首先是民主,其次才是社會主義。他從民族主義的立場出發,強調黑人的傳統精神,把“黑人特性”看成是“民主社會主義”的核心。在他看來,第一;非洲的傳統村社制度體現著集體主義和團結精神,已經是社會主義的了。他認為,原始公社關係不是一個社會發展的階段。第二;非洲社會的獨有的特點據說並沒有階級和階級鬥爭。現代的非洲社會並不存在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對立,只有階級形成的傾向。因而,他認為“黑人特性”“作為各種已被開化的價值的綜合體,在本質上就具有傳統社會主義性質”。“民主社會主義”就是要恢復已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非洲黑人原有方式”的村社傳統。
他認為社會主義是人道主義,堅信走民主社會主義道路是符合非洲國情和實際的,是行得通的。他宣稱:“為了非洲式的社會主義,我們必須在歐洲的社會主義成就的基礎上,同時也在黑非洲文化精華的基礎上,制訂自己的發展計劃。塞內加爾式的社會主義即民主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表現在政治上,“首先是民主,即人民掌權,為人民服務,這意味著多黨制國家中的正常選舉”。
塞內加爾第一部憲法就模仿歐洲社會黨,規定了體現多黨制精神的議會民主和三權分立原則。不過,直到1974 年,塞內加爾才有第一個公開的反對黨塞內加爾民主黨。1976 年修憲時又規定實行“有限多黨制”,把合法政黨限定為三個。直到桑戈爾退職之後的1982年,塞內加爾才實行完全的多黨制。民主社會主義表現在文化上,就是在非洲黑人文明優秀因素的基礎上,把塞內加爾建設成一個具有特殊思想文化的獨立國家。
桑戈爾總統和馬馬杜·迪亞總理
在如何建設塞內加爾問題上,桑戈爾說,既不想效法共產主義,也不想效法自由資本主義,而要走中間道路,即“民主社會主義”的道路。他承認“這是和法國社會黨人的古老倫理傾向有聯繫的。桑戈爾是“黑人傳統精神”的積極倡導者之一,強調要從“黑人傳統精神這一黑人世界全部文化準則的情況出發”建設社會主義”。”什麼是民主社會主義”?他把塞內加爾式的民主社會主義用公式概括為“生產力+社會主義+非洲特性”,也就是說用現代的科學技術,通過“非洲黑人原有的方式”來建設“既要繁榮又要社會正義”的“紮根於非洲特性”的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表現在經濟上,就是實行農業的村社化、工商業的塞內加爾化和國民經濟計劃化。桑戈爾把全國經濟分為公有(農業) 、公私合營(運輸與動力)和私有(銀行、商業和工業)三個部分。他強調要恢復黑非洲古老的權利,組織合作社和村社,這是黑人傳統的精髓,也是非洲社會主義發展的根基。對於工商業,桑戈爾主張實行一定程度的監督和控制,通過對話、談判,靈活地、分階段地逐步取得經濟的控制權,以逐步發展民族經濟。這就是桑戈爾所謂的“塞內加爾化”。
塞內加爾化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外資企業的人員實行塞內加爾化,逐步培養自己的技術管理幹部;二是對外資企業的資本實行塞內加爾化,逐步使政府和民族資本在外資中的成分增加到百分之五十。桑戈爾主張國民經濟要有計劃的發展,從1961 年開始實行四年計劃。塞內加爾獨立后,基本上是在桑戈爾民主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走了一條逐步改造殖民經濟體制和穩步發展民族經濟的道路。在桑戈爾擔任總統的20年間,塞內加爾政局基本穩定,國家經濟有一定發展,人民生活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列奧波爾德·塞達·桑戈爾
時代背景和特色
“民主社會主義”在非洲大陸形成最晚、發展快,現已是非洲大陸影響最大的一種社會主義流派。它的產生雖然深受西歐民主社會主義的影響,特別是受法國社會黨的主張和英國費邊主義的影響,但是它又具有非洲自己的特色,有別於西歐的民主社會主義。從總體上講它仍屬民族社會主義的範疇。在非洲民主社會主義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塞內加爾國父桑戈爾的“民主社會主義”和模里西斯工黨領袖西沃薩古爾·拉姆古蘭推崇的“福利社會主義”。
其共同特點有:(1)思想上,主張階級和階層之間的“溶合”。(2)政治上,主張實行多黨制的國家政治體制,把在這種體制下的自由和民主作為非洲民主社會主義的基礎。(3)經濟上,主張從“有限制的自由經濟”發展到進一步擴大自由化的程度。(4)對外關係方面,強調加強同西方國家發展關係的同時,開始實行外交多元化的政策。
列奧波爾德·塞達·桑戈爾和馬馬杜·迪亞
徠在在政治上,實行多黨制和工會多元化。塞內加爾的民主社會主義把實行多黨製作為其實現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內容之一。獨立初期,多黨並存,相互爭鬥,桑戈爾為穩定政局,宣布實行一黨制,將一些政黨合併到執政黨中,並宣布其他政黨為非法,取締一切反對黨及附屬工會。1961~1962年與堅持真正一黨制和全面國有化的總理馬馬杜·迪亞產生齟齬,迪亞動用安全部隊(憲兵和警察)包圍議會大廈,強行驅散國會,桑戈爾在議長拉明·蓋耶等人和國防軍的支持下粉碎了迪亞的政變圖謀。
1967年,當政局穩定后,塞內加爾宣布實行有限制的多黨制,桑戈爾認為一黨制不符合“民主社會主義”的原則,遂加以改變。桑戈爾同時認為,反對黨不宜過多,因此只允許兩個反對黨合法存在。但後來強調每個政黨必須代表一種思潮,1976年和1978年桑戈爾兩次修改憲法,確立4黨制的政治格局:塞內加爾社會黨(代表民主社會主義思潮)、塞內加爾民主黨(代表自由民主思潮,主張“勞工社會主義”)、非洲獨立黨(代表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潮,主張科學社會主義)和塞內加爾共和運動(代表保守主義思潮)。
在經濟上,桑戈爾政府沒有實行大規模的國有化和消滅私人經濟,但基本上還是實行計劃經濟。從1961年到1985年,桑戈爾及其繼承者迪烏夫的政府制定了7個四年計劃。當時的經濟有一定的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從1965年的8.1億美元提高到1989年的46.6億美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從1960年的160美元提升到1989年的690美元。
實行生產資料國有化和企業塞內加爾化。塞內加爾是農業國,農業人口佔70%。為發展農業生產,桑戈爾政府於1964年頒布了《土地法》,規定土地為國家所有,沒收了占人口15%的地主的土地,農民對分得的土地有使用權。由於封建勢力依然嚴重存在,塞內加爾農民還是十分貧困。占人口80%的農民年平均收入只相當於政府官員平均收入的1/36。
桑戈爾政府開始還以社會主義國家為榜樣,按照社會主義原則對私人企業實行國有化。企業國有化的實施使外資都企圖抽逃資金,另謀出路。外資企業的騷動影響了塞內加爾吸引外資和爭取外援。另外,國營企業因官僚主義泛濫、管理不善和幹部貪污浪費,造成普遍虧損的局面。
為了穩定外資,保持原有生產秩序,桑戈爾對企業國有化的政策進行了調整:在工商、交通運輸等方面,除港口、公共交通、郵政等部門實行國有化外,其他一切外資企業要逐漸實行塞內加爾化,包括人員塞內加爾化和資本塞內加爾化。政府規定,在外資企業或聯營企業中,除經理、經理的私人秘書和關鍵技術人員外,其它職務逐漸由塞內加爾人擔任;逐步使塞內加爾資本(包括私人資本)達到50%以上,並由塞內加爾人任董事長,外國人任經理。這樣,既促進了民族資本的增長,又不影響吸收外資和引進外國先進技術。不過,至今為止,塞內加爾民族資產階級控制的全國生產量不超過2%或3%。以法國為主的外國資本在塞內加爾仍擁有強大地位。例如在桑戈爾主持下制定的第四個《經濟與社會發展四年計劃》期間外國資金就佔到總投資數額的54%強。
在第一、二個四年計劃期間,國內生產總值(不包括勞務出口)年均增長只在3.27%左右。而計劃指標則為8%。1971年後,塞內加爾連年遭受旱災,農業減產。從第四個四年計劃開始,政府決定優先發展農業,改單一種植花生為多種經營,發展畜牧業和漁業,興修水利,整治河道,以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在第五個四年計劃期間,工業增長較快。
在社會生活方面,桑戈爾提出要消除社會不平等,實現社會主義。強調幹部的本地化,加速對本國幹部的培養。在農村實行村社化,1972年2月頒布了《村社法》,開始試點工作。桑戈爾執政時期,在6個大區完成了建立村社的任務。村社由數目不等的村莊組成,其代表機關是“農村委員會”,任務是討論解決整治住宅、公共設施等村社的事務和通過預算。在城市,為爭取實現社會財富的合理分配,桑戈爾採取用提高工資的辦法來逐步縮小工資差別。減少“物質優待”、“合理分配社會財富”的措施,如累進稅制,工資越高納稅越多,低工資或低收入者可以免稅等。重視文化教育事業,桑戈爾執政時,文化教育的開支往往在政府每年的預算中占首位。
桑戈爾在外交上主要趨向是保持和加強同法國的經濟、政治、軍事聯繫,贊同戴高樂提出了建立“法語共同體”的設想,參與推動成立法語國家組織,並擴大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關係。同時,奉行睦鄰友好和不結盟政策,主張國際社會進行平等的、民主的對話,反對霸權主義,主張非洲團結和區域性合作,參與創建非洲統一組織。重視對華關係,1971年12月7日塞內加爾與中國建交,1974年5月,桑戈爾訪問北京,為塞內加爾和中國的友誼作出貢獻。桑戈爾積極開展活動,擴大非洲民主社會主義的影響。在桑戈爾和布爾吉巴的推動下,1981年2月,10個非洲政黨成立了非洲社會黨國際。1983年,塞內加爾社會黨舉辦了由非洲各社會黨參加的“社會主義、民主與發展討論會”。塞內加爾社會黨強調國際合作,力圖將非洲民主社會主義納入社會黨國際的軌道。
桑戈爾
塞內加爾獨立后,桑戈爾總統領導進行民主社會主義的“實驗”,主要進行了政治民主化、經濟計劃化、農村村社化、實行社會正義、對外開放、相互依賴以及加強國際合作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最突出的成果是獨立以來的政局始終比較穩定,由於政治上注意尊重伊斯蘭教,爭取各教派的支持,從而使佔全國人口80%左右的穆斯林社會長期比較安定;同時對歷來受西方文化影響較深、思想比較活躍的知識分子因勢利導加以控制;實行了“中央分權”、“權力下放”等行政改革。另外還貫徹了新聞、言論自由的政策。1976 年結束一黨制,實行“有限多黨制”、多工會制以後,對穩定政局、活躍政治空氣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塞內加爾在長期政局動蕩的非洲國家中佔據突出的地位;
另一個重要成果是經濟有所發展,特別是通過實施相互依賴的發展原則,使民族經濟獲得比較穩妥的發展:獨立時工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為18%,到1979年上升到28%,同期本國資本在全部企業資本中從僅佔5%增至34%;
再一個明顯成果是加強國際合作,促進民主社會主義發展。桑戈爾在本國努力實現民主社會主義的同時,不懈地在非洲各地宣傳民主社會主義思想和主張,同時積極組織成立“非洲社會黨國際”,同時努力鼓勵非洲各社會主義政黨同歐洲社會黨進行對話與合作。非洲社會黨國際——非洲社會民主政黨聯盟自成立后,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特別是冷戰後,已發展成為非洲大陸上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在全球社會黨中的實力和影響力僅次於歐洲社會黨。
桑戈爾的社會主義實踐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塞內加爾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由1960年的160美元提高到1979年的493美元,已接近中等國家的水平。據1976年統計,塞內加爾在法屬非洲的17個國家中已居於第四位。職業工人由1962年的53663人增加到1977年的176990人。民族資本在企業資本總額中所佔比重由1960年的5%增加到1979年的34%。工業產值在1978年已佔工農業總產值的28%,成為法屬非洲各國中工業最發達的國家。瀝青公路由1960年的不足1千公里增加到1980年的3.4千公里。教育也有很大發展。從1960年到1980年,小學生由10萬人增加到40萬人,中學生由不足1萬人增加到8.5萬人。大學生由0.1萬人增加到1.3萬多人。
桑戈爾參加法語國家首腦會議
桑戈爾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一是改革使獨立后的國家走上了“民主社會主義”道路。桑戈爾對資本主義和殖民主義的批判和對社會主義的宣傳極大地提高了人民的思想覺悟。桑戈爾進行的帶有社會主義色彩的改革為塞內加爾向社會主義轉化奠定了基礎。二是桑戈爾反對照搬別國的社會主義模式,強調從非洲和本國現實出發。這為塞內加爾將來走上科學社會主義同本國實際相結合的道路創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桑戈爾的改革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在前期過早過急地實行國有化,脫離了本國生產力發展的實際水平,曾引起經濟上的混亂,對發展國民經濟產生了不利的影響。二是外資在塞內加爾的經濟方面仍佔據統治地位。在投資總額中,外資的比重越來越大,由第一個四年計劃的29%增加到第6個四年計劃的80%,民族資本還非常薄弱。大部分工業品和糧食還依賴進口,國家經濟還不能完全自立。國內經濟興衰仍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緊密聯繫在一起。三是人民生活還缺乏保障,失業人口有所增加,階級矛盾不斷激化。
此外,桑戈爾畢竟是資產階級上層統治集團的頭面人物,他執政以來,並沒有對人民群眾的政治地位做過多少改善。共和國通過的勞動法令實際上剝奪了工人的罷工權利。與大多數非洲第一代政治領導人一樣,桑戈爾的執政風格亦帶有濃重的一黨獨大、個人集權的威權主義統治色彩。
塞內加爾國父——桑戈爾
在終身制盛行的非洲政界中,桑戈爾是主動提前引退的第一人。由於民主社會主義實踐困難重重,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經濟發展陷入困境,桑戈爾自感年邁體衰,早有引退之意,並積極培養接班人阿卜杜·迪烏夫。1968年恢復設置總理職務,1970年任命迪烏夫為總理,在此後的十年時間裡,迪烏夫在桑戈爾的指導下,熟悉政務,逐漸積累治國理政的經驗和人望。為保證民主社會主義路線繼續執行,桑戈爾提前兩年徹底引退,利用自己的傳統影響與威望,為迪烏夫提供了一個必要的實習機會和穩當的過渡期,終於成功實現了安全的政權交接。
桑戈爾自動退位讓賢的舉動無疑是破天荒的,為第三世界國家領導人的新老交替樹立了一個成功的典範,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非洲第一代領導人普遍存在終身制、家族統治、世襲制的現象,其結果不是被推翻,就是搞“家天下”,桑戈爾這種“帶著榮耀離開”不失為明智之舉。之後的坦尚尼亞總統朱利葉斯·坎巴拉吉·尼雷爾、獅子山總統西亞卡·史蒂文斯、南非總統納爾遜·曼德拉莫不如此,皆被輿論傳為美談。
晚年的桑戈爾
桑戈爾的主要論著有:《法屬西非的文化問題》(1937年)、《黑非洲的文明》(1947年)、《馬克思主義和人道主義》(1948年)、《民族和社會主義》(1959年)、《非洲的社會主義道路》(1960年)、《黑人傳統精神與二十世紀的人道主義》(1966年)。
言論集《自由》(五部):第一部《黑人傳統精神與人文精神》(1964年)、第二部《民族和非洲社會主義道路》(1971年)、第三部《黑人傳統精神與世界文明》(1977年)、第四部《社會主義和計劃》(1983年)、第五部《文化的對話》(1992年)。此外還有《行動的詩》(1980年)、《我相信:黑人特性、法國特性和世界文明》(1988年)。
主要詩作有:《幽靈之歌》(1945年)、《黑色的祭品》(1948年)、《黑人和馬達加斯加法語新詩選》(1948年)、《衣索比亞詩集》(1956年)、《淘金》、《黑人婦女》、《紅獅》(塞內加爾共和國國歌,1960年)、《夜曲》(1961年)、《熱帶雨季的信札》(1971年)、《冬季的信札》(1973年)、《傑克·湯姆森之歌》(1973年)、《主哀歌》(1979年)、《詩歌總集》(1990年)等。
非洲大文豪桑戈爾
桑戈爾,塞內加爾第一任總統,才華橫溢的偉大詩人,非洲獨立的英勇戰士,他一生致力於傳播黑人文化和提高非洲的世界地位,發表過大量文學作品,並兩次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曾被授予塞內加爾獅子大十字勳章、法國榮譽軍團勳章大十字勳章、法國國家勳章大十字勳章、法蘭西藝術與文學勳章(高等騎士勛位)、學術界棕櫚葉勳章(高等騎士勛位);因在二戰期間參加反法西斯鬥爭被授予法蘭西同盟勳章、志願者戰鬥十字勳章。
桑戈爾被巴黎大學、開羅大學、哈佛大學、薩拉曼卡大學等37所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1969年起被聘為法國科學院院士,併兼任法國作家委員會與語言學家、文學家協會會員。1981年被法國海外科學院接納為正式院士。1984年當選為法蘭西學院終身院士,為該院第一位黑人作家,位列第16把院士椅,這一位置在他去世后空缺,直到2003年由他的“私人朋友”、法國前總統吉斯卡爾·德斯坦補缺。桑戈爾還是巴伐利亞科學院通訊院士、法蘭西人文院外籍院士、波爾多文學-藝術和科學院外籍院士、黑人文學和藝術學院外籍院士、馬拉美學院外籍院士、摩洛哥王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桑戈爾曾榮獲眾多國際獎項,包括:法語金獎、達格·哈馬舍爾德國際詩歌大獎、國際作者和作曲家協會聯合會金獎、法國詩人和藝術家協會金獎、紅與綠國際文學大獎、德國書業和平獎、羅馬國際文學科學院金獎、克諾克-海斯特雙年展國際詩歌大獎、紀堯姆·阿波利奈爾文學獎、義大利第一屆“但丁國際獎”、印度“阿夏恩世界獎”、斯特魯加詩歌之夜金環獎、“友誼之書”法國文學協會1977年度詩歌王子獎、奇諾·德爾杜卡世界獎、國際圖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圖書獎、非洲和平工程和文化活動獎、阿爾弗雷德·德維尼獎、雅典雅典娜獎、威尼斯金獅國際獎、巴黎路易斯·米歇爾獎、布列塔尼詩歌大會勒蒙聖米舍獎、羅馬跨文化大獎。
以他名字命名的設施包括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的達喀爾-約夫-列奧波爾德·塞達·桑戈爾國際機場、列奧波爾德·塞達·桑戈爾競技場、亞歷山大桑戈爾國際法語大學及法國巴黎塞納河上的列奧波爾德·塞達·桑戈爾橋等。
列奧波爾德·塞達·桑戈爾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