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棘篇
伐棘篇
柢(dǐ):樹根,根底。
作品名稱:伐棘篇
創作年代:宋代
作者:路振
作品體裁:七言古詩
伐棘何所山之巔,秋風騷騷棘子丹。折根破柢堅具頑,斸夫越趑汗污顏。攢鋒束芒趨道還,攻之森森繚竹藩。暮冬號風雪暗天,漏寒不鳴守犬眠。主人堂上多金錢,東陵暴客來窺垣。舉手觸鋒身隕顛,千茅萬棘爭后先。襟袖結裂不可揎,蹠破指傷流血般。神離氣沮足蹁躚,數尺之牆弗復攀。索頭丑奴搔河壖,朔方屯師連七年。木波馬嶺沙填填,氣脈不絕如喉咽。官軍虎怒恩吼軒,強弩一民山河穿。將不葉謀空即安,玩養小丑成凶顛,推芻挽粟徒喧喧,邊臣無心靜國艱,為余諷此伐棘篇。
柢(dǐ):樹根,根底。
斸(zhǔ):砍、斫。趑:趑趄(zījū),行走困難,想前進又不敢前進。
隕顛(yūn diān):從山頂上往下落。
揎(xuān):捋袖露臂。
蹠(zhí):腳掌。
索頭:即“索虜”,南北朝分治,各有國史,皆以正統自居,南朝稱北朝為“索虜”,北朝稱南為“島夷”,皆含蔑視意。也稱“索頭”、“索頭虜”。當時北方的各民族常將頭髮編成繩索狀,故以索頭稱。壖(ruán):城郭旁、宮殿廟宇外或河邊的空地。
芻(chú):草。
該詩是一篇諷喻古詩。棘,泛指帶刺的草木。詩先寫棘之難伐:一在“山之顛”,二是棘根“堅具頑”;繼寫伐棘之難:“暮冬號風雪暗天”,“襟袖結裂”,“蹠破指傷流血”。詩以棘喻“東陵暴客”,即北方入侵者。棘難伐、難伐棘,喻北方入侵民族實難對付,可朝廷(即詩中所說“主人”)、官軍不用心戌邊,導致戌邊將領無心抗擊契丹,要使國家安靜,十分艱難。作者寫作此詩,意在諷勸朝廷用心戌邊,以保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