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8條詞條名為劉英的結果 展開

劉英

慈善家

劉英,女,安徽省亳州人,她自己生了兩個兒子,卻有四五十個孩子喊她媽媽;她是精明的生意人,如今卻在做著很多人所不理解的“傻事”。

人物經歷


2007年她在河南省永城開了一所孤兒院,五年裡,她把這些孤兒當成了自己親生孩子,她花費上百萬負責這些孩子的吃喝拉撒,供他們上學、送他們去參軍。孩子們都親切地喊劉英“媽媽”。面對外界的質疑、親友的不解,劉英說她會堅持把孤兒院辦下去。

人物事件


5年收養近50個孤兒
劉英年輕時當過紡織工人,下崗后也曾外出打工,有了一些積蓄以後在亳州市區開了一家廚師培訓學校。由於國家政策扶持加上經營得當,學校的效益也非常不錯。
劉英和孤兒在一起
劉英和孤兒在一起
2007年1月,劉英在廣州飛機場候機時,看到一個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的小男孩在乞討。劉英就問孩子是哪裡人、爸爸媽媽幹什麼的。孩子告訴她,不知道家是哪裡的,沒有爸爸媽媽。
劉英給孩子買了餅乾、牛奶,孩子狼吞虎咽地吃起來,“當時我心裡特別難受,這麼小的孩子咋能生活下去啊?”
經過深思熟慮,劉英決定自己投資辦一個孤兒院,收留社會上的孤兒,送他們上學,把他們養大成人。2007年5月,她在丈夫的老家永城開了一所孤兒院,當年就收下了17名孤兒。
“現在還有13個孩子,最多的時候有30多個。”劉英介紹,開辦五年來,孤兒院收養的孩子差不多已經有50個,現在收養的孩子最大的已經上高中,最小的才9個月。這些孩子多數來自河南永城、安徽亳州等周邊地區,有的父母雙亡,有的是因為先天缺陷,生來沒多久就被父母遺棄。
孩子們長大成人很欣慰
孩子們剛搬進來沒幾天,一個小男孩找到了劉英,怯生生地要跟劉英說個事,“我沒有家了,能不能喊你媽媽?”劉英的眼淚當時就流出來了,她告訴這個孩子,不僅他可以叫,所有的孩子都能這樣叫。從此,不論多大的孩子,來到孤兒院以後都是喊劉英“媽媽”。
“要不是媽媽,我現在可能就不能上學了。”今年正在讀初二的劉佳靜,5歲時父母離世,不久相依為命的奶奶也撒手人寰。2007年,佳靜被送到了孤兒院,從此孤兒院就成了她的家。
“有些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了,郭躍去當兵了,劉祥也工作了。”說起從孤兒院里走出去的孩子,劉英的臉上蕩漾著幸福的笑容。從孤兒院走出去的孩子,還會經常與她聯繫,這讓劉英備感欣慰。
“為了孩子的快樂,為了孩子快樂的成長,讓孩子有個幸福溫暖的家。”這是曾經寫在孤兒院院子里的一句話。
給孩子交學費、買衣服、做飯、看病各種花銷,劉英粗略算了一下,五年來她已經花費了上百萬元。看著這麼多的孤兒不用再為吃穿發愁,劉英打心眼裡高興。
愧對家人但會堅持下去
“你做這些事情到底是圖個什麼?”這是幾年來,劉英被問到的最多的問題。“很多人都說我收養了這些孩子,然後拿這些孩子賣錢。”有些人會認為劉英不計報酬收養孤兒是別有用心的。劉英現在都懶得去解釋,“能為孩子和社會做點事情,我心裡快活。”
比別人誤解更讓劉英難受的是看著孩子離去時的無助。2010年11月,劉英悉心撫養了3個月的劉家園在花費20餘萬元醫療費用后,最終被心臟病奪去年幼的生命。劉英傷心至極,大病一場。
如今58歲的劉英孤身一人在永城操辦孤兒院,丈夫和兩個兒子都在老家亳州,她最多每周回家團圓一次。
對於自己的親人,她感到愧疚,在父親離開人世的時候,她還在精心照料病中的孤兒,“孫子都八歲了,我都沒照顧他幾天,我不是合格的奶奶。”
不斷的投入,加上培訓學校最近兩年的效益也在下滑,劉英的經濟壓力逐漸增大。
家人也開始對這種“無底洞”式的投入有意見,兒子心疼年近六旬的母親,老伴也在勸她早點放手,可倔強的劉英要堅持下去,“不會撇下那麼多孩子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