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8條詞條名為劉英的結果 展開

劉英

河北師範大學物理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

劉英,男,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博士,河北師範大學凝聚態物理專業博士生導師、物理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河北省新型薄膜材料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科技部新材料模擬設計實驗室客座研究員。

人物簡介


曾參加國家高新技術發展規劃(863) 新材料領域“材料微觀結構設計與性能預測”專題中的“原子間相互作用勢庫及其對複雜材料的應用”課題的研究工作(863-715-010-0021; 1998.9-2000.12);參加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 項目“材料計算設計與性能預測基礎問題”中的“材料中原子相互作用勢研究”課題的研究(G2000067101;2000.7-2005.9) 和“面向性能的材料集成設計的科學基礎問題”中“材料原子勢庫創新服務系統”課題的研究(2006CB605101,2006.1-2010.6).

主持項目


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納米管及其衍生物的分子力場及應用”(10574036; 2006)和“金、硼和過渡金屬-硅納米管的結構與性能預測”(10874039; 2009.1 - 2011.12); 現為國家973項目“基於集成計算的材料設計基礎科學問題”中“複雜材料原子間相互作用勢庫的創新與拓展”課題(2011CB606401)的研究人員;主持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硼/碳/硅基新型低維複合材料結構與物性的理論研究”(A2012205066; 2012-2014)。
在Phys Chem Chem Phys, Chem Phys Chem, Phys. Rev. B, J. Chem. Phys等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關於Au42 納米管的預言,Nature 出版集團的NPG Asia Materials 的Research Highlight 欄目以“Nanostructures: Hollow gold nanotubes”為題進行了評述,評論指出“A hollow tube made from 42 atoms of gold has been added to chemists' list of curious target molecules to synthesize.”,“Scientists have previously made hollow gold clusters containing around 20 atoms, but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such relatively large hollow gold nanotubes have been theoretically predicted.”;關於硼納米管的結構及傳輸特性的預言作為ChemPhysChem的Front Cover論文發表,編輯在扉頁評論中指出“It indicates the possibility, in the design of nanodevices, to control the electronic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boron nanotubes through their diameters.”。培養的博士生馬慶敏、王靜的學位論文分獲09年、11年河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研究方向


為“低維繫統結構和特性的第一原理計算”和“材料物理特性的計算機設計與模擬”研究。目前主要的研究課題包括:1) 硼/碳基材料新的物相及其特性;2) 磁性納米團簇的結構和磁矩;2)過渡金屬和第IV族元素混合團簇的結構和特性探索;3)貴金屬團簇的奇異結構和催化作用機理探索。
先後主講熱力學統計物理、理論力學、近代物理實驗、普通物理學、高等數學、理論物理概論(理力、電動、熱統、量子)和研究生的計算物理學等課程。

獲獎情況


參研項目“稀土-過渡金屬間化合物磁學性質研究”1999年獲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No. 992016-6); 參研項目“有機共軛聚合物的物理特性研究” 2006年獲河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No. 2006ZR2001-04)。主持項目“低維納米體系奇異結構和物性的理論預測”獲2011年河北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2011ZR3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