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8條詞條名為劉英的結果 展開

劉英

辛亥革命先烈,共進會發起者

劉英(1881—1921),原名光銘,字丹書,號聃述,京山永隆鎮劉家榨人。武昌起義期間成功發動永漋河起義響應革命,牽制了湖北漢水流域一帶的清軍力量。為保衛武昌起義,率領京山子弟兵東進武漢參加戰鬥,為“陽夏之戰”立下了不朽功勛。京山縣人民政府為了紀念辛亥先烈,在縣烈士公園建有劉英遺冢和劉英亭,供後人瞻仰。

人物簡介


劉英[辛亥革命先烈,共進會發起者]
劉英[辛亥革命先烈,共進會發起者]
劉英(1881—1921),原名光銘,字丹書,號聃述,京山永隆鎮劉家榨人。武昌起義期間成功發動永漋河起義響應革命,牽制了湖北漢水流域一帶的清軍力量。為保衛武昌起義,率領京山子弟兵東進武漢參加戰鬥,為“陽夏之戰”立下了不朽功勛。京山縣人民政府為了紀念辛亥先烈,在縣烈士公園建有劉英遺冢和劉英亭,供後人瞻仰。

身平經歷


求學日本

1905年偕族弟劉鐵留學日本,入明治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后結識孫中山,在孫中山的影響下,立志推翻滿清帝制,加入同盟會並轉士官學校學習軍事。
1907年,在東京參與發起成立共進會。

起義前夕

1908年,劉英與同鄉宋鎮華結伴回國,在漢與劉公孫武等籌建湖北共進會。不久回京山,在永隆鎮以開全盛美雜貨店為掩護,建立秘密聯絡據點,結交劉佩卿、孫鏡(號鐵人)等社會名流,並積極活動,爭取清軍士兵,聯絡當地幫會,發動組織農民,利用家資籌備武器。
1910年,黃興由廣州來到劉英家,盤桓一星期,詳細了解了劉英起義的準備情況,這成為將起義地點定為武昌的原因之一。這年夏天,湖北共進會把各地秘密組織編為五鎮,公推劉英為副都督兼第二鎮鎮制,負責指揮漢水流域軍事。至1911年武昌首義前夕,劉英已暗中發展義軍約l000餘人。
1911年9月,共進會、文學社召開聯合大會部署武昌起義,劉英慷慨陳辭:“武昌發難,自必樹義旗於漢江中上游,以抵擋襄鄖之敵,誓與諸君共存亡!”與會同志為之振奮。會後劉英回縣抓緊起義準備。

永漋河揮桿起義

1911年10月12日,武昌軍政府政治籌備員楊玉如趕回永隆,報告漢口寶善里失事消息,劉英決定立即行動,並作了周密部署。是日,清軍管帶張晉福請劉英赴宴,意欲加害劉英。劉將計就計,欣然前往清兵營地。此時劉鐵、劉傑通知清軍內部同志加緊布置,集中義軍1000餘人於黃昏時包圍永隆鎮。席間,張晉福拔槍向劉射擊,被劉英的隨從猛擊一拳,子彈打偏,隨從同時飛出匕首殺死張晉福。劉英當即宣布起義,清軍士兵群起響應,起義爆發。
京山永隆河起義爆發於武昌首義的第三天,呼應武昌,意義重大。
起義爆發后,劉英一面招降多寶灣、羅漢寺、下洋港等地張晉福部,一面派賈興山約孫鐵人、蔡中輝向京山知縣陳中孚勸降,陳知縣順應時事,歸附義軍,結束了清政府在京山的統治。10月18日,劉英率義軍攻佔天門縣城,處死知縣榮浚等11人,並開倉濟貧,義軍發展到5000餘人。隨後,劉英將部隊編為兩個標,自兼第一標標統,任命劉鐵為第二標標統。劉英以湖北副都督名義發出布告宣傳革命,並派劉鐵率部東取漢川、新溝、蔡甸,支援漢陽戰事。

保衛武昌起義

清政府駐襄樊清巡防營統領劉韞玉聞永隆起義,率部順漢水而下,企圖殲起義軍。lO月25日,劉英率部迎敵於張截港,大敗劉韞玉部。劉韞玉率殘兵躥至劉英故里,燒殺擄掠,劉氏家族深受其害。劉英以大局為重,沒有回鄉,留下一部分部隊駐守天門訓練新兵后,親率剩餘主力部隊南下。11月2日佔領潛江,11月10日攻克監利,而後揚鞭西指,控制了荊沙,先鋒劉傑急進到夔門一帶。這時,清政府派馮國璋率領大軍反撲武漢,劉英又率大軍回師東進,與馮軍主力鏖戰於龜山、赫山之間。京山子弟兵犧牲甚眾,但成功牽制了馮國璋部,為各省義師相繼舉事贏得了寶貴時間。劉英率領的京山起義軍為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陽夏之戰”立下了不朽功勛。
12月初,劉英率部與安襄鄖荊招討使季雨霖部進行了合編,劉英為招討使行署軍政處長,所部編為一標,劉鐵任標統。1912年1月8日攻戰鍾祥,不久,光復襄陽。隨後,劉英力主北伐,得到季雨霖的支持,於是與季雨霖兵分三路,揮師北進,先後分別佔領新野唐縣。12月16日會師於南陽,大敗清總兵謝寶勝部,謝戰敗后自殺。后革命政府舉行南北議和,北伐停止,劉英放棄兵權,到武昌就任元帥府顧問。同盟會湖北支部成立,劉英任支部長。國會成立后,劉英當選為國會議員。

討袁

1913年,袁世凱圖謀稱帝,劉英同詹大悲等在漢口租界設立機關,聯繫舊部討袁,遭通緝。劉英只得再渡日本,參加孫中山組織的中華革命黨
1914年,劉英奉孫中山之命回鄂,組織討袁,任分區司令。袁世凱死後,國會復會,不久,曹錕賄選總統,以5000元現洋一票的價碼收買國會議員,劉英憤然拒賄,棄職南下,任孫中山大元帥府參議。后荊襄獨立,劉英任靖國軍第四軍司令、襄河招討使,劉率部轉戰鄂西、川東一帶,與軍閥反覆較量。
1919年8月,應孫中山之召,赴廣州參加“非常國會”,策劃以武力結束軍閥割據的局面。

遇害

1921年春,劉英秘密返鄂進行倒王(軍閥王占元)活動,在漢口法租界被捕。8月1日,租界巡捕將劉英交送武昌督軍公署。8月4日,劉英在武昌閱馬場慷慨就義,英年40歲。劉英遺骸由京山人陳登高收殮,厝於武昌大東門外長春觀(後由劉氏親屬遷葬於京山永隆劉家榨故里)。噩耗傳到廣州,革命政府隨即舉行追悼大會,大會編印《劉英烈士事略》,孫中山先生手諭:“俟大局底定,舉行公葬。”劉英的遺著有《統帥學》、《作戰綱要》、《夜行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