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影子銀行的結果 展開

影子銀行

金融學概念

按照金融穩定理事會的定義,影子銀行是指遊離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包括各類相關機構和業務活動)。影子銀行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因素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期限錯配、流動性轉換、信用轉換和高槓桿。

國內的“影子銀行”,並非是有多少單獨的機構,更多的是闡釋一種規避監管的功能。如人人貸,不受監管,資金流向隱蔽,是“影子銀行”。幾乎受監管最嚴厲的銀行,其不計入信貸業務的銀信理財產品,也是“影子銀行”。“影子銀行”有三種最主要存在形式:銀行理財產品、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產品和民間借貸。

中國銀監會發布2012年報,首次明確影子銀行的業務範圍:“銀監會所監管的六類非銀行金融機構及其業務、商業銀行理財等表外業務不屬於影子銀行。”

產生


影子銀行系統(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的概念由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執行董事麥卡利首次提出並被廣泛採用,又稱為平行銀行系統(The Parallel Banking System),它包括投資銀行、對沖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債券、保險公司、結構性投資工具(SIV)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影子銀行”的概念誕生於2007年的美聯儲年度會議。
“影子銀行”是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之後所出現的一個重要金融學概念。它是通過銀行貸款證券化進行信用無限擴張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的核心是把傳統的銀行信貸關係演變為隱藏在證券化中的信貸關係。這種信貸關係看上去像傳統銀行但僅是行使傳統銀行的功能而沒有傳統銀行的組織機構,即類似一個“影子銀行”體系存在。
影子銀行
影子銀行
而住房按揭貸款的證券化是美國“影子銀行”的核心所在。這種住房按揭貸款融資來源方式的改變,不僅降低了住房按揭者的融資成本,也讓這種信貸擴張通過衍生工具全球化與平民化,成了系統性風險的新來源。
美國“影子銀行”產生於20世紀60—70年代,這時歐美國家出現了所謂脫媒型信用危機,即存款機構的資金流失、信用收縮、盈利下降、銀行倒閉等。為了應對這種脫媒型信用危機,不僅政府大規模放鬆金融部門的各種管制,而且激烈的市場競爭形成一股金融創新潮。各種金融產品、金融工具、金融組織及金融經營方式等層出不窮。
隨著美國金融管制放鬆,一系列的金融創新產品不斷湧現,“影子銀行”體系也在這過程中逐漸形成。比如,在各類金融產品中,美國衍生產品和結構性產品發展更是遠遠超過傳統金融產品。截至2007年底,傳統金融產品總值約為70萬億美元,1999年至2007年間,其年均增長為5.9%。而衍生產品名義合約額超過了165萬億美元,其年均增長為21.7%。
影子銀行
影子銀行
在中國,“影子銀行”的概念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只要涉及借貸關係和銀行表外業務都屬於‘影子銀行’。”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發展室主任易憲容給出如此定義。據中國銀行業監管機構2013年估計,其規模達到8.2萬億元人民幣(合1.3萬億美元)。不過許多分析師表示,真實數字要高得多,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估計,中國影子銀行業規模為21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0%。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產品中心副主任袁增霆稱,“認識中國的‘影子銀行’,最好按銀行產品線和業務線來梳理。中國的‘影子銀行’主要指銀行理財部門中典型的業務和產品,特別是貸款池、委託貸款項目、銀信合作的貸款類理財產品。”該研究所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認為,中國的“影子銀行”包含兩部分,一部分主要包括銀行業內不受監管的證券化活動,以銀信合作為主要代表,還包括委託貸款、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信託公司、財務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等進行的“儲蓄轉投資”業務;另一部分為不受監管的民間金融,主要包括地下錢莊、民間借貸、典當行等。
“影子銀行”有幾個基本特徵:第一,資金來源受市場流動性影響較大;第二,由於其負債不是存款,不受針對存款貨幣機構的嚴格監管;第三,由於其受監管較少,槓桿率較高。說白了,它具有和商業銀行類似的融資貸款中介功能,卻遊離於貨幣當局的傳統貨幣政策監管之外。
在中國的市場現實中,影子銀行主要涵蓋了兩塊:一塊是商業銀行銷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財產品,以及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銷售的類信貸類產品,比如信託公司銷售的信託產品,另一塊則是以民間高利貸為代表的民間金融體系。
其中,規模較大,涉及面較廣的是“銀信合作”,銀信合作的信託方式屬於直接融資,籌資人直接從融資方吸取資金,不會通過銀行系統產生派生存款,這樣就降低了貨幣供應的增速。
同時,銀行通過銀信合作將資本移出表外,“減少”了資本要求,並規避了相應的準備金計提和資本監管要求。另外,信託公司資金大量投向各級政府基建項目,形成集中度風險和政府融資平台違約風險。
有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前6個月銀信合作產品較2009年前6個月增加2.37萬億元的規模,這使得銀行的信貸規模控制失效,銀行通過銀信合作的創新方式釋放出了大量的資金。儘管2011年銀信合作產品的資金總量在減少,但其仍是“影子銀行”中最大的資金釋放來源。

分類


首先,就是影子銀行本身,主要玩家有投資銀行、對沖基金、私募股權基金、SIV和貨幣市場基金等。
影子銀行
影子銀行
第二類是應用影子銀行方法的傳統銀行。這些銀行仍在監督管理下運行,同時可獲得中央銀行的支持,但它們也將影子銀行的操作方法運用到了部分業務中。
第三類則涵蓋了影子銀行的工具,主要是一些能夠讓機構轉移風險,提高槓桿率,並能逃脫監管的金融衍生品。
“影子銀行”是信貸市場、資本市場、金融衍生品和大宗商品交易、槓桿收購領域的主要參與者。
這些機構通常從事放款,也接受抵押,是通過槓桿操作持有大量證券、債券和複雜金融工具的金融機構。在帶來金融市場繁榮的同時,影子銀行的快速發展和高槓桿操作給整個金融體系帶來了巨大的脆弱性,並成為此次全球金融危機的主要推手。
目前,影子銀行系統正在去槓桿化的過程中持續萎縮,然而,作為金融市場上的重要一環,影子銀行系統並不會就此消亡,而是逐步走出監管的真空地帶,在新的、更加嚴格的監管環境下發展。未來,對影子銀行系統的信息披露和適度的資本要求將是金融監管改進的重要內容。目前,美國已提出要求所有達到一定規模的對沖基金、私募機構和風險資本基金實行註冊,並對投資者和交易對手披露部分信息。

構成


從全世界範圍來看,“影子銀行”體系主要由四部分構成,分別是:證券化機構,主要功能是將傳統金融產品證券化;市場化的金融公司,主要包括對沖基金、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主要從事在傳統金融機構和客戶之間融通資金;此外,還有結構化投資機構及證券經紀公司。
投資銀行是影子銀行中最重量級成員之一,往往人們提及華爾街,指的就是投行。在同商業銀行的較量中,投資銀行從人才、創新手段和技術水平都勝出一籌。不僅在資本市場上獨領風騷,在衍生品和大宗商品交易方面也是佔據主流。儘管人們習慣上稱之為投資銀行(Investment Bank),實際上所有投行機構的英文名稱都叫“×××公司”,比如,Goldman Sachs & Co.、Morgan Stanley & Co.。
這種公司註冊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繞開監管。但是金融風暴發生后,情況發生了改變。除了倒閉的投資銀行,像高盛這樣已更名為銀行控股公司Goldman Sachs Group Inc,也因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救助,同時被列入監管範疇。
實際上,金融風暴后原來意義上的投資銀行並不是不復存在,只是改頭換面。在過去20多年的時間裡,投資銀行業務隨著市場的變化,發生了戰略性調整。其中最重要的,一是從代客交易向自營交易的業務重點轉移;二是從股票市場交易向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業務重點轉移。而這兩項給其帶來豐厚回報的戰略性轉移也將投資銀行推向了金融市場的風口浪尖。
影子銀行
影子銀行
根據Tully投資公司的統計數字:2006年華爾街五大投行自營交易收入達到了610億美元,占其全部收入的一半;其中高盛的自營交易業務2006年達到了130多億美元,而2004年只有62億美元。
從玩別人的錢到玩自己的錢使投資銀行的收入出現前所未有的暴漲。一位在華爾街打拚多年的資深投行家回憶道:一個困擾了我很長時間的問題常讓我夜不能寐,就是每當我年初查看上一年的財務報表時,總是吃驚地發現交易收入佔據了全行總收入的一半以上,並且其中證券化產品和衍生品的規模巨大。這讓我忐忑不安,因為,按照金融常識,交易收入最大特點就是波動性強、風險高,與其他業務相比是最不“靠譜”的。
同時,投資銀行通過向對沖基金提供一攬子服務牟取暴利,不僅抓住了對沖基金這樣的肥客戶,也加大了影子銀行成員之間的相互聯繫。
投行向對沖基金提供的一攬子服務英文名稱是Prime Brokerage,我們翻譯為機構經紀業務,具體來說就是投行向對沖基金提供股票貸款、融資、集中清算、結算和託管等服務。對沖基金經紀服務已發展成80億美元年收入的市場。如果加上交易手續費收入,投行每年從對沖基金賺取的費用預計在260億美元。為何對沖基金不使用商業銀行的託管業務,而選擇使用投資銀行的機構經紀服務?原因就是投行給的優惠更多,比如投行允許將客戶準備金賬戶的證券做貸款質押品,這就大大降低了對沖基金成本。
一般來說,投行除了向對沖基金提供股票貸款、交易清算和託管業務外,也簽衍生品合約。這樣一來,投資銀行也由此成為對沖基金的交易對手,形成上下家關係。投資銀行的服務不僅讓對沖基金得以介入更廣泛的市場和產品,聯姻對沖基金也使投資銀行本身如虎添翼,機構經紀業務平台已成為投行營銷其他業務和服務的重要渠道。

操作


影子銀行
影子銀行
其具體做法是將次級貸款包裝為金融衍生品,例如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擔保債務權證)和SIV(Structured Investment Vehicle 結構性投資載體),往往被信評機構評為AAA級,這些載體是證券化資產的主要買家。
影子銀行創造的衍生品在全球的範圍內流通,使得全球信貸平民化,廉價的信貸更容易被大眾得到而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影子銀行平緩了因生產力進步和分工細化產生的經濟波動,促進經濟增長,使收入與利潤增加。
2007年信貸危機的風暴中,這種將債務和其他資產捆綁打包成複合證券和載體以供出售的業務亦無法獨善其身。

作用


由於銀行急需改善自己滿目瘡痍的資產負債表,證券化市場的健康運行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是因為它為企業和消費者的借款能力提供保障,還源於其在推動經濟成長和資產定價方面的作用。
諸多因素導致證券化活動受損。投資者不再對穆迪和標準普爾等第三方的評級價值抱有信任。與此同時,始於美國次優抵押貸款市場的損失,或多或少地對SIV等表外工具產生衝擊。
影子銀行雖然是非銀行機構,但是又確實在發揮著事實上的銀行功能。它們為次級貸款者和市場富餘資金搭建了橋樑,成為次級貸款者融資的主要中間媒介。影子銀行通過在金融市場發行各種複雜的金融衍生產品,大規模地擴張其負債和資產業務。所有影子銀行相互作用,便形成了彼此之間具有信用和派生關係的影子銀行系統。

特點


影子銀行的基本特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其一,交易模式採用批發形式,有別於商業銀行的零售模式。
其二,進行不透明的場外交易。影子銀行的產品結構設計非常複雜,而且鮮有公開的、可以披露的信息。這些金融衍生品交易大都在櫃檯交易市場進行,信息披露制度很不完善。
其三,槓桿率非常高。由於沒有商業銀行那樣豐厚的資本金,影子銀行大量利用財務槓桿舉債經營。
其四,影子銀行的主體是金融中介機構,載體是金融創新工具,這些中介機構和工具充當了信用中介功能。
其五,由於影子的負債不是存款,主要是採取金融資產證券化的方式,最初目的是要分散風險,因此,不受針對存款貨幣機構的嚴格監管,存在管制套利的行為。

現狀


影子銀行
影子銀行
協調全球金融監管政策的金融穩定委員會(FSB)2012年11月發布數據,稱“影子銀行”去年規模創下新高,達到了67萬億美元。“影子銀行”的繁榮已成定勢,而且將超出管控傳統銀行和銀行活動的監管網路範圍。FSB還呼籲對“影子銀行”加強監管。
FSB在報告中表示:“FSB認為監管當局對‘影子銀行’的監管需要有針對性,目的是確保‘影子銀行’從屬於合理監督和管理,以解決對金融穩定構成的和銀行一樣的風險。”FSB的研究顯示,在2007年之前的五年,也即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全球“影子銀行”規模不止翻倍,達到了62萬億美元。到2011年,整個系統規模達到了67萬億美元,超過調查覆蓋的所有國家的經濟收入總和。
FSB表示,美國擁有最大的“影子銀行”系統,2011年資產達23萬億美元;其次是歐元區,22萬億美元;英國9萬億美元。不過美國在全球“影子銀行”系統中的份額近年來在降低,而歐元區和英國則有所增加。FSB警告稱,強迫銀行增加資本儲備以覆蓋虧損的更嚴格條例將助長“影子銀行”。該機構支持更好的控制,但是認為“影子銀行”改革應當小心處理,因為這一領域也可以是企業和消費者的一個信用來源。
FSB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影子銀行規模在2011年擴張了42%;受到中國影子銀行規模大幅擴張的推動,全球“影子銀行”規模2012年增長5萬億美元,至71萬億美元。全球影子銀行的規模為71萬億美元,其中美國佔26萬億,佔比37%;歐元區、英國和日本分別佔22萬億美元,9萬億和4萬億美元。影子銀行佔全球整體金融資產的1/4,相當於銀行業資產的1/2。而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影子銀行的規模卻僅佔全球總規模的3%。
據悉,歐盟委員會預期將於明年提出歐盟範圍內的“影子銀行”監管條例。

啟示


這幾年,“影子銀行”讓了中國人明白了幾件事:通脹究竟是多少?存款的合理價格究竟是多少?長期以來,中國的真實利率為負,導致了大量爛投資、產能過剩、地產泡沫和環境污染。它還惡化了社會不公,因為窮人無法用低利率從銀行借到錢。“影子銀行”教育了人們:在通脹高企,市場利率遠遠高於官方利率的情況下,股市不可能不跌。我還是老話:任何資產的市盈率都是市場利率的倒數。注意,不要看官方利率。
“影子銀行”一直在挑戰當局:不管理財產品的最終發行者是銀行,還是第三方機構,銀行只要代銷了它,就承擔著法律責任和道義責任。存款保險制度——如果引進的話——應該覆蓋理財產品。即使不覆蓋,銀行也脫不了干係。世界上理財產品千萬種,銀行為什麼選擇了代銷某些產品,而不是其他產品?
“影子銀行”的發展迫使傳統銀行提高效率。競爭是各方面的,而且越來越劇烈。它也支持了上億人的就業。由於中國人沒有平等的“融資權”,它往往是弱勢群體(小企業和低收入消費者)的唯一融資手段。

金融風險


伴隨著美國經濟的不斷增長,人們對於信貸的需求與日俱增,美國的影子銀行也相應地迅猛發展,並與商業銀行一起成為金融體系中重要的參與主體。影子銀行的發展壯大,使得美國和全球金融體系的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傳統銀行體系的作用不斷下降。影子銀行比傳統銀行增長更加快速,並遊離於現有的監管體系之外,同時也在最後貸款人的保護傘之外,累積了相當大的金融風險。
影子銀行
影子銀行
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近日也曾表示,中國金融五年內最大的風險是中國式的影子銀行體系。他認為,這個風險既和中國銀行業的風險密切相連,也與現在資本市場的風險相關。據了解,中國式的影子銀行體系主要包括信託、擔保、小貸公司、典當行、地下錢莊等。事實上,自2011年溫州民間借貸危機爆發以來,各地民間金融的風險便已陸續暴露,並牽連當地的銀行系統。由此看來,如何保持中國金融體系的健康,避免系統性金融風險就顯得格外重要。
當然,應當看到,監管層對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的監管也付出了努力。比如以各種方式切斷銀行系統與影子銀行的聯繫,規範銀信合作、將表外業務儘可能納入表內、加強銀行業與影子銀行、民間金融之間的防火牆建設等。從銀監會年報看,自2009年開始,“影子銀行”字眼頻現。在2010年年報中,“影子銀行”提到了16次;2011年年報則提到了14次,並特地開設了“影子銀行”專欄。
不過,正如分析人士所言,監管層對影子銀行的治理,以及對中國金融風險的防範與化解,不能僅僅靠查漏補缺這一招,哪裡有風險,就急匆匆地切斷該處與銀行業的聯繫。若以“一刀切”與“緊急滅火”的方式處理,勢必將傷及實體經濟的運行,反而引發更大風險。更為重要的是,由於正規渠道依然無法解決實體經濟中所存在的金融需求,影子銀行系統仍會在風聲過後捲土重來,這些運動式的治理,更像是在抽刀斷水,治標而不治本。
要解決中國金融風險必須推進改革:一是價格形成機制,特別是“兩率”的市場化改革;二是放開金融市場的准入,讓更多民間資本更加自由地進入市場從事金融業務;三是推動銀行業改革,讓商業銀行能夠為更多的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四是打破配置金融資源過程中的壟斷和不公平,完善金融組織機構,尤其需要改進對小微企業的服務。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如何讓原處於地下的影子銀行系統按照正規的方式運營,發展多層次的金融體系,平衡經濟運行中的風險與收益。

中國情況


中國現狀

在高度金融監管下,“影子銀行”依然存在,主要體現在“銀信合作”和地下錢莊等金融形式上。事實上,國內銀行目前存在很多‘影子銀行’業務,比如說委託貸款、銀信合作、信貸理財產品等等,銀行起到一個中介的作用,並不佔用銀行的資本金。如果監管要求這部分業務由表外轉為表內,納入銀行業務的管理,本質上和正常信貸是一樣的,並會被計入銀行的信貸規模管理額度,從而銀行總體信貸投放的結構必須進行調整來適應新規。”

運作

“銀信合作”是指銀行通過信託理財產品的方式“隱蔽”地為企業提供貸款。其運作模式為:某房地產商開發房產項目資金短缺,銀行因監管等政策原因貸款額受限而不能直接向其貸款,信託公司以中間人角色出現,以房產商待開發項目為抵押,設計基於該項目現金流的理財產品,其周期一般為1年到1年半,並委託銀行代銷,由投資者購買,房產商獲得項目資金,項目開發完畢並銷售,房產商支付給銀行託管費,信託公司服務費以及投資者收益。
影子銀行
影子銀行
具體來說,通過銀信合作,銀行可以不採用存款向外發放貸款,而通過發行信託理財產品募集資金並向企業貸款。由於信託理財產品屬於銀行的表外資產而非表內資產,可以少受甚至不受銀監部門的監管。銀信合作模式:此前的博鰲亞洲論壇2011年年會上,劉明康曾提出,銀監會對會造成高槓桿率的“影子銀行”和銀信合作高度關注。這些機構提供流動性、提供信貸,就像銀行和保險公司一樣。他們的工資比銀行和保險公司都高,但他們的風險和成本卻沒有得到很好的計量。

浮現

通脹持續走高,銀行緊縮銀根、中小企業資金饑渴,2011年,中國金融業的生態正發生深刻變化——越來越多資金“跳”出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以各種渠道進入實體經濟。“影子銀行”,漸漸浮出水面。
“影子銀行”是一個體系,指稱那些脫離銀行資產負債表的借貸平台,比如委託貸款、信託、小額信貸乃至典當行,也包括“灰色”的民間借貸甚至高利貸。“影子銀行”正野蠻生長,一則頑強,民間對它有很大需求及培育它發展的土壤;二來其“看不見”的部分,對現有規則和監管發出了強力挑戰。

探究

但是,“影子銀行”規模到底有多大,迄今難有定論。原因之一是它生長太快,以至於還沒有清晰而統一的概念:有人認為融資擔保不算“影子銀行”,因為其資金本質上是銀行信貸;有人認為私募股權融資、風險投資應納入範疇,有人卻建議只計算借貸、忽略股權投資,因為股權投資對信貸的替代作用不明顯。
影子銀行
影子銀行
SG Research近期在一份研究報告當中指出,要估計出這种放款行為的準確規模是非常困難的,但是估計,大致應該有近3萬億元人民幣(4700億美元)已經從傳統的商業貸款渠道流到了地下銀行業務當中。野村的估計則是,中國的整體影子銀行貸款規模已經達到8萬5000億元人民幣,他們的結論是,市場對此必須予以嚴重關注了。

原因

“錢太多了,銀行裝不下”———這是各國出現“影子銀行”的共同原因。
以民間借貸為例,其蓬勃發展的背景,是民間資金的大量沉澱。資金要尋求保值增值,除了購買資產外,最便捷的途徑就是拆借。
從世界範圍看,“影子銀行”都源於流動性泛濫,但各國金融環境不同,又造成了“影子銀行”形態的分化。
美國金融危機前貨幣寬鬆,金融創新不斷深入,各類衍生品交易紅火,“影子銀行”以交易證券化房地產貸款為主,也因此被指為危機元兇之一。
中國的情況不同,在金融管制、資金壟斷下,“影子銀行”資金多投向中小企業。大型國企能以低廉利率從銀行獲得大筆貸款,中小民企則普遍通過“影子銀行”獲得資金,形成金融“雙軌制”。
也有分析師認為,影子體系得以發展壯大,是因為正規金融領域的利率受到嚴格管制,並保持在狹窄的區間內。與此同時,擁有過多儲蓄的企業家和其他富裕個人數量正在不斷增多。在實際存款利率為負值之際,他們無意把錢存入銀行。

監管

影子銀行
影子銀行
當前銀行業面臨的三大主要風險包括防範平台貸款風險、房地產信 貸風險和“影子銀行”風險。在防控“影子銀行”風險上,要嚴格按照時間表做好銀信合作表外轉表內的工作,加強“影子銀行”問題的調查研究,做好跟蹤分析。
“影子銀行”相當一部分業務被稱“銀行的影子”,好處顯而易見:它們靈活、充滿創新意識,對當地中小企業的了解更透徹,能有效地解決傳統信貸“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記者採訪過的一些機構,多年來壞賬率、代償率為零。
不過監管層也意識到了“影子銀行”的風險,尤其是時下許多公司“掛羊頭賣狗肉”,做起高利貸生意。今年6月,廈門發生“融典擔保”資金黑洞事件,賬面虧空37億元,已然敲響警鐘。“影子銀行”創新的工具以及隱秘的融資渠道,更讓資金流動量極大增加,這又在很大程度上令收緊銀根的金融緊縮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實際上,監管部門已開始嘗試出手化解。2011年1月,銀監會發布《中國銀監會關於進一步規範銀信理財合作業務的通知》,要求各商業銀行需在年底前將銀信合作業務從表外轉入表內,受存貸比的限制;未轉入表內的,信託公司則應按10.5%的比例計提風險資本;5月,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會上表示,要重點防控平台貸款、房地產信貸和“影子銀行”風險。
不過,只憑銀監會一家很難把“影子銀行”管住,不少業態存在多頭管理。例如典當行、融資租賃受商務部管理、融資擔保受金融辦、財政部乃至中小企業局的主管。
根據央行的解析,社會融資總量涵蓋了10個單項,但這仍無法覆蓋真實世界的資金渠道,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均未計算入內,體量龐大的民間借貸也被排除在外。
“除非進行金融改革,讓銀行有足夠的動機貸款給中小企業並實現貸款的多樣化,否則恐怕就難以降低黑市的重要性和生長。”有專家如是稱。

風險

影子銀行
影子銀行
2012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為中國境內信貸風險提出警示。“雖然中國銀行業維持了較低的不良貸款率,但市場對其信貸質量,尤其是對小微貸款的擔憂可能會嚴重影響非銀行借貸機構。”GFSR報告顯示,目前,亞洲、中東及拉丁美洲一帶國家的銀行市凈率(PB)均較2010年水平嚴重下滑,其中以中國銀行業的下降幅度最高,市凈率最低。
IMF還提醒投資者需警惕中國的信貸風險、流動性錯配及非銀機構的道德風險。
GFSR報告認為,近年來,中國的“影子銀行”急速膨脹。近期內地經濟放緩,整體信貸受到壓制,非銀行信貸的重要性反而增加。這使得私人企業能得到更多的信貸資源,但也對全國的金融穩定帶來挑戰。
IMF數據顯示,從2011年起,在中國的融資結構中,信託融資急劇增加,從2011年一季度佔總體融資額的20%以下,增至2012年二季度的約30%。委託貸款亦快速增長,2011年三季度,此類貸款占國家總體融資額的比例曾高達60%,2012年二季度,上述數字已逐漸降至約25%。
中國影子銀行系統中,非正式貸款者是最不透明的,大約佔了全國GDP6%至8%的份額,主要服務於中小企業。目前,這些企業正面臨較高的信貸風險,體現在借貸利率高達20%或以上。受中國經濟下滑影響,這些非正式貸款者正面臨急劇上升的不良貸款。
“中國的影子銀行是我們比較擔憂的一個領域。過去幾年,中國的影子銀行通過各種貸款工具和中介機構迅速增長,這的確是一個風險。”IMF負責人表示,通過影子銀行提供的借貸總額佔中國GDP的比率高達40%。目前情況來看,加強影子銀行監管非常重要。

雙面

影子銀行的產生是金融發展、金融創新的必然結果,作為傳統銀行體系的有益補充,在服務實體經濟、豐富居民投資渠道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影子銀行風險具有複雜性、隱蔽性、脆弱性、突發性和傳染性,容易誘發系統性風險。
A面:談“影”色變
由於影子銀行通常接收的是銀行體系不願或無法發放的“次級信貸”,風險控制能力也弱於銀行體系,因此影子銀行的潛在風險也備受關注。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曾發文指出:“影子銀行市場呈現的無序狀態讓人憂心。”中國社科院金融試驗研究室主任劉煜輝也曾發出警示:“影子銀行是中國信用風險的‘重雷區’。”
B面:逆光飛翔
影子銀行的快速發展,成為中國金融體系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銀監會副主席王肇星曾撰文指出:“影子銀行體系是整個金融體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正規金融體系的重要補充。”

金融創新


在當前金融市場發展的水平上,如果界定得非常寬泛,容易導致對金融創新活動的抑制。如果把銀行貸款之外的全部融資渠道界定為影子銀行的話,反而可能會導致社會融資的收縮,對於2012年下半年開始的經濟的觸底回升可能是一個金融上的衝擊。目前我們看到,有很多越來越大膽的預測,認為影子銀行的規模有10萬億甚至40萬億,這甚至引發了國際金融界對中國金融體系穩定的擔心。

相關圖書


基本信息

書名:影子銀行內幕
副書名:下一個次貸危機的源頭?
書號:978-7-111-44193-9
作者:張化橋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13.10
定價:39.00元
頁數:216頁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機構:華章經管

內容簡介

美國部署退市,當大部分人以為金融海嘯危機已過之際,卻忽略了中國累積了二三十年的信貸泡沫!而全球新一浪的金融海嘯,源頭極有可能來自中國的“影子銀行”!
你還以為影子銀行與你何干?真相是它們無處不在。
小額貸款、信託投資公司、民間借貸、典當,甚至銀行里千奇百怪的理財產品都屬於影子銀行的組成部分。今天中國面對的流動性過剩、低利率、信貸擴張、通脹、房地產泡沫等問題,更與影子銀行環環緊扣,無論你是尋常百姓還是做生意的、賣大白菜的抑或是股民,都逃不開這股愈演愈烈的漩渦。
被譽為“最佳中國分析師”“最具影響力的投資銀行家”的張化橋,從人人艷羨的國際投資銀行跳進小額貸款的行業,旋即被封為“小額信貸年度人物”。本書將揭示張化橋經歷三年驚心動魄、在希望與絕望中遊走的日子。他看到了金融業的內幕,體會到影子銀行業的辛酸和黑暗,並在本書中分析了當下中國金融體系中最大的風險,預示下一波次貸風暴的起點。作者預言:“中國創造了地球上最大信貸泡沫,如未能及時將泡沫釋放,將很可能成為新一輪環球金融海嘯的源頭。”
本書英文版在海外引發極大關注,甫一出版即登上亞馬遜金融及銀行類暢銷書第一名,更獲《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紐約時報》、彭博、英國廣播公司等全球知名媒體爭相採訪報道。

作者簡介

張化橋
現任慢牛投資公司董事長。2011—2012年,他曾擔任廣州萬穗小額貸款公司的董事長。2012年1月,他被中國小貸行業協會授予“小額信貸年度人物”。
他曾在全球知名的瑞士銀行(UBS)工作了11年,其間,他曾擔任UBS中國研究部主管和投資銀行部中國區副總經理。1986—1989年,他曾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工作。2006—2008年,他在一家香港上市的地產公司深圳控股擔任首席營運官。
在擔任UBS中國研究部主管期間,他的團隊曾連續5年(2001—2005年)被《機構投資者》雜誌評為“最佳中國研究團隊”,他本人也曾連續4年(2001—2004年)被《亞洲貨幣》(Asiamoney)評選為“最佳中國分析師”。
他於1991年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獲得碩士學位,並曾在堪培拉大學講授金融學。張化橋曾在《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和《國際先驅論壇報》等大型媒體發表多篇文章,著有兩本中文暢銷書:《一個證券分析師的醒悟》和《避開股市的地雷》。

相關報道


央行2015年1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至2014年12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22.84萬億元,同比增長12.2%,低於此前公布的13%這一調控預期值。此外,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6973億元,遠低於此前市場預期的8000億~9000億元的規模。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此前許多外資投行呼籲中國央行及時採取進一步的貨幣放鬆政策,2014年12月的一系列經濟數據也不盡樂觀,但在昨日公布數據的同時,央行依然通過另外一篇新聞稿傳達了“繼續實施穩健貨幣政策”的決心。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央行數據計算髮現,2014年12月影子銀行再度升溫,社會融資相關指標在12月均大幅飆升,同時12月新增貸款也只佔當月社會融資總量的約41%,而這一數據在11月為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