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船
漢語詞語
千里船,漢語詞語,拼音為qiān lǐ chuán,指遠航之船。
《南齊書·祖沖之傳》中。書中記載:“以諸葛亮有木牛流馬,乃造一器,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又造千里船,於新亭江試之,日行百餘里。……”
qiān lǐ chuán ㄑㄧㄢ ㄌㄧˇ ㄔㄨㄢˊ
千里船
指遠航之船。
(1). 《南齊書·文學傳·祖沖之》:“又造千里船,於 新亭江 試之,日行百餘里。”
(2). 唐 陸龜蒙 《和醉中即席贈潤卿博士韻》:“登山凡著幾緉屐,破浪欲乘千里船。”
祖沖之。
唐 陸龜蒙 《和醉中即席贈潤卿博士韻》:“登山凡著幾緉屐,破浪欲乘千里船。”
據史料記載,我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科學家祖沖之曾製造出一種“千里船”,這種船可以日行一百餘里。有關“千里船”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南齊書·祖沖之傳》中。書中記載:“以諸葛亮有木牛流馬,乃造一器,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又造千里船,於新亭江試之,日行百餘里。……”
由此可見,祖沖之不僅以諸葛亮的“木牛流馬”為藍本,發明了新式的“木牛流馬”,而且還經過認真深刻地探索研究后,創造出了一種新型的水上交通工具——“千里船”。
“千里船”,顧名思義,應該是日行千里的高效的水上交通工具。但從《南齊書·祖沖之傳》的記載中我們知道,這種船其實“日行百餘里”,與史書上記載的當時船舶的行駛速度“一日一夜行五六百里”相比,這個速度的確是太慢了。
史學家認為,祖沖之在新亭江為他的“千里船”所做的處女航,其實追求的不是高效和速度,而是在驗證一種高效推進方式的可能性。這種“高速船”,很可能應用了一種新的動力源或者新的動力方式。在古代,船隻一般是以風力和人力作為動力源,以槳、櫓或水車明輪等作為推進工具的。根據當時的歷史條件,可以推斷,祖沖之發明的“千里船”,有可能是對傳統的船隻作了嘗試性的改進,擬或增加了一種高效的原動力,或者說改進和提高了比“蒙沖小艦”的水車更好的明輪推進裝置。
祖沖之是一位博學多才的科學家,對於各種機械都有著深刻的研究。長期以來,他奔走民間進行考察,深知民間疾苦,從內心同情勞動人民,有著悲天憫人的博大胸懷。他的多項機械發明,都是本著“不勞人力”、“不因風水”的思路來進行創新和設計,他設計製造的水碓磨(利用水力加工糧食的工具)、銅製機件傳動的指南車,以及一些陸上運輸工具、計時儀器漏壺、欹器等工具,都是高效乃至具有革命性的偉大創新。由此可見,祖沖之的設計理念,就是要減輕勞動人民的負擔,讓他們專心農業生產。因此,我們可以推斷,祖沖之製造的“千里船”,很有可能是不靠人力作為原動力的一種高效的水上交通工具,或者說是基於東晉末年的“蒙沖小艦”改良而來的新型的快速車船。
能“不勞人力”作為動力源,又“不因風水”影響高機動性的船舶,推想起來,不外乎另一種情況,那就是使用畜力。因為在古代,曾經出現過以牛拉明輪船的實例。就古代車船的發展情況而言,我國水系眾多,且境內戰事頻頻,軍隊過江過河,都是舟船載人載馬。鑒於此,我們可以設想,祖沖之發明的“千里船”,完全有可能使用畜力來駕船的。但是,在地面上拉船,牲畜的動力可以驅動地面上的車輪做簡單的連續運動。而一旦到了船上,畜力的優勢就會受到限制,難以讓牲畜代替人類操作諸如划槳等比較複雜的間歇式運動,由此就造成了“千里船”速度慢、低效率的情況。
為此,我們想象,祖沖之的“千里船”在新亭江試行時,也許本身就是一種測試性的嘗試或者驗證,為求安全,不得不保留了一些實力,最終得出了“日行百餘里”的結論。
也許,“千里船”得名於“千里馬”驅動的船之意。或許對於“千里船”的速度問題,我們可以如此理解了。
記載祖沖之設計製造機械的文獻有《南齊書》和《南史》。
南朝(梁)蕭子顯的《南齊書·祖沖之傳》記載:
“初,宋武平關中,得姚興指南車,有外形而無機巧,每行,使人於內轉之。升明中,太祖輔政,使沖之追修古法。沖之改造銅機,圓轉不窮,而司方如一,馬鈞以來未有也。時有北人索馭驎者,亦云能造指南車,太祖使與沖之各造,使於樂游苑對共校試,而頗有差僻,乃毀焚之。
……以諸葛亮有木牛流馬,乃造一器,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又造千里船,於新亭江試之,日行百餘里。於樂游苑造水碓磨,世祖親自臨視”。
唐朝李延壽的《南史·祖沖之傳》幾乎重複了上文,但文字上有個別差異:
“……得姚興指南車,有外形而無機抒,……高帝使與沖之各造,……
……於樂游苑內造水碓磨,武帝(公元483-493年在位)親自臨視。”
引文中的“造”字的第一層含義是“設計”,第二層含義則是“製造”。參與製造“水碓磨”、“千里船”的可能還有一些工匠。
“升明中,太祖輔政”指南朝劉宋升明年間(公元477-479年),肅道成輔政。這期間,祖沖之成功地製造了帶著“銅機”的指南車,而索馭驎卻未製成指南車。顯然,祖沖之不能從前代指南車那裡繼承任何傳動機構。
“千里船”顯然是一種快船。“木牛流馬”應當是一種運輸機械。說它“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這並是不可信,因為這顯然違背基本的科學原理。可見,古人的描述並不都是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