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微

詞語

希微,漢語詞語,指空寂玄妙或虛無微茫。

解釋


(1).《老子》:“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河上公註:“無聲曰希,無形曰微。”后因以“希微”指空寂玄妙或虛無微茫。
(2).指名聲和形跡。
(3).微明;隱約不明。
(4).謂平淡無奇。
(5).稀疏微細。
(6).指些微,很少。

出處


(1).《老子》:“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河上公註:“無聲曰希,無形曰微。”晉·陸雲《榮啟期贊》:“泝懷玄妙之門,求意希微之域。”晉·葛洪《抱朴子·暢玄》:“徘徊茫昧,翱翔希微。”前蜀·杜光庭胡常侍修黃籙齋詞》:“臣聞妙本希微,至真虛寂,運神功而化育,陶品物以生成。”清·王夫之《張子正蒙注·太和》:“虛空者,氣之量。氣彌淪無涯而希微不形,則人見虛空而不見氣。”
(2).《南史·隱逸傳序》:“若道義內足,希微兩亡,藏景窮巖,蔽名愚谷,解桎梏於仁義,示形神於天壤,則名教之外別有風猷。”
(3).《晉書·隱逸傳·陶潛》:“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按,希,《文選·陶潛<歸去來辭>》作“熹”。宋·蘇軾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詩:“何人遺公石屏風,上有水墨希微蹤。”
(4). 宋·真德秀《贈蕭長夫序》:“以琴來謁者甚眾,靜而聽之,大抵厭古調之希微,誇新聲之奇變,使人喜欲起舞,悲欲涕零,求其所謂淳古淡泊者,殆不可得。”
(5).唐·賈登《奉和聖制喜雨賦》:“其始至也,歷亂希微,霧雜煙霏。”
(6).清·周亮工《祭汀州司李若羲盧公文》:“公邃於理學,義命自安,未嘗有希微怨懟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