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

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

②遺(wèi)——贈送。 ③希微——隱約不明的樣子。 ⑦淪——深入,融入。

作品簡析


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寧四年),蘇軾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離京出任杭州通判。赴杭途中,路過穎州謁見歐陽修,觀賞了石屏,應歐陽修之命作此詩。此篇善用長句,不但“筆力具有虯松屈盤之勢”,而且其中的“獨畫”十六字句更為“從古詩人所無”(皆清汪師韓語),是蘇軾的獨創。蘇軾用這種長短不一,錯落有致,章節鏗鏘的歌行體,形成一種起伏跌宕的氣勢,並藉助豐富的想象抒發內心對遭際不平的無窮感慨。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鐵冠道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院侍讀學士,禮部尚書。南宋理學方熾時,加贈謚號文忠,復追贈太師。在王安石變法期間,蘇軾雖贊同政治應該改革,但反對操之過急的政策及王安石任用的後任呂惠卿,因此招來新黨爪牙李定橫加陷害;後來又因蘇軾反對“盡廢新法”,受到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斥退,終生當不了宰相。由於蘇軾在新舊黨爭中兩邊不討好導致仕途失意,被侍妾王朝雲戲稱為“一肚皮不合時宜”。在元祐更化中一度官至尚書;紹聖年間因新黨的章惇為相,又加貶謫至儋州海南島)。
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蘇軾遇赦北歸時病卒於常州(今蘇州),時年65歲。次年,其子蘇過遵囑將蘇軾靈柩運至郟城縣安葬。宋高宗時追贈太師,宋孝宗時追謚“文忠”。
蘇軾在散文、詩、詞、賦均有成就,且善書法和繪畫,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枯木怪石圖卷》等。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編有《蘇文忠公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