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漢月
宋代時期詞牌名
憶漢月,詞牌名,又稱“望漢月”,原唐教坊曲名。《詞譜》以歐陽修《憶漢月·紅艷幾枝輕裊》為正體,雙調五十字,前段四句三仄韻,後段四句兩仄韻。另有雙調五十字,前段四句三仄韻,後段四句兩仄韻等三種變體。代表作品有柳永《望漢月·明月明月明月》等。
《詞譜》卷八:“唐教坊曲名,柳永詞名《望漢月》,《樂章集》注正平調。”《唐聲詩》下編:“唐教坊曲,玄宗開天間人作。《雜考》自來對於‘漢月’有兩種意向,一乃詠昭君和戎之途中情緒,以漢月對胡塵興感。如粱筒文帝《明君詞》:‘秋檐照漢月,愁帳入胡風’,駱賓王《王昭君》:‘金鈿明漢月,玉筋染胡塵’等,皆是。一乃關山行役,去國日遠之情,亦與胡塵對興。如徐陵《出自薊北門行》云:‘漢月帶胡秋’,瘐信《怨歌行》云:‘胡塵幾日應盡?漢月何時更圓’等皆是。本調始義……乃盛唐邊人久戍不歸,思鄉懷土之嘆,‘憶漢月’正與‘怨胡天’對興,與上述第二種之意向為近。沈儉期詩曰:‘可憐閨里月,長在漢家營’,迥環激切,義蓋深遠。李紳去開、天漸久,此詞巳不詠本意,料盛唐始辭必有不然。趙宋長短句另有《憶漢月》,《望漢月》諸名。”茲將唐聲詩及宋詞俱采列於後,以明其淵源。漢月:借指祖國或故鄉。調名本意即詠成邊之人、貶謫之人或罪逃之人的思鄉懷土之嘆。
正體:雙調五十字,前段四句三仄韻,後段四句兩仄韻,以歐陽修《憶漢月·紅艷幾枝輕裊》為代表。此調祇有兩體,前後段結句或六字、或七字。柳詞雖注宮調,然句讀參差,非正體也。此詞兩結句六字,無宋元詞可校。
變體一:雙調五十字,前段四句三仄韻,後段四句兩仄韻,以柳永《望漢月·明月明月明月》為代表。此亦歐詞體,惟後段第二句減一字作六字句,結句添一字作七字句異。亦無宋元人別詞可校。按前段起句疊用三“明月”,本系遊戲筆墨,無關體例。至第四字“月”字仄聲,乃以入替平之法,若用上去,便不協律矣。
變體二:雙調五十二字,前後段各四句、三仄韻,以杜安世《憶漢月·紅杏一枝遙見》為代表。此詞兩結句各七字,後段第三句又押韻,晏殊“千縷萬條”詞正與之同。晏詞前段第三、四句“謝娘春晚先多愁”,“先”字平聲;“更撩亂飛絮如雪”,“亂”字仄聲。後段第二句“長憶得醉中攀折”,“長”字平聲。第三句“年年歲歲好時節”,上“年”字平聲,上“歲”字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餘參李詞。
變體三:雙調五十二字,前後段各四句、三仄韻,以李遵勖《憶漢月·黃菊一叢臨砌》為代表。此與杜詞同,惟後段起句押韻,第三句不押韻異。
正體
格律對照詞:《憶漢月·紅艷幾枝輕裊》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紅艷幾枝輕裊,早被東風開了。倚煙啼露為誰嬌,故惹蝶憐蜂惱。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多情游賞處,留戀向、綠叢千繞。酒闌歡罷不成歸,腸斷月斜人老。
變體一
格律對照詞:《望漢月·明月明月明月》
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
明月明月明月,何事乍圓還缺。恰如少年洞房人,歡會依前離別。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小樓憑檻處,正是去年時節。千里清光又依舊,奈夜永、厭厭人絕。
變體二
格律對照詞:《憶漢月·紅杏一枝遙見》
平仄仄平平仄,中仄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中平平,仄平中、仄平平仄。
紅杏一枝遙見,凝露粉愁香怨。吹開吹謝任春風,恨浪鶯、不能拘管。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仄平平仄。中中中中仄平仄,仄中中、仄平平仄。
曲池連夜雨,綠水上、碎紅千片。直擬移來向深苑,任凋零、不孤雙眼。
變體三
格律對照詞:《憶漢月·黃菊一叢臨砌》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黃菊一叢臨砌,顆顆露珠裝綴。獨教冷落向秋天,恨東風、不曾留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讀仄平平仄。
雕闌新雨霽,綠蘚上、亂鋪金蕊。此花開后更無花,願愛惜、莫同桃李。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 宋代歐陽修《憶漢月·紅艷幾枝輕裊》
• 宋代柳永《望漢月·明月明月明月》
• 宋代杜安世《憶漢月·紅杏一枝遙見》
• 宋代李遵勖《憶漢月·黃菊一叢臨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