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4條詞條名為張學軍的結果 展開

張學軍

國內光動力治療研究高級專家

張學軍,男,1955年8月出生,安徽宿松人,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安徽醫科大學原校長,現任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安徽省疑難重症皮膚病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復旦大學皮膚病研究所所長。

致力於皮膚遺傳病,特別是複雜性皮膚遺傳病研究。針對光動力療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療尖銳濕疣、痤瘡等多領域有豐富的臨床治療經驗,使用光動力治療多種疑難雜症有取得了顯著的療效。

大事件

1955-08

出生

1955年8月出生,安徽宿松人。

2007

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2015-07-31

入選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2015年7月31日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入選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張學軍[安徽醫科大學原校長]
張學軍[安徽醫科大學原校長]
1989年獲安徽醫科大學免疫學碩士學位。
1994年獲復旦大學(原上海醫科大學)皮膚病與性病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15年7月31日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曾任安徽醫科大學校長,安徽醫科大學皮膚病研究所所長。現任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復旦大學皮膚病研究所所長。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致力於皮膚遺傳病,特別是複雜性皮膚遺傳病研究。針對光動力療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療尖銳濕疣、痤瘡等多領域有豐富的臨床治療經驗,使用光動力治療多種疑難雜症有取得了顯著的療效,獲得患者和學界高度認可。
照片
照片
在皮膚遺傳學領域獲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不僅建立了目前世界上較為完整的皮膚病遺傳資源庫,收集和儲存了近15萬份皮膚病樣本和資源,而且接連在Nature Genetics等雜誌上發表文章,發現了銀屑病、白癜風、系統性紅斑狼瘡和麻風的易感基因,這對於國內皮膚病遺傳學研究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先後主持國家“九五”、“十五”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世界艾滋病基金項目等國際國內重大項目10餘項,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原創性成果。

論文著作

主編包括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規劃教材《皮膚性病學》第5、6、7版。
國家衛生部醫學研究生規劃教材《醫學科研論文的撰寫與投稿》等在內專著、教材和科普叢書等10部。
共發表SCI論文200篇,累積影響因子1240分,論文被引2400次。
Sheng, Yujun; Jin, Xin; Xu, Jinhua; Gao, Jinping; Du, Xiaoqing; Duan, Dawei; Li, Bing; Zhao, Jinhua; Zhan, Wenying; Tang, Huayang; Tang, Xianfa; Li, Yang; Cheng, Hui; Zuo, Xianbo; Mei, Junpu……, Sequencing-based approach identified three new susceptibility loci for psoriasis, Nature Communications, 5卷, 2014/7。
Li, Yang; Cheng, Hui; Zuo, Xian-bo; Sheng, Yu-jun; Zhou, Fu-sheng; Tang, Xian-fa; Tang, Hua-yang; Gao, Jin-ping; Zhang, Zheng; He, Su-ming; Lv, Yong-mei; Zhu, Kun-ju; Hu, Da-yan; Liang, Bo; Zhu, Jun……, Association analyses identifying two common susceptibility loci shared by psoriasis and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 the Chinese Han populatio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50(12), pp 812-818, 2013/12。
Huayang Tang, Xin Jin, Yang Li, Hui Jiang, Xianfa, A large-scale screen for coding variants predisposing to psoriasis, Nature Genetics, 2014, 46(1), pp 45-50, 2013/11/10。
Wang, W. -J.; *Yin, X. -Y.; Zuo, X. -B.; Cheng, H.; Du, W. -D.; Zhang, F. -Y.; Yang, S.; Zhang, X. -J., Gene-gene interactions in IL23/Th17 pathway contribute to psoriasis susceptibility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27(9), pp 1156-1162, 2013/9。
Cheng, Hui; Li, Yang; Zuo, Xian-Bo; Tang, Hua-Yang; Tang, Xian-Fa; Gao, Jin-Ping; Sheng, Yu-Jun; Yin, Xian-Yong; Zhou, Fu-Sheng; Zhang, Chi; Chen, Gang; Zhu, Jun; Pan, Qian; Liang, Bo……, Identification of a Missense Variant in LNPEP that Confers Psoriasis Risk.,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134(2), pp 1-6, 2013/7/29。
Zhu, Fei; Wu, Baoyu; Li, Ping; Wang, Jianbo; Tang, Huayang; Liu, Ye; Zuo, Xianbo; Cheng, Hui; Ding, Yantao; Wang, Wen; Zhai, Yujuan; Qian, Fangfang; Wang, Wenju; Yuan, Xiangfeng; Wang, Jing……, Association Study Confirmed Susceptibility Loci with Keloid in the Chinese Han Population, PLOS ONE, 8(5), 2013/5/7。
Yin, Xian-yong; Cheng, Hui; Wang, Wen-ju; Wang, Wen-jun; Fu, Hong-yang; Liu, Ling-hua; Zhang, Feng-yu; Yang, Sen; *Zhang, Xue-jun, TNIP1/ANXA6 and CSMD1 variants interacting with cigarette smoking, alcohol intake affect risk of psoriasis,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 70(2), pp 94-98, 2013/5。
Cui, Yong; Sheng, Yujun; *Zhang, Xuejun, Genetic susceptibility to SLE: Recent progress from GWAS, JOURNAL OF AUTOIMMUNITY, 41卷, pp 25-33, 2013/3。
Tang, Xian-Fa; Zhang, Zheng; Hu, Da-Yan; Xu, Ai-E; Zhou, Hai-Sheng; Sun, Liang-Dan; Gao, Min; Gao, Tian-Wen; Gao, Xing-Hua; Chen, Hong-Duo; Xie, Hong-Fu; Tu, Cai-Xia; Hao, Fei; Wu, Ri-Na……, Association Analyses Identify Three Susceptibility Loci for Vitiligo in the Chinese Han Population,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133(2), pp 403-410, 2013/2。
Yang W; Tang H; Zhang Y; Tang X; Zhang J; Sun L; ......; *Zhang X; *Lau YL, Meta-analysis followed by replication identifies loci in or near CDKN1B, TET3, CD80, DRAM1, and ARID5B as associated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 Asians., Am J Hum Genet, 92(1), pp 41-51, 2013/1/10。
等282篇科研成果請到科研之友查看。

獲得榮譽


2005年《皮膚性病學》(第6版)獲首屆全國高等學校醫藥優秀教材獎一等獎。
張學軍照片
張學軍照片
2005年度和2006年度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同年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和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以及其他省部級三等獎5項。
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6年獲安徽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同年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是首批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教育部優秀骨幹教師。

社會活動


2008年當選為亞洲皮膚科學會副主席。
曾擔任第九次國際皮膚科學大會秘書長。
現任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理事、國際皮膚科學會(ISD)常務理事、《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編委、美國Mayo Clinic客座教授、吳階平醫學獎評審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亞洲皮膚科學會會長、中日友好醫院皮膚科特聘教授、海南博鰲超級醫院皮膚醫學中心領銜專家、國家醫學本科規劃教材《皮膚性病學》主編、中華醫學會銀屑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兼首席專家,安徽省疑難重症皮膚病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社會任職


曾任省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