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老子出關圖的結果 展開

老子出關圖

明代張路創作紙本淺設色畫

《老子出關圖》是明代畫家張路創作的紙本淺設色畫,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畫作內容


老子出關圖[明代張路創作紙本淺設色畫]
老子出關圖[明代張路創作紙本淺設色畫]
畫幅,畫老子騎牛出關,鶴髮飄,雪白的長發披肩,長須垂胸,昂首遠眺,雙目婀有神,身穿寬服長袍,左手系有牛繩,右手持卷仰視空中一蝙蝠,很是出神。老子所騎的水牛,姿態極為生動,牛作回首狀,伸出如刀失的兩角,體傾大四蹄有力,似全身充滿力量。在畫家的筆下,很準確地表達出牛的粗厚皮毛,幼健筋肉的質感和溫厚老成的性格。此牛全以闊放墨筆,寫意其形,四蹄用重墨,採用書法勻挑撤點的用筆方式,與左上角蝙蝠採用同一筆法,顯得十分精括洗鍊。老予為描,衣紋用折蘆描,筆勢輕起重轉,鋒穎時現飛日,筆墨雖奇石幼疾,但結構非常準確十分精練,可見其功力不凡。全圖不配置任何襯景,是一幅主題鮮明、構圖空朗、く氛祥和的人物畫佳作。明朱安況有《張平山先生傳》謂張路“作人物、山水、花竹、供入神品,”又言其人物風格“仿王諤之細,人物衣紋用遊絲筆,后喜吳偉之家邁,山水樹石之飄逸,面自加渾厚。”朱氏這一評述與張路的此《老子出關圖》對照十分默契,可見朱氏的評述十分中背真切。此圖右上有“半山”二字,下鈴“張路印”。

創作背景


擅、,追隨戴進、吳偉的重要浙派畫家,有粗筆和細兩種面貌,粗筆寫意一路,仿吳偉畫法,風格更加放縱。傳世作品有較工細的《人物故事》四段卷、《桐陰望月圖》都體現工細一路畫格。粗筆水墨有《山雨欲來圖》、《風南中主圖》,都是風格豪放,水墨淋漓。此《老子出關圖》屬后一類風格的作品之一。

藝術鑒賞


幅畫勁粗線承浙派畫。題則故。據周代衰亡,決定西出函谷關。當時,守關的尹喜發現東方出現一片紫氣,推測將有聖人到來。不久,騎著牛的老子果然出現了,並應尹喜的請求,寫下《道德經》后才離開。這個故事因此在民間成為吉祥的象徵。
張桂枝工筆老子出關圖
張桂枝工筆老子出關圖
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他的事迹不僅被後代的道教徒傳誦,他的形象也被藝術化,成為重要的道教圖像。畫面中,老子騎著青牛,手拿《道德經》,緩緩向前行走。畫面的背景是大片空白,並無描繪建築物的場景,也無出現太守的形象。在畫面左上方,有一隻蝙蝠在空中飛翔。 “蝠”與“福”字諧音,所以這幅畫除了一般的宗教功能,還包含了象徵福氣的吉祥意涵。
在表現手法上,張路受吳偉的影響很大,筆勢狂放而草率,但筆墨變得愈加雄奇,人物結構準確而又穩妥,基本合乎人體比例。人物的面部刻畫得非常傳神,衣紋的穿插也靈活巧妙,整個人物給人一氣畫成之感,形象生動而富有情致。此圖不寫背景,老子坐於青牛背上,手持《道德經》卷,正抬眼注視著一隻飛蝠。
但也有後人的批評,認為他只能得到吳偉的力,而不能得到他雅秀高逸的趣味。這幅畫衣紋用筆快速有力,但筆的轉折處還相當從容,並不是一味粗野的畫所能比擬。面部、手、書帙、牛眼等處,都用膠調赭,膠太重而變了色,稍微有點獃滯。

作者簡介


張路(約1490年代-約1563),為河南開封人。他是十六世紀中期著名的浙派畫家。他曾前往北京,因優秀的繪畫技藝得到當地貴族的喜愛。大約在1526年時,他到江南遊歷,後來又回到故鄉開封隱居,年約七十四歲時卒於家鄉。他的畫作風格繼承吳偉率意的格調,能捕捉物象的特性,為浙派繼吳偉后最傑出的畫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