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召麐

當代傑出國畫大師,代表作《船民圖》

方召麐,又名方召麟(1914年1月17日-2006年2月20日),生於中國江蘇無錫世家,現當代傑出國畫大師。方召麐早年留學倫敦,中年定居香港。誕育八子,傳奇一生。從藝八十載,守拙成道,真趣天然。幼時學畫,受國畫大家錢松喦,陳舊村啟蒙;輾轉至香港后,拜師嶺南名家趙少昂;中年又入大風堂拜師張大千。轉益多師,終成自家獨特面貌。

方老作為壯美風格的女畫家,中國書畫史上尚屬罕見。她的作品筆挾風雨雷霆,石破天驚。稚拙樸茂,畫格清雄,袒露童心。書法亦是碑帖淵源寬博,慈藹閃爍女性溫煦。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方召麐藝術生涯
方召麐藝術生涯
1933年隨國畫大師錢松喦、陳舊村學習山水畫,同年其作品入選白浪畫會之“無錫各團體書畫聯展”。
十幾歲時,蒙國畫大師錢松喦對她進行傳統方法的嚴格訓練,具有了紮實的古典書畫基礎。
1937年到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歐洲近代史。
方在香港經營出入口公司同時跟隨國畫大師趙少昂習書畫。
1951年與國畫大師趙少昂到日本舉辦畫展,於東京出版《方召麐近作集》。
1953年她拜國畫大師張大千為師。
1954年入讀香港大學,隨國學大師饒宗頤、劉百閔等研讀中國哲學及文學。
1955年在港大舉辦辦個人畫展。
1956年到英國牛津大學修讀文學博士學位。研究《楚辭》。
1970年在張大千美國之“可以居”隨侍聆教一年,創繪山水作品。
方召麐由1999年起由於體力退化未能如往常般每天練習7-8小時書畫。
2001年出席中央圖書館舉辦《書畫緣─方召麐的藝術》個人書畫展時需坐輪椅並由子女代答問題。
歷年來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外大型書畫展覽並獲獎,為博物館、美術館收藏。出版《方召麐花鳥畫集》(東京版)、《方召麐作品集》(倫敦版)、《方召麐書畫集》(上海版)、《召麐畫藝》(香港版)等。書法以楷、行,古拙樸厚,氣勢磅礴,自具風貌
晚年變法
方召麐一生勤奮,在藝術上用力尤甚,並在晚年試圖變法,畫面更加乾淨清淡,將拙重大的風格,提高到一種新的境界。
但時間是殘酷的,即便是精力充沛,四點就起床作畫的方召麐也過了花甲,走近耄耋。晚年的方召麐,身體不濟,畫畫越來越輕描淡寫了。但蒼勁的筆墨線條還在,只是顏色越發純凈。水開始波瀾不驚。人仍然是開心的,但不再熱鬧,山仍然雄壯,卻少了咄咄逼人的味道。
一天,年逾九旬的方召麐畫了一幅輕輕淡淡、乾淨無比的山水,被一直追隨她的學生李典看到。李典心裡咯噔一下,先生這是要去了,她畫的是天堂啊。

個人生活


情感生活

1938年與方心誥結婚。方心誥於1950年病逝。

健康狀況

2006年2月20日下午5時半因心臟衰竭在其子方津生為院長的聖保祿醫院病逝,享年92歲。

家庭生活

誕下八子女。
其父方壽頤為江蘇紡絲廠的實業家,母為王淑英;13歲起跟隨老師陶伯芳努力學習中英文並學國畫。

創作特點


方召麐早年照片
方召麐早年照片
方老作為壯美風格的女畫家,中國書畫史上尚屬罕見。她的作品筆挾風雨雷霆,石破天驚。稚拙樸茂,畫格清雄,袒露童心。在繼承傳統和融合現代的方面,她出入傳統,引書入畫,骨氣洞達,墨香流衍。由於留洋的經歷,她的藝術也吸收了西方現代抽象藝術神韻之美,大膽構圖,似之不似,不似之似。
在藝術風格上,她的小畫不纖弱,大畫不空泛。凌厲激揚,散藻漓華。山舞海歌,奇崛深質。貌似程式,而自由鮮活,大氣充盈。方老的書法亦是碑帖淵源寬博,慈藹閃爍女性溫煦。為海內外畫家所欽敬。
她的作品包括山水、花鳥、人物、書法等,國畫成就備受各界肯定。她的作品保留老師的風格,作品色彩濃烈,用筆豪放;“書則剛毅沉厚,畫則古樸渾拙,且多年鍥而不捨,力求創新,三年一小變,十年一大變”(劉唯邁評),晚年作品多反映世局現況,如《船民圖》《祈求世界和平頌》《平穩過渡長卷》。作品風格在中國藝術史上尚屬罕見。筆挾風雨雷霆,石破天驚;稚拙樸茂,畫格清雄,袒露童心。在繼承傳統和融合現代的方面,她出入傳統,引書入畫,骨氣洞達,墨香流衍。小畫不纖弱,大畫不空泛。凌厲激揚,散藻漓華。山舞海歌,奇崛深質。由於留洋的經歷,她的藝術也吸收了西方現代抽象藝術神韻之美,大膽構圖,主動創新,開創了中國山水畫史上的一種全新美學面貌。

主要成就


藝術成就
方召麐開創的書畫風格,並沒有一個確定的名字,勉強被後人稱為“融合抽象精神的大寫意山水“,特點是“稚拙”、“天然”、“大寫意”。
“拙”與“生”是最高境界
方召麐潑彩山水作品
方召麐潑彩山水作品
方召麐拜師張大千時,曾隨他遊歷歐美,並在“可以居”隨侍一年,看到了畢加索、波洛克等西方現代主義大師的繪畫作品。張大千看不明白畢加索的作品,但卻曉得此翁的好處是幾年一變,有“生”的特點。他同方召麐講,藝術最高的境界便是“拙”與“生”。
方召麐卻從波洛克等人的抽象線條中看出拙的氣質,她把這種感覺用在中國畫的山中,她的山很有“山舞銀蛇”的味道,那些酣暢的線條,並不在表達著具體山石,而在渲染著一種氣勢。或宏大、或靜穆、或開闊,或陡峭。山上樹林茂密,但絕不是人跡罕至之處,她總要在山中辟出一條路,讓人們可以登攀,而那條路盡頭的廟宇,就是她心中的天堂。也許,當年她的命運行到絕望處時,也期望有這樣一條路。
方召麐曾多次回到大陸,遊歷名山大川。祖國山河的雄壯讓她不由自主地以厚重大筆來描摹。她的山非常明顯的體現出“拙”、“重”、“大”的風範。不僅造型厚重,線條蒼勁,山勢豪壯,在設色上也多次渲染,在一個色調中造出深淺濃淡和獨特的皴法。她或以赭石和朱紅染出蒼勁的秋山,或以淺花青畫出皚皚的冬山,或以綠色夾雜紅黃寫出春山夏山,製造出青銅器銅綠般的效果,顏色厚重複雜,然而毫無媚俗之氣。
方召麐的人物來自漢磚上的畫像,造型頗有古風,樂觀可愛。漢代墓葬塑像最感染人的,就是他們無邪的笑容。不知是大漢國力昌盛所致,還是當時流行的時尚,那些造型都能讓人捧腹,感受到“正能量”。方召麐的人物也是這樣,總是讓人面帶微笑,或者忍俊不禁。即便是畫吹簫的隱士,也讓人感覺是“隱於市”,而非“隱於山林”。
她不光畫古代人,還畫現代人,畫他們穿著泳衣泳褲在下雨的海里游泳,題曰“不怕風雨”。她以時事入畫,畫一大船人乘風破浪,題曰“平穩過渡”——這是為了香港回歸而作。她還書寫了香港回歸紀念碑,由政府立在黃帝陵中。
方召麐的畫里不僅是人物其樂融融,連房子都個個帶有不同的表情。這種房子造型脫胎於黃土高原上的守田屋,以及無錫水鄉的百姓居所,通常有一個門,兩個窗戶——在方召麐的線條中,被設計成了嘴巴和眼睛。她畫的《家園》,僅僅看這些帶有不同表情的房子,就可以捧腹許久。
桃花源情結
方召麐《桃花源》
方召麐《桃花源》
她還畫了很多窯洞。這些畫來自於她的陝北之行。窯洞這種居住方式,是無比自然的。黃土高原上的人們依地勢而挖出土洞,彷彿回到人類最早的穴居時代。但與山洞不同的是,窯洞住起來非常舒服,厚厚的黃土形成隔熱層,冬暖夏涼。整面牆的窗戶,也保證了採光。
方召麐喜歡這樣的居住方式。她畫窯洞,畫窯洞里的人們,給他們的桌上畫出一盤盤饃饃,門戶上寫著“豐年”和“國泰民安”。她給缺水的黃土高原引來溪流湖泊,再造出一條向上登攀的路,成為世界上根本不會存在的一處場景。
這是她的夢。她夢想世界能有一個桃花源,在那裡人們安居樂業,沒有戰爭,沒有逃難,沒有物質的貧乏,沒有失去的痛苦。
晚年變法
晚年方召麐
晚年方召麐
方召麐一生勤奮,在藝術上用力尤甚,並在晚年試圖變法,畫面更加乾淨清淡,將拙重大的風格,提高到一種新的境界。
但時間是殘酷的,即便是精力充沛,四點就起床作畫的方召麐也過了花甲,走近耄耋。晚年的方召麐,身體不濟,畫畫越來越輕描淡寫了。但蒼勁的筆墨線條還在,只是顏色越發純凈。水開始波瀾不驚。人仍然是開心的,但不再熱鬧,山仍然雄壯,卻少了咄咄逼人的味道。
一天,年逾九旬的方召麐畫了一幅輕輕淡淡、乾淨無比的山水,被一直追隨她的學生李典看到。李典心裡咯噔一下,先生這是要去了,她畫的是天堂啊。
2006年,方召麐因心臟病突發去世,終年92歲。
也許我們不該流淚,因為她去到真正的天堂了呀。

獲得榮譽


方召麐創造的桃花源般的畫境受到了無數稱頌。香港政府給她許多獎勵,包括銅紫荊獎章,在地鐵票上也印上她的畫。海內外博物館為她辦了許多的展覽,出版了幾十本不同語言的畫集,她還成為不同大學的名譽教授。無錫市政府成立了方召麐藝術研究會,在無錫博物館開闢了方召麐書畫陳列館。她的畫在拍賣行價格僅次於齊白石和張大千。書畫家林散之為方召麐賦詩:今觀方老眼界開,奇奇怪怪出人才。從今始識書畫里,無法之中有法來。
1992年獲香港藝術家聯盟頒發“1991年畫家年獎”;
1996年獲香港大學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2000年獲東京富士美術館最高榮譽獎;
2003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方先後捐出3幅作品給恆生銀行;
2000年2月獲東京富士美術館頒贈最高榮譽獎;
2005年6月把其42幅1953至1990年間之作品贈予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館。

個人作品


方召麐書法作品鑒賞
方召麐書法作品鑒賞
方召麐花鳥作品欣賞
方召麐花鳥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