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尹喜的結果 展開

尹喜

道教祖師之一

尹喜(生卒不詳)字文公,號文始真人、文始先生、關尹,先秦天下十豪,周朝大夫、大將軍、哲學家、教育家,甘肅天水人。

人物生平


周敬王時為函谷關令尹喜,先秦時邽縣(今天水市人),母魯氏,生喜。眼有日精,天日之表。少好墳(三皇之書)、索(八卦之書,書名)、素(《太公素書》)、易(《易經》)之書。善天文秘緯。仰觀俯察,莫不洞澈。不行俗禮,隱德行仁。后因涉覽山水,於雍州終南山周至縣神就鄉聞仙里結草為樓,精思至道。因以其樓觀星望氣,故號其宅為樓觀。周王聞之,拜為大夫。后復招為東宮賓友。
官至周代大夫,時任大散關令,后遇老子,授其千古奇書《老子五千言》即今日之《道德經》。後跟隨老子西出散關,化胡西域。
歷代武當山志都記有他在武當山活動的蹤跡。毋庸質疑,尹喜成為第一位來武當山實踐,傳播道家思想的歷史人物,並被道教教徒尊稱為“玉清上相”,是道教學說最早的傳播者。

史籍記載


《列子·黃帝》列子
《列子·仲尼》列子
《列子·力命》列子
《列子·說符》列子
《列子·楊朱》列子
《莊子·雜篇·天下》莊子
《莊子·外篇·達生》莊子
《呂氏春秋·季秋紀·審己》呂不韋
《呂氏春秋·審分覽·不二》呂不韋

後世紀念


尹喜墓

尹喜隱居地
尹喜隱居地
尹喜墓,位於渦陽縣天靜宮東二公里處,S202省道從該地北側30米處通過。原墓佔地1000平方米,高約9米,俗稱尹子孤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尹喜墓於50年代初遭到嚴重破壞,致使“曹霖扒墓”上了辭書,成為當時一大新聞。尹喜,又名關尹,春秋末著名道家人物;原系周康王朝中的一位賢大夫;周昭王23年,天下大亂,他辭去大夫之職,請任函谷關令。司馬遷記,老子西出函谷,留下五千言道德經與關尹子,后不知所終。因此,尹喜被稱為老子大弟子。同時又是《道德經》的傳世之人。道教奉為經典,稱《道德真經》。尹喜不忘恩師,晚年遂到老子故里定居,死後葬於此,把自己的軀體留在這裡,讓自己的忠魂永遠守護老師誕彌之地,以示虔誠和報答五千言教誨之恩。尹喜墓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人物爭議


尹喜與老子

民間傳說一
相傳老子騎青牛雲遊天下。時任函谷關令的尹喜已知老子學識淵博,心藏大智,便叮囑下屬為有形貌脫俗之人,不得聽任其過關。自己還派人灑掃道路,焚點香火,恭候聖人到來。老子行至函谷關,尹喜聞訊,迎至家中,行弟子大禮,再三叩拜,敬請老子留下,但老子不肯,之後尹喜便託病辭官,隨老子一起西行,經關中、越秦嶺、沿渭水受盡千辛萬苦,行至他的故鄉秦州伯陽。
老子和尹喜二人在伯陽龍山上築庵講道,一住便是好多年。老子日夜著書立德,修行練功,經常把自己的著述和所思所想講給尹喜。老子為了使其學說得以廣泛傳播,將所著《道德經》授於尹喜,獨自西行,不知去向。尹喜銘記師父教誨,虔心研讀《道德經》五千言,能解其奧妙,釋其玄理,又自著九簡,名曰《關尹子》(即尹真人文始經九篇),既高深,又廣大,深得歷代文人所崇拜。此文以後成了道家經典之一,收錄在《百子全書》之中。
民間傳說二
司馬遷《史記》記述了一個故事:老子久住周都研究道德學問,后見周朝衰敗,就離開周都,到了函谷關,關令尹喜說:“您就要隱居了,請勉為其難為我們寫本書吧”。當時老子就寫了一本書,分上下篇,闡述道德的內容,共5000多字。這就是歷史上老子西度過函谷關留下《道德經》五千言的故事。尹喜是春秋戰國時的道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後來,莊子稱他為“古之博大真人”。
民間傳說三
傳說尹喜任函谷關令期間,一次在觀察天象時,發現從東方飄來一團紫氣,他意識到將有偉大的人物到來。不久,果然看見老子(也稱太上老君,道教的創始人)騎著青色的牛經過這裡。尹喜趕緊出來迎接,誠心請老子在這裡休息幾天。老子被他的誠心感動了,就在這裡停留了幾天,並向他傳授了修鍊的方法,還應他的請求,寫了一部著作,就是《道德經》。臨別時,老子跟他約定,1000天以後在四川相會,然後就渾身發出金光飛到天上去了。老子走後,尹喜一面刻苦修鍊,一面整理老子的著作,寫成一部道教經典,還根據自己的體會寫了一部叫《關尹子》的書。1000天時間到了,他就按照約定前往四川和老子相會,老子稱讚他的成就,並封他為無上真人,一起升到天上去做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