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尼拔·巴卡
迦太基軍事戰略家
漢尼拔·巴卡(Hannibal Barca,公元前247年—前183年),北非古國迦太基名將,傑出的軍事戰略家,是歐洲歷史上四大軍事統帥之一(亞歷山大大帝為首、漢尼拔、愷撒大帝、拿破崙)。
自小接受嚴格和艱苦的軍事鍛煉,在軍事及外交活動上有超卓表現。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奇迹般地率領軍隊從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爾卑斯山進入義大利北部,並多次以少勝多重創羅馬軍隊。現今仍為許多軍事學家所研究之重要軍事戰略家之一。被譽為戰略之父。
大事件
-0247
出生
出生於公元前247的迦太基。
-0221
接管軍隊,成為最高統帥
哈斯德魯巴於公元前221年被凱爾特人刺殺身亡,25歲的漢尼拔在軍隊擁護之下接管軍權,成為迦太基駐西班牙部隊的最高統帥,並隨後獲得迦太基政府的正式任命。
-0218-04
準備遠征義大利
公元前218年4月,漢尼拔經過充分準備之後,決定遠征義大利,他分出一部分兵力,由他的弟弟哈士多路巴爾指揮,留守西班牙。
-0216-08
康奈戰爭,以少勝多
公元前216年8月,著名的康奈戰爭爆發。當時羅馬軍隊有步兵8萬,騎兵6千,而漢尼拔只有步兵4萬,騎兵1萬4千。經過12小時的激戰,羅馬軍大敗,損失7萬餘人,而漢尼拔只損失不到6千人,創造了古代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輝煌戰例。
0183
流亡辭世
其死亡的正確年代仍受到爭議,但歷史學家李維的著作似乎暗示漢尼拔與小其十二歲的大西庇阿同於公元前183年過世,享年六十四歲。
漢尼拔·巴卡雕塑
迦太基在第一次布匿戰爭敗給羅馬之後,並沒有徹底解決兩國的爭端。羅馬雖然是戰勝國,但是貪得無厭的奴隸主貴族並不以此為滿足,仍然盯著迦太基及其殖民地。和約簽訂不久,羅馬便違約從迦太基手中奪取了科西嘉和撒丁尼亞,後來又以清剿海盜為名從北部侵入西班牙。當然,迦太基也不甘雌伏,而羅馬新的挑釁更使它感到如芒在背了。公元前237年,漢尼拔之父哈米爾卡·巴卡為改善迦太基的前景,出兵征服伊比利亞半島。
根據史家蒂托·李維的記載,當時漢尼拔才9歲,他央求與父親同行,父親命令他跪在祭壇前發誓:長大成人後,一定要成為羅馬誓不兩立的仇人。
公元前237年初,哈米爾卡在迦底斯(腓尼基人最古老的殖民地)登陸后,發動了一系列的攻勢。首先,他攻佔了幾座原來由腓尼基人建立的舊城市,保證了迦太基人對海峽的控制權。接著,他又奪回迦太基在第一次布匿戰爭期間喪失的領地。經過九年的征戰,哈米爾卡逐步征服了當地一些土著居民——伊伯利亞人和凱爾特人。沿海地區的一些城市,如迦底斯、瑪卡拉等都併入迦太基領土之內。哈米爾卡將獲得的部分財富分給他的士卒;另一部分送交迦太基國庫,以討好元老院。為了擴充兵力,哈米爾卡還從當地居民中募集十五萬軍隊,並用當地的物資補充了自己的裝備,為迦太基在西班牙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當公元前228年冬哈米爾卡在與伊伯利亞人的戰爭中陣亡之後,其婿哈斯德魯巴(Hasdrubal)繼任為統帥。
哈斯德魯巴採用以外交為軸心的策略,以鞏固迦太基在伊比利亞的經貿基礎為重,建立新迦太基城(今西班牙卡塔赫納),並在公元前226年,與羅馬定下條約,以埃布羅河為雙方界線,應許不將其勢力擴展至該河之北。伊比利亞半島豐富的礦產資源使迦太基不但有能力償還對羅馬的戰爭賠款,並再次逐漸壯盛起來。此時,漢尼拔在是其騎兵部隊的指揮官,積累了豐富的騎兵指揮經驗。
哈斯德魯巴於公元前221年被凱爾特人刺殺身亡,25歲的漢尼拔在軍隊擁護之下接管軍權,成為迦太基駐西班牙部隊的最高統帥,並隨後獲得迦太基政府的正式任命。雖然年輕,但他卻在父親的培育下成長為一個意志堅強、富有軍事才能的人。由於從小跟隨父親,受過多年軍營生活的磨鍊,他具備了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膽識過人,善於用兵。平時,他生活簡樸,與士兵同甘共苦;戰時,他身先士卒,深受士兵的擁戴。有人曾這樣描寫他:“沒有一種勞苦可以使他的身體疲乏或精神頹喪。酷暑也好,嚴寒也好,他一樣受得了。無論在騎兵還是步兵里,他總是把其他人遠遠地拋在後面,第一個投入戰鬥,交戰之後,最後一個退出戰場。”
漢尼拔上任后,就積極準備對羅馬的戰爭。他不僅擬訂了古代戰爭史上少有的周密而詳盡的作戰計劃,還暗中派了許多秘密使者,去爭取那些對羅馬心懷不滿的希臘城邦站在自己的一邊。
接下來兩年內漢尼拔除了鞏固自己的聲勢之外並完成了對伊比利亞半島埃布羅河以南的征服戰。
漢尼拔渡過羅尼河
不久,漢尼拔的軍隊進抵羅尼河下游,離河口只有四天的路程了而軍隊也已縮減至3.8萬步兵,8千騎兵。這時,河的左岸集結了許多高盧人,他們企圖阻止漢尼拔渡河。羅尼河水流湍急,波濤洶湧,如果強行渡河,勢必要付出重大的代價。於是,漢尼拔急中生智,想出如下計策:他從當地居民中收買一切渡河的工具,還準備了大量木筏和其他一些簡陋的小划子。與此同時,他在暗地裡又派遣一支強悍的隊伍逆河而上,在四十多公里的地方,悄悄地渡到河的左岸,埋伏在高盧人營地的附近,並約定以篝火作為進攻的信號。當這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漢尼拔便率領主力開始渡河,並在右岸燃起一堆堆的篝火。高盧人拚命地抵抗,企圖阻止漢尼拔渡河。埋伏在營地附近的迦太基軍隊,趁機燒毀高盧人的營房。高盧人大為恐慌,在混亂中逃散了。就這樣,漢尼拔用巧妙的辦法渡過了羅尼河。
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
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
漢尼拔的突然出現,使羅馬大為驚慌。元老院接到漢尼拔越過阿爾卑斯山這個令人吃驚的消息后,不得不放棄侵略非洲和西班牙的計劃,集中兵力保衛義大利。他們命令科布列阿斯·西庇阿在波河左岸迎擊敵人。羅馬軍隊在河西遇到了漢尼拔的偵察騎兵,雙方展開了激戰。優勢在迦太基一邊,羅馬執政官本人身負重傷,險些全軍覆沒。西庇阿只得率領殘部渡到波河右岸,避免與迦太基人接戰,等待第二支軍隊的到來。
當時,執政官森普羅尼亞正駐紮在西西里島。當他聽到西庇阿戰敗的消息后,立即率領二萬五千名軍隊前來援助。漢尼拔對這支軍隊的接近故意不加阻攔,想用一次打擊來消滅羅馬這兩支軍隊。森普羅尼亞求戰心切,一心想奪取勝利的榮譽。因此,當他到達波河流域之後,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同漢尼拔決戰,妄圖一舉獲勝,結束戰爭。西庇阿已經嘗到漢尼拔的厲害,勸他暫時避免同漢尼拔正面交戰,主張利用冬季訓練軍隊,以便在來春尋找戰機同漢尼拔交戰。但是好大喜功的森普羅尼亞,對西庇阿的忠言相勸根本聽不進去,並以聯軍統帥的名義向漢尼拔宣戰。
針對敵方急於求戰的心理,漢尼拔決定迅速殲滅眼前這股敵人,以掃清前進道路上的障礙。夜間,他布置了一支由兩千名步兵組成的伏擊隊伍,歸他的弟弟瑪哥率領,埋伏在長滿灌木的岸邊,以便從後面包抄敵人,切斷敵人的退路。另一方面,他命令主力部隊在營地燃起篝火,飽餐戰飯,待命出擊。天剛亮,漢尼拔就命令努米底亞的騎兵出擊。迦太基的軍隊經過一整夜的休息,人強馬壯,鬥志旺盛,而羅馬軍隊由於長途跋涉,又遭遇風雪嚴寒之苦,已經疲憊不堪。當努米底亞的騎兵和羅馬的騎兵稍一接觸,森普羅尼亞就命令他的軍隊涉水過河,在平原上列隊,準備決戰。
當交戰開始,羅馬人首先發起衝鋒。但是,羅馬人的馬匹一見到戰象,隊伍就馬上混亂起來,並開始向後逃跑。羅馬步兵只好迎了上去。他們雖然很疲勞,但仍然勇敢地進攻這些龐然大物,用長矛刺傷它們,把迦太基的步兵逼向後退。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漢尼拔立即命令他的騎兵出擊,從側面進攻敵人。失去騎兵保護的羅馬步兵頓時慌亂起來,並開始向後敗退。此時,瑪哥的伏兵也從後面包抄過去,切斷他們的退路。在兩面夾擊下,羅馬軍隊全線崩潰,一部分被殺,一部分死於激流之中,只有森普羅尼亞帶著一萬名步兵衝出包圍圈。
這次戰役,羅馬損失慘重,四萬軍隊只有一萬人生還。而迦太基只傷亡四百人,充分顯示了漢尼拔的軍事才能(提基努斯河戰役)。
波河流域的首戰告捷,大大提高了漢尼拔的聲望。古羅馬歷史學家阿庇安說:居住在波河流域的高盧人對他非常敬畏,“把他當作一個不可戰勝的和最幸運的司令官”。據說,漢尼拔詭計多端,為了欺騙高盧人,他經常改變服飾和髮飾,時而變成一個老年人,時而成為一個中年人,時而又變成一個青年人,使高盧人對他捉摸不定,產生敬畏心理。結果,有許多高盧部落投靠漢尼拔,並在人力和物力方面給予支持。
羅馬在波河的失利,使人民非常震驚。公元前217年,平民不顧元老貴族的反對和阻撓,選舉民主派的領袖蓋約·弗拉米尼為執政官,負責統帥軍隊。另一個執政官是尼阿斯·塞維利阿,他是元老貴族派的代表。
塞維利阿前往波河流域。在那裡,他接收了西庇阿的指揮權。弗拉米尼則率領三萬步兵和三千騎兵,卻保衛亞平寧山脈以內的義大利本土,企圖阻止漢尼拔的進攻。
漢尼拔在波河流域戰役之後,兵鋒正旺。為了打擊羅馬有生力量,以獲得更多的戰利品,他揮師繼續向義大利中部推進。當時,羅馬元老院的戰略意圖是集中兵力保衛義大利中部地區。他們估計,漢尼拔向義大利中部進軍的路線可能有兩條:一條是通過阿里米努姆的山路;一條是通過挨特魯里亞的山路。如果漢尼拔通過前一條路線,有執政官塞維利阿在那裡把守;如果他通過後一條路線,則有弗拉米尼攔截阻擊。但是,漢尼拔卻選擇了一條路程最短、然而也是最艱難的進軍路線,即從波諾尼亞到披斯托里亞最近的路線。這是羅馬人萬萬沒有想到的。
特拉西美諾湖戰役
弗拉米尼萬萬沒有料到漢尼拔會越過披斯托里亞沼澤地帶,繞過他的防地。於是率軍尾追,在特拉西美諾湖中了漢尼拔的圈套。
公元前216年8月,著名的康奈戰爭爆發。當時羅馬軍隊有步兵8萬,騎兵6千,而漢尼拔只有步兵4萬,騎兵1萬4千。經過12小時的激戰,羅馬軍大敗,損失7萬餘人,而漢尼拔只損失不到6千人,創造了古代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輝煌戰例。
公元前217年6月21日,漢尼拔採取迂迴戰術,在義大利中部的特拉西美諾湖畔設下埋伏,把羅馬4個軍團近3萬人的隊伍引進了三面環山,一面臨湖的峽谷中,不到3小時漢尼拔的軍隊結束了戰鬥。羅馬損失慘重,執政官戰死,1萬5千人陣亡,幾千人被俘,僅剩6千人衝出重圍,逃入附近的一個村莊。漢尼拔的士兵窮追不捨,在繳械留命的條件下羅馬士兵全部投降了。漢尼拔區別對待俘虜,命令給羅馬士兵全部帶上枷鎖,立即釋放了無羅馬公民權的義大利人。
義大利戰爭至此陷入了一場僵局,羅馬人了解到要打敗漢尼拔,惟一的方法是充分的使用費邊的消耗戰略。羅馬人不給漢尼拔任何與其正面交鋒的機會,並不斷派出小部隊騷擾敵軍,旨在耗盡漢尼拔的精力,動搖其軍心。接下來的幾年內,漢尼拔在義大利南部進行了一系列成效不彰的軍事行動。
仰仗地方城鎮低效率的補給,缺乏能獨當一面的將領,遲遲等不到迦太基的援軍,無法取得與羅馬相抗衡的資源等等因素,使得進軍羅馬城的希望越來越渺小。雖然在此期間漢尼拔仍與羅馬打了幾場顯著的勝仗,於公元前212年徹底摧毀兩支羅馬軍隊,並在公元前208年的一場戰役中殺死了兩名羅馬執政官,但他至終無法取得任何關鍵性的勝利。
公元前212年,漢尼拔攻下塔朗多(Tarentum),但無法成功佔領控制其港口。此時雙方的優勢已漸漸轉向羅馬。
羅馬在兩次圍城後於公元前211年奪回卡普阿,佔領錫拉庫薩,並在西西里島上摧毀了一支迦太基軍隊,平定了當地的起義。同時並與希臘本土的艾托里亞聯邦(Aetolian League)結盟對付馬其頓的腓力五世,腓力在遭到四面圍攻之後不久便向聯軍臣服。
公元前210年漢尼拔再次展現其戰略天分,在普利亞地區Herdonea之處重挫羅馬軍,並於公元前208年在Locri Epizephyri圍城戰中摧毀另一支羅馬部隊。但羅馬在這段時間內已漸漸奪回各地失去領土,並在公元前209年內攻下塔朗多,至此漢尼拔幾乎喪失了其對義大利南部的控制。
公元前207年,漢尼拔再次進軍普利亞,並在此等待與其二弟哈斯德魯巴‧巴卡(Hasdrubal Barca)從西班牙帶來的援軍會合之後一起進軍羅馬城。哈斯德魯巴不幸的在義大利北部Metaurus 被羅馬軍擊敗身亡。得此消息后,漢尼拔退至Bruttium,並在此度過他在義大利半島上的最後幾年。期間漢尼拔三弟 Mago Barca在利古里亞行動的失敗(205 BC-203 BC),及與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談判的破裂,為漢尼拔征服義大利的計劃鳴起喪鐘。
於公元前203年,在義大利征戰將近十五年後,漢尼拔被迦太基政府召回北非,以對抗由大西庇阿(Scipio,公元前218年落敗在漢尼拔手下的西庇阿之子,與其父同名)率領入侵迦太基的羅馬遠征軍。
公元前218年,羅馬向迦太基宣戰,揭開了第二次布匿戰爭的序幕。於此漢尼拔決定率軍攻打義大利半島,將戰爭帶到敵人的領土上。
公元前219年春,漢尼拔又征服了東部沿海的一些地區。
公元前221-220年在兩次夏季戰役中,他出兵西班牙中部,征服了歐爾卡德斯人、瓦凱伊人和卡爾培塔尼人,從而保證了自己的後方安全。
扎馬戰役
羅馬的優勢騎兵在戰鬥開始不久便擊潰迦太基騎兵並一路追出戰場,而大西庇阿設計的戰術陣形輕易的化解了漢尼拔象兵的威脅。即使如此,雙方仍進行了一場硬戰,戰情甚至一度顯示漢尼拔即將獲勝,但大西庇阿適時的重整其部隊,與全勝調頭歸來的羅馬騎兵向迦太基軍前後同時進擊。迦太基軍的陣線至此崩潰,據估計此戰迦太基損失了31,000人,另有15,000人受傷,而羅馬軍總共只損失了1500人。
迦太基在此役戰敗后對漢尼拔的軍事能力失去了信心,於是隨即向羅馬投降,正式結束第二次布匿戰爭。戰後羅馬向迦太基定下了極為苛刻的條款,除了巨額戰爭賠款之外,迦太基失去了所有海外領土,海軍解散至只剩下十艘防海盜的軍船,並從此不得在未經羅馬許可下建立軍隊。
四十六歲的漢尼拔在此時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並證明他在內政上的能力不亞於他的軍事才華。戰後他先低調行事了一陣子,但迦太基政局的腐敗使他不久之後便出頭予以整治,他被選為行政官后恢復了這個職位的威信,並進行了一系列成效顯彰的改革,使得迦太基可望在不大幅增加稅收的情況下分期付清對羅馬的戰爭賠款。
扎馬戰役之後七年,羅馬人開始顧慮迦太基人復甦的經濟會對他們再次造成威脅,要求迦太基政府交出漢尼拔。漢尼拔為此自願流放離開迦太基。他首先拜訪了迦太基的故鄉腓尼基的推羅城,隨之旅行至以弗所,被準備向羅馬開戰的塞琉古帝國國王安條克三世奉為上賓。
漢尼拔不久便發現安條克的軍隊無法與羅馬軍的力量抗衡,因此建議他派遣艦隊登陸義大利南部,並自願率領這批軍隊。但聽信內臣進言后的安條克三世不願將任何重要職位交給漢尼拔,因此未予採納。據斯特拉波與普魯塔克所記,在這段期間內他亦花了一段時間在亞美尼亞王國宮廷中,幫國王阿爾塔克西一世興建新首都Artaxata。
公元前190年,漢尼拔受命指揮安條克的艦隊,但在錫德戰役被羅馬的盟軍擊敗。安條克在連串戰役中敗給羅馬之後,有意向羅馬人求和並交出漢尼拔,因此漢尼拔逃至克里特島,但不久便再次返回小亞細亞,投靠當時正與羅馬盟國帕加馬交戰的比提尼亞國王普魯西阿斯一世。漢尼拔在這場戰爭中為普魯西亞斯立下戰功,再次讓羅馬人決心使其就擒。在羅馬的要求下,普魯西亞斯同意將其交出,但決心不落入羅馬人手下的漢尼拔至此服毒自盡,據推測是服用鴉片自盡。
其死亡的正確年代仍受到爭議,但歷史學家李維的著作似乎暗示漢尼拔與小其十二歲的大西庇阿同於公元前183年過世,享年六十四歲。
戰無常法——為爭奪信息前沿控制權而戰鬥。
隨著漢尼拔率軍翻越阿爾卑斯山遠征義大利,第二次布匿戰爭全面爆發了,而漢尼拔則在這場戰爭中顯示了他超卓的統帥才能和超常的軍事才華。他在大戰略層次上的戰爭藝術和實施戰爭的指揮作戰中有許多思想都值得後來人借鑒。
漢尼拔在大戰略層次上對人類戰爭理論的貢獻就在於,他通過一群雇傭軍打代理人戰爭將迦太基的“戰略前沿”置於對手的領土上,從而使對手長期無法對迦太基本土形成威脅。
這就是漢尼拔“間接路線戰略”的作戰方法,同時也將自己的戰略前沿深深地根植於對手的領土之中。漢尼拔前期戰爭的勝利,不僅僅是一種戰役上的勝利,更重要的,他的勝利,更多的是一種全新作戰理念的勝利。
盧浮宮的漢尼拔雕像(1704年)
迦太基是個發達的商業國家,所以這個國家的商人和富有的農民們沒有興趣也不願意到國家從軍。在漢尼拔遠征義大利之前,他手下只有2500名左右的士兵是迦太基公民,其它的士兵都是從歐洲和非洲各地雇來的,應該說漢尼拔是世界上較早大規模使用雇傭兵部隊參加作戰的軍事統帥。
雖然使用雇傭軍可以減少迦太基人的傷亡,不過,大量使用雇傭軍也是有其弊端的,一部分雇傭軍在進軍羅馬的途中因為受不了艱苦而逃跑,因此,當抵達目的地的時候,漢尼拔的遠征大軍就已經不足半數了。另外,雇傭軍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在迦太基政府不能提供給漢尼拔時,為了維護雇傭軍巨大的開銷,漢尼拔必須在羅馬境內攻城掠地,搶奪財產。這樣的掠奪,自然會引起當地人民的不滿。
但不管怎麼說,雇傭軍實際上是那個時代的迦太基的克隆人軍隊。除此之外,漢尼拔十分重視謀略的作用,他所用的“火牛計”反映了當時人們如何利用一切戰爭資源的思想。
漢尼拔十分重視收買人心,有時候,他將自己扮作來自上天的神,使那些迷信的當地酋長相信他所說的話。在領導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雇傭軍部隊時,漢尼拔經常把打勝仗后俘獲的奴隸分給自己軍隊中的高盧人,使他們有獲利的機會,從而更死心塌地的為他去作戰。漢尼拔的幾次勝利使其在義大利半島上的同盟者愈益增多,其中的一部分人寄希望於漢尼拔能夠消滅羅馬,使他們在其中得到更多的好處,這就是最早的“戰爭紅利”驅動心理。
在外交上,漢尼拔是成功的,在軍事上,漢尼拔在在義大利境內十幾年基本上不敗,但在經濟上,在沒有援助的情況下,在羅馬境內以戰養戰的方法已經逐漸不能滿足他軍隊日益增長的需求。而迦太基政府卻害怕漢尼拔勝利後會回到迦太基奪取政權,因此愚蠢地決定不再給漢尼拔持續的援助。公元前204年,羅馬已經開始進攻迦太基的本土,迦太基緊急召漢尼拔回國。漢尼拔在義大利支持了16年後,奉命回到了非洲,他的軍隊最終在公元前202年的扎馬戰役中被羅馬軍隊擊敗。迦太基被迫接受了屈辱的和約,第二次布匿戰爭隨之結束。
漢尼拔被西方人譽為戰略之父,其許多思想和作戰方法都有著理想主義的光芒,或者說,他是當代美國“高邊疆”戰略理論之父。但是,我們同樣也看到了這樣的事實,在局部戰略上和大戰略上,漢尼拔作為實際在前線堅持戰爭的指揮員,確實發揮了自己的最大的極限。但是,由於其本人並不是國家政策的制定者,即便在一個局部上實現了戰術、戰役與戰略的多重勝利,但核心基礎還是國家整體利益勝利決定整個戰略方針是否可行。因此,漢尼拔的失敗與其說是由於西庇阿戰略戰術運用得當的成功,還不如說是迦太基總體國家戰略的失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