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塔克

希臘作家、哲學家

普魯塔克,男,(希臘文:Πλούταρχος;拉丁文:Plutarchus,約公元46年-120年)羅馬帝國時代的希臘作家,哲學家,歷史學家,以《比較列傳》(οἱ βίοι παράλληλοι)(又稱《希臘羅馬名人傳》或《希臘羅馬英豪列傳》)一書聞名後世。

他的作品在文藝復興時期大受歡迎,蒙田對他推崇備至,莎士比亞不少劇作都取材於他的記載。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出身於希臘中部波奧提亞地區喀羅尼亞城(Chaeronea)一個有文化教養的家庭。他幼承庭訓,養成了對知識的愛好。青年時期遊學雅典,曾受業於名師阿謨尼烏斯(Ammonius),受過數學、哲學、修辭學、歷史學以及醫學等方面的訓練。還曾遍游希臘各地,到過愛琴海諸島,訪問過埃及、小亞細亞、義大利。所到之處,他都極為留心搜集當地的歷史資料和口碑傳說,從而成為一名飽學之士。後來,他來到羅馬講學,研究羅馬的歷史,同時結識了許多名人。
他一生經歷了羅馬帝國前期的3個王朝-尤利烏斯·克勞狄王朝、弗拉維王朝和安敦尼王朝。據說,他曾經為帝國的2個皇帝-圖拉真和哈德良-講過課,並博得了他們的賞識。圖拉真曾授予他執政官的高位,後來哈德良又提拔他擔任過希臘財政督察。
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喀羅尼亞度過的。在故鄉,他一面著書立說、開門授徒,一面擔任當地的行政長官、參與政治活動。據說他在家鄉還開辦過一所學校,所授課程以哲學和倫理學為主。晚年他又出任希臘聖地-德爾斐阿波羅神廟的終身祭司

個人作品


在他兒子拉姆普里亞斯(Lamprias)為他編訂的著作目錄里,列舉了他227篇著作的書名。這本目錄里列舉出來的大部分著作已經散失,僅存83篇。在流傳下來的作品中,除了這83篇之外,還有後來發現的、且未被目錄收進去的作品18篇,以及僅存殘篇的作品15篇。後人把他現存的這些作品分編成2本集子:《道德論集》(Ethica,亦作Moralia)和《傳記集》(Parallel Lives)。《道德論集》包括60多篇論文和語錄,廣泛地探討了倫理、宗教、哲學、科學、政治、文學等方面的問題,是了解普魯塔克的生平和思想的重要文獻。準確地說,他主要不是一位歷史學家,而是一位道德學家。然而,廣為流傳並使他久負盛名的卻是那本包括50篇傳記的《傳記集》,而不是《道德論集》。
現存的《比較列傳》有46篇是成對的(一個希臘人物比較一個羅馬人物,例如亞歷山大大帝比較凱撒大帝),另有4篇獨立成篇。普魯塔克在書中表明,該書的目的並非記載歷史,而旨在說明人的性格如何決定命運。除了《列傳》,普魯塔克也留下大量雜文,後世學者習慣統稱《道德小品》(拉丁文:Moralia),現存70多篇,部分疑為偽作,這些雜文的題材廣泛,趣味盎然。
然而,我們應該充分肯定地看到:普魯塔克的傳記作品絕大多數是有事實根據的,甚至還由此而保留了許多原著已經喪失的希臘古詩和戲劇作品的內容,再加上他在引用這些古代作品時往往都標出它們的來源,因而他的《傳記集》仍不失為一部研究古希臘和古羅馬歷史時必不可少的要籍。又由於傳主們都是那個時代的風雲人物,因而我們可以通過他們看到那個時代的縮影。後人關於古代希臘、羅馬歷史上偉大人物的印象,大多來源於這部傳記作品。

主要成就


時代

普魯塔克所生活的時代,正值羅馬帝國的鼎盛時期。當時,地中海周圍的不同民族、不同
普魯塔克
普魯塔克
文化之間的交流和融合日趨強化,特別是佔主導地位的希臘文化和羅馬文化彼此影響、相互結合,逐漸形成了"希臘―羅馬文化",迎來了歐洲古典文化的又一個高峰。普魯塔克的學術成就代表並反映了這種文化融合的趨勢和現狀。
普魯塔克撰寫的《傳記集》又被稱為《希臘·羅馬名人合傳》,就是他身上所反映出來的這種文化融合趨勢的集中體現。此書顯然是想強調一個歷史事實,即希臘和羅馬都曾有過輝煌的歷史、都產生過同樣傑出的歷史人物、都是了不起的民族。
正是出於這種考慮,普魯塔克在著作的結構安排上也是獨樹一幟、寓意深刻的。在《傳記集》中,除了4篇是單獨的1人1傳之外,其餘的46篇都是以類相從,組合成了23對合傳。他從希臘和羅馬歷史上的古代偉人中,各挑選出1個他認為命運和氣質相類似的人物、以對照比較的形式分別為他們立傳,最後再加上一篇類似短評的文章,構成一部合傳的全部內容。譬如:他把馬其頓的亞歷山大與羅馬的愷撒組成合傳,就是因為他認為這2個人都是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都懷有極大的野心,又都精於戰術、果斷勇敢、富有冒險精神、不辭艱辛,也都很幸運,並且都無視關於他們自己的災異等。
作為一個希臘人,普魯塔克撰寫的希臘名人傳都是很成功的;相比之下,羅馬名人的傳記卻寫得不盡如人意。儘管他在羅馬生活過相當長的時間,但是他對羅馬的歷史、制度和習俗仍然比較生疏,再加上他不能熟練地閱讀拉丁文的文獻(只是晚年學過拉丁文),以致於影響了他的發揮。

哲學觀點

▲普魯塔克的哲學觀點也是他所處時代的典型的折衷物。他兼取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斯多噶以及畢達哥拉斯等各派之說,尤其重視倫理道德問題。
普魯塔克認為:人生應當以道德為準繩,應當受理性的節制,要中庸克己、符合人道、不慕榮華、不圖虛譽。他為希臘和羅馬的古代名人立傳,主要不是寫歷史,而是為了通過對傳主進行倫理上的評價、並以此來闡發自己的倫理思想,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垂訓世人。在《亞力山大傳》的序言中,他明確地寫道:"我所寫的,不是歷史的書,而是一部傳記。在許多著名的事迹里,並不一定能夠看出這些英雄偉人道德或不道德的一面,而一些小小的行動及言語,常常比造成數萬人死亡的戰爭、或大規模的布陣、或對城市的攻防,更能顯示出一個人的性格。……我把大事迹或戰爭的部分讓給他人去寫,我只寫人物心理方面的特徵,用這種方法來敘述或描寫每個英雄或偉人的傳記"。
同這種寫作宗旨相一致,普魯塔克在寫作過程中採用了夾敘夾議的筆法,常常從一個事件的敘述中引伸出他的倫理思想。譬如在《梭倫傳》中,他敘述完梭倫訪問米利都的泰勒斯、並得知泰勒斯不關心娶妻生子的原因是害怕失去親人的痛苦一事後,發了很長的一段議論:
"如果由於害怕失掉就不去獲得必需的東西,這既不合理,也不足貴。因為按照這一原則,一個人就會為了害怕失掉的緣故,不可能從佔有財富、榮譽、智慧而得到滿足。的確,即令像德行這種世界上最寶貴、最可愛的財產,也每每會被疾病和藥物所奪。泰勒斯本人雖然沒有結婚,也還是不能完全擺脫憂慮,除非他不要朋友、不要親戚、不要祖國。……當一個人沒有受過理性的鍛煉,不能忍受命運襲擊的時候,使他受到無窮痛苦和恐懼的,並不是仁愛,而是脆弱。這種人即使得到了他所渴求的東西,也不會享到快樂;他會經常滿懷憂懼和掙扎,生怕將來失掉。無論如何,我們決不可用貧窮來防止喪失財產,用離群索居來防止失掉朋友,用不育子嗣來防止死掉兒女;應該以理性來對付一切不幸"。
像這樣的道德說教,幾乎在每一篇傳記中都可看到。

地位

▲這種寫作態度,使得普魯塔克不能夠完全遵守作為一個歷史學家所必須具備的嚴謹作風,以致於影響了他在史學上的地位。
在他看來,是否準確地反映了歷史真相、歷史年代是否準確無誤等等都是次要的。他的目的只是通過記述傳主的一些生平事迹,收集並列舉一些能夠成為後世楷模的品德和人格的實例而已。
正是在這種原則的指導下,他在《梭倫傳》中再一次繪聲繪色地記述了梭倫與克洛蘇斯的那場對話。儘管他事先清楚地知道這件事情是不真實的,但是就因為這場對話很有教育意義,所以他捨不得放棄。同時他還為自己寫了一段辯護詞:"有人企圖根據年代記來證明它是虛構的。但是既然一個故事這樣著名、這樣確鑿有據、尤其是這樣與梭倫的品格相符、這樣和他的雅量與智慧相稱,我就不能因遵守任何年代記的條規而主張將它否認"。由此便產生了他在選擇史料時的片面性,產生了他那喜歡描寫人物心理細節和奇談逸事的寫作傾向,也導致了他的歷史方法的非批判性。

文學修養

▲從文學的角度來看,普魯塔克堪稱是一位刻畫、描寫人物的高手。
他善於從傳主的生平經歷及諸多事件中,提煉出一、二件能夠反映其性格特徵的小事、作點睛之筆,從而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豐滿、性格更加鮮明。同時他還善於運用對比的手法來描繪人物的外貌和性情,因而能給讀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普魯塔克的這種優美生動的文筆,有助於《傳記集》的傳誦,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所宣揚的倫理觀念,對後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潮的興起,也起了極大的啟迪作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普魯塔克的《傳記集》完善了自色諾芬草創以來的傳記體史書的體例,最終確立了西方史學中傳記體史書的地位,對西方史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