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廣南
羅廣南
羅廣南,男,1964年出生,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兼職教授。
1981-1986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核材料學士學位;
1986-1989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碩士學位;
1998-2001 日本東京大學量子工程及系統科學系博士學位。
1989-1996 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新材料研究室高級工程師;
1997-1998 德國不來梅材料研究所訪問學者;
2001-2002 日本東京大學研究助理;日本東北大學教學助理;
2002-2005 日本原子力研究所(現JAEA)外國人特聘研究員;
2005-至今 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2011-至今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核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博導。
等離子體與表面相互作用(PSI)國際大會專業委員會委員(2007-)、國際托卡馬克物理活動(ITPA)偏濾器/刮削層(Divertor/SOL)專題組成員(2008-)、IAEA-ITER材料和技術分析會議國際顧問專業委員會委員(2010-)、IAEA國際聚變研究理事會(IFRC)原子分子數據委員會委員(2012-)、美國能源部PSI-SciDAC項目科學顧問委員會委員(2013-)、美國核學會(ANS)TOFE專業委員會委員(2012)、ICFRM16專業委員會共同主席(2013)。
1、聚變堆材料和部件
2、等離子體與材料相互作用
3、材料與邊界計算模擬
在國際系列大會如ICFRM(聚變堆材料)、ISFNT(聚變核技術)、PFMC(面向等離子體材料和部件)、TRITIUM(氚大會)、TOFE(聚變能技術)上多次作邀請報告;在國際SCI專業雜誌如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Fusion Engineering and Design、Fu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Physics of Plasma、Nuclear Fusion、Physical Review系列上發表百多篇文章;積極參與並推進相關領域的國內外學術交流,負責組織系列中德等離子體與壁相互作用研討會(其中第二、三屆獲得了國家基金委中德科學中心資助),並負責組織了首屆中意聚變能研討會;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0項(已獲批准5項)。
2006年以來,作為申請人獲得國家基金委面上項目資助3項,作為合作者獲得國家基金委海外青年合作項目資助1項,作為申請人獲得國家基金委中德科學中心合作研究項目資助1項,指導青年職工獲得國家基金委青年基金多項;作為負責人獲得科技部磁約束聚變專項資助項目和課題各1項,實際負責和參與多項;作為負責人獲得發改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助子課題1項;
(3)安徽省人才開發資金資助;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外青年合作項目;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7)國際原子能機構協調研究項目;
(8)科技部ITER配套專項PWI項目課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