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營鎮

李家營鎮

李家營鎮,隸屬於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地處興隆縣北部,東與承德縣大營子鄉相鄰,南與鷹手營子礦區壽王墳鎮、汪家莊鎮毗鄰,西與承德縣劉杖子鄉相連,北與承德縣新杖子鄉接壤,區域面積153.87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戶籍人口11337人。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今境西部屬興隆縣九區,東部屬承德縣。1956年5月,西部建下檯子鄉,東部建下坎子鄉。1988年12月,潘家店鄉併入。2004年7月,更名為李家營鄉。2016年,撤鄉建鎮。截至2020年6月,李家營鎮下轄7個行政村。

2018年,李家營鎮有工業企業9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8個。

基本概況


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花生為主。
李家營鎮位於高密市區以南20公里處,面積98平方公里,轄57個行政村,人口4萬,耕地6.7萬畝。境內有蓄水量4000萬立方米的王吳水庫,膠河自南至北流經全鎮,水資源豐富。濟青高速公路橫貫東西,東至青島市區西至濰坊各70公里。膠新鐵路貫穿鎮區,並在鎮區設有三級車站一處。新建35千伏變電站2處,電力充足。通訊網路暢通,程式控制電話遍通全鎮。2002年全鎮工農業總收入1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8 0元。李家營鎮嶺地佔60%,平原佔40%,適宜各種農作物的生長。蔬菜、果品、黃煙、花生、生豬育肥、肉雞飼養是農業主導產業。以大姜、芋頭、土豆為主的蔬菜生產已成規模,沿膠河兩岸建成了3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年產蔬菜10萬噸。嶺地的冬雪蜜桃中華壽桃早酥梨紅富士蘋果等名優果品種植面積近萬畝,年產果品2萬多噸。養殖業擁有規模養殖小區25個,存欄母豬2萬頭,生豬育肥5萬頭,肉雞存欄80萬隻,年出欄300萬隻。李家營鎮以鎮駐地為中心,在濟青高速公路兩側和膠新鐵路車站處開發建設了佔地3000畝的經濟園區,有工藝品、花生深加工、節能型爐具、水泥預製件、木製品、飲食服務等20多個經營門類,從業戶數達3000戶。可從事傳統工藝品產業的勞動力達萬人,產品直銷韓國、日本、美國、西歐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李家營鎮1996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9135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56%;農村經濟總收入86674萬元,比上年增長22.8%;人均存款1106元,比上年增加31元;花生總產171萬公斤,比上年增長6.2%;糧食總產2033萬公斤,比上年增長1.5%;大牲畜存欄0.56萬頭,比上年增長16.7%;豬存欄1.78萬頭,比上年增長14.8%;肉類生產183.2萬公斤,比上年減少48.3%;果品、蔬菜總產5568.8萬公斤,比上年增長7.1%;鄉鎮企業總產值36969萬元,其中工業產值26637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4.5%、22.9%。1996年底,農村機械總動力達到0.97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1.7%;農村用電量達到340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8.7%。1996年底,全鎮總人口為23600人,比上年減少158人,其中農業人口22800人,非農業人口800人,人口出生率為12.49‰,自然增長率為4.77‰。農業產業化進展速度較快。鎮黨委、政府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效益”的原則,按照“南部林果、北部糧、東部種蔬菜、中間萬畝糧田豐產方、養殖加工一齊上”的思路,大力發展農業規模經濟。根據本地實際,發揮自然優勢,開發南嶺,治理河灘,大力發展果品生產和植樹造林。1995年順利通過了省政府的驗收,達到了省多項標準。至1996年底,經省政府驗收,全鎮林木覆蓋率達到19.2%。1996年發展經濟林1500畝,營造果樹6000畝,林果收入達250萬元。
李家營鎮東部地處膠河沿岸的部分村莊,蔬菜生產是一大經濟支柱。這裡水土資源豐富,具有種植蔬菜的有利條件。村民具有傳統的蔬菜種植技術,祝家莊村、張家莊村大力發展以大姜、芋頭、韭菜、土豆為主的蔬菜生產,冬春採用大棚和地膜覆蓋技術。1996年全鎮種植蔬菜1.2萬畝,總收入達6000萬元。在中部平原地帶規劃了1萬畝數村連片的小麥豐產方,豐產方內實行機耕、機播、良種、規格質量“四統一”。既提高了單位面積的產量,又促進了全鎮的糧食生產。 1996年,糧食總產量達到2033萬公斤;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86674萬元,比上年增長22.8%;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779元,比上年增加515元,是1986年的5.4倍。以大養母豬為主的養殖業,也是一大支柱產業。全鎮平均戶養母豬1.5頭,1996年生豬存欄量達1.78萬頭,比上年增長14.8%,總收入達6000萬元。蛋雞、肉食雞的養殖也方興未艾,穩妥發展。以工藝品企業為龍頭,帶動萬人從業的工藝品和其它加工遍布全鎮各村家家戶戶。1996年工藝品加工總額達5000萬元。鎮黨委、政府強化領導、管理規範,計生工作取得顯著成績,教育、衛生事業也得到了全面發展。全鎮有鎮辦企業6處,從業人員1350人,13個工藝品加工分廠, 25個加工網點,形成了1萬人從業的工藝品加工規模。1996年充分發揮集團化優勢,增加硬投入,擴大重點項目和“拳頭”產品的生產規模,投資978萬元,用於出口爐具、水位計、人造花、金屬軋花板等重點項目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改造,研製生產出一批質量過硬產品。1992年高裕工藝品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陶瓷布絨禮品玩具獲“山東省星火獎”,高密鍋爐附件廠榮獲“中國新產品、新技術博覽會銀獎”,開發的高效節能煤氣爐具榮獲“國際博覽會金獎”,並被農業部命名為“全國鄉鎮企業先進企業”。實行產品多渠道,多口岸銷售,在北京、天津、上海、濟南等十多個大中城市設立了營銷處,產品暢銷日本、韓國、中東、東南亞、南非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1996年全鎮企業完成總產值36969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6637萬元,分別比去年增長14.5%和22.9%。 1996年,全鎮立足沙石資源優勢,投資20萬元,成立了沙石開發有限公司,組織開發利用沿河沙石資源,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當年完成銷售收入100萬元,實現利稅20萬元。
1996年鎮黨委、政府根據現代城鎮建設的要求,結合本鎮實際情況,科學規劃、加大投入、強化領導,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投資40萬元擴修了鎮區內主要道路,拓寬鎮區長1300米,寬40米的主街道,並投資210萬元在鎮區沿主街道旁建起了造型各具特色,居住貿易兩用的標準樓房23幢。1996年秋,在鎮區東側的城律村后,投資20萬元,新建了1處佔地5萬平方米的農貿市場。投資130萬元,開通了裝機容量400門的程式控制電話。同時,加強了宣傳力度,出台了吸引有識之士和各類能人到鎮區經營的優惠政策,使小城鎮建設出現了集經營貿易於一體化的良好格局。1986年以來,鎮黨委、政府堅持“規範化管理,強化領導,從嚴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指導思想,紮實穩妥地開展計劃生育工作。對全鎮100多名計生幹部進行業務培訓30多期,建立人口學校31處,對4300名已婚育齡婦女進行了不同層次的培訓,提高了她們執行計劃生育政策的自覺性。大力開展宣傳教育工作,設置計劃生育內容的過街橫幅32幅,固定標語口號700餘幅。通過鎮、村廣播定期宣傳黨的有關計劃生育工作的方針政策。全鎮建立計劃生育協會組織34個,協會活動室32處,發展會員2700多人。先後投資20多萬元,購置了X光機和B超機等主要設備8台(件) ,定期進行了孕情追蹤服務。全鎮連續十一年圓滿完成了全市下達的人口控制指標。1986年和1990年分別榮獲“濰坊市計劃生育先進單位”和“濰坊市甲級服務站”稱號。1996年各項計劃指標完成情況是:計劃生育率99.6%,晚育率98.3%,晚婚率100%,節育措施及時率100%,統計合格率100%,人口自然增長率3.91‰。
2007年,高密市撤銷李家營鎮,將原李家營鎮的行政區域劃歸柏城鎮,鎮政府駐地不變。
2012年9月,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成立膠河生態發展區,轄57個行政村,近3.9萬人。這裡現代農業基礎良好,有膠河、王吳水庫等豐富的水利資源和膠河土豆、南山酥梨等農產品資源,發展前景廣闊。
新區的成立,得到了廣大幹部群眾的大力擁護和支持,紛紛表示要抓住機遇,振奮精神,齊心協力把家鄉建設得更好。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今境西部屬興隆縣九區,東部屬承德縣。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東部由承德縣劃歸興隆縣
1956年5月,西部建下檯子鄉,東部建下坎子鄉。
1958年8月,屬鋼鐵公社。
1959年4月,析鋼鐵公社建壽王墳公社。
1961年7月,析壽王墳公社建下檯子公社。
1984年3月,撤銷公社,設立下檯子鄉。
1988年12月,潘家店鄉併入。
2004年7月,更名為李家營鄉。
2016年,撤鄉建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李家營鎮轄楊家莊、下檯子、苗家營、早子嶺、趙家店、副將溝、欒家店7個行政村,下設89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李家營鎮下轄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楊家莊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130822110201121李家營村
130822110202220下檯子村
130822110203220苗家營村
130822110204220鑿子嶺村
130822110205220欒家店村
130822110206220副將溝村
130822110207220趙家店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李家營鎮地處興隆縣北部。
地形地貌
李家營鎮境內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境內最高峰平頂山,位於欒家店村,海拔1255米;最低點位於北部欒家店村,海拔380米。
氣候
李家營鎮多年平均氣溫8.5℃,極端最低氣溫-28℃,極端最高氣溫36℃;無霜期年平均155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841.8小時;年平均降水量627.4毫米。降水集中在每年7~8月,7月最多。
水文
李家營鎮境內河道屬灤河流域。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柳河,自楊家莊村至欒家店村流經境內下檯子、趙家店、副將溝村,境內長30千米,流域面積3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李家營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冰雹、低溫、霜凍等。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1994年7月13日,沖毀道路25千米,鐵路大橋1座,農作物受災面積170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82萬元。
自然資源
李家營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鐵、金、銅、鉗、煤、石灰岩、大理石等,其中石灰石儲量4.5億噸。其他自然資源有地下水,狗子、罐子、山雞、蘑菇、蕨菜等野生動、植物。

人口


2011年末,李家營鎮轄區總人口1151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74人,城鎮化率4.9%,另有流動人口44人。總人口中,男性5952人,佔51.68%;女性5564人,佔48.32%;14歲以下1473人,佔12.79%;15~64歲9327人,佔80.99%;65歲以上716人,佔6.2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1400人,佔99%;有滿、蒙古、侗、彝4個少數民族,共116人,佔1%;2011年,人口出生率8.22‰,人口死亡率13.84‰,人口自然增長率-5.62‰。
2017年,李家營鎮常住人口11408人。
截至2018年,李家營鎮戶籍人口1133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李家營鎮全部財政收入完成2215萬元,比上年增長26.4%。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264萬元。完成營業稅597萬元,增值稅901萬元,企業所得稅145萬元,個人所得稅99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92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25元。
農業
李家營鎮有農業耕地面積0.73萬畝,人均0.63畝,林地面積12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5163萬元,比上年增長22%,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1.6%。糧食作物以玉米、穀子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183噸,人均189.6千克,其中玉米1048噸,穀子406噸;蔬菜種植面積1065畝,產量2680噸,主要品種有白菜、蘿蔔,其中白菜1020噸,蘿蔔776噸。
李家營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5800頭,年末存欄1170頭;羊飼養量4720隻,年末存欄1160隻;牛飼養量299頭,年末存欄99頭;家禽飼養量14.76萬羽,上市家禽8.15萬羽;生產肉類995噸,其中豬肉410噸,羊肉178噸;禽蛋407噸;畜牧業總產值1818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5.21%。
截至2011年末,李家營鎮累計造林1.03萬畝,其中防護林0.53萬畝,經濟林0.5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5萬株,森林覆蓋率57%,活立木蓄積量21.5萬立方米。2011年,果樹種植面積1.85萬畝,產量8750噸,主要品種有山楂、梨、蘋果、桃、板栗,其中山楂4661噸,梨1060噸,蘋果780噸,桃669噸,板栗300噸。名優特農產品有雜糧,綠色環保農產品有豆製品等。
工業
李家營鎮工業以礦業採選為主。2011年,工業生產總值1.9億元,比上年增長12.9%,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45%;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全部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32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5432萬元,比上年增長38.4%。
2018年,李家營鎮有工業企業9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
商業
2011年末,李家營鎮有商業網點63個,職工138人;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26.7萬元,比上年增長10%;城鄉集貿市場2個,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56.4萬元。
2018年,李家營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8個。
金融
2011年末,李家營鎮有金融機構1家;各類存款餘額5000萬元;人均儲蓄0.43萬元;各項貸款餘額2200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李家營鎮有幼兒園6所,在園幼兒248人,專任教師13人;小學6所,在校生476人,專任教師4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為100%。
李家營鎮
李家營鎮
科技事業
2011年末,李家營鎮有各類科技人才5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5人,經營管理人才3人,技能人才14人,農村實用人才26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李家營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100平方米;農家書屋7個,建築面積200平方米,藏書1.5萬冊;藝術表演團體民間秧歌隊2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8人。
2011年末,李家營鎮有體育場地6處。8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2%。
2011年末,李家營鎮建立廣播站,配備數控廣播,有線數字電視用戶14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3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李家營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8個,其中衛生院1所,衛生室7個;床位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8張,固定資產總值74.7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2名,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3萬人次,住院手術12台次,出院病人49人次。
2011年,李家營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80.2/10萬。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79%,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9945人,參合率90.89%;孕產婦死亡率為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均為0。
社會保障
2011年,李家營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6戶,人數206人,支出61.13萬元,比上年增長11%,月人均247元,比上年增長8.8%;醫療救助3人次,支出0.64萬元,比上年增長11%;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人次,支出0.15萬元,比上年增長5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20戶,人數763人,支出85.53萬元,比上年增長11%,月人均93元,比上年增長11%;五保集中供養7人,支出1.4萬元,比上年增長33%;五保分散供養87人,支出13.48萬元,比上年增長19%;醫療救助63人次,支出10.72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72人次,支出1.2萬元,比上年增長60%;臨時救濟232人次,支出5.5萬元,比上年增長30%。
2011年,李家營鎮自然災害受災人口3000人,緊急轉移安置10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50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20萬元,救災支出5萬元,比上年增長2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7.38萬元,比上年增長15%。新增就業人員35人,有12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參加各類保險5666人。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李家營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30千米,投遞點8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0.48萬件,征訂報紙116份、雜誌1904冊。有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2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840門,固定電話用戶189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47%;行動電話用戶5000戶,行動電話普及率43%;光纜線路總長達100千米,主幹電纜達120對千米,寬頻接入用戶800戶。
● 能源
李家營鎮有發電企業1家,2011年發電17.9萬千瓦時。2011年末,擁有35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台,總容量8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1條,長114千米,用電負荷0.45萬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160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8%,供電可靠率99.3%。

交通


2011年,李家營鎮客運總量4.02萬人次,貨運總量1.7萬噸。鐵路京承(北京一承德)線過境,境內長24千米,設下檯子站、潘家店站。承唐(承德一唐山)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10.5千米,雙向標準6車道,設李家營1個出口;358省道過境,境內長6.7千米;縣鄉級公路2條,總長35.5千米;“村村通”公路長47.5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