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千斤拔的結果 展開

千斤拔

豆科千斤拔屬植物

千斤拔(學名:Flemingiaphilippinensis Merr.etRolfe)是豆科千斤拔屬植物。直立或披散的亞散的亞。幼枝三稜柱狀,密被灰褐色短柔毛。葉具指狀3小葉;托葉線狀披針形,長約0.6-1厘米,有縱紋,被毛,先端細尖,宿存;葉柄長2-2.5厘米。總狀花序腋生,通常長2-2.5厘米,各部密被灰褐色至灰白色柔毛。莢果橢圓狀,長7-8毫米,寬約5毫米,被短柔毛;種子2顆,近圓球形,黑色。花、果期夏秋季。

分佈於中國和菲律賓;在中國分佈於雲南、四川、貴州、湖北、湖南、廣西、廣東、海南、江西、福建和台灣等地。常生長於海拔50-300米的平地曠野或山坡路旁草地上。

根供藥用,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強筋壯骨、消炎止痛等作用。

形態特徵


千斤拔
千斤拔
直立或披散亞灌木。小葉厚紙質,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偏斜長4-7(-9)厘米,寬1.7-3厘米,先端鈍,有時有小凸尖,基部圓形,上面被疏短柔毛,背面密被灰褐色柔毛;基出脈3,側脈及網脈在上面多少凹陷,下面凸起,側生小葉略小;小葉柄極短,密被短柔毛。總狀花序腋生,通常長2-2.5厘米,各部密被灰褐色至灰白色柔毛;苞片狹卵狀披針形;花密生,具短梗;萼裂片披針形,遠較萼管長,被灰白色長伏毛;花冠紫紅色,約與花萼等長,旗瓣長圓形,基部具極短瓣柄,兩側具不明顯的耳,翼瓣鐮狀,基部具瓣柄及一側具微耳,龍骨瓣橢圓狀,略彎,基部具瓣柄,一側具1尖耳;雄蕊二體;子房被毛。莢果橢圓狀,長7-8毫米,寬約5毫米,被短柔毛;種子2顆,近圓球形,黑色。花、果期夏秋季。
別名:釘地根、一條根(潮汕)、釘地根、千斤秤(潮安、普寧、饒平)、老鼠尾、鎮地根、牛撩(木乞)(南澳)、一條根、牛極頭(潮陽)、牛寮(木乞)(饒平)、鑽地風、大根頭、牛極頭(普寧)、獨角龍、老鼠尾(廣州)、千斤拔(增城、羅定、韶關、湛江、五華)、千斤拔、矮腳老虎、土黃芪、金牛尾、大力牛(惠陽)。

生長環境


常生於海拔50-300米的平地曠野或山坡路旁草地上。

生長繁殖


千斤拔採用種子直播繁殖,秋播10-11月、春播2-5月。千斤拔種子直播繁殖,隨著溫度的升高出苗時間縮短,最好在清明後進行。為了提高種子發芽率,播前應曬種1-2天,裝進蛇皮口袋加入適量細河沙用腳搓25分鐘左右(注意:不要用力過猛,防止種子破裂),然後用40℃的溫水浸種15小時左右,撈起種子后與適量的細砂或火土灰拌種,拌勻后撒播在畦面上,也可開行距25厘米的淺溝,播種復蓋一層薄泥土,以不見種子為宜。在荒坡地上播種時,先用草甘磷進行噴殺雜草,噴后次日進行播種。最好選擇雨後2-3天時進行。每畝播種量0.5-0.75千克,一般10-15天出苗,每畝產苗4-6萬株。

分佈範圍


雲南、四川、貴州、湖北、湖南、廣西、廣東、海南、江西、福建和台灣。菲律賓亦有分佈。
千斤拔
千斤拔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千斤拔喜溫暖、陽光常照氣候;耐旱、忌積水。選擇土層深厚、肥沃,向陽、排水良好的山坡地或大田。深耕33厘米以上,耙細起畦,畦寬1.3米。施足基肥(每畝施50公斤複合肥拌勻土中;或每畝施入3000公斤漚制腐熟的農家肥)。播種前7天噴一次苗前除草劑“草霸(液)”或“丁草胺”,清除雜草。
浸種播種
播種季節最好每年3月(春分)至4月(清明)期間;8月秋播也可以。把種子置於布袋裡,用35℃溫水浸泡1-2天,每天換水2次,並松一松布袋內種子讓種子充分吸氧。有70-80%種子吸水膨脹后即可播種。
1、按株行距15×12厘米在畦面上開行點播。每穴播種子2—3顆。
2、在畦面上按20厘米行距開淺槽,槽寬23厘米、深3厘米。按每畝2公斤種子分量,和適量細沙混拌后均勻直播於淺槽內。然後薄蓋1厘米厚的黃泥粉。澆水保濕。一般15天後發芽。當露出地面的幼苗見到兩張葉片時,其根系已深入地下3厘米以下。此後,注意觀察苗情,根據實際進行間苗、補苗,補苗要澆定根水,保持至少株行距15×12厘米。嚴重缺苗時必須進行補播。前期可在畦兩邊套種插籬笆的豆角或絲瓜之類作物,有利於提高耕地經濟效益。
3、在畦面上完全散播。
田間管理
施肥:千斤拔是喜磷鉀肥的高產藥用植物,不喜氮肥,在整個生長期中應少施或不偏施尿素。7-9月是地下根莖膨大旺期,每月應撒施一次不含氮素的磷鉀複合肥,每畝每次約10千克。千斤拔為多年生根類藥用植物,第一年在施基肥的基礎上追肥三次,苗高10-15厘米時,畝施尿素3千克,促幼苗生長。第二次在中耕除草后(大約在6月下句),每畝施複合肥15千克;第三次在9月份,每畝施45%複合肥10千克。第2年春季幼苗萌發前,每畝追施複合肥15-25千克,7月份再追施一次複合肥,每畝施放20-30千克。施肥選擇在下雨前後施,以下小雨為適。
中耕除草:千斤拔幼苗期(前六個月)生長比較緩慢,容易生長雜草與千斤拔爭光搶肥,幼苗期應及時除草,也可用除草劑蓋草能10毫升兌水15千克噴施地表,以殺滅禾本科雜草。30厘米高時種植地已全部封行,無需人工除草。
疏除花蕾促高產:秋季千斤拔現蕾開花前,用乙烯利10毫升兌水15千克作葉面噴施連噴2-3次,以打落花蕾,促使大量的養分集中供給地下根莖生長。
病蟲害防治
1、根腐病6-8月易在肥沃濕度大的土壤及積水處發生。初見根部腐爛,以後莖枝萎枯,全株死亡。防治方法:(1)雨季疏通排水溝,防止積水;(2)多施草木灰,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燒毀,並在病穴撒石灰防止蔓延;;(3)噴波爾多液,7天1次,連噴3次。
2、炭疽病發病後葉片產生病斑,嚴重時受害葉片和部分莖枝凋萎。防治方法:用65%代森鋅液或1:1:200的波爾多液,於發病初期選晴天噴霧。
3、蚜蟲為害嫩枝嫩葉。防治方法:噴樂果。
採收加工
採種:千斤拔採種期為每年的8-12月,當莢果由青綠漸變淡黃時即可採收,此時採收到的種子出苗率高。採種時間也不宜遲,否則英果會自然裂開,種子彈落。一般將採收到的果莢在陽光下曬乾開裂,除掉果売取得種子,再曬5-7天後置於乾燥容器貯存。
采根:千斤拔為多年生宿根性植物、可自然過冬,第二年萌發出新的苗芽繼續生長。一般在第二年採種完后即可收穫。因為此時廣西氣溫還比較高,陽光較為充足,採收回來的藥材易曬乾,存放不易發霉。有條件的地方最好是在冬天收穫,此時藥材的質量是最好,而且可錯開農時。用勾機勾挖可取后藥材根部。秋收回來的千斤拔,先除去地上基葉,用水洗去泥沙,再削去鬚根,推在太陽下曬乾,然後數十根紮成小把,裝入竹簍或用打絞機打成捆,若不能及時出售,可置乾燥處貯藏,注意防蟲防霉。商品質量標準:以根條直,外皮棕紅色,斷面白色,無陽枝、足干、無霉變者為佳。商品以足干、呈圓椎形、成條粗壯,棕紅色,斷面白色,顯粉性,呈菊花紋,無陽枝、無蟲蛀、無莓變者為佳。
千斤拔
千斤拔

主要價值


藥用功效
祛風除濕、舒筋活絡、強筋壯骨、消炎止痛。
苗葯:根治風濕骨痛,腰肌勞損,偏癱,及慢性氣管炎,乳腺炎,小兒麻痹後遺症,毒蛇咬傷《湘藍考》。
白葯:根治風濕關節炎,腰肌勞損,血崩,白帶,跌打損傷《滇葯錄》。
侗葯:根治風濕骨痛,腰骨疼痛,軟困目眩,四肢無力,消化不良《桂葯編》。
彝葯:根治瘡瘍膿腫《桂葯編》。
壯葯:根治風濕骨痛,腰骨疼痛,軟困目眩,四肢無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桂葯編》。
瑤葯:用於風濕骨痛,腎炎,支氣管炎。
《植物名實圖考》:補氣血。
《嶺南採藥錄》:祛風去濕。治手足痹痛,腰部風濕作痛,理跌打傷,能舒筋活絡。
《南寧市藥物志》:壯筋骨,去淤積。治跌打損傷,風濕骨痛,四肢酸軟無力,黃疸。
選方
千斤拔的根千斤拔的根
①治風濕筋骨痛及產後關節痛:千斤拔每次七錢至一兩,同豬蹄一隻,以酒、水各半燉爛,去渣,食肉及湯。(《江西中醫藥》(10):64,1957)
②治慢性腎炎:千斤拔一至二兩,水煎服。(《新療法與中草藥選編》)
③治咳嗽:千斤拔鮮根一至二兩,水煎服。(《新療法與中草藥選編》)
④治跌打損傷:千斤拔七錢至一兩,酒、水各半煎服。(《江西中醫藥》(10):64,1957)
⑤治婦人白帶:千斤撥七錢至一兩,同豬精肉二、三兩,寬水同燉,去渣,食肉及湯。(《江西中醫藥》(10):64,1957)
⑥治黃腫:千斤拔一兩,酒磨服。
⑦治喉蛾:千斤拔研細末,吹入喉內。
⑧治腫毒:千斤拔,酒磨搽患處。(⑥方以下出《湖南藥物志》)
⑨治牙痛,牙癰:千斤拔一至二兩,蜂房三至五錢,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⑩治蛇咬:千斤拔,水磨搽患處。(《湖南藥物志》)
千斤拔
千斤拔
葯膳配方
千斤拔紅棗雞腳湯:
原料:雞腳6隻,紅棗10枚,花生仁100克(連衣),千斤拔10
千斤拔的花千斤拔的花
0克,春根藤60克。
做法:千斤拔和春根藤洗凈切碎,雞腳過開水燙後去硬膜及爪甲,將全部用料一起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轉文火煲3小時,然後加入上等魚露和味精調味。
吃法:飲湯,吃雞腳、紅棗和花生仁。(千斤拔和春根藤不要吃!)
功效:強筋健骨,用於風濕痹症日久、肝腎俱虛之下肢酸軟;或產後氣血兩虛之下肢痿軟無力;或中風后遺之步履困難、雙膝酸軟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