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恩寺

台灣省台北市報恩寺

報恩寺,位於四川省平武縣境內,是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明朝宮殿式佛教寺院建築群,是平武地方古代歷史、文化、宗教和藝術遺跡的典型代表。始建於明正統五年(1440年),完工於天順四年(1460年),迄今已有五百六十多年歷史。相傳龍州宣撫司土官僉事王璽圖謀為王,暗地裡仿北京宮殿修造王府,后被朝廷察覺,以“報答皇恩”而奏建改作廟宇,名報恩寺。報恩寺布局結構酷似北京紫禁城,所以又稱“深山故宮”。寺內古木參天,氣象森嚴,飛檐凌空,金碧輝煌。大悲殿中的用整根楠木雕成的千手千眼觀音像、華嚴藏中的轉輪經藏和泥塑蟠龍,以及遍布全寺的彩繪壁畫,都是世間罕見的藝術珍品。

歷史沿革


報恩寺始建於明正統五年(1440年),完工於天順四年(1460年),迄今已有五百六十多年歷史。相傳龍州宣撫司土官僉事王璽圖謀為王,暗地裡仿北京宮殿修造王府,后被朝廷察覺,以“報答皇恩”而奏建改作廟宇,名報恩寺。報恩寺布局結構酷似北京紫禁城,所以又稱“深山故宮”。

寺廟由來


報恩寺,顧名思義,即為報答他人恩情而專門為其修建的寺廟,使後人永不忘記,銘記在心,流芳百世。報恩寺的由來眾說不一。一是在明代鎮守嘉峪關城南門的一亦(易)姓武將,兵敗后孤身逃回蘭州,跑到張家河口(現屬西固區),眼看追兵趕到,遂將馬放走,隻身來到一張姓人家,恰遇一老媼,細說原委,請求躲避,以免殺身之禍。老媼萌生憐憫之心,隋急之下,將此人藏匿於一水缸之中,后追兵趕到,老媼設法掩護,官兵搜尋無果,只好悻悻而歸。
逃過劫難的亦(易)姓武將對老媼的救命之恩深表感激,並一再表示日後定當報答,隨即啟程。此人在以後的戰爭中屢建奇功,功勛卓著,明朝皇帝對其加官晉爵,賜姓為王。回想當年若無張媼搭救性命,何來今日榮華富貴。他輾轉來到張家河口,尋找救命恩人。但為時已晚,老媼已死,他便想在此修寺廟一座,以答謝張姓老媼救命之恩。
此時,有一張姓喇嘛,雲遊此地,巧遇此事。他隨說與王姓官員,石青洞有一藏龍卧虎的“風水寶地”,兩條山脈似二龍,中間無量山似珍珠,有“二龍戲珠”之妙。於是,兩人前往石青洞察看。經引薦喇嘛指點,王官員看到果真如此,隨即捐銀修建。二是相傳明末起義軍攻陷蘭州后,肅王部分家族成員逃到張家河口,因藏匿於一張姓老媼家中,倖免遇難,然而追兵卻殺了老媼。肅王族親為報答張姓老媼救命深恩,改朱姓為張姓,從此遁入佛門,雲遊青海、天祝等地。清初,擇石青洞無量山地,建此報恩寺,以報答張媼捨命救人之恩。

寺廟布局


主體建築布置在一條中軸線上,它坐西向東,由東而西次遞升高,寺前廣場上有“華表”兩座,寺內有“金水橋”三座,基本布局完全同於故宮前庭,山門外一對八字牆,形制也極似故宮的排場。主體建築為大雄寶殿,以它為中心分為前中后三十院落。第一進院落起于山門,止於天王殿,中有三橋相連,北側置鐘樓一座,門前由八字牆、台階、狻猊、經幛、廣場組成,顯得氣勢宏闊,莊嚴肅穆。天王殿後為第二進院落,由正殿大雄寶殿、配殿華嚴殿、大悲殿、天王殿四座殿堂組成,大雄寶殿後為第三院落,由萬佛閣、南北碑亭和34間廊廡組成。各殿石階大都採用須彌座,並雕刻以各種花紋圖案。整個建築群左右對稱,渾然一體,構成一座布局嚴謹、裝飾華麗的宮殿與寺廟特徵兼備的古建築群。
報恩寺的建築博採眾長,在建築風格上處處體現了宋元向明清形制的過渡、具有承前啟後的特點。屋頂形式多樣:單檐懸山式、歇山式、重檐歇山式、攢尖頂、卷宗棚頂等。斗拱樣式古樸,全寺現有斗拱二十餘種,被古建築專家譽為“斗拱的搖籃”。而所有柱、額、梁、枋、櫞、檁等木構件,皆用珍貴的楠木,從古至今,有蟲不蛀、鳥不棲、不結蛛網之奇,被中外古建築專家稱為“明初罕見之遺物”,“獨具匠心之傑作”。
報恩寺
報恩寺更是一座精美絕倫的藝術寶庫,它融建築、雕塑、繪畫等藝術為一爐,為中國罕見。報恩寺內除佛像欣賞外,還有的三百多平方米的精美壁畫最為精彩動人。畫面上有身材高大、情態肅穆的帝王君主;有手捧貢品、端莊秀麗的天神玉女;有體形驃悍、面目猙獰的天王力士;還有兩手合十、神情謙恭的寺廟僧侶。各種人物畫像高達3米,高低錯落,左右顧盼,周圍襯以流雲仙氣,並與閣內供奉的金身佛像有如眾星拱月,前後呼應,動靜相襯,生動地構成了一幅莊嚴的“護法圖”。這批壁畫,構圖生動,筆法精鍊,線條流暢,色澤艷麗,窮工極態,真是出神入化,它是報恩寺中的珍貴遺存,也是中國明代壁畫遺產中的精品。據考證,閣內全部壁畫均為明代所繪製,採用瀝金貼金和金線描的手法和礦物質顏料,因而至今線條清晰,色澤艷麗,金碧輝煌,完好如初。萬佛閣集建築、雕刻、泥塑、壁畫四種藝術的精華於一處,真是一座“藝術之宮”。多種龍的造形又是報恩寺一大特點。
報恩寺
寺內的柱、額、梁、枋、天花藻井、瓦當滴水、脊飾吻獸、匾額香爐,以及碑首、碑座、鍾鈕供桌上比比皆是,或刻或繪、或鑄或塑,無處不突出龍的形象。據說,有九千九百九十九條龍,加上“當今皇帝萬萬歲”的龍位,共計有一萬條龍,真可謂是龍的世界。報恩寺歷560餘年風雨,如今古風猶存,於川北林海中熠熠生光,實乃華夏建築藝術中的一顆明珠。必將成為地球上虔誠的藝術朝聖者膜拜的殿堂。清一色楠木結構、一派宮殿設計,融建築、雕塑、繪畫藝術為一爐、集儒釋文化與民間傳說之大成,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築群之一,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寺廟文化


其一,<王子喬>(唐宋之間):
王子喬愛神仙,七月七日上寅天。
白虎搖瑟鳳吹笙,乘騎雲氣吸日精。
吸日精長不歸,遺洞今在而人非。
空望山頭草,草露濕人衣。其二,《王喬洞》(明·許國泰):
洞口碧桃花,春風升滿樹。
不見王子喬,空踏煙霞路。
其三,《王喬仙洞》(清·知縣林宗哲):
葉懸丹成骨已仙,飛鳥過此是何年。
千尋紫氣寒生地,半點靈光夜燭天。
白鶴幾回窺鼎汞,紅塵一任變桑田。
人間此是瀛洲景,秘訣何需問稚川。
現代年輕僧人釋定果(舒城人)、釋定泉(蕪湖人)來此洞朝拜,感慨萬千,發願恢復重建此寺,各自辭去河南商丘開元寺和南京華山戒幢律寺的要職,經巢湖市政府批准,於1996年12月,在王喬洞原海會寺旁購山地30畝,開山重建。為報國土恩、父母恩、眾生恩、師長恩,而更名為報恩寺,並按隋唐建築風格總體規劃並實施,一展當年海會寺的時代背景,襯映王喬洞石窟藝術文化底蘊。正在建設中的報恩寺將打造一處全木結構的一流殿宇,一流佛教文化聖地,一流道風,一流僧才,一流叢林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