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恩寺

福建省福清市報恩寺

“報恩寺”遺址位於福建省福清市江陰南曹自然村南部的南山坳(報恩山),嶺兜村的金峰山以北,新江公路以東約400米,南港大道南側約200米。海拔高度約100多米處。現場挖掘出古井,門楣石,假山石,古僧侶用碗碎片(碗壁有類似蓮花圖案釉彩)等。

景點簡介


《江陰宗教史》記載:報恩祠建於南曹村南山坳(古稱報恩山),圮修無考,僅存遺址。《玉嶼志。報恩寺》載:“南山之南。故相宰翁公祠堂。其三世孫契臻屠於興化應天院后,翁德廣開鴻基,改額《報恩寺》”。
八閩通志》卷之七十五/寺觀/福州府/福清縣… …報恩寺唐乾符中建…(上三寺在江陰里。)… …( 上二十五寺今廢。已上凡二十六寺俱洪武間併入靈石寺。)
又據《淳熙三山志》(又名《長樂志》。成書於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五月,現存明崇禎十年(1637年)刻本藏於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正文·卷第三十六(寺觀類四、僧寺、福清縣)記載:報恩院 江陰里。乾符二年置(公元875年,唐僖宗乙未)。舊產錢一百二十九文。
《江陰宗教史》第六章/第四節自然景觀、古迹記載:報恩寺山:因古建有報恩寺而得名,海拔百餘米。西抵江陰鹽場,東臨占澤洋,北延為南曹門前山,南延為金峰山下之嶺兜嶺,建有隱顯之嶺兜庵。
以此類推,報恩寺應為乾符二年置(公元875年,唐僖宗乙未年間初建),前身應為“報恩祠”,於公元1190年前後由翁德廣改建為“報恩寺”(因翁德廣於公元1174年至公元1189年擔任龍溪知縣,續任山東歷城縣令后辭官滯留江陰,曾經邀請朱熹到江陰一聚,江陰因此有多次朱熹文跡)。根據江陰《玉嶼志》記載:明朝(公元1559年)倭寇進犯江陰,盤踞至公元1560年,期間江陰寺廟大多被燒掠殆盡,報恩寺亦毀於此中。據南曹村《桃溪境續建記》,其後“報恩寺”神像被轉移至桃溪境供奉。所以現在南曹村的“二月二迎春遊”活動就以“報恩寺”與“桃溪境”的高照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