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家庭日
國際家庭日
國際家庭日,1989年12月8日,第44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一項決議,宣布1994年為國際家庭年,1993年紐約特別會議提出從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定為國際家庭日(International Day of Families),以此提高各國政府決定和公眾對於家庭問題的認識,促進家庭的和睦、幸福和進步。
國際家庭日活動
為提高各國政府、決策者和公眾對於家庭問題的認識,促進各國政府機構制定、執行和監督與家庭有關的政策,1989年12月8日,第44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一項決議,宣布1994年為“國際家庭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Family),並確定其主題為“家庭:變化世界中的動力與責任”,其銘語是“在社會核心建立最小的民主體制”。此後聯合國有關機構又確定以屋頂蓋心的圖案作為“國際家庭年”的標誌,昭示人們用生命和愛心去建立溫暖的家庭。
1993年2月,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宣布,從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為“國際家庭日”,目的是提高各國政府、決策者和公眾對家庭問題的認識,促進家庭這一社會基本單元的健康發展。(InternationalDay for Families)。設立“國際家庭日”旨在改善家庭的地位和條件,加強在保護和援助家庭方面的國際合作。
國際家庭日相關圖片
家庭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地位,家庭是應人的需求而出現的。人根據其本能的特徵,需要同類的關懷和憐憫,而家庭就是為滿足人的這一天性需求,而建立的一個集體。
男女的結合是符合人性的,它不但能加深雙方的關係,而且使他們相互完美。並奠定牢固的家庭基石,通過他倆。又可建立起新的親戚關係,而這一裙帶關係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在加強社會基礎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說,家庭作為對社會最有影響的單位在解決困惑人類社會的危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0世紀80年代后,全世界家庭數目急增,截至2009年已達10.3億個,家庭規模日趨縮小。
20世紀九十年代至21世紀初,在各國社會中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其主要原因是由於工作、遷移、信息發展、社會、經濟等關係,以及戰爭和社會不平等因素造成家庭基礎受到動搖。
家庭基礎的動搖,不但導致離婚率上升,而且給社會帶來諸多不利,如年青人離開家庭,進入社會,由於心理不平衡開始在社會上製造暴力事件,以示發自內心的不滿或以此得以安慰。
截至2009年,美國每2對結婚者中有1對婚變,西歐有三分之一的婚姻以離婚告終;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全世界65歲以上老人已達3.5億,歐洲60歲以上的老人已佔總人口的五分之一;人們的家庭觀念也在發生變化。這些家庭問題給社會帶來巨大衝擊,日益為國際社會所關注。
包括聯合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以及其它許多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在內的國際組織做出種種努力,力求提高世界各國的文化和教育水平。
2021年5月15日是第28個國際家庭日,北京市家庭成長中心在北京市婦女兒童服務中心正式揭牌,將為兒童和家長提供家長學校、萌娃樂園、童悅書館等服務。
2020年5月15日是國際家庭日,“守護家庭健康,助力健康中國”——2020年“國際家庭日”中國宣傳活動暨網路直播活動在北京、上海舉辦,政府部門代表、專家等號召每個家庭、每個家庭成員落實健康責任,提升健康素養,守護家庭健康。
本次直播活動由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計劃生育協會、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主辦,中國家庭報承辦。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會長李金華在活動中指出,中國曆來十分重視提高家庭發展能力,促進城鄉家庭和諧幸福。重視家庭、家教、家風,促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落地生根,需要國家、社會、個人共同行動,共同努力。
旨在促進家庭內部的性別平等及兒童權利,並強調通過公正的家庭法框架和多種方案干預防止家庭暴力。
2014年5月6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發布關於開展國際家庭日主題宣傳活動的通知。通知指出,2014年5月15日是第21個國際家庭日,聯合國將今年國際家庭日的主題確定為“家庭事關發展目標的實現;國際家庭年20周年”。中國紀念活動的主題是“人人健康,家家幸福”通知指出,國家衛生計生委將開展國際家庭日主題宣傳活動,召開國際家庭日中國紀念大會;發布《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4)》;啟動實施“新家庭計劃——家庭發展能力建設”項目;舉辦幸福家庭攝影作品展覽;啟動實施中國家庭兒童安全計劃;啟用中國家庭發展標識等。5月15日是國際家庭日。聯合國確定今年國際家庭日的主題為:家庭事關發展目標的實現。中國的主題是:人人健康,家家幸福。5月14日,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全國婦聯、共青團中央、全國老齡辦、中國關工委聯合主辦的2014年國際家庭日中國紀念大會在北京召開。
2013年5月15日,是聯合國確立的第20個“國際家庭日”。“國家家庭日”的主題為“推進社會融合和代際團結”。然而,兼顧工作與家庭的壓力導致的生育養育問題、少子化和老齡化帶來的家庭養老問題以及流動帶來的外來家庭多重發展問題已經成為上中國很多家庭面臨的三大主要問題。提醒社會大眾重視、關愛家人及重視家庭問題;家人能否團結一心、互相扶持與鼓勵,已關係到整個社會能否融合。如儒家倡導“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玩手機”,這是網上流傳很廣的一句話。反映現實生活中,不少家庭有著這樣凄涼的境況:同樣吃飯,父母在說話,子女卻在玩手機。不少人歸咎於科技進步拉開親子距離,其實不然。不少父母為口賓士,難得聚在一起,也很少與子女閑談;缺少情感交融和溝通,親情自然越來越淡薄。面對父母,子女反而感到陌生與尷尬,無話可說。換言之,即使沒有手機、平板電腦,也會用其他方式排解情感空虛和待際尷尬。吸毒、燒車、援交、搶劫等青年犯罪案中,不少青年都稱自己心靈空虛、寂寞得不到救贖。青年犯罪案件多引起社會指責與標籤,“九0后”屬“物質至上的一代”、“浮躁的一代”、“沒有思想的一代”、“不讀書的一代”……然而,社會、家庭又有否反思如何與子女、青年溝通?有否代位思考,了解他們的壓力?一面倒的批評與歧視,只會加劇彼此間的厭惡與憎恨。能否推進社會融合和代際團結,在乎溝通與關懷!專家建議,家庭政策制定應從只面向問題家庭的剩餘型家庭政策,轉化為面向多數家庭的普惠型家庭政策。社會發展要求現代家庭更加註重家庭教育與父母素質,包括優生優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更加關注生育、養育、培育“三育”服務和全面提升生育、生命、生活“三生”質量,要積極營造尊敬老年人的社會氛圍,重視流動人口與居住地城市社區戶籍人口的文化融合。推動婚姻家庭社會化工作,發展婚姻家庭專業社會服務組織,刻不容緩。同時大力培養專業的家庭社會工作者,包括婚姻心理諮詢師、婚姻家庭諮詢師、婚姻家庭律師、社工師以及高級家政員、家庭護理員等,全面推動家庭服務業發展,不斷提高人們家的責任感和歸屬感,才能享受真正的現代文明帶來的幸福感。
紀念活動重點是強調兼顧工作與家庭的必要性,其目標是幫助世界各地的勞動者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在經濟上和情感上支持家庭。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呼籲各國政府和僱主採取相應的政策和措施,為勞動者兼顧家庭創造條件。
2011年主題:面對家庭貧困和社會排斥大會在A/RES/62/129號決議中注意到1990年代聯合國各次主要會議和首腦會議成果中與家庭有關的規定以及這些會議的後續進程繼續提供政策指導,指明應如何加強政策和方案中以家庭為中心的要素,作為統籌、綜合的發展方針的一部分。聯合國國際家庭日激發了一系列提高認識的活動,包括全國家庭日。在許多國家,那一日旨在強調對家庭有利害關係和重要意義的各種領域的機會。活動包括強調有關主題的講習班和會議、無線電和電視節目、報紙專論和文藝節目。
提醒我們注重當今面臨的最緊迫挑戰,一項影響全的家庭、大家庭、社區和政府的挑戰。艾滋病毒和艾滋病給家庭帶來深重的災難。家中有一人生病或死亡,全體家庭成員都遭受痛苦。伴隨這一人類悲劇的還有經濟困難。先是保健費用上漲和收入減少,而後隨著疾病的加重,經濟上日益捉襟見肘,直至影響家庭的衣食住行和其他基本需要。艾滋病毒/艾滋病對家庭的影響尤以兒童為甚。女童常被迫輟學去承擔照顧家人的重任。父母雙亡后,兒童和少女往往就得獨撐門戶。沒有成人的照顧和關懷,許多兒童很輕易遭受歧視、淪為童工或成為其他剝削行為的受害者,進而再感染艾滋病毒。艾滋病還使社區失去向下一代傳授價值觀、文化規範、耕作技術和應付能力的重要渠道。顯然,我們必須盡一切力量幫助家庭頑強地保全自己,因為家庭經常是唯一的安全防線,對決定個人和社區能否很好地對付艾滋病及其後果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01年舉行的關於艾滋病毒/艾滋病問題的大會非凡會議承認家庭在預防、照顧和支持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呼籲各國政府制訂或加強戰略、政策和方案,承認家庭為減少艾滋病的傷害和對付疾病的影響。
母親關心的婚姻家庭、房屋政策、勞動就業政策、低保政策、老年人權益、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健康保健等問題都應該得到一個合理的諮詢渠道,這樣才能保證她們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站穩腳跟,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能,扮演好妻子和母親的角色。當前不少女性由於在工作和生活中壓力過大,心理和身體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疾患,正確處理好事業與健康的關係應該引起家庭、社會的高度關注。其實,許多女性的心理和身體問題都是在工作生活和家庭教育中日積月累而成的,是可以避免的。很顯然,2009年的國際家庭日主題體現了一個母親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這個變化世界中的地位與擔當,進一步我們可以說,和諧社會的構建離不開千千萬萬母親的付出。母親們健康了,才能有力氣和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照顧好家庭的老小,我們的社會才能得以正常運轉,那麼和諧社會的終極目標也並非遙不可及。值此國際家庭日來臨之際,除了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相互支持和成長,保障家庭成員的基本利益和基本自由,也讓我們一起關注母親的健康吧。
2008年,聯合國將“國際家庭日”的主題定為“父親與家庭:責任與挑戰”,目的就是強調父親在家庭中的作用以及重要職責。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責任重大。《三字經》有云:養不教,父之過。各國一些研究均證明,在我們的一生中,父親的影響至關重要,甚至超過母親。父親與孩子交流越多,孩子越少暴力傾向。感受到父愛的孩子人格更健全。有心理學家將父親的影響力比作“粒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持續不斷地發生裂變、釋放“能量”,幫助孩子形成完備的人格。研究表明,父親的言行對子女兒童期和青春期的影響最大。因此,作為父親要時刻注意自身行為,給孩子樹立榜樣,如在公共場合不吸煙、不隨地吐痰、遵守交通規則、對家庭負責、努力工作等,這會讓男孩子從小就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男人,讓女孩子從中獲得安全感,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據聯合國公布的數字,全世界約有6.5億殘疾人,殘疾人問題是全球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為了保障殘疾人的合法權益,2006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了《殘疾人權利公約》。2007年,聯合國將國際家庭日的主題定為“家庭與殘疾人”,其目的就是呼籲國際社會對殘疾人及其家庭給予更多的關注。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國際家庭日致辭中說,對許多殘疾人來說,家庭就是他們的保護屏障;而對有些殘疾人來說,家庭的過分保護也許限制了他們的成長;而對另外一些殘疾人來說,家庭因他們而感到恥辱,使他們備受家庭的虐待和忽視。因此,潘基文呼籲,國際社會有責任保護殘疾人及其家庭免受歧視,並提供更多的機會,使這些家庭履行職責,確保殘疾人充分享受正常人能享受的權利、尊嚴與社會的繁榮。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醫藥衛生知識的不斷普及,人們防病健身的意識加強了,許多家庭都備有藥品,使得一些小毛病能得到及時治療。但是,任何藥物都有兩面性,既可治病,又會危害人體健康。所以,應根據家庭人員的健康狀況,有針對性地準備少量比較安全有效的常用藥物,並學會科學合理地使用。家庭大致可貯備如下幾種藥品。
(1)解熱鎮痛葯:如阿斯匹林、去痛片、消炎痛等。
(3)止咳化痰葯:如必嗽平、咳必清、蛇膽川貝液等。
(10)外用消炎消毒藥:酒精、碘酒、紫藥水、紅藥水、高錳酸鉀等。
(11)外用止痛藥:如風濕膏、紅花油等。
(12)其他:創可貼、風油精、清涼油、消毒棉簽、紗布、膠布等。
國際家庭日
2019年:家庭與氣候行動:關注可持續發展目標
2018年:家庭與包容性社會
2017年:家庭、教育和福祉
2016年:家庭、健康生活和可持續發展(Families, healthy lives and sustainable future)
2015年:男人說了算?當代家庭中的性別平等和兒童權利
2014年:今年國際家庭日的主題確定為“家庭事關發展目標的實現;國際家庭年20周年”。中國紀念活動的主題是“人人健康,家家幸福”。
2013年:推進社會融合和代際團結
2012年:家庭和工作間的平衡
2011年:面對家庭貧困和社會排斥
2010年:移徙對世界各地家庭的影響
2009年:母親和家庭:變化世界中的挑戰
2008年:父親與家庭:責任和挑戰
2007年:家庭與殘疾人
2006年:變化中的家庭:機遇與挑戰
2005年:艾滋病毒/艾滋病與家庭福祉
2004年:國際家庭年十周年:一個行動框架
2003年:籌備2004年國際家庭年十周年紀念活動
2002年:家庭和老齡化:機遇與挑戰
2001年:家庭和志願者:建設社會凝聚力
2000年:家庭:發展的推動者和受益者
1999年: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家庭
1998年:家庭:人權的教育者和提供者
1997年:在夥伴關係基礎上的家庭建設
1996年:家庭:貧窮和無家可歸首當其衝的受害者
1994年:家庭:變化世界中的動力與責任。
註:1995年應該沒有確定國際家庭日的主題,原來提出主題,每兩年確定一次活動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