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分析

2010年傅強所著書籍

《中藥分析》是2010年7月月1日由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傅強。該書主要介紹了中藥分析常用方法、中藥的定性鑒別等內容。

內容簡介


本書為教育部高等院校製藥工程專業本科教學規劃教材。全書分9章,分別介紹了中藥分析常用方法、中藥的定性鑒別、中藥的雜質檢查、中藥植物葯分析、中藥礦物葯與動物葯分析、中藥製劑分析、中藥及其製劑質量標準的制定和中藥製藥過程質量監測。本書既反映中藥質量控制的成熟內容,又反映中藥分析的發展方向,圍繞著質量第一的觀念,將傳統的中醫藥理論和現代分析方法相結合。
本書主要供高等院校製藥工程專業教學使用,同時也可供中藥學、藥學、中藥資源與開發、藥劑、化學等其他相關專業使用,還可作為藥品研究開發、藥品生產企業、醫藥行業質量檢驗等專業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圖書目錄


第一章概論1
一、中藥分析的目的和意義1
二、中藥分析的特點1
(一)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思想1
(二)分析樣品的多樣性2
(三)化學成分的複雜性2
(四)雜質來源的多途徑性3
三、中藥分析的程序3
(一)取樣4
(二)檢驗4
(三)檢驗記錄與報告8
(一)藥品質量標準的定義和作用9
(二)《中國藥典》簡介9
(三)部分外國藥典15
五、中藥分析的發展展望16
(一)中醫藥理論的發展16
(二)中藥質量控制體系的建立與發展16
(三)先進分析方法的建立與應用17
六、中藥分析課程的學習要求18
本章小結18
思考題19
第二章中藥分析常用方法20
第一節中藥樣品的前處理20
一、前處理的意義20
二、前處理常用方法20
(一)樣品的粉碎或分散20
(二)樣品的提取20
(三)樣品的純化和富集22
第二節中藥化學分析方法23
(一)生物鹼含量的酸鹼滴定法24
(二)生物鹼含量的雙相滴定法24
(三)非水滴定法25
(四)沉澱滴定法25
(五)氧化還原滴定法26
(六)配位滴定法26
(一)揮發法26
(二)萃取法27
(三)沉澱法27
第三節中藥常用的儀器分析方法27
一、色譜法27
(一)色譜法的分類27
(二)柱色譜法28
(三)紙色譜法28
(四)薄層色譜法29
(五)氣相色譜法29
(六)高效液相色譜法32
(七)高效毛細管電泳34
二、光譜法35
(一)分光光度法概述36
(二)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36
(三)紅外分光光度法39
(四)熒光分析法42
(五)質譜法44
(六)核磁共振波譜法45
(一)極譜分析法47
(二)庫侖分析法47
(三)溶出伏安法48
(四)電位分析法48
(五)離子選擇性電極48
四、X射線衍射法48
五、熱分析法49
(一)熱重分析法49
(二)差示熱分析法49
第四節新技術與新方法簡介50
一、色譜聯用技術50
(一)氣相色譜紅外光譜聯用技術50
(二)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52
(三)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53
(四)液相色譜核磁共振聯用技術55
二、近紅外光譜技術56
(一)中藥指紋圖譜的由來和分類57
(二)中藥化學指紋圖譜的特點58
(三)建立中藥指紋圖譜的基本要求58
四、分子生物學技術在中藥分析中的應用59
(一)DNA分子遺傳標記技術60
(二)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分析技術60
(三)多聚酶鏈反應測序技術60
(四)隨機擴增PCR技術60
(五)序列標記技術60
(六)生物晶元技術60
本章小結61
思考題61
第三章 中藥的定性鑒別
第一節基源鑒定法62
一、經典形態分類學鑒定法63
二、DNA分子遺傳標記技術鑒定法63
第二節性狀鑒別法64
一、中藥材的性狀鑒別64
二、中藥飲片的性狀鑒別66
三、中藥製劑的性狀鑒別67
第三節顯微鑒別法68
一、中藥材的顯微鑒別68
二、中藥飲片的顯微鑒別69
三、中藥製劑的顯微鑒別70
第四節理化鑒別法71
一、理化參數鑒別法71
二、化學反應鑒別法71
三、顯微化學鑒別法73
四、微量升華鑒別法74
五、熒光鑒別法74
第五節光譜鑒別法75
一、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75
二、紅外光譜法77
三、質譜法78
四、核磁共振波譜法79
五、X射線衍射法79
第六節色譜鑒別法79
三、高效液相色譜法83
第七節指紋圖譜及聯用技術鑒別85
本章小結87
思考題87
第四章 中藥的雜質檢查
第一節概述88
一、雜質及其種類88
二、雜質的來源89
三、雜質的限量檢查89
(一)雜質限量89
(二)雜質限量檢查方法90
(三)雜質限量計算90
第二節一般雜質檢查方法91
(一)原理92
(二)方法92
(三)注意事項92
(一)第一法(硫代乙醯胺法)93
(二)第二法(熾灼后的硫代乙醯胺法)94
(三)第三法(硫化鈉法)95
(一)第一法(古蔡氏法)95
(二)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銀法,AgDDC法)96
六、有害元素測定法97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98
(二)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100
七、熾灼殘渣檢查法102
八、乾燥失重測定法102
(一)常壓恆溫乾燥法103
(二)減壓乾燥法103
(三)乾燥劑乾燥法103
(四)熱分析法104
(一)第一法(烘乾法)104
(二)第二法(甲苯法)104
(三)第三法(減壓乾燥法)105
(四)第四法(氣相色譜法)105
(一)總灰分測定法106
(二)酸不溶性灰分測定法107
十一、農藥殘留量測定法107
(一)樣品預處理108
(二)測定方法108
第三節特殊雜質檢查方法109
一、特殊雜質檢查的意義109
二、特殊雜質檢查的方法109
(一)物理分析法109
(二)化學分析法110
(三)分光光度法111
(四)色譜分析法112
第四節黃麴黴毒素測定法114
一、黃麴黴毒素檢查意義114
二、黃麴黴毒素的種類114
三、黃麴黴毒素測定法115
一、微生物限度檢查意義116
二、微生物限度檢查116
(一)微生物限度檢查概念及控制項目116
(二)製劑通則項下的微生物限度要求116
(三)微生物限度標準117
(四)檢查方法117
本章小結117
思考題118
第五章中藥植物葯分析119
第一節生物鹼類成分分析119
一、結構特徵與理化性質119
(一)有機胺類生物鹼119
(二)托烷類生物鹼120
(三)喹啉類生物鹼120
(四)異喹啉類生物鹼120
(五)吲哚類生物鹼121
二、鑒別試驗121
(一)一般理化鑒別法121
(二)色譜鑒別法123
三、含量測定124
(一)化學分析法124
(二)分光光度法125
(三)薄層色譜法126
(四)高效液相色譜法127
第二節皂苷類成分分析128
一、結構特徵與理化性質128
(一)三萜皂苷128
(二)甾體皂苷128
二、鑒別試驗129
(一)一般理化鑒別法129
(二)薄層色譜法129
三、含量測定130
(一)重量法130
(二)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130
(三)薄層色譜法130
(四)高效液相色譜法131
第三節黃酮類成分分析131
一、結構特徵與理化性質131
二、鑒別試驗132
(一)一般理化鑒別法132
(二)色譜鑒別法133
三、含量測定133
(一)分光光度法133
(二)薄層色譜法134
(三)高效液相色譜法134
第四節醌類成分分析134
一、結構特徵與理化性質134
二、鑒別試驗135
(一)一般理化鑒別法135
(二)薄層色譜法135
三、含量測定136
(一)分光光度法136
(二)薄層色譜法136
(三)高效液相色譜法136
第五節香豆素類成分分析137
一、結構特徵與理化性質137
二、鑒別試驗137
(一)一般理化鑒別法137
(二)色譜鑒別法137
三、含量測定138
第六節揮髮油類成分分析138
一、結構特徵與理化性質138
二、鑒別試驗139
(一)一般理化鑒別法139
(二)色譜鑒別法139
第六章 中藥動物葯與礦物葯分析
第七章 中藥製劑分析
第八章 中藥及其製劑質量標準的制定
第九章 中藥製藥過程質量監測
附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