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雲山鎮的結果 展開

雲山鎮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下轄鎮

雲山鎮,隸屬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地處臨川區北部,東與東鄉區詹圩鎮毗鄰,南與羅湖鎮唱凱鎮接壤,西隔東鄉河與羅針鎮相望,北與進賢縣相連。轄區面積98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21個行政村。2018年末,雲山鎮轄區有戶籍人口4.16萬人。

2018年末,雲山鎮境內有工業企業69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家。

歷史沿革


雲山圩背靠屋背山,面臨東鄉河,每當冬春,晨霧繚繞,山藏於中,故名雲山。清代,境域為長東鄉的四十七至四十九都屬地。民國36年(1947年),屬第三區(李渡區),新中國成立后,1953年後屬第十一區(雲山區)。1958年,與甘陂、南溪鄉合併成立雲山人民公社。1984年改稱雲山鄉。1994年建鎮。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屬第三區(李渡區)。
雲山鎮
雲山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雲山鎮位於臨川區北部邊境,東界東鄉區詹圩鎮,南與羅湖鎮和唱凱鎮接壤,隔東鄉河與羅針鎮相望,西北界進賢縣白圩、長山鄉。轄區東西最大距離9.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1.5千米,總面積9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雲山鎮地處撫河中遊河谷階地與丘陵區,地勢南、西高,北和東南低。主要山脈有金山,境內最高峰金山嶺,海拔265.9米;最低點位於石澤渡水閘附近。
雲山鎮地形圖
雲山鎮地形圖

氣候

雲山鎮屬亞熱帶氣候,其特點是夏季多雨。多年平均氣溫17.7℃,1月平均氣溫5.1℃,極端最低氣溫-5℃(2008年1月22日);7月平均氣溫29.3℃。

水文

雲山鎮主要河流有東鄉河,境內總長度10千米,流域面積23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雲山鎮境內多山丘崗地,東北高,西南低,有金山嶺、筆架山、小華山等多座山脈,其中以金山嶺最高,海拔266米。東鄉河流經鎮境南端,流程15公里,從西部入撫河。雲山鎮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7.3℃,平均日照時數為1762.3小時,平均降雨量1720毫米,平均無霜期269天,全鎮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光熱資源充足,雨量充沛,地下水資源豐富,水系發達,水質良好,對發展水產養殖業非常有利。但也存在暴雨、洪澇、乾旱、寒潮等自然災害。2009年全鎮國土面積97.8平方公里(約合14.67萬畝),其中耕地34648畝,林地8.2萬畝,鎮域平均森林覆蓋率51%。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雲山鎮下轄1個社區及21個行政村:雲山街社區、雲山村、鄢坊村、南光村、周坊村、甘陂村、圳上村、洋坊村、韓梅村、梅坊村、游源村、庫前村、龔何村、石洋村、巷口村、清溪村、大源村、楊泗村、肖坊村、水田村、歐湖村、駱仙村。
下轄社區雲山街社區
下轄村雲山村鄢坊村南光村周坊村甘陂村
圳上村洋坊村韓梅村梅坊村游源村
庫前村龔何村石洋村巷口村清溪村
大源村楊泗村肖坊村水田村歐湖村
駱仙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雲山鎮轄區總人口3.9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500人。總人口中,男性2.18萬人,佔55%;女性1.78萬人,佔45%。2011年,雲山鎮人口出生率11.53‰,人口死亡率5.64‰,人口自然增長率5.9‰。
2017年末,雲山鎮轄區有常住人口4.05萬人。
2018年末,雲山鎮轄區有戶籍人口4.16萬人。
雲山鎮
雲山鎮

經濟


綜述

2017年末,雲山鎮境內有企業185家,企業從業人員1324人。
“十一五”期間,該鎮社會經濟得到全面發展,2006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24200萬元,“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11%,2011年達40480萬元,比2006年增長67.27%,其中工業產值19364萬元,農業產值21116萬元。“十一五”期間鎮財政收入年均增長63.1%,2011年達到1495萬元,比2006年增長5倍;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600元,比2006年增長85.4%。2012年,全鎮財稅總收入1954萬元,同比增長約30.7%;國民成產總值4.048億元,同比增長10%;固定資產投入7600萬元,同比增長20%;農民人均純收入8360元,同比增長10%。
2010年,雲山被列為省級示範鎮,雲山鎮全力依託“三個優勢”(區域位置、土地資源和勞動力資源),藉助“兩大契機”(市政府在雲山打造工業新區和昌撫經濟一體化),主攻“三大建設”(集鎮新區、旅遊景區和工業園區),全力招商引資,把雲山建設成為撫州北大門的人居旺鎮、商業旺鎮、旅遊旺鎮、工業旺鎮。

農業

2011年,雲山鎮生豬出欄2.24萬頭,家禽存籠20萬羽,水產品總產量達95萬千克。

工業

2017年末,雲山鎮境內有工業企業69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
2018年末,雲山鎮境內有工業企業69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

商貿

2018年末,雲山鎮境內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有11家。

交通


雲山鎮境內有京福高速公路、昌廈公路、316國道穿境而過。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雲山鎮境內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720人,專任教師43人;小學20所,在校生3680人,專任教師17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563人,專任教師8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雲山中學創辦於一九六九年,地處臨川的北大門,距316國道僅1000米,交通十分發達便利。雲山中學校門由雲山中學畢業的莘莘學子為了回報母校免費捐資設計並開發共建而成,其中包括陳玲、吳靈燕、顏雄等等,表達了濃濃的愛校/師生之情。學校師生在全國縣、市、區各類比賽中屢獲優異成績,連年被區教育局、鎮黨委評為先進單位和先進黨支部。1999年、2005年兩次被評為區文明單位,有30餘人次榮獲“春蕾“杯比賽一、二、三等獎。雲山中心小學坐落於316國道昌撫公路段旁的雲山鎮(臨川區的北大門),毗鄰進賢的李渡、文港。學校始創於1973年,先後被評為臨川區第一屆文明單位、群眾滿意基層站所、局鎮先進單位、先進黨支部等榮譽稱號。江西美佛兒國際學校創建於2002年初,為著名民辦教育家、福建客商施守春先生合資興辦,是一所從幼兒園至高中,十五年一貫制的國際化、現代化、全寄宿封閉式管理的民辦學校。學校佔地317畝,現有300餘名教職工,4466名寄宿學生,教學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學校實行“封閉式管理,開放式教育”,高擎“快樂學習,快樂生活”的現代教育理念,提供幼兒園至高中階段全方位教育。

科技

2011年末,雲山鎮有各類科技人才425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01人,經營管理人才120人,技能人才89人,農村實用人才175人。

體育

2011年末,雲山鎮境內有體育場地2處,40%的行政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雲山鎮境內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9個,其中村衛生所18所,鎮衛生院1所;病床20張,專業衛生人員24人。
2011年,雲山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58/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5.4%,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8.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48萬人,參合率98.2%;孕產婦死亡率為零,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7.9‰、5.1‰、2.8‰。

社會保障

2011年,雲山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43戶,人數513人,支出11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月人均180元,比2010年增長20%;城市醫療救助10人次,共支出1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
2011年,雲山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72戶,人數1671人,支出12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月人均90元,比2010年增長2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2人,支出5.28萬元,比2010年增長2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80人,支出28萬元,比2010年增長20%;農村醫療救助20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98人次,共支出180萬元,比2010年增長40%。

城鎮建設

2017年末,雲山鎮城鎮建成區面積達6905公頃。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雲山鎮境內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35千米,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468份、期刊117冊,業務收入27萬元。
2011年末,雲山鎮境內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行動電話用戶1.04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99%。2011年,雲山鎮電信業務收入4365萬元。

旅遊


大金山禪寺

金山嶺峰勢如百鳥朝鳳,瑞氣升騰,萬畝山地簇擁環繞,村莊錯落如星,道路縱橫似弦。山上百花齊放,翠柏常青,白雲如煙,朝陽似胭脂,月亮如磨盤。宋朝王安石屢上金山,翰墨留香,吟詩滌塵。景區內森林覆蓋率高,空氣清新宜人,從臨川、進賢方向均有道路直通山頂,山上山下林間石階小路相連,曲徑通幽,給登山愛好者帶來極大樂趣,搖金井、金水牛、金扁擔、金雞籠,金葫蘆等神話傳說令人流連忘返。2007年12月大金山禪寺被國家旅遊局授予AA級旅遊景區稱號,2008年撫州市首屆旅遊文化節評定景區為撫州十佳旅遊景點。金山寺坐落在臨川、進賢、東鄉三縣交界的金山嶺主峰,佔地約2平方公里,寺廟建築面積5000餘平方米,始建於唐代,歷史悠久。鼎盛時期,寺內僧侶達五百餘眾,被稱為贛東三大名寺之一。明代末年寺廟被毀。至1936年由南湘普凈法師重建,1947年,以慧悟法師(即印空法師)為首擴大建廟宇,大殿落成開光之日,恭請西藏貢噶活佛登壇說法,故更名為“中華貢噶寺”,至文革動亂期間再度遭劫,寺毀僧散。1985年,當地政府邀請接法於本煥大和尚座下的臨濟宗第四十五代傳人印空老法師重回金山,於是年逾七旬的老法師毅然挑起了重建金山寶剎的重任。經過十餘年的艱苦努力,終於重建了規模宏大,道場莊嚴,超逾歷代的金山寺。1987年經縣人民政府批准開放,1989年12月複名“金山禪寺”。寺宇恢復,僧眾安頓,老法師又慮佛門龍象匱乏,為紹隆僧種,續佛慧命,遂又於1994年創辦江西省尼眾佛學院,這是全省唯一的一座佛學院,面向全國招收學員,是全國第二大佛學教育基地,因而此地又被人們譽為“贛東佛教城”,金山寺山門、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藏經樓、法堂、禪堂、教學樓等一應俱全,目前在國內尼眾道場中規模最大,設計最好,設施最齊,功能最全。
雲山鎮
雲山鎮

開山古寺

位於雲山鎮政府駐地以西2公里處,因唐天寶年間西域高僧到此開山修鍊而命名。後有玉蟾禪師駐錫此處,大雄寶殿後水井玉蟾井由此而來。古時寺院常設書院,明嘉靖年間,境內水田村先賢,進士出身、官拜都察院左都御史的陳炘幼時曾在此發憤苦讀。嘉靖皇帝感陳御史為官清廉,欽賜三株皇梁木(羅漢松)給陳炘,陳炘不忘桑梓地,親手將其一株栽在老家水田村,現寺內大雄寶殿旁生長茂盛的羅漢松即當年陳公親手所植皇梁木。

筆架名山

位於雲山鎮西南端的筆架山,山巒環抱,三峰突兀如筆架,林茂竹秀,風景極佳,歷來有“筆架之峰天下奇”之稱。東鄉河北岸巷口村,古時緣於水運交通便捷,設有碼頭,開設集市名羅市巷口,村后一山形像鳳凰展翅,名鳳凰山;又因狀如筆架,得名筆架山。站在筆架山頂,南望東鄉河在巷口村盤蜒,宛如一幅天然太極圖,北望金山寺,千佛萬聖呼之欲出。明朝中期,巷口村人徐奮鵬,與湯顯祖、陳炘皆為同窗好友,因無意仕途,與其侄徐春榕在幼年求學之地筆架書院開館講學,著書立說。徐氏著作《古今治統》二十卷,流入東瀛日本,被奉為治國方略,據傳日本明治維新便受此書影響。今徐氏後人仍保存徐春榕當年親筆書寫的《古今治統》目錄。
雲山鎮
雲山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