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武年
四川省測繪學會副理事長
楊武年,男,漢族,1954年7月生,寧夏中衛人,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1978年畢業於成都地質學院找礦勘探專業;1987年在職於成都地質學院構造地質專業研究生學習,獲理學碩士學位;1994年於成都理工學院數學地質專業博士研究生學習,獲得工學博士學位。現任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地學空間信息技術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四川省測繪學會副理事長,中國GIS協會教育與科普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1978年畢業於成都地質學院找礦勘探專業留校從事遙感地學應用至今;
1985-1987年在職於成都地質學院構造地質專業研究生學習,獲理學碩士學位;
1991-1994年於成都理工學院數學地質專業博士研究生學習,獲得工學博士學位;
1985年晉陞講師,1992年和1994年分別被原地礦部破格晉陞為副教授和教授,1998年增列為博士生指導教師;
1996年首批入選原地礦部“百名跨世紀人才培養計劃”;
1997年獲得“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稱號;
2000年獲得“四川省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博士”稱號;
2002年入選“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011年再次被認定),同年入選“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培養計劃;
2003年獲得“成都市優秀創業人才”稱號;
2012年和2014年分別獲得四川省和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現任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國土資源部“地學空間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四川省測繪學會副理事長,中國GIS協會教育與科普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國際數學地球科學協會(IAMG)委員,國際數學地球科學協會中國國家委員會(IAMG-CN)理事,中國測繪學會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委員會委員等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在成礦構造研究方面,提出了區域構造變形及應力場遙感圖像分層解析的新方法及其理論;
(2)針對礦產資源模型預測法存在的缺陷,發展了成礦環境遙感信息場分層解析與無模型礦床預測的理論及其方法;
(3)針對高原區數字區域地質調查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遙感圖像地質解譯三維可視化及影像動態分析”方法與新概念,可改變傳統遙感地質解譯思維方式,從圖像的三維可視化與動態分析角度,進行宏觀路線觀察和有效局部地質遙感信息提取;
(4)近年來,在承擔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研究中,提出了以植被為中心的“生態水(層)”遙感定量反演新思路, 建立了生態水(層)信息指標體系和生態水(層)各指標參數的遙感反演模型,並提出了計算生態水資源量的遙感反演模型與方法;
(5)軟體開發:負責研製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正射遙感影像製作系統”(RS_OrthoMapper、“數字區調遙感圖像處理系統”。
(6)其他:在四川省礦山現狀調查及其資料庫建設方面、四川省生態環境動態監測與評價方面、縣域永久性基本農田劃定工作等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如2001年作為四川省首席科學家負責完成的“岷江上游生態環境遙感綜合調查與評價”(國家科技部863計劃-308專項)項目,研究成果被中央電視台走近科學欄目、四川電視台、科技日報、中國國土資源報、四川日報等媒體多次報道。
1980年以來長期從事遙感地質、3S技術在國土資源勘查、生態環境和地質災害動態監測與評價、測繪工程與製圖、工程地質等方面的教學與科研。負責主持承擔完成國際合作、國家和省部等重要科研30餘項,獲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1項,省部以上科技進步/科技成果獎10項(其中第1持證人6項和863-308主題先進工作者獎)。在Inte.Journal of R. S.、IAHS-AISH Publication、科學通報、地質學報、遙感學報等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及國際學術會議文集上發表論著200多篇(合作出版專著2部、合編教材2部),其中SCI、EI收錄50多篇,有20多篇參加國際學術會議,20多篇在全國性學術會議上交流,10多篇為大會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