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學報
遙感學報
《遙感學報》由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中國地理學會環境遙感分會主辦,是中科雙效期刊。
1986年,《環境遙感》創刊;1996年,升級並更名為《遙感學報》。
據2018年3月《遙感學報》官網顯示,學報第二屆編委會有首席顧問1人、編委成員41人。據2018年3月中國知網顯示,《遙感學報》出版文獻共2619篇、總下載1100788次、總被引61467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931、(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234。
1986年,《環境遙感》創刊。
1996年,《環境遙感》升級並更名為《遙感學報》,完成了早期從報道遙感試驗和典型應用成果,到全面關注遙感機理、技術方法和應用的綜合性學術期刊的轉變。
1999年,獲第二屆全國優秀地理期刊獎。
2000年,獲中國科學院優秀期刊獎。
2005年起,連續10年獲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
2008年起,連續3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獎。
2012年,獲第二屆全國優秀測繪期刊。
2012年,獲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2012年,獲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質量提升項目資助。
2015年,獲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TOP50項目資助。
《遙感學報》
• 報道內容
《遙感學報》致力於報道遙感領域及其相關學科具有國際、中國國內先進水平的研究報告和階段性研究簡報以及高水平的述評;著重反映本領域的新概念、新成果、新進展。內容涉及遙感基礎理論,遙感技術發展及遙感在農業、林業、水文、地礦、海洋、測繪等資源環境領域和災害監測中的應用,地理信息系統研究,遙感與GIS及空間定位系統(GPS)的結合及其應用等方面。
• 學科定位
以遙感與地球信息科學領域研究為主,側重報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以及重要國際合作項目在地球信息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遙感及相關學科研究的前沿理論;注重區域性和綜合性、可持續發展研究,關注資源研究與全球變化等重大課題有創新的新思想、新觀點和新學說。
• 欄目設置
《遙感學報》設有技術方法、遙感應用、基礎理論、綜述、國產衛星、全球農情遙感專欄大氣遙感專欄、遙感大數據技術專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題、RemoteSensingApplications、氣溶膠遙感觀測專欄、SAR海冰圖像分割與分類技術專欄、大氣遙感、水質遙感:重金屬光學參數測量、FundamentalResearch等欄目。
據2018年3月《遙感學報》官網顯示,學報第二屆編委會有首席顧問1人、編委成員41人。
首席顧問:高煒
編委:王平、王勁峰、王晉年、王橋、王智勇、王超、鄧孺孺、盧乃錳、劉學工、劉高煥、孫國清、閻廣建、余濤、張兵、張國成、張增祥、李加洪、李召良、李岩、楊凱、楊昆、邵芸、邸凱昌、陳晉、陳鏡明、林明森、林琿、范一大、金亞秋、宮鵬施建成、趙冬至、趙忠明、黨安榮、秦其明、梁順林、黃波、黃詩峰、童玲、蔣興偉、黎夏
據2018年3月中國知網顯示,《遙感學報》出版文獻共2619篇。
據2018年3月《遙感學報》官網顯示,學報已發行到7個國家和地區。
國際上,《遙感學報》被EICompendex資料庫、斯高帕斯資料庫(Scopus)、俄羅斯文摘雜誌(AJ)、波蘭哥白尼索引(IC)、日本科學技術文獻資料庫(JST)、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PD)、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等收錄。
在中國國內,《遙感學報》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年度研究報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CAJD)、中國學術期刊文摘、ChineseScienceAbstracts(A輯)、中國電子科學文摘、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等收錄。
據2018年3月中國知網顯示,《遙感學報》總下載1100788次、總被引61467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931、(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234。
• 辦刊宗旨
及時反映遙感領域及其相關學科的高新技術發展及應用狀況,探討遙感及地球信息科學領域的新理論、新方法及新的應用領域,關注國內外遙感領域的具有創新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的學術成果,促進學術交流,推動學科發展、技術進步以及人才培養。
第一屆編委會主任委員:陳述彭
第一屆編委會主編:李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