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西工區的結果 展開

西工區

河南省洛陽市下轄區

西工區,隸屬河南省洛陽市,位於河南省洛陽市中心,是洛陽市六大主城區之一。轄區中心位置約在東經112°43′,北緯34°67′,總面積55.95平方千米。西工區整個地勢北高南低,地貌由城區平原和邙山丘陵區及少量坡地組成。洛河在本市境內幹流長195千米。西工區位於暖溫帶地帶,四季分明。截至2018年,西工區下轄9個街道。區政府駐王城路街道。全區常住總人口為36.21萬人(2017年)。

民國十二年(1923年),河南省長公署遷駐西工,1975年11月,市屬各區的行政區劃調整,恢復西工區建制。河洛文化起源於以洛陽為中心的中國古代河洛地區,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濟洛高速南北貫穿,310國道、小浪底專用線過境。獲得2017年度全省綜治和平安建設優秀縣(市、區)稱號。境內有天子駕六博物館、應天門遺址、西工兵營、櫻桃溝風景區等景點。

2017年,西工區實現生產總值(GDP)133.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0%。其中,第一產業2888萬元,同比增長3.4%;第二產業57.28億元,同比增長7.8%;第三產業76.33億元,同比增長10.0%。

徠洛陽市司法局、洛陽市民政局聯合表彰2019年度洛陽市“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西工區邙嶺路街道辦事處石油路社區、中建社區名列其中。

歷史沿革


西工區風景
西工區風景
西周成王五年(前1038年)周公姬旦在此建王城。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陽,到晉高祖石敬瑭天福三年(938)的1708年間,先後有東周、隋、唐、後梁後唐後晉等6個朝代30個帝王先後在此建都
民國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在洛陽老城以西大規模興建兵營,當時叫“西工地”,簡稱“西工”。民國九年(1920年)9月。直系軍閥吳佩孚以直魯豫巡閱副使身份進駐西工,並進一步擴建兵營,修築馬路,由原來267萬平方米的兵營擴大到677萬平方米,5000餘間營房擴建到1.2萬餘間。
民國十二年(1923年),河南省長公署遷駐西工,洛陽第一次成為河南省省會。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日軍進攻上海,國民政府定洛陽為行都並一度遷洛辦公,國民黨中央黨部設在西工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6月,華北大部分地區淪陷,洛陽成為北方抗日前哨,國民黨第一戰區長官司令部駐西工,洛陽成為當時華北抗戰的政治、軍事中心。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遷洛駐西工,洛陽第二次成為河南省省會。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4月,洛陽二次解放,西工地區劃屬洛陽市第五區(鄉級區),9月改屬第三區。
1953年8月,西工地區改屬第二區。
1955年7月,西工區合併到洛陽市老城區。
1956年3月,經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成立本區,升格為縣級市區。
1956年10月,組建西工街道辦事處,北窯鄉劃歸老城區,同時將馬路街街道辦事處由老城區劃歸西工區。
1957年6月,籌建金谷園街道辦事處。
1958年12月,西工區與老城區、郊區邙山公社合併為政社合一的洛北人民公社,后改稱洛北區。
1975年11月,市屬各區的行政區劃調整,恢復西工區建制。
1982年7月,將關林街道分為關林街道和安樂街道,道北街道分為道北街道和邙嶺路街道辦事處。
1983年9月,經市政府批准,新設洛陽車站地區管理委員會(簡稱“車管會”),歸西工區管轄。
1989年2月,洛陽車站地區管理委員會改名為洛陽車站地區管理處(簡稱“車管處”),升格為副處級單位。
1984年5月,市屬各區的行政區劃調整,將西工區關林街道和龍門街道,改屬郊區管轄。
1991年6月,新設凱旋東路街道和漢屯路街道。
2000年6月,市屬各區的行政區劃調整,安樂街道改屬洛龍區管轄,紅山鄉、洛北鄉改屬西工區管轄。
2010年9月15日,市政府將西工區管轄的道北路街道劃歸老城區管理;將老城區邙山鎮管轄的大路口村、史家屯村劃歸西工區洛北鄉管理;將西工區邙嶺路街道管轄的洛陽市殯儀館所佔區域劃歸道北路街道管理;將道北路街道管轄的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洛陽分院所佔區域劃歸西工區邙嶺路街道辦事處管理。
2012年11月,紅山鄉和洛北鄉分別更名為洛北街道、紅山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西工區地處洛陽市中心,東至定鼎路,北接邙嶺,與老城區毗連;西鄰澗河,與澗西區相鄰;西北與新安縣、孟津縣接壤;南至洛河,與洛龍區隔河相望。總面積55.95平方公里。
西工區地圖
西工區地圖

地質

西工區地處華北地台(華北古陸板塊)與秦嶺褶皺系(古秦嶺洋板塊)接合部位,橫跨兩個一級大地構造單元。以黑溝——欒川斷裂為界劃分為北部地台區和南部地槽區。其中的北部地台區屬華北地層區豫西分區,地層出露齊全,分佈有基底變質岩系及上覆蓋層沉積岩系,為典型的雙層結構,地層有較好的連續性。

地形

西工區位處洛河下游中部北側,整個地勢北高南低。地貌由城區平原和邙山丘陵區及少量坡地組成。城區地面較為平坦、開闊。紅山鄉和邙嶺路街道辦事處位處邙山黃土丘陵和坡地,有些較狹窄的丘陵,溝壑縱橫,地形破碎。

氣候

● 氣候類型
西工區位於暖溫帶地帶,氣候具有春季多風、氣候乾旱,夏季炎熱、雨水集中,秋季晴和,日照充足,冬季乾冷、雨雪稀少的顯著特點。
● 季節劃分
西工區全年四季分明,熱量、降水量隨時間分佈具有顯著的季節性特點。全年日照時數為2141.6小時,各地差異不大,四季分佈為夏多冬少,春秋居中。
據統計,西工區內夏季的炎熱期、暑熱期比郊區長,分別多5天;冬季的冷期、寒期則比郊區短,分別少5天。
● 氣溫
西工區1986年~2000年的年平均氣溫在12.0℃~14.7℃左右。四季平均氣溫1986年~2000年,區內冬季平均氣溫在0℃以上;春季平均氣溫在15℃以上;夏季平均氣溫在26.8℃~27.2℃之間;秋季平均氣溫在15.0℃~15.4℃之間。
西工區內氣溫隨季節變化明顯,四季分明,1月氣溫最低。入春以後急劇升溫,從3月到4月,升溫最快。春季處於冬季風向夏季風轉換的階段,溫度回升很不穩定,時高時低,有時還會出現倒春寒天氣。
● 降水
西工區處於背風處,海拔高度低,降水量顯著減少;年降水量一般比臨近山地少200毫米~300毫米,形成了明顯的少雨區。四季降水量春季(3月~5月)降水量:隨著冬季風向夏季風過渡,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開始增多。
西工區年降水量的年際變化降水量的年際波動不大。各個年代內逐年降水量偏多與偏少交替出現,特多與特少的年份很少。
● 風
西工區全年盛行東北風或西風。由於地處河谷地帶,和山區相比風速較大,年均1.9米/秒~2.9米/秒。冬春季風速多大於2米/秒,夏、秋季風速多小於2米/秒。

水文

● 地表水
洛河:潼關以下黃河上的最大支流,發源於陝西省華山南麓南田縣灞源鄉木岔溝芋園泉和洛南縣西北部的洛源鄉黑章村龍潭泉,兩流匯合東流,到洛寧、盧氏兩縣交界處的故縣水庫入洛陽市境,經西工區南側、洛寧縣、宜陽縣、洛陽市區,納澗河后流入偃師,納伊河后改稱伊洛河,東行經黑石關出境入鞏義市,最後在鞏義神堤匯入黃河。
澗河:洛河的第二大支流。發源於三門峽市陝縣觀音堂北馬頭山,向東流經澠池、義馬至吳庄入洛陽市境,再東流經鐵門鎮、新安縣城、磁澗到西工區瞿家屯入洛河。枯期時有斷流。入城區后,主要接納西工區、澗西的雨水和污水,河床為亞粘土組成,呈“U”型發育。金水河為澗河支流,發源於新安縣雲夢山東麓,流經新安、孟津和紅山鄉黨灣村,注入澗河。
中州渠:始建於1959年。起源於瞿家屯澗河口,築有進水壩,引澗河和洛河水,蜿蜒流經西工區南部和東部,經老城區、瀍河區、洛龍區,在偃師境內流入洛河。全長60千米。
● 地下水
西工區中部和南部,由於位處河谷與平原,地下水較為豐富,補給便利;西部和北部的紅山鄉及邙嶺路街道辦事處,位處丘陵邊沿,地形凸出,地下水較為貧乏。在正常情況下,地下水動態年內變化大體是:1月~6月,由於冬春乾旱少雨,加之灌溉用水量大,地下水位明顯下降;汛期7月~9月,是全年降水量最集中的月份,在這期間,由於受降水量補給,農作物需水量主要靠降雨,農灌用水減少,地下水位明顯處於上升趨勢;10月~12月,隨著降水量逐漸減少,地下水位又處於緩慢下降狀態。
西工區天然水質較好,適宜作多種用途的水源。淺層地下水主要為重碳性低礦化度淡水,一般無色無味,PH值在6.5~8.5之間,各項指標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一般可直接作飲用水源。

土壤

西工區南部位處於洛河北側,土壤沉降堆積而成,由黃色沙質黏士組成,多為褐土,也有少量潮土;在褐土中,石灰性褐土比重最大,紅黏土比重次之。西北部的紅山鄉和邙嶺路街道辦事處,與邙山為骨架的黃土丘陵相連,其土壤組成物質,下部為中更新世深色黃土,上部為晚更新世淺色黃土,由於侵蝕較為強烈,淺色黃土被削移,丘岡頂部中更新世深色黃土廣泛出露分佈。除黃土外,黑坊土、白面土少量分佈。耕層有機質、氨和速效磷含量低,不利作物生長。

自然災害

● 氣象災害
1、早災
1986年~2000年,西工區內降水量偏少,加之降水的時空分佈不均勻,年際變化又大,致使旱災較為頻繁。大範圍的春旱發生幾率約兩年一遇,1986年出現的春旱是較重的一次。夏季由於降水時空分佈極不均勻,夏旱出現幾率較大,約十年八遇,多於春旱。
2、雨澇
暴雨是造成雨澇的主要原因。連續多雨使窪地積水,甚至河堤決口,農田浸淹或被沖毀。雨澇的地區分佈特點,是市區多於山區。
3、冰雹
冰雹出現的範圍較小,時間也比較短促,但來勢猛,強度大,往往會給局部地區工農業以至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較大損失。降霉多集中在每年4月~6月,這時冷暖空氣在境內上空交織,提供了形成雲的條件。冰的持續時間很短,大部分少於5分鐘,30分鐘的僅佔5%。
徠4、霜凍和凍害
霜凍是作物在生長季節里因氣溫降到0℃以下而受害的一種氣象文害。區內每年平均無霜凍期為205天~209天。
● 地震
洛陽地處邢台——河間地震帶與許昌——淮南地震帶的交匯部位,歷史上曾發生7次里氏5級~6級地震,地震強度和頻度居河南省上等。由於受鄰省強震波影響,洛陽地震小震多、震源淺、烈度高。
洛陽地震地質具有重力場、磁場和地殼厚度三個特徵。洛陽地殼厚度總體表現為西厚東薄、南厚北薄,深度變化較大。最厚處厚度約為45千米,最薄處洛陽盆地中部約為26千米。西工區位於洛陽盆地的西部。其中洛陽、濟源間厚度變異較大,歷史上強震多發生於厚度變異帶。
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后,各級黨政領導更加重視防震減災工作,地震工作部門還進行了防震減災的基礎性研究,制定了相應的預防規劃。
1、烈度區劃
1987年省地震局編製的《河南省地震烈度區劃圖》,劃定洛陽市除欒川外,包括西工區在內的地區為N度;1990年國家地震局地震烈度評定委員會編製的《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及使用規定》,劃定西工區為≥N度區。
2、地震小區劃
市地震局於1989年編寫《洛陽市地震影響小區劃》,對地震活動性、地震地質環境、潛在震源區的劃分,進行計算並分析城市區地震危害性。把地震效應相同或相似的場址劃為一個小區,並劃分出對抗震有利或不利的地段。如經過西工區的中州渠、潤河沿岸,呈帶狀分佈,均屬坡高小於30米的中高邊坡或低邊坡。用圓弧法進行邊坡穩定性初步評估,均屬不穩定邊坡。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6年末,西工區耕地面積1009公頃,較上年減少10.62公頃。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為1061公頃。

植物資源

西工區內植物主要是暖溫帶植物,分為6類:糧油類、蔬菜類、瓜果類、花卉類、喬木類、野草類。
糧油類:小麥、大麥、玉米、穀子、高粱、芝麻、大豆、黑豆、紅小豆、綠豆、向日葵、油菜、花生、紅薯。
蔬菜類:蔥、蒜、白蘿蔔、胡蘿蔔、大白菜、洋蔥、茄子、西紅柿、包菜、青菜、芹菜、菠菜、絲瓜、辣椒、豆角、茄瓜、南瓜、冬瓜、馬鈴薯、蕪、空心菜、荊芥、芥菜、黃瓜、油麥菜、生菜、莧菜、萵筍、蘑菇。
瓜果類:西瓜、甜瓜、蘋果、梨、杏、桃、櫻桃、棗、葡萄、石榴、無花果、柿子、草莓、野酸棗。
花卉類:牡丹、芍藥、月季、百日紅、迎春花、吊蘭、滴水觀音、鳳仙花、夜來香、橡皮樹、蘭花、仙人掌、夾樹桃、龜背竹、扶桑、茉莉、玫瑰、脂梅、丁香。
喬木類:泡桐、法國桐、楊樹、柏樹、柳樹、榆樹、槐樹、椿樹、桑樹、皂角樹、雪松、馬尾松、水杉、楝樹、構樹。
野草類:豬毛草、狗尾草、茅草、白草、野菊花、黃蒿、馬齒莧、蒲公英、蟋蜂草、薺菜、艾蒿、草蒿、漠藜、水芹菜、水菠菜、水紅花、防風、黃姜。
西工區風景
西工區風景

動物資源

西工區內動物資源主要有哺乳類動物、鳥類動物、爬行類動物、兩棲類動物、昆蟲類動物和魚類動物等6個類別。
哺乳類動物主要有小家鼠、田鼠、蝙蝠、野兔、黃鼠狼等。
鳥類動物主要有喜鵲、灰喜鵲、麻雀、貓頭鷹、啄木鳥、布穀鳥、燕子、烏鴉、八歌、畫眉、斑鳩、野雞、野鴨、鴛鴦等。
爬行類動物主要有地鱉、烏龜、鯊、無濮壁虎、蜥蠍、蛇類等。
兩棲類動物主要有隆肛蛙、青蛙、黑斑蛙、蟾蜍等。
昆蟲類動物主要有蜻蜓、蝶類、蛾類、天牛、蝗蟲、螞蟻、蟋蟀、瓢蟲、蟬、馬蜂、螳螂等。
魚類動物主要有草魚、鯉魚、鏈魚、鯽魚、餐條魚、泥鰍、黃鰭等。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7年6月,籌建金谷園街道辦事處。
1982年7月,將關林街道分為關林街道和安樂街道,道北街道分為道北街道和邙嶺路街道辦事處。
1983年9月,經市政府批准,新設洛陽車站地區管理委員會(簡稱“車管會”),歸西工區管轄。
1989年2月,洛陽車站地區管理委員會改名為洛陽車站地區管理處(簡稱“車管處”),升格為副處級單位。
1991年6月,新設凱旋東路街道和漢屯路街道。
2012年11月,紅山鄉和洛北鄉分別更名為洛北街道、紅山街道。
截至2013年,西工區轄洛陽車站地區、10個街道:王城路街道金谷園街道西工街道邙嶺路街道、道北街道、唐宮路街道、漢屯路街道、凱旋東路街道、洛北街道、紅山街道。

區劃詳情

截至2019年10月,西工區下轄9個街道:王城路街道、金谷園街道、西工街道、邙嶺路街道、唐宮路街道、漢屯路街道、凱旋東路街道、洛北街道、紅山街道。
西工區人民政府駐王城路街道行署路3號。

人口民族


人口

2012年,西工區總戶數10.65萬戶,總人口33.39萬人。其中,男性人口16.8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50.4%;女性人口16.6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49.6%。2012年出生3325人,人口出生率6.21‰;死亡1710人,死亡率2.46‰;自然增長1615人,自然增長率3.75‰。截至2017年末,西工區常住總人口為36.21萬人,較上年增加0.0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4.19萬人,佔總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為94.42%,比上年末提高0.58%。全年人口出生率為12.17‰,死亡率5.3‰,人口自然增長率6.87‰。2017年末,西工區法人單位從業人員總計177901人,其中第一產業273人,第二產業64069人,第三產業113559人。
2021年5月19日,洛陽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西工區人口數為369165人。

民族

西工區民族以漢族為主,主要少數民族有回族、滿族和蒙古族。

政治


區委書記王進
區委副書記史千靈
領導信息統計截至2019年12月

經濟


綜述

2017年,西工區實現生產總值(GDP)133.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0%。其中,第一產業2888萬元,同比增長3.4%;第二產業57.28億元,同比增長7.8%;第三產業76.33億元,同比增長10.0%。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高於第二產業2.2%,三次產業結構比為0.2:42.8:57.0,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63.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5%。
2017年,西工區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7.74億元,同比增長9.7%。全區稅收收入完成9.18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1.8%,同比下降6.0%。其中,增值稅3.49億元,同比下降4.8%;營業稅153萬元,同比下降94.0%;企業所得稅1.31億元,同比增長47.6%;個人所得稅5230萬元,同比增長12.3%;房產稅1億元,同比增長6.5%。
2017年,西工區財政支出合計26.28億元,較上年增長16.5%。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0.37億元,同比增長9.4%;基金支出5.9億元,同比增長50.4%。公共財政預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教育、科學技術、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節能環保、城鄉社區事務等八項支出合計19.53億元,同比增長22.9%。
2017年,西工區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277個,其中新開工項目240個,竣工項目267個。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7.61億元,同比增長13.5%。其中,第二產業投資50.40億元,同比增長21.5%;第三產業投資167.21億元,同比增長12.5%,佔全區投資的比重達到76.8%。
2017年,西工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38元,較上年增加3019元,同比增長9.2%。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83元,同比增長9.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1元,同比增長9.5%。

第一產業

2017年,西工區積極採取有效措施,以“美麗鄉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為依託,創新旅遊產業、文化產業、農業複合的產業模式,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調整農村經濟結構,農業經濟保持穩步發展。據初步核算,全年全區實現農業增加值3152萬元,同比增長3.6%。
2017年,西工區耕地面積1009公頃,其中農作物播種面積為975公頃。糧食作物播種面積843公頃,總產量2007噸;其中夏收糧食播種面積424公頃,總產量1442噸;秋收糧食播種面積419公頃,總產量565噸。油料作物播種面積34公頃,總產量為73噸。蔬菜類播種面積91公頃,總產量為1975噸。瓜果類播種面積7公頃,總產量為78噸。年末果園面積201公頃,水果總產量為2246噸。全區主要農產品播種面積和產量如下:
主要農產品播種面積和產量
產品名稱播種面積(公頃)產量(噸)
糧食8432007
其中:小麥4241442
玉米378510
油料3473
其中:花生631
芝麻2130
蔬菜類911975
瓜果類778
其中:草莓670
園林水果2012246
其中:梨48660
14460
2017年,西工區除牛奶產量略有下滑外,主要畜禽產品產量和畜禽存欄數量均較上年較大提高。
主要畜禽產品產量和畜禽存欄數量
產品及畜禽名稱單位產(存)量比上年±%
肉類總產量3230.6
牛奶產量370-6.3
禽蛋產量10215.9
大牲畜年末存欄數13913
生豬年末存欄數28059.4
羊年末存欄數5835.4
家禽年末存欄數665508.7

第二產業

2017年,西工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43.56億元,同比增長9.4%。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3.22億元,同比增長20.4%;重工業增加值40.34億元,同比增長8.7%。從所有制性質看,公有制企業增加值12.70億元,同比增長3.6%;非公有制企業增加值30.86億元,同比增長12.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9.92億元,同比增長9.8%;實現利潤總額3.17億元,同比下降9.3%;實現利稅總額6.52億元,同比下降9.4%。全年全區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如下: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計量單位2017年2017年為2016年%
鮮、冷藏肉58089142.6
糕點4294119.4
飲料1200873.6
傢具128362104.7
單色印刷品294071168.3
多色印刷品對開色令1742838566
化學藥品原葯229583
塑料製品1124492.8
平板玻璃重量箱471436115.8
日用玻璃製品644990100
耐火材料製品41501110
石墨及碳素製品51766126.1
鑄鐵件19459150.4
鑄鋼件18694101.2
金屬壓力容器50840119.3
真空應用設備1100
滾動軸承萬套1895.1
2017年,西工區累計實現建築業增加值6.52億元,同比增長2.2%。房屋施工面積62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2.4%;房屋竣工面積157.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6.9%。

第三產業

● 固定投資
2017年,西工區第三產業投資167.21億元,同比增長12.5%,佔全區投資的比重達到76.8%。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66.26億元,同比增長3.4%。總施工面積111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5%。其中:房地產施工面積1091.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3%。
● 國內貿易
2017年,西工區共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9.40億元,同比增長11.7%,其中批發零售業318.61億元,同比增長11.5%;住宿餐飲業30.79億元,同比增長14.3%。全年限額以上貿易企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11.31億元,同比增長15.0%,佔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60.5%;其中,通過公共網路實現的零售額達到8.98億元,同比增長39.0%。
● 對外經濟
2017年,西工區實際吸收外資22748萬美元,同比增長4.8%;實際利用省外境內資金49.4億元,同比增長18.5%。全年全區外貿進出口總額13.96億元,同比增長8.7%。其中出口12.9億元,同比增長8.3%;進口1.06億元,同比增長13.1%。

文化


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是指起源於河洛地區的區域性文化,是中華民族主流文化。河洛文化以洛陽為中心,西至潼關、華陰,東至滎陽、開封,南至汝穎,北跨黃河至晉南、濟源一帶。
河洛文化指的是中國古代河洛地區的文化。河洛地區指的黃河中游潼關至鄭州段的南岸,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圍地區,包括潁水上游登封等地,大致包括北緯34°至35°、東經110°至114°之間的地區,概言之就是河南省的西部地區。河洛地區南為外方山、伏牛山山脈,北為黃河,西為秦嶺與關中平原,東為豫東大平原,北通幽燕,南達江淮,在古代雄踞於中原,為“天下之中”(《史記·周本記》),即所謂“中國”(西周何尊銘文),是古代中國東西南北的交通中樞。

文化遺產

2017年,西工區有審核認定區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55項,市級傳承人7人,區級傳承人33人,組織非遺傳承人20餘人次參加各級培訓4次。
西工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非遺項目申請單位批次
洛陽小街鍋貼西工區2009年(第二批)
牡丹傳說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西工區2011年(第三批)
洛陽小調曲西工區2009年(第二批)
魯氏腹部推拿西工區2009年(第二批)

交通


綜述

濟洛高速南北貫穿,310國道(連天線)、小浪底專用線過境,洛陽火車站和洛陽長途汽車站位於境內東部。

公路

2014年,西工區轄區管道路46條。有行署路、防洪渠北路、西工小街、永紅巷、春風街、鹽業路、春晴東路、春晴西路、影院街、丹城路、支建東街、八一路、澗東路、經三路、道北三路、麗春東路、芳林南路、上陽路、麗春東路等道路。

鐵路

洛陽站,原名為河南府車站,位於中國河南省洛陽市西工區,是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一等站,是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管內普速鐵路第二大客運站,年客運規模僅次於鄭州站。
洛陽站始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洛陽站進行了改擴建。1992年4月,洛陽站開通使用新站房,截至2018年12月,洛陽站建築面積為2.1萬平方米。洛陽站站台規模為4台8線。

公共交通

西工內公交站點設施由公交公司二分公司管理。2000年,公交二分公司擁有從洛陽站始發的線路11條,另外途經本區的線路達17條。
洛陽站始發公交線路:2路、3路、5路、6路、11路、40路、41路、42路、46路、48路、50路;
途徑西工區公交線路:1路、4路、7路、8路、9路、10路、12路、17路、49路、51路、54路、55路、57路、59路、101路、102路、103路。
西工區地圖
西工區地圖

社會


科技事業

2012年,西工區共投入科技研發資金1100萬元。根據省、市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制訂的重點支持領域,先後從國家、省、市積極爭取科技項目17項,爭取市級以上資金313萬元。西工區全區專利申請數613件,其中發明專利218件。積極培養農村科技“星火人才”,培訓人員1500餘人次,安置就業620人。社區、鄉村全部完善了科普廚窗。
2017年,西工區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培育河南省創新企業2家;培育河南省科技小巨人企業1家;市級以上研發中心18家,其中企業研發中心11家、工程技術中心2家;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成功備案62家。

教育事業

截止2012年末,西工區共有幼兒園42所,在園幼兒9628人,教職工1184人;小學38所,在校學生28695人,教職工1398人;普通中學15所,在校學生22621人,教職工1715人;中等職業學校12所,在校學生6356人,教職工493人;特殊教育學校2所,在校學生185人,教職工74人。學齡兒童入學率、在校生鞏固率、畢業班學生畢業率均達100%。
截至2017年末,西工區共有幼兒園52所,教學班432個,在園幼兒11940人,教職工1500人,其中專任教師1007人。中小學28所,教學班1137個,在校學生25068人,教職工1040人,專任教師998人;其中特殊教育學校1所,教學班2個,在校學生30人,教職工14人,其中專任教師5人。

文化事業

2012年,西工區組織傳統的名俗文化活動之外,還舉辦轄區“專場演出”活動、電影晚會、展覽等各類型的廣場文化活動70餘場次,專場演出達15場。為豐富河南省第30屆洛陽牡丹花會期間的群眾文化活動,西工區撥專款經費10萬元購置文化活動專用設備,西工區組織1000餘人進行“千人”牡丹舞排練和表演活動,編排組織節目“千姿牡丹舞”。西工區組織牡丹服飾模特隊5支,參加洛陽市首屆牡丹服飾創意模特大賽,摘取了唯一的《金牡丹獎》牡丹桂冠。在周王城廣場舉辦了2012年河洛文化旅遊節世界風情巡遊廣場西工專場文化活動。西工區紅山鄉、洛北鄉28個行政村共放映免費數字電影336場。
截至2017年,西工區有區文化館1個,街道文化服務中心9個,市級及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8處,公共圖書館1個,農家書屋5個,城市書房1個。成立了區書畫院,累計培訓書畫愛好者300餘人次,展出作品300餘幅。建成了區非遺展示館,並向社會免費開放。積極規範開展文物保護與管理,投資1.5萬元修繕了北魏孝庄帝靜陵國寶級文物點1處。指導培訓群眾性表演團體60餘支,開展文化志願者活動20餘次,登記註冊文化志願者360餘人。全年組織公益性文化演出60餘場;組織“舞台藝術送農民”演出4場;組織農村數字電影放映492場;組織開展文化惠民下基層演出58場。成功舉辦第35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河洛歡歌·廣場文化狂歡月”西工會場、2017年河洛文化旅遊節“河洛舞動絲路情”中外民間文藝巡演西工專場、“高雅藝術進基層”惠民活動專場音樂會等惠民演出活動。利用區圖書館流動服務車,為轄區居民送書上門服務120餘次,組織各類全民閱讀宣傳活動10次。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閱讀品牌活動120餘場,參與讀者達到5000餘人次。組織開展“重溫黨代會光輝歷程,慶祝十九大勝利召開”主題書展活動,參觀人數達1200餘人次。利用微信公眾平台、網路、報紙等媒體,開展微朗誦徵集、徵文比賽、大咖微課堂等活動20餘次。

衛生事業

截止2012年末,西工區全轄區共有衛生機構167家,其中:醫院19家,鄉衛生院2家,急救中心1家,中心血站1家,婦幼衛生機構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1家,社區衛生服務站25家,個體衛生所35家,廠礦衛生室45家,農村衛生室26家。共有區屬衛生技術人員5559人,其中:執業醫師1887人,執業助理醫師191人,註冊護士2679人。
截至2017年,西工區共有各類衛生機構199家,二級以上醫院10家,社會辦醫及一級醫院15家,廠礦衛生室25家,個體診所79家;鄉衛生院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家,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共58家。全區共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4984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793人,註冊護士2391人,藥師(士)240人,技師(士)269人,其他衛生技術人員291人。年末全區實有床位4421張。

體育事業

2012年,西工區全年為社區配備安裝健身路徑器材22套。依託各社區、體育協會組織承辦了國家體育總局新推廣的第九套廣播操比賽,此次比賽共有14個代表隊參賽,運動員130餘名。2012年5月對轄區體育社會指導員進行培訓,三百餘人參加了培訓,其中獲得社會體育指導員證書的有國家級17人、一級59人、二級83人、三級154人。
截至2017年,西工區共有各類公共體育設施180處。其中鄉鎮體育健身工程2處,農民體育健身工程32處,多功能運動場1個,社區體育健身路徑145處。2017年全區新增配備安裝社區健身路徑器材18套。全區現有省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2所,市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3所;各類體育俱樂部23家、協會6家;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1733人,形成了組織完善、結構合理、覆蓋城鄉、服務到位的全民健身志願服務隊伍。2017年,西工區組隊參加洛陽市第十三屆運動會暨洛陽市第二屆全民健身運動會,取得金牌45枚,銀牌26枚,銅牌16枚,獲得城市區團體總分第三、縣區團體總分第八名、體育道德風尚獎等。組織召開了西工區首屆全民健身運動會,1850餘名運動員參加了13大項、29個小項的比賽,6個代表團、300餘名運動員受到表彰。2017年,依託社區、體育協會等組織開展各類群眾性體育項目活動27次,參賽群眾5500餘人次。

社會保障

2017年,西工區企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40265人,徵收企業養老保險25542.61萬元;生育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7413人,徵收生育保險485.25萬元;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7150人,徵收失業保險974.82萬元;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7196人,徵收工傷保險435.52萬元;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9637人,徵收城鎮職工醫療保險10929.69萬元。全區城鄉居民醫保工作進展順利,2017年全區登記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04245人;新農合參保17994人。

旅遊


周公營造洛邑雕塑
周公營造洛邑雕塑位於洛陽市中心的周王城廣場,是洛陽西工區最大的公共廣場,廣場分為兩部分,洛陽最繁華的道路中州路橫貫其中,中州路以北廣場較小,主要的建築為“天子駕六”雕塑和“天子駕六”車馬坑(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詳細介紹),其他為市民休閑草地和園林道路。廣場分北入口區、歷史長河區、洛邑王城區、南入口區、林陰休息區5個部分,廣場中央的圓形水系及廣場上設立了迷人的燈光音樂噴泉。
天子駕六博物館
西工風景
西工風景
博物館是依託21世紀重大考古發現,“天子駕六”大型車馬陪葬坑,原地原址修建的遺址型博物館。車馬坑規模大,車子類型多,擺放整齊,是當今世界獨一無二的“駕六”遺存。整個博物館分為兩個展看完第一展區,向西穿過一段走道,便進入了第二展區,東周時期大型車馬坑展區。這裡展示的是2002-2003年,考古工作者發掘清理的17座車馬坑(馬坑)中的2座。其中北邊一座,規模系國內少見,其車馬呈縱向兩列的排放。
應天門遺址
應天門遺址位於中州中路與定鼎路交叉口以南,由門樓、朵樓、闕樓及其相互之間的廊廡連為一體的“凹”字形巨大建築群,是隋唐兩京考古發掘出的第一座宮闕遺址。應天門是洛陽紫微城正南門,隋唐洛陽城“七天建築”中的“天門”,始建於隋大業元年(605年),其取名寓意對應天上的“天門”星座。應天門是當時朝廷舉行重大國事慶典與外交活動的重要場所。隋唐洛陽城應天門雙向三出闕,兩側共六闕,城樓上有兩重觀,是古代宮城正門最高禮制。
王城公園
洛陽王城公園坐落在洛陽市中州路北側,洛陽博物館西的東周王城遺址上。地跨澗河兩岸,中間仿玉拱橋相連,佔地1080畝,王城公園大門樓為仿古建築,紅牆碧瓦,古樸凝重。迎門石壁前設一王權重器巨鼎,是洛陽市金村出土周鼎複製模型。園內東中部為牡丹亭,牡丹園、人工湖、滑冰場、動物園和兒童遊樂場,及大片草坪、假山、樹木;園內西部有竹林曲徑、“河圖洛書碑”、韶樂台、翠環廊、紀成亭、德勝門、紀勝柱碑群、天成闕、風湖、靚思齋茶室等。北部有大片牡丹園及熊貓館、獅虎山、禽類館等。
西工兵營
西工兵營位於洛陽市中州中路與解放路交叉口東,由袁世凱興建於民國三年(1914年)。整個建築為中西混合式近代建築的典範,對於研究洛陽的近代建築有重要意義。同時,洛陽西工兵營見證了洛陽從民國三年(1914年)至解放這一時期風雲變幻的近代歷史,在洛陽近代史上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2013年,洛陽西工兵營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工兵營初建時佔地4000畝,建營房5000間,整個工程耗費上等白銀170萬兩。民國五年(1916年)建成后,西工兵營成為各地軍閥互相爭奪的焦點。民國九年(1920年)9月,直系軍閥吳佩孚進駐這裡后兵營的規模擴大至佔地1萬餘畝,房屋增加至1萬餘間。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南京國民政府遷至洛陽,國民黨中央黨部駐紮於兵營;七七事變后,兵營成為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
九洲池遺址
九洲池遺址是隋唐時期洛陽城重要的皇家園林,九洲池正位於隋唐洛陽城宮城紫微宮西北部高地上,池內的水向宮城輻射,構成了水網密布、殿台樓閣點綴其間的宮苑園林勝景。九洲池作為隋唐時期洛陽皇宮中最大的皇家園林,是帝后妃嬪每日休閑之處,也是宮內風景最美之處。
隋唐洛陽城"前直伊闕,后據邙山,左瀍右澗,洛水貫其中",伊河掠城東南而北流,故隋唐洛陽城周圍有洛水、伊水、澗水、瀍水等四條大的自然河流。洛水由城西上陽宮之南入城,並沿皇城南向東橫貫全城;澗水即谷水,從城西北角流入城內,主要流經宮城、上陽宮、西苑,最後匯入洛水。隋唐洛陽城將谷水引進宮城,並依水建造了眾多池沼,其中最大的池沼即是位於宮城西北隅隋代興修的九洲池。
周公營造洛邑雕塑
周公營造洛邑雕塑位於洛陽市中心的周王城廣場。
周王城廣場
周王城廣場,是洛陽西工區最大的公共廣場,廣場分為兩部分,洛陽中州路橫貫其中,中州路以北廣場較小,主要的建築為“天子駕六”雕塑和“天子駕六”車馬坑,其他為市民休閑草地和園林道路。廣場分北入口區、歷史長河區、洛邑王城區、南入口區、林陰休息區5個部分,廣場中央的圓形水系及廣場上設立了燈光音樂噴泉。
上陽宮
上陽宮是始建於唐高宗時期的大型離宮。唐高宗在位時期,長期居住洛陽,為了便於朝政,上元二年,高宗下詔在毗連宮城西南、臨洛水、禁苑(隋朝的西苑)之東,修建大型宮苑——上陽宮。
上陽宮一共有六大組團,依據地形地勢分佈,自然環境優越。六大組團分別為:觀風殿、化成院、麟趾院、芬芳殿、本院及西上陽宮組團。
武則天開始處理朝政的“二聖”時期,大唐帝國的中心開始移步,轉移到上陽宮,上陽宮歷經高宗、武皇、中宗、睿宗、玄宗、德宗、經久不衰,深得帝王歡心。安史之亂時,上陽宮被嚴重破壞。此後上陽宮逐漸荒廢,唐德宗時廢棄。
上陽宮文化園是在原上陽宮遺址之上修建的大型復古園林建築,復原了原上陽宮觀風殿、甘露殿、客省院、洞元堂四組建築。位於洛浦公園彩虹橋東、濱河北路與上陽路交會處,佔地5萬餘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
櫻桃溝風景區
櫻桃溝風景區位於紅山鄉西北部,西臨新安,北接孟津,距市區僅8千米。景區內南、北、西三道溝自然形成,曲折綿延10餘千米。南溝內小橋流水;北溝內環境幽靜;西溝內曲徑通幽,櫻桃泉、虎飲潭、集香亭、繞碧廊等景觀自然散布。沿小道攀緣登上海拔390米高的虎頭山,面向西北,俯首可飽覽櫻桃溝盛景,舉目可欣賞田園風光;眺望東南,可俯瞰市區全貌。櫻桃溝村有著千餘年的櫻桃種植歷史,放眼而望,滿溝翠綠,連天碧日,故名“櫻桃溝”。

獲得榮譽


2013年,西工區在河南省116個特色商業區絕對量指數綜合指數排序中西工區特色商業區排名第一。
2013年,西工區榮獲洛陽市信息產業發展先進區。
2013年,西工區被市政府授予2013年度“洛陽市發展民營經濟先進縣(市、區)”稱號,這是西工區連續第十次獲得此殊榮。
2017年度全省綜治和平安建設優秀縣(市、區)。
2020年1月,入選2020中國禮儀百佳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