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句號的結果 展開

句號

語言符號

句號,標點符號的一種,形式為“。”,英語中表述為“.”。用於陳述句末尾的標點。

句號(。)或句點(.)是用於陳述句末尾的標點。文章內使用的時機有:1)陳述句末尾的停頓,用句號“。”;2)語氣舒緩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號”。“;3)也可以用在直述式文意已完足的句子”。“;4)在有些時候,句號也可以用在語氣舒緩的反問句的末尾”。

句號表示一句話的結束,新一句話的開始,提示讀者該句的表達意思已結束。西式的句號“.”(英式英語:Full-stop;美式英語:Period)也被稱作“句點”。西式的句點不同於中文中的省略號。

基本概況


中國歷史上的句號

漢朝的時候,有人採用“離經”的方法,把文字之間斷開。即在兩句之間隔開一兩字來寫,或者用豎線、短橫線等標示句子的完結,但是使用上並不普遍。
西漢戴聖編纂的《禮記》說“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立經辨志”。鄭玄注曰:“離經,斷句絕也”。當時人們讀書,常在句旁划“し”,作為一種助讀標記符號。這便是標點符號的萌芽。東漢時,句讀的符號有“↓”和“、”兩種。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解釋“↓”為“鉤識也,居月切”,“、”則為“有所絕止,而識之也,主庾切”。就是說,凡是文末可以停止的地方,就用“↓”來標記,文中有可以句讀的地方,就用“、”來標示,大略相當於今天的句號和逗號。
到了宋朝,鉤號變成了圓圈,標形如“○”,有大中小之分,人們採用圈點來標讀文字。有史可查的第一個標準化使用"。"作為句號的人是宋代學者朱熹。在著《四書章句集注》時,朱熹就是每章之前必用大的“○”,每句之後必用“。”。今天漢語文字中的句號“。”就此誕生。
在宋代,這種標點被稱為句讀(音jù dòu,古文語句中的短暫停頓。句是語意完整的一小段,讀是句中語意未完,語氣可停的更小的段落)。即在一句末完需停出打上個“、”,其作用類似現在的逗號,在全句意思已完之處畫一個“。”,作用同現在的句號。這一時期還出現了更多的標點符號,如段落號,用“∨”或“∧”表示,畫在每段末尾字的右下角,甚至出現了“。。。。。。”“……”這樣的密圈、密點加在字的右旁,(古書皆為豎排)強調句子的精彩部分。這一用法直到上個世紀20年代還在沿用。
到了明朝,隨著刊本小說的出現,出於大量的閱讀和寫作需要,句號的使用更加頻繁和普遍。每句之後用“。”已普遍被人們廣為接受。現存的明代刊本小說影印本,如《金瓶梅詞話》大安影印明萬曆本等書籍,均可看見雖原本刊物並無句號,但均有明時讀者自行標註的“。”作為斷句之用。
到了近代,隨著西文標點被學者們發現和接受,建立一套標準通行的漢語文字標點符號體系,已勢在必行。1897年,有個叫王炳章的廣東東莞學人,取中國原有的“圈”和“點”,及西文中的“句讀勾勒”,草擬了10種標點符號。由於合乎實用而有人接受,胡適、陳獨秀、魯迅、錢玄同劉半農等著名教授、作家均表歡迎並應用。翻譯家嚴復的《英文漢詁》(1904)是最早應用外國標點於漢語的著述。五四運動前些年,不少作家已經開始使用新式標點。修辭學家陳望道對推廣應用新式標點符號起了積極的作用。他於1918年5月,在《學藝》雜誌上發表《標點之革新》一文,介紹新式標點符號,其中即包含句號。
真正對句號等標點符號的規範使用有決定性影響的,是學者胡適。1914年,胡適就在日記里創造了一套自己使用的“句讀符號”。1916年8月,胡適應《科學》雜誌的邀請,在自己日記基礎上增改寫成《論句讀及文字元號》一文,全面闡述他對句讀以及文字元號的理論思考,成了新式標點的奠基之作。1919年4月,以胡適為首,包括錢玄同、劉復、朱希祖、周作人馬裕藻在內的六教授,極不願看著“現在的報紙、書籍、無論什麼樣的文章都是密圈圈到底,不但不講文法的區別,連賞鑒的意思都沒有了”,在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一次大會上,他們提出了《方案》,要求政府頒布通行“,。;:?!——()《》”等標點。11月底,胡適對上述方案作了修改,把原方案所列符號總名為“新式標點符號”。
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發布第53號訓令——《通令採用新式標點符號文》,批准了由北大六教授聯名提出的《請頒行新式標點符號方案》。我國第一套法定的漢語文字標點符號體系就此建立。句號“。”成為我國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標點符號之一,至今形象及用法均未變過。

西方歷史上的句號

西方文字在公元8世紀以前,只用句號。8世紀以後,慢慢出現了冒號、分號等,但使用都比較隨意,沒有嚴格的使用規則。直到15世紀末,威尼斯印刷師阿爾德·曼努齊在原有標點符號的基礎上,又創製了部分新的標點符號,並規定了所有的標點符號的固定用法,西方文字的標點符號才系統化、規範化。

正確用法


句號是一個“出勤率”很高的標點符號,在許許多多的情況下都要用到它,最基本的是下列情況:表示一句話完了之後的停頓。我們這裡說的“一句話”,就是語法書上講的一個句子。一個語言格式不論長短,只要是能獨立地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就是一個句子。說話的時候,每個句子都帶有一定的語調,表示某種語氣,句和句之間有較大的停頓;寫成了文章,句子的後面要用句號做結尾。

分類

句子按照它的作用,可以分為四類:陳述句、祈使句、疑問句和感嘆句。不同類型的句子帶有不同的語氣,要用不同的句末點號。在四種句末點號中,句號用得最多,除了要用問號或感嘆號的句子外,都要用句號。

陳述句的運用

用於陳述句或語氣舒緩的祈使句句末。
陳述句是用來說明一個事實的,句末要用句號。
1.用在一般單句的末尾。例:武松把那隻老虎打死了。
2.用在無主句的句末尾。
(1)用來敘述生活實際情況和說明自然現象的。例:“下雪了。”,“開車了。”等等。
(2)表示一般禁止和要求的。例:請勿亂丟果皮雜物。(表示強烈感情時也用感嘆號“!”)
(3)表示格言警句的。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3.用在省略句末尾。例:誰來了?他。
4.用在文末署名及著作日期後面。
5.用在某些非主謂句(這類句多出現在劇本的舞台說明中)的後面。
6.用在置於段首,相當與標題的語句后。
7.用在複句的末尾。例:天上的風箏漸漸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
陳述句末尾的停頓用句號。例如:
(1)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2)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其他

除了上文舉例的句號的基本用法,句號還有些其他用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雖帶有疑問代詞,但後面的停頓仍用句號。例:媽媽問我為什麼不吃飯。
2.在一些關聯詞語前面,也可以用句號。例:他苦惱地嘆了口氣。因為小腿上后發炎,他掉隊了。
英文中,句號不再是中文中的全形格式“。”,而變成了半形格式“.”。
小提示:句號不可放在一行之首。

錯誤用法


用得太少

該用句號的地方不用句號,使語段層次不清,影響表達效果。
例1 陸峰的凳子壞了,坐上去不小心會跌倒,李志看見了,記在心上,他從家中帶來了工具,放學后,大家都走了,他獨自一人蹲在教室里,叮叮地修起來。(習作)
例1是由四句話組成的語段:第一句介紹陸峰的凳子壞了,會跌倒,到“跌倒”結束;第二句講李志記在心上,到“心上”結束;第三句講李志帶了工具;第四句講李志修凳子。但作者只在段尾用了一個句號,使四個句子各自失去了獨立性,整段話層次不清。

用的太多

還沒有完成一個完整意思的表達就用了句號,破壞了句子的整體性。
例1 春天。沙棗樹伸展著粗糙的樹枝。上面覆蓋著一片片短小的葉子。葉子上一層細沙一樣的東西晶瑩發亮。
例1其實是一句話,結尾用一個句號就可以了,但作者多用了三個句號,前兩個句號中斷了句子內部的聯繫。

混用

屬於其它語氣的句子卻用了句號,與其它標點符號相混。
例1 “是阿米,還是翠芹。”不,都不像。
例2 李勇朝我喊:“閃開。”轟隆一聲,架子倒塌了。
例1中“是阿米,還是翠芹。”是疑問語氣,應該用問號;例2中“閃開。”是命令語氣,應該用感嘆號。
句號在應用中佔一個字的位置,緊跟前文書寫,不能獨立書寫在一行的開頭。
句號在科技文章中,為了不與零相混而換用一個小圓點(.),位置仍在句尾一個字的右下方。

記憶方法


一句末尾用句號,
語氣平緩調不高。
讀書見它要停頓,
作文斷句莫忘掉。
名稱符號用法說明舉例
句號1.用於陳述句的末尾。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2.用於語氣舒緩的祈使句末尾。請您稍等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