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鞏鎮
廣西來賓市興賓區下轄鎮
來賓市興賓區橋鞏鎮位於來賓市西北部,距來賓市區19公里,紅水河流經鎮境南緣,來(賓)遷(江)二級公路橫貫東西,東經E109°35′、北緯N23°35′,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降雨量1480.2mm,平均氣溫21.8℃。全鎮總面積1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22萬畝,園林面積5.76萬畝,林地面積8.50萬畝,草地面積0.08萬畝,轄11個行政村,60個自然村屯,常住人口25701人(2020年)。
橋鞏鎮於清道光10年(公元1830年)建圩,因圩東面有座古石孔橋,壯語稱“橋孔”,取諧音而得名。於五十年代初設鄉,1953年屬第四區(古昔區)所轄,1958年撤區設公社時從古昔區分出設橋鞏公社,1962年撤公社復區時為區,1968年撤區復公社時復稱公社,1984年9月撤公社設鄉為橋鞏鄉,2014年5月8日,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批複成立橋鞏鎮。2014年10月23日,橋鞏鄉隆重舉行撤鄉設鎮慶典儀式,橋鞏鎮從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橋鞏鎮轄橋鞏、毛塘、周山、岜山、東塘、吉林、文武、高槐、木土、彩村、葵花11個行政村,60個自然村屯。
橋鞏鎮地處山區,主要山脈坐落於西部,最高點蚊帳山,海拔438.3米,東北部最高點中帽山,海拔436米,中部屬低丘,南部屬中丘,呈現不規則條帶狀,自西向東傾斜。岩溶發育,土質為沙質紅泥土和紅壤鐵子土。境內水源豐富,東部有從良塘流來自西北向東南匯入紅水河的北三江(又稱北之江)縱貫鎮境,還有總庫容為394萬立方米的古瓦水庫和總庫容為592萬立方米的龍頭水庫,以及六道、弄茶、清水河等提水工程,可灌溉面積1000多畝。
境內氣候溫和,1月份平均氣溫11.2℃,7月份平均氣溫29℃,平均氣溫21℃。年平均無霜期為9個月。自然災害主要是旱災和水災,水災主要為內澇。境內礦產資源以山區石灰石為主。
境內原生植物、野生動物較少,主要原因是部分農民自然環境保護意識淡薄,加上人口生長過快,毀林開荒、濫捕濫殺野生動物現象嚴重。林木主要有松、杉、桉、油茶、油桐等人工林。野生動物主要有穿山甲、毛雞、野雞、貓頭鷹等。野生藥用植物豐富,有金櫻子、五加皮、地榆、半夏、蛇床子、車前子、鳳尾草、田基王、救必應、三叉苦等數百種。
橋鞏鎮是“來賓人(又稱“麒麟山人”)的發祥地,說明早在二、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就已有人類在鎮境居住。位於境內合隆村的麒麟山遺址,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橋鞏鎮耕地面積68341畝,其中水田29595畝,旱地38746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甘蔗。全鎮有林面積10000畝,其中水果栽培面積8000畝,品種以龍眼、荔枝、甜油桃為主。2000年種植甘蔗面積達33000畝,其中良種蔗佔50%,榨季進廠料蔗16. 8萬噸。
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常住人口為:33872人,其中男性為17556個,女性為16316人,家庭戶數為8167戶,家庭戶人口為33691人。
2021年6月,來賓市興賓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公布,橋鞏鎮常住人口25701人。
橋鞏鎮境內主要有壯、漢兩個民族,壯族佔76%,其餘為漢族,通行壯語和西南官話桂柳片來賓話。
橋鞏鎮鄉鎮企業持續發展,全鎮共有紅磚廠5個,石場35個,沙場4個,生豬收購公司4個,鄉鎮企業總產值17980萬元,總收入22510萬元,利稅總額1300萬元。
2013年,全鄉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呈雙位數增長。完成財政收入934萬元,國稅收入680萬元,地稅收入89萬元,非稅收入165萬元,人均一般預算收入308萬元,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8219萬元,工業投資3650萬元,製造業投資3650萬元,更新改造投資31798萬元,招商引資12600萬元,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6312元。
全鎮公共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環境不斷改善,2014年91%的村屯已進行巷道硬化,97%的自然屯可飲用自來水,鎮政府所在地建有小廣場1個,鎮屬公共服務平台1個(其中綜合樓1個,燈光球場1個,戲台1個),村屬公共服務平台11個(其中綜合樓9個,燈光球場16個,戲台13個)。鎮集貿市場改造升級,營造了良好的交易環境;為大良、大正、岜馬屯、六村、岜周、下馬王、橋鞏街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共248盞,100%的村屯建立了保潔長效機制,收取保潔費,村村配有垃圾桶,群眾自覺維護環境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