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迅滋

山東交通學院副教授

楊迅滋,筆名普珉。詩人、山東交通學院副教授。黑龍江省虎林市人,祖籍四川。1962年夏天生於北大荒

簡介


經歷

普珉
普珉
1980年至今學習詩歌從未間斷;寫作初期研習西方現代詩歌,隨後轉向對唐代以前中國詩歌的研習。詩歌關照客居、流落與接近歸宿之狀態的人生況味,不尚技巧。畢業至今任教於山東交通學院。從教期間先後擔任過的課程有:《古代漢語》、《基礎寫作》、《廣告學原理》、《大學語文》,以上課程均有8年以上的教學實踐經驗。

目前開設的主要課程

基礎寫作訓練》、《詩經導讀》、《美文欣賞》、《傳播學》、《申論》。

個人研究方向

上古詩歌與現當代詩歌。

二、普珉的私人版本


《我的一個月生活》作者:普珉
我畢業后就在學校工作和生活,十幾年的光陰轉瞬即逝,我基本也沒什麼日記總結之類的文字,可當置身於生機勃勃的學生中間,我就無可質疑地感到自己老了,因此這三五年,我對青春的體察遠遠多於對別的問題的思考,這種關照對我而言究竟有何意義我也不很清楚,和我處事的習慣差不多吧,如果事物在前進,我基本不問它的意義,做著,並且平靜或有趣,這已經足夠。
當我坐下來整理自己現在的生活,我就看見我生活的一天和一個月、一年,並無多大區別。我的生活,尤其當我厭倦了出行以後的生活完全塊狀化:工作(備課、上課、開會);生活(做飯吃飯、睡覺、家務、購物、陪孩子玩);讀書(看書、寫作、研究)上網;交友(學校里的酒友,社會上的詩友,這倆者範圍都比較狹隘)。
就目前這個月而論我每周有四節課,分別是《基礎寫作》和《文學欣賞》《基礎寫作》講了多年,《文學欣賞》是新課,還有一天的時間到學校坐班。我們專業比較注重實用性,因此作業量比較大,我要改作業和用一個晚上輔導學生。
其餘時間主要是做些家務(買一部分菜,主要做晚飯,我們家晚間人比較齊,吃飯的時間比較長,因此做飯的時間比較長,做得也比較多。如果生活鬆弛,我比較喜歡呆在廚房裡做事,琢磨菜肴的做法和力爭把菜肴做得複雜一點,可對於洗碗我相當厭倦,呵呵。到了周末我得抽出一天陪孩子玩,他就要4歲了,活動能力越來越強,我得讓他安全得活動開來並且開心,每天晚間9點以後是我個人的時間,如果第二天沒事,我是凌晨2點半以前入睡。有事情,則1點以前入睡。唯一的問題是這段時間裡,我的精力並不充沛,因此我希望在晚間7點到9點我能睡上一覺,我在試著這樣做,但還沒有制度化。
由於種種原因,現在書讀得少了,但每個月還能讀10種書,另外有幾種案頭必備書:《詩經》、《周易》等。我還要開始做所謂的學問:主要是研究《詩經》,準備資料。讀了幾年《詩經》,現在我想談談自己的心得,而且願望出奇的強烈。我的確希望自己在這個研究領域有所突破,我的樂趣主要在於是否能夠重新詮釋《詩經》作品,盡量接近詩歌本身。
上網的時間幾乎等我在家的全部空閑時間。我在網上開的一個詩歌論壇還需要我用少量的時間去維護它。我對當代詩歌的閱讀與把握現在完全來自網路。我個人比較喜歡一些網民的詩歌作品,而不是詩人的詩歌作品,因此,我比較留意和搜集此類作品。
每個月,我都希望自己能寫幾首詩,但實際上我能進入寫作狀態的,一年也就是一、兩個月,我並不清楚是哪個月,也不清楚一年能寫幾篇,我寫詩少,固然和詩藝有關,另一個原因是我自己對作品也越來越挑剔,不想寫一行廢話,我寫詩越來越像一種間歇泉,不規律地、微弱地、即興似的噴涌或蒸發。本月和下個月我知道自己與寫詩無緣(嘿嘿)。
不固定地和同事吃中飯,閑聊,算是學習單位文件和休息。詩人之間則主要和岩鷹宇向孫磊交往,他們帶給我許多的新鮮空氣和歡樂。

朋友評價


近20年默默的寫作使普珉的優秀少為人知,我們那些形形色色的“圈子”一直都是這樣,對於低調內斂的優秀者,向來缺乏感知的能力和態度,而對於具有優秀“表演”能力的肇事者,卻總是迎接以連環屁一樣的禮炮。所以,不要以為豎著牌位搭著架子的地方就是正源所在,如果你的眼球足夠明亮,無論這個龐然大物多麼巨大,它也只是一個巨大的0。而在這裡需要說的是,同被那個巨大的0一度遮蔽的柏樺余怒一樣,普珉就是我們這個時候最好的詩人。
普珉詩歌基本屬於基於傳統意象系統的抒情詩,他最好的作品也正是那些極具生命質感的抒情篇章,而在現代詩的抒情傳統下,普珉所提供的個人標識是,基於經驗可感性的意象經營與源於直覺體驗的“無厘頭”言說方式互為鏡像地映照在抒情性詩意之中。普珉詩歌是一入即在的,在其詞語間那種清澈的關係中,從來沒有從概念到概念的隔板般的智性障礙,即使在其某些需要層層攀臨的詩意至高點,進入者也無需步履沉重的爬上去,而是帶著一種意象體驗快感一路滑上去,其最後的詩意總是在暗渡陳倉的意象軌跡中被呈現。另外,尤值一提的是,普珉詩歌中大量存在著類似周星馳電影的那種“無厘頭”表達因素,這種極富快感的語義轉調意識直接切入抒情核心。所造就的結果是:詩意在抒情性方向上又獲得了一種自由通達的思維境界。我一直以為,表達中通達無礙的“無厘頭”是詩歌被發生出來的一種高級境界,而在普珉這裡,我又看到一種“一點正經沒有”的“無厘頭”是怎樣潛藏在優雅深沉的語言氣質中的。
最後,在寫作上,普珉下一步有兩個需要解決的問題:1.文本形式結構的完善問題;2.題材的廣泛挖掘問題。當然,對於年近中年的普珉而言,最根本的問題是,在生計和家庭的瑣務中,在現實的平庸而瑣碎的滿足感中,還能拿出多少生命力投入到這個孤獨虛無又艱辛的活計里去。
——冷麵狗屎
普珉看上去很像一個大孩子。笑,總是在他臉上留連忘返。每次見到他,我都會想起“純真”、“無邪”、“和善”之類的詞。這樣一個大孩子的形象,你很難一下子把他和大學老師的形象劃上等號。這樣說並不是說他沒有性格,比如,他的學校門衛把他當成了“閑雜人員”硬是不讓他進校,他的性格就比較突出了,大孩子普珉就一下子變成溫文爾雅的炸藥了。早些年,普珉是“他們”詩派的主要成員之一;到後來普珉就成了“自己”詩派的主人了。從他的詩里,你很容易獲知“自己”這個概念的趣旨。不依附於哪種顏色,也不盲從於哪種聲音。“它不象你的而像我的,但如今它是你的了。”賽克斯 戴維的詩很像是給普珉的詩所作的話外音,“而你看到的任何東西都將用來對付你”。
——譚延桐
普珉去年以網路民間詩歌收集者的形象出現在我的視野中時,我僅僅知道他是個已經做了父親的教書匠,他給我的感覺也是和這個身份相當一致的傳統、保守和低調,大概除了勤勉而謹慎地經營一個談不上有多少人氣的論壇外,和詩歌談不上有多大關係。然而,正是這個似乎總是沉浸於瑣碎生活的普珉,多年來詩歌上卻始終保持著極具天然色彩的抒情,這真讓我們這些自認為激情澎湃卻始終撞擊不到詩意岸礁的人感到嫉妒。我相信,這種抒情性既可能來源於普珉生活本身,更可能來自對他日常的超脫和疏離。普珉詩中所展現出對修辭和議論的偏愛,已經越來越成為既能使他的作品豐富多變又不失去其個性化的招牌;而面對他純凈、透亮的語言,作為他網友的我,常常會產生氂牛走近清水般的自慚形穢,但偶爾又不甘心地懷疑這種純凈是否會犧牲原始語感特有的雜質。
——雲中羽

作品


光陰的梯子》、是《他們》詩刊的寫作者之一。